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湄洲媽祖祭典

2020-12-16 海峽網

N海都記者 蔡學偉 文/圖

海都訊 「媽祖文化」被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媽祖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媽祖祭典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幾天前,媽祖祭典儀式首次面向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直播,美輪美奐的祭典場面,讓人們對這個與黃帝陵祭典、祭孔大典齊名,號稱「中華三大祭典」的媽祖祭典充滿了好奇。

發源於南宋時期 上世紀90年代恢復

媽祖祭典每年農曆三月廿三和九月初九舉行,分為春祭媽祖和秋祭媽祖兩次祭典。最早的媽祖祭典,是指歷代地方官員和湄洲媽祖祖廟在特定日期舉行的祭祀媽祖的一種盛大禮儀規範。自南宋以來,歷代帝王不僅對媽祖頻頻褒封,還由朝廷頒布諭祭。元代,曾三次派朝臣代表皇帝到湄洲致祭。明永樂則在南京天妃宮舉行御祭,由太常寺卿主持,並配備樂舞。清康熙統一臺灣後,又屢次派朝臣詣湄洲致祭;清雍正復詔普天下行三跪九叩禮。據了解,媽祖祭典在清代時已列入「國家祀典」,與祭祀文聖孔子、武聖關公的祭典齊名。

因種種原因,媽祖祭典曾中斷和消失了很長一段時間。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在湄洲祖廟工作了近20年時間,印象中祭典儀式恢復於上世紀90年代,當時在祖廟聖旨門廣場前舉行祭典儀式,屬於小型行祭,隊伍人數一般為72人;有時還有中型行祭,人數增加到168人,變化最大的是舞生從原來的16人改為64人。2003年後,媽祖祖廟天后廣場落成,媽祖祭典儀式便移至這裡舉行。因為面積擴大數倍,在當年祭典上增加了一支百來人的儀仗隊。此後媽祖祭典的規模就開始不斷擴大。

為了恢復傳統媽祖祭典的盛況,已故媽祖專家蔣維錟和一批文史專家當時組成工作小組,赴山東學習借鑑「祭孔大典」。專家們經查清代《會典》,並認真整理、恢復、完善,終於形成了「湄洲媽祖祭典」腳本雛形,之後由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具體實施。通過各界人士的努力,最終就媽祖祭典的內容及表現形式取得共識,具體之包括議程、祭文、執事、頌歌、樂舞,表演過程分為5個篇章,即《迎神》、《初獻》、《亞獻》、《終獻》、《送神》等。

儀式升級改編 增強表演厚重感

媽祖祭典於2006年5月20日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9月30日,以媽祖祭典為主要內容的《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媽祖祭典從上世紀90年代恢復以來,幾乎每年都會舉行,但由於最早參加表演的人員多為島上居民,缺少統一編排,再加上人群不固定,年齡差距大等問題,表演並不十分出彩。2011年,莆田市政府撥出專項資金,請來眾多民俗專家、舞蹈家、媽祖文化學者等精心編排「升級版」媽祖祭典。

升級後的媽祖祭典在繼承傳統禮制、儀規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規模和提升氣勢,人數由原來的266名擴大到456名,場面更加大氣;演出人員一改以往由島上漁民出演的慣例,整套儀式全部由莆田學院大學生擔綱展示,隊伍更整齊,動作更規範。列隊方面也力求層次感,突出立體效果。儀式中,八佾舞部分增加了莆仙元素,更具本土化,更能展示莆仙文化藝術。

此外,「升級版」的祭典增加千人吟誦、敬獻花籃等內容,豐富媽祖祭典傳統內涵。在器樂上,把哨角改為號頭,還原傳統;在音樂上,首次增加了大鼓,營造古老的氣氛,並將原來的16面封旗號增加到36面,因為媽祖在歷史上受封36次,大大增強祭典的儀式性、莊嚴性、藝術性。

最新版媽祖祭典 融入「海絲」新元素

目前在湄洲祖廟舉行的媽祖祭典儀式,是國家一級編導吳玲紅於2015年編排的,是在此前「升級版」上的再次升級。最新版媽祖祭典儀式,不僅視覺上更令人驚豔,而且融入了「海絲」主題的新元素,讓媽祖文化與海洋文化更加契合。

新版媽祖祭典在規模、服裝、音樂等方面進行了許多大膽的創新,人數上增加了63人,達到519人。新增人數在初獻禮時出現,舞動8條長25米的藍綢。當藍綢在儀式現場舒展開時,現場成為一片藍色海洋,展現出海洋文化與媽祖文化的完美融合。同時,這也與送神環節增加7條彩綢、寓意媽祖羽化升天形成呼應,隱喻海上絲綢文化。

時間上,該版祭典儀式縮短為35分,打破以往主祭人、陪祭人一同出場的局面,只有主祭人從天后廣場戲臺邊走向祭祀現場,而所有的陪祭人分成兩隊站在祭祀現場左右兩邊大門前,當主祭人走到祭祀現場臺階前,兩邊陪祭人各由7名穿著湄洲女服飾的司儀引領到祭祀現場,這不僅大大縮短了時間,也使得整場儀式順暢、莊嚴。天后廣場兩側看臺也被分成10個區域,每個區域都站立著一名穿著湄洲女服飾的司儀,引導觀眾觀賞儀式,使得整場儀式融為一體。

