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儀式現場
由中國民主促進會安徽省委員會指導,北京當代中國寫意油畫研究院、安徽省民進開明書畫院主辦,九華山富景垚文創園承辦,安徽省六安市教育書畫家協會、安徽六安市油畫學會協辦的「走進大別山——中國著名油畫家革命老區寫生創作活動」,於12月1日上午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大灣村啟動。
啟動儀式現場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範迪安與丁一林、王輝、王克舉、王建國、李忠祥、陳樹東、張新權、楊參軍、段江華、郭寧等全國油畫名家參加了此次寫生創作活動。
範迪安在啟動儀式上致辭
大別山坐落於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交界處,山脈綿延380公裡,南北寬175公裡,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500米左右,是長江與淮河的分水嶺。大別山具有自然遺產、佛教歷史和革命傳統三大資源。大別山名木繁多,物種豐富,風景綺旎秀麗。大別山主峰白馬尖海拔1777米,位於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境內。大別山是佛教聖地,主峰白馬尖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體現佛教對造物蒼天的膜拜,有「北有白馬寺,南有白馬尖」一說。
大別山更具有現代歷史價值。大別山山麓的安徽省金寨縣是中國第二大將軍縣,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之一,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由於大別山區位獨特,這裡又是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革命基地。
參觀大別山村鎮建設
在劉鄧大軍前線指揮部舊址合影
當年,金寨縣為中國革命犧牲了十萬英烈,為興修水庫淹沒了十萬土地,十萬移民因此而離開故土……這三個「十萬」,是老區人民跟共產黨走的歷史見證。三個「十萬」,浸透著殷殷碧血,燃燒著如火熱情,書寫著堅貞信仰和耿耿丹心!一首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源自金寨縣的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已在中國大地流傳近百年,影響了幾代人,而今,又一首《再見了大別山》唱出了歷史風採,唱出了大別山人民與中國革命的血肉情感。
本次活動在習近平總書記金寨之行的座談會原址,即大灣村村民陳澤生的家門前,舉行了樸素簡短的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現場
啟動儀式由安徽省開明書畫院常務副院長汪立軍主持,金寨縣統戰部廖家芳部長致歡迎詞,她簡要介紹了金寨作為紅色沃土的歷史和對未來發展的展望,對藝術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她認為,藝術家們到達金寨,對老區人民是一種親切的慰問與關懷。民進安徽省委社會服務部部長、安徽民進開明書畫院秘書長凌平女士向全體藝術家致敬,她匯報了民進安徽開明書畫院未來的工作規劃與前景展望,表示要竭盡全力為活動的成功舉辦提供保障。隨後,北京當代中國寫意油畫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安徽籍著名油畫家楊參軍教授代表本次活動的藝術家們講話。
楊參軍代表北京當代中國寫意油畫研究院致辭
最後,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範迪安對本次啟動儀式作了總結。他說:「此次寫生活動旨在尋找心中的『紅色記憶』,來到中國革命發源地之一的大別山地區,站在紅色土地上,我們深深地被發生在這裡的每一個紅色故事感染、打動,希望藝術家們帶著這樣的情感,堅持油畫的當代性與時代性,創作出令自己滿意也令人民滿意的作品。」
範迪安在大灣村
北京當代中國寫意油畫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輝宣布本次活動正式啟動,啟動儀式在濃濃的追思紅色歷史氛圍中圓滿結束。藝術家們忘記了旅途勞頓,忘記了寒風刺骨,立刻投入到寫生創作中。
「走進大別山——中國著名油畫家革命老區寫生創作活動」作品展擬定於2021年春天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這個展覽將以中國油畫名家多維度題材的作品,為傳承弘揚大別山精神,展示革命老區七十多年間發生的深刻的社會進步,為隆重紀念中國共產黨誕辰一百周年獻上一份厚禮!
寫生現場之一
在本次寫生創作活動的四天時間裡,藝術家們感受到了大別山的別樣風情,創作了一幅幅謳歌革命老區的藝術作品,既有秋冬交替濃豔如火的山鄉風景,也有大別山寒氣逼面的冰凌霧凇,更有雪霽壓頂的萬山雪嶺;既有閒適靜謐的農家小院,也有灑滿陽光的竹林田園,更有自足富裕的山鄉居民小區;既有當年劉鄧大軍指揮部的屋宇廊道,也有排兵布陣、運籌帷幄的作戰會議室遺址,更有聳立藍天之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
寫生現場之二
在寫生活動進入尾聲時,組委會安排了極具大別山特色的當地戲曲歌曲表演,為本次活動增添了別樣色彩。範迪安表示,本次活動中,藝術家們的創作既畫出了大別山的特色,又體現了藝術創作的時代特點。最後,他即興用四句話對本次寫生活動進行了總結:「走進大別山,何懼風雨寒,畫家齊相聚,霄漢對雲天。」
這次採風創作活動使藝術家們對革命老區留下了深刻的紅色記憶,激起了他們更多的創作熱情。他們紛紛表示,來年春暖花開時,再來老區看人民,爭取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寫生作品欣賞
範迪安 紅色沃土新家園(400X140cm 2020年)
範迪安 大別山暖陽(150X80cm 2020年)
範迪安 霧凇如雪(150X80cm 2020年)
丁一林 冰雪世界(150X80cm 2020年)
丁一林 大別山的清晨(80X60cm 2020年)
丁一林 劉鄧大軍指揮部(100X80cm 2020年)
王輝 大灣村的小黃山(150X100cm 2020年)
王輝 碾子灣(120X80cm 2020年)
王輝 金寨冬暖(80X100cm 2020年)
楊參軍 冰凌之山(150X80cm 2020年)
楊參軍 臘肉(120X80cm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