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洪斌的馬有潑墨重彩,有寫線重彩;有水墨潑寫,有水墨線寫

2020-12-16 1314書法繪畫工作室

易洪斌先生善畫能文,所作奔馬,飛雲流火,英風烈慨,充滿了生命的活力與遐想。蔡若虹前輩盛讚其畫:「神在徵途形在馬」,講的是易先生在繪畫上的形神兩勝的卓越氣象。

洪斌先生挾其文學之才,運用在畫馬之中,顯示出了一種與其他畫家不同的獨特神採讓人看後難忘。易洪斌系湖南長沙人,現為吉林日報社社長、吉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易洪斌畫馬,有多種表現風絡,這也與他兼作家、新聞工作者、畫家於一身而具備的綜合素養有關。他的馬,有潑墨重彩,有寫線重彩;有水墨潑寫,有水墨線寫。還有一種色墨並用、潑寫結合的畫馬方法。

易洪斌畫馬,是吸收了諸多方面的營養的。但是,他筆下的馬,早已不是古人筆下的馬了,而是現代人的精神詮釋和情感表現,是今天的文人畫。

易洪斌畫馬作品,總的看來是在表現一種天馬行空的精神,或者說一種龍馬精神,一種陽剛雄豪的大美。屬於審美的高境界。但是,他筆下的馬有時也充滿了眷眷的溫情、淡淡的憂傷。

讀易洪斌的畫馬作品,我覺得在他的心靈中,在他的筆下,更多的是一種夢幻的色彩、激情的色彩,所以又是一種詩的色彩、文學的色彩:神駿騰驤寫風神,相信易洪斌先生會有更美的作品問世。

