大別山革命老區的貢獻:我軍先後五進五出大別山

2020-12-14 史海聽雷

大別山革命老區橫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總面積約10.86萬平方公裡。我黨指揮我軍部分主力先後五進五出大別山,在敵我雙方的拉鋸戰中,這裡的人民為我軍的發展乃至新中國的成立付出了罕見的犧牲,做出了巨大貢獻。

大別山區

一進一出大別山:從1927年黃麻起義到1932年紅四方面軍轉戰川陝。二進二出大別山:從1932年紅二十五軍重組到1934年長徵。三進三出大別山:從1935年紅二十八軍重組到1938年東進抗日前線。四進四出大別山:從1945年中原軍區成立到1946年中原突圍。五進五出大別山:從1947年晉冀魯豫野戰軍挺進大別山到1948年中原野戰軍加入淮海戰役。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徹底解放大別山革命老區,這已是我軍主力第六次開進大別山了。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大別山革命老區到底犧牲了多少軍民?據統計,紅安縣在大革命之前約有48萬人,之後卻犧牲了約14萬人。新縣當年不到10萬人,卻犧牲了約5.5萬人。金寨縣當年不到25萬人,卻犧牲了約10萬人。在革命戰爭年代,大別山一帶先後組建了五十多支主力紅軍隊伍,佔全國總數的30%以上;先後有二百多萬人參軍參戰,近一百萬軍民為國捐軀。大別山一帶幾乎是家家有紅軍村村有烈士,山山埋忠魂嶺嶺樹豐碑!

劉伯承與鄧小平

作為自始至終參與中國革命戰爭的鄧小平,什麼樣的艱難困苦沒見過,而他的睿智、洞見、氣魄更是少有,難怪他在總結中國革命時說:「沒有毛主席,至少我們中國人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他還深情地說:「我們能在今天的國際環境中著手進行四個現代化建設,不能不銘記毛澤東同志的功績。」

大別山烈士紀念碑

現在我們可告慰於毛主席和鄧公的是:你們的壯志已償,你們所熱愛的祖國和人民,已像巨人一樣站在東方,祖國正在再創輝煌!中華民族正在復興的大道上!