吳玲紅導演表示,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建設戰略形勢下,媽祖祭典以弘揚媽祖精神、共譜海絲新篇的原則再次升級,必將為增進兩岸四地交流,擴大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相關焦點

  • 湄洲媽祖祭典亮相海南臨高 海南臨高歡樂旅遊節暨媽祖文化活動舉辦
    莆田網訊 日前,海南(臨高)歡樂旅遊節暨媽祖文化活動開幕。本次活動以「媽祖佑華夏 延續海絲路 潮起海之南 逐夢自貿港」為主題,由湄洲媽祖祖廟指導,國際旅遊島商報社、海南省臨高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共同主辦。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董事長林金贊率領祖廟媽祖祭典團共襄盛舉。
  • 湄洲媽祖祖廟天后新殿落成開光
    華夏經緯網訊:1 0月4日(農曆八月廿八日),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媽祖宮廟建築群----湄洲媽祖祖廟天后新殿建築群舉行盛大落成開光慶典,福建省旅遊局局長明敏,副局長吳志忠,莆田市領導 陳金缽、李德金與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成員等一道出席。
  • 媽祖祭典
    媽祖祭典湄洲天后有神宮,祀典閩臺兩岸同。慧眼預知晴雨候,慈心每治病愁容。聞聲救險顯奇蹟,護國庇民樹大功。幾處陽春三月裡,震天鼓樂香花江。而,如今,經過一千多年的傳播演繹,媽祖已經走出單純的民間信仰殿堂而形成一種影響廣泛的民俗文化--媽祖文化,是華夏文明的組成部分。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將媽祖祭儀引向規範,1994年參照歷史資料和民俗祭儀,制定了《湄洲祖廟祭典》。幾年來,對祭奠樂舞不斷進行藝術加工,以期宗教祭禮興藝術觀賞的更完美結合,於是就有了我們的媽祖祭典。
  • 媽祖祭典在泰國曼谷舉行
    中新社曼谷11月15日電 (王國安 林春茵 周建國)「媽祖聖駕,泰國出巡,布福巡安,襄舉隆典……」15日,典雅莊重的女聲宣讀祝文響起。作為「媽祖下南洋,重走海絲路」曼谷首站,來自中國東南部的「媽祖祭典」亮相曼谷芒肯添區新唐人街。
  • 湄洲媽祖信仰習俗
    湄洲媽祖信仰習俗 湄洲島是四海共仰的海上女神媽祖的故鄉,是媽祖文化的發源地。目前世界上 20 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 30 個省市 500 多個縣、市建有 5000 多座頗具規模的媽祖分靈廟宇,媽祖信眾近 2 億人,每年前往湄洲媽祖祖廟朝聖的海內外香客遊人超過 100 萬人次,湄洲島因之被譽為「東方麥加」。
  • 江蘇、上海,湄洲媽祖金身來了!
    2019年海峽兩岸媽祖文化交流暨湄洲媽祖巡安布福江蘇、上海活動時間:2019年9月6日-12日地點:崑山、常熟、上海今天(9月6日)早上6點18分,湄洲媽祖巡天下——2019年海峽兩岸媽祖文化交流暨湄洲媽祖巡安布福蘇、滬活動起駕歡送儀式在湄洲媽祖祖廟隆重舉行
  • 湄洲媽祖金身巡遊臺灣:跨越臺灣海峽的媽祖情緣
    9月23日上午,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組織200人(包括祭典組、巡安組、通贊組、表演組、文秘組、交通組、後勤財務組等職能組)護駕團巡遊臺灣乘坐「海峽號」客滾船從平潭直航臺灣臺北港,10月9日上午從臺灣臺中港直航返回平潭,17天內間繞境巡安臺灣10個縣市89個媽祖宮廟,在新北和臺中分別舉行大型祈福典禮,預計過程參與臺胞多達百萬人次。
  • 湄洲島舉行媽祖祭典
    這是11月1日拍攝到的湄洲島媽祖祖廟新殿和天后廣場,媽祖祭典舉行(無人機拍攝)。11月1日,第四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暨第二十一屆中國·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開幕,一系列論壇及文旅配套活動漸次舉行。媽祖祭典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湄洲媽祖巡安泰國
    這是11月15日在泰國曼谷拍攝的媽祖祭典展示現場。 這是11月15日在泰國曼谷拍攝的媽祖祭典展示現場。
  • 「媽祖下南洋·重走海絲路」暨湄洲媽祖巡安泰國紀念碑昨揭幕
    泰國勞工部副部長董勒·本詹提袞·差隆稜,泰國工商總會主席鄭芷蓀,泰國福建會館理事長張建祿,莆田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阮軍,泰國泉州晉江聯合總會會長蔡上新,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董事長林金贊出席,並為「媽祖下南洋·重走海絲路」暨湄洲媽祖巡安泰國紀念碑揭幕。當日上午交流活動現場,舉行莊嚴而盛大的湄洲媽祖祖廟祭祀大典。
  • 湄洲媽祖巡安情動曼谷(僑界關注)
    11月15日,媽祖祭典活動上的舞蹈表演。11月15日,曼谷街頭的媽祖巡安隊伍。「靈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近日,由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聯合泰國南瑤宮、泰國泉州晉江聯合總會和泰國林氏宗親會舉辦的2019年中泰媽祖文化活動周暨湄洲媽祖巡安泰國活動圓滿落幕。