相關焦點

  • 世界華人精英聯合會送藝術進大別山革命老區嶽西
    10月25日晚,由世界華人精英聯合會、中國日報、美國華商報聯合主辦的「慰問大別山革命老區現代京劇專場演唱會暨蒙古族國禮書畫家書畫專場活動」在安徽省嶽西縣天峽風景區舉行。世界華人精英聯合會送藝術進大別山革命老區嶽西。活動過程中,管必紅宣布任命安徽天峽風景區董事長鄭純雄為世界華人精英聯合會理事,並向其頒發聘書。
  • 走進大別山——中國著名油畫家革命老區寫生創作活動
    ——中國著名油畫家革命老區寫生創作活動」,於12月1日上午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大灣村啟動。大別山山麓的安徽省金寨縣是中國第二大將軍縣,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之一,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由於大別山區位獨特,這裡又是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革命基地。
  • ...駐馬店市中醫院外科一、二支部及藥劑走進大別山革命老區參觀學習
    為迎接建黨99周年,認真貫徹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大別山革命老區時的講話精神,6月27日 駐馬店市中醫院外科一支部、外科二支部及藥劑支部一行在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劉前進的帶領下至大別山革命老區信陽市新縣及息縣參觀學習,重走革命道路,開展「牢記初心使命,爭當出彩先鋒」主題黨日活動。
  • 既畫出大別山特色又體現藝術創作時代特點‖陳樹東參加老區寫生行
    日前,「走進大別山——中國著名油畫家革命老區寫生創作活動」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大灣村啟動。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範迪安與丁一林、王輝、王克舉、王建國、李忠祥、陳樹東、張新權、楊參軍、段江華、郭寧等全國油畫名家參加了此次寫生創作活動。
  • 春末迎風瓜片香 大別山革命老區金寨縣脫貧
    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 楊亦靜)4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布了關於蕭縣等9個縣(區)退出貧困縣序列的公告,曾經在戰爭時期,為革命犧牲10萬英雄兒女、身處大別山腹地的革命老區金寨縣位列其中。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攝農村人均收入7762元的全國重點貧困縣地處大別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縣,位於鄂豫皖三省接合部,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全縣總面積3814平方公裡,轄23個鄉鎮、1個經濟開發區,219個行政村,10個城市社區,總人口68萬,是安徽省面積最大、山庫區人口最多的縣
  • 牢記總書記囑託 讓大別山精神永放光芒
    ,以《牢記總書記囑託 弘揚大別山精神——在譜寫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中奮勇爭先》為題,在市行政中心為黨員幹部上了一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黨課,交流學習體會,勉勵黨員幹部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河南重要講話精神為強大動力,大力傳承弘揚大別山精神,把初心守得更牢,把使命擔得更實,砥礪奮進、擔當作為,不斷把信陽各項事業推向前進,為譜寫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作出信陽更大貢獻。
  • 民族歌劇《銀杏樹下》在老區豫南羅山開排 講述大別山故事
    大型民族歌劇《銀杏樹下》11日在革命老區河南羅山縣何家衝村開排闞力 攝  中新網鄭州10月11日電 (記者 闞力)取材於大別山革命老區河南羅山縣何家衝村的民族歌劇《銀杏樹下》11日在當地開排,向外界講述大別山故事。
  • 大別山老區花生品種迎來第五次換代
    油料所自1964年在紅安建立花生綜合研究試驗基點以來,選育出以協抗青、中花2號、中花6號、中花21為代表的抗青枯病品種,先後解決了青枯病疫區推廣品種的抗病性、早熟性、豐產性、優質性差等突出問題,實現了疫區抗青枯病品種的四次更新換代,受到當地種植戶和農業主管部門的肯定。
  • 大別山文化研究院揭牌
    12月15日下午,信陽農林學院、信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聯合舉辦大別山文化研究院揭牌儀式。市委常委、副市長李徵,信陽農林學院校長邢勇、黨委副書記劉光生共同為大別山文化研究院揭牌。
  • 大別山在哪個省 大別山地理位置
    大別山是我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之一,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大別山是因何得名呢?而大別山具體是在什麼地方呢?一起來看看大別山究竟在哪裡吧!  大別山地理位置  大別山主要位於中國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交界處,與桐柏山、皖山、張八嶺相鄰。大別山所屬大別山山脈,其主要核心是以白馬尖為核心景點的大別山主峰景區。
  • 傳承大別山精神|《大別山上七枝花》精彩上演
    得知丈夫犧牲的消息後,她們化悲痛為力量,繼續支援前線,爭當新中國的生產、建設模範,在平凡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刻畫了一段血濃於水的軍民關係。演員們真摯動情的表演和唯美抒情的音樂讓現場的觀眾紛紛為之動容,精彩之處,觀眾席不時發出熱烈的掌聲。
  • 「頭條」鄂豫皖三省大別山精神研究聯席會第一次會議暨紀念鄂豫皖...