  • 福建莆田: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開幕
    11月1日,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信眾在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上表演媽祖祭典。媽祖祭典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當日,第二十一屆中國·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拉開帷幕,同期舉行的還有第四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等活動。
  • 福建湄洲媽祖將首次巡安潮汕
    晚報訊(記者 朱國慶 通訊員 張麗明 林群華) 繼湄洲媽祖巡安馬來西亞、新加坡,湄洲媽祖巡安臺灣地區之後,湄洲媽祖將於11月1-10日赴廣東潮汕地區再次開展巡安活動。  10月17日,「2017湄洲媽祖巡安潮汕」籌備工作會議在和平下宮天后古廟舉行。湄洲媽祖祖廟朱瑞榮監事長首先宣讀《關於開展「2017湄洲媽祖巡安潮汕」的函》,向各協辦單位介紹本次活動的背景、時間安排、人員規模等。湄洲媽祖祖廟莊美華副董事長說,此次活動意義重大,各主協辦單位要堅定信心、團結一致、緊密配合、保障安全,確保活動圓滿成功。
  • 展媽祖大愛 湄洲媽祖汕頭巡安布福 人聲鼎沸
    同沐媽祖靈光,共享千秋福緣。千年來湄洲媽祖首次巡安廣東潮汕地區。11月3日,湄洲媽祖在汕頭市潮陽區和平鎮走街串巷巡安布福,所到之處,人聲鼎沸,萬眾歡騰,男女老少夾道恭迎、朝拜湄洲媽祖。在這裡,媽祖信仰氛圍濃厚,媽祖文化廣為傳播。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祭典在福建湄洲島舉行
    王東明 攝圖為祭典儀式上樂舞表演。 王東明 攝圖為祭典儀式上樂舞表演。 王東明 攝圖為祭典儀式上樂舞表演。 王東明 攝圖為祭典上的湄洲媽祖金身。
  • 湄洲媽祖祭祀大典升級
    海洋文化首次融入大典 現場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祭祀是媽祖誕辰1054周年紀念日,媽祖祭典作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連續舉行了13年,今年的大典將會超越以往所有的祭典。 何黎仙說,正是這種震撼,讓許多人覺得原來媽祖立德行善、保佑平安的精神被全球那麼多人信仰,尤其在臺灣,無論相隔多遠,對媽祖共同的信仰是不變的。所以,此次祭祀大典就是要弘揚媽祖向善的精神,弘揚莆田媽祖文化。為此,特意公開面向海內外徵選500名陪祭人,參加祖廟春祭大典。 「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看臺上的信徒,這次要從單純的觀禮變為祭祀祈福祭拜的參與者。」
  • 福建湄洲媽祖祖廟上演媽祖祭祀大典
    【解說】11月18日,第三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暨第二十屆中國·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在媽祖故裡福建湄洲島舉行。海內外信眾共同祭拜海上女神媽祖,緬懷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同祈天下和平。  【解說】禮炮聲響,擂鼓三通。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祭典率先登場。隨著禮炮和鼓樂齊鳴,開道旗、開道鑼、提爐、提燈、儀仗等進入祭拜區。
  • 湄洲媽祖首次坐動車「巡安」
    新華社福州9月6日電(記者邰曉安)6日上午9點07分,動車D3142次從福建莆田站緩緩啟動,這趟列車3車3F座位上的「旅客」一下子引起了眾人注意,她是首次坐動車「巡安」的海上女神——湄洲媽祖。湄洲媽祖當天乘車的目的地是江蘇崑山。
  • 湄洲媽祖巡安菲律賓歸來
    中新社福建湄洲島10月25日電 (林春茵 林群華)25日,隨著湄洲媽祖神像在祖廟寢殿安座,為期6天5夜的「媽祖下南洋·重走海絲路」暨中菲媽祖文化交流活動圓滿落幕。當天,在經歷了685海裡的海上航程後,湄洲媽祖金身搭乘的歌詩達大西洋號郵輪抵達廈門東渡碼頭,在2300多名護駕團成員的簇擁下,媽祖金身迴鑾湄洲媽祖祖廟。
  • 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應邀參加兩岸媽祖祭典活動
    ,會長助理王奕、會員劉輝、張勇一行應邀前往福建參加兩岸媽祖祭典活動。在湄洲島,與臺灣寰宇媽祖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詠鎝率領的23家宮廟近500名信眾會合後,前往湄洲媽祖祖廟舉行了莊嚴的三獻禮儀式。這是臺灣寰宇媽祖文化國際交流協會首次率領大規模媽祖信眾來祖廟拜謁媽祖,正所謂「五洲仰媽祖,四海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