    曲青山在賀信中代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共黨史學會向鄂豫皖三省大別山精神研究聯席會第一次會議暨紀念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創建90周年學術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祝賀。他說,鄂豫皖蘇區根據地是我們黨的重要建黨基地,在創建、發展和堅持蘇區根據地的過程中,黨領導鄂豫皖三省人民前赴後繼,百折不撓,為探索中國革命正確道路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大貢獻。
  • 信陽農林學院舉行「大別山文化研究院」揭牌儀式
    12月15日下午,信陽農林學院與信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共建的「大別山文化研究院」揭牌儀式在圖書館六樓報告廳舉行。市委常委、副市長李徵,校長邢勇,校黨委副書記劉光生,信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張冬梅,黨組成員、副局長顧先彬出席揭牌儀式。參加本次揭牌儀式的還有信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相關科室及信陽農林學院相關職能部門和學院的師生代表。揭牌儀式由文學藝術學院院長黃炎軍主持。
  • 大別山藏「桐柏紅」(紅色旅遊·探訪《桐柏英雄》故事發生地)
    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這個《桐柏英雄》故事發生地、解放戰爭時期三軍會師地、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後援地,而今變得怎樣?初夏的大別山餘脈,天藍水碧,草木蔥鬱。行走其間,隨處可感「桐柏紅」的魅力:紅色記憶、紅色旅遊、紅色產業,在這片「紅土地」上綻放光彩。百餘處革命機關舊址「小花」開遍桐柏山一條蜿蜒的小路,曲折穿入百年古慄園。
  • 王國生在參加信陽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大力弘揚大別山精神 扛起造福...
    尚朝陽、王建平、岑新順、宋爭輝、周哲等代表先後發言,大家一致贊同政府工作報告關於2019年的工作總結和2020年的工作安排,認為政府工作報告站位高、謀劃準、內容實,貫徹中央精神、符合河南實際、順應人民期盼,是一個高質量的發展報告、高水平的民生報告。在發言中,大家就返鄉創業、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大別山精神、促進鄉村振興、發展裝備製造業等提出了意見建議。
  • 大別山精神被納入河南精神內涵,如何發揮引領作用?
    、愚公移山精神、大別山精神,發揮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紅色基因庫」作用,實施黨性教育提升計劃。10月,信陽市委市政府、信陽師範學院和大別山革命老區高校聯盟聯合成立了大別山精神研究院,重點加強對「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奮進、勇當前鋒」為主要內涵的大別山精神的深度研究和闡釋。宋爭輝認為,開展大別山精神研究,需要以創新的思維提升研究厚度,以務實的舉措擴展研究廣度,以歷史的眼界拓展研究深度。
  • 革命英烈周維炯戰鬥地商城縣探訪:大別山群峰疊翠淌金流銀
    如今,在周維炯領導商城起義、成立豫東南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崇山峻岭間,崛起了一個遠近聞名的紅色旅遊景區。西河景區負責人江建軍自豪地介紹說,「紅色遺存,成為景區最大的亮點,造福後人,當可告慰英烈。」與西河景區一山之隔的裡羅城村,是全國首批「美麗鄉村」創建試點村和河南省鄉村旅遊示範村,抗日英雄趙崇德、開國將軍陳明義都是從這裡走上革命道路的。離此40餘公裡,周維炯率部參加紅四軍改編的灌河灘上立起了一座紀念碑。
  • 「大別山精神」文字表述語徵集活動啟事
    這裡先後組建了紅三十二師、三十三師、紅一軍新的第三師、中央獨立第一師、中央教導第二師、紅二十五軍、紅二十七軍、紅二十八軍等主力部隊,是中國工農紅軍的重要發源地,可稱為將軍的故鄉、紅軍的搖籃,為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敢於擔當精神,集中表現在黨需要的時候,大別山軍民挑起挺進大別山的重擔,在國民黨腹地建立根據地,實現了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轉變。
  • 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大別山嶽西縣脫貧摘帽紀實
    新華社合肥8月9日電 題: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大別山嶽西縣脫貧摘帽紀實  新華社記者王正忠、王聖志、劉美子、姜剛  巍巍大別山,綿延千裡,林木蓊翳,山花爛漫。  這座英雄之山,迎來了一個重要時刻:2018年8月8日,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位於大別山腹地的安徽省嶽西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這是共產黨人的莊嚴承諾!30年來,8任省委書記對點幫扶,數千名扶貧幹部下沉一線,與四十萬嶽西兒女一起,向貧困宣戰!  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 大別山精神的深刻內涵
    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大別山軍民在黨的領導下,浴血奮戰、前僕後繼,革命鬥爭不斷、革命火種不滅,創造了「28年紅旗不倒」的革命奇蹟,孕育了彪炳史冊的大別山精神。黨領導大別山軍民長期的革命鬥爭實踐,決定了大別山精神的形成與發展,鑄就了大別山精神的豐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