相關焦點

  • 萬駿騰驤寫風神——讀易洪斌畫馬
    易洪斌系湖南長沙人,現為吉林日 報社社長、吉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他以楚人細膩奇詭之質而融會於北方 英武雄駿之氣,於文學、哲學、美學、新聞學諸多方面造詣頗深。出版有 《美學漫談》《維納斯啟示錄》《兩個人的世界》《一分歷史十分情》 《易洪斌畫集》《關東三馬——許勇、郭廣業、易洪斌作品集》等。
  • 重彩水墨的復興:藝術收藏新風向
    什麼是重彩水墨?現代繪畫走過了一個世紀,流派紛繁眾多.風格各異,東西方文化的交融,覺醒了近代中國繪畫。中國重彩實現了「文人水墨畫」無法達到的視覺度,彌補了水墨畫在視覺語言傳達的不足,它強調色、線、墨、肌理的相互交織,實現了與「水墨、色彩」交相輝映的局面。
  • 水墨和色彩交織,筆釀朦朧意境清遠,他的重彩花鳥有文人韻味
    水墨和色彩交織,筆釀朦朧意境清遠,他的重彩花鳥有文人韻味文/秋香傳統國畫中色彩大多清逸淡雅,尤以水墨為代表,展現的氣韻往往是恬淡閒適的,但在文化的交融中,對於色彩的使用伴隨著西方繪畫技法的融入,漸漸有了新的面目。不少畫家在選擇色彩時便有著中西融合的特徵,韓天衡作為當代詩書畫印皆擅長的大家,在使用色彩時便鑄就了個性十足的特點。
  • 重彩華韻—房建平重彩繪畫藝術作品展
    」在與「水墨的」「筆墨的」寫意畫結合中,提示著更為多樣的繪畫觀念,展現著更為自由的表現空間。我希望創造新的水墨畫節奏,我願在無所顧忌、無所約束的心態下畫出具有中國藝術精神面非中國藝術形式的作品」。基於這樣的認識和觀念,構成了房建平總的藝術追求的兩個方面:一是認為寫意畫有很強的生命力,它是世界上優秀的藝術形式之一;二是認為高度重視色彩的造型與表現功能,充分顯示色彩的魅力,是激活和改造的傳統水墨畫走向現代的有效途徑。
  • 古今國畫花鳥技法:重彩和潑墨、白描和點染結合,色彩與墨華輝映
    重彩和潑墨相結合,是齊白石常喜用的方法。他畫的荷花,每以硃砂點菡萏,以潑墨法點荷葉,以三原色點翠禽。用潑墨寫意的筆法表現坡石苔草和樹幹,同時用重彩勾勒表現花朵或樹葉,便可以創作出形似真實、藝術性高的畫面。用墨筆勾廓,以硃砂、石黃、白粉、石青、石綠等重彩填充,以取得對比強烈的效果。
  • 「津門網」徐惠泉工筆重彩人物水墨意趣美
    當代著名人物畫家徐惠泉向來以工筆重彩著稱於世。他的工筆重彩人物在葆有水墨意趣的同時,更注重對於色彩的品質、規律及表現性的挖掘。他用色的品類不多,但卻使每種色彩的美性結構得到一個極致的發揮。曾獲第二屆「楓葉獎」多倫多國際水墨畫創作大賽金獎,第四屆全國工筆畫展銅獎等。代表作品收入《中國當代美術全集》、《中國現代人物畫全集》、《中國工筆畫全集》、《20世紀中國繪畫》、《當代中國工筆畫集》等重要合集;已出版個人專著畫集20餘部。
  • 美術研究|論五彩彰施的「重彩」山水,淡雅的「水墨為上」山水畫
    關鍵詞:當代;中國山水畫;色彩;研究;創作引言中國古代山水畫的色彩觀受到古代哲學精神的影響,中國山水畫色彩類型主要可以劃分為淡雅的「水墨為上」和五彩彰施的「重彩」兩種。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壁畫雖繪有來自於現實世界的山水,但是無不彰顯自由的意象境界。中國哲學思想古老而博大,山水畫的色彩觀中被寄予了太多的情感和理想。2.五彩彰施的「重彩」山水五色指的是東方色青,南方色赤,西方色白,北方色黑,中央色黃。自古以來就有「天玄地黃,玄與黑同」。
  • 探析現代重彩畫的發展格局與成因
    之後的發展,由於存世的作品越來越多,脈絡更加清晰:西漢至兩晉臻於成熟,隋、唐達到鼎盛;唐、宋是其兩個高峰;五代之後,工寫並行,各領風騷;自元以降,寫意水墨日益興盛,工筆設色繪畫便逐漸走向衰微了。這是因為,它並不像寫意水墨畫的現代化進程那樣,有一個明確的新文化運動時期為開端,又幾乎與中國社會整體的現代轉型步伐相一致,也沒有徐悲鴻、林風眠、傅抱石和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等開一代風氣的大師為標誌。你很難確指現代重彩畫的某種氣象(如構成意識、裝飾取向)的具體起源或緣起,甚至具體到某種技法(如多種新型顏料和製作介質的引進、多種添加劑的使用)究竟是由哪些畫家、具體怎樣「創立」的,也不清晰。
  • 呂國英:築峰「重彩」武劍飛
    >談中國當代「寫意重彩」,有位「重彩山水」畫家是難以繞開的人物,這位畫家就是武劍飛。,題材多為山水,主要有三大系列。說「積彩」,不能不說「積墨」——中國傳統水墨的「墨法」之一,是中國水墨藝術在近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發展形成的重要墨法「精華」。國畫藝術史上,龔賢、石濤、黃賓虹、李可染等皆屬「積墨」藝術大家。「積墨」可以成畫,並可成就藝術大家,矗立藝術經典。「積彩」何以不可?「積彩」「積墨」有何不同?「積彩」又如何在傳統「積墨」的基礎上開拓創新?
  • 構思嚴密 形象生動 色彩飽滿 技法獨特—南海巖「新水墨重彩畫
    構思嚴密 形象生動 色彩飽滿 技法獨特——南海巖「新水墨重彩畫」讓眾多造假者難以複製 南海巖是一個有遠大藝術理想的畫家。 南海巖的新水墨重彩畫在學術上的爭議和市場上的成功已經被畫界和藏界很多人關注。有人分析過他的繪畫技法,有人研究他市場成功的原因,說法眾多莫衷一是。
  • 邱笑秋:論中國重彩畫的繼承和發展
    它除了講求作品內涵和文學性之外,在技法上有新的突破,特別是後來在運用宣紙方面增添了中國畫的表現力和神秘感。宣紙與水墨的特殊功能和無窮無盡的變化效果是其他任何繪畫材質所無法達到的。直至今天,它的作用還在不斷地延伸和發展。當代的張大千、林風眠等大師就是從「文人畫」發展到重彩畫或叫「破墨潑彩」畫的。 水墨畫是中國繪畫體系中的一種,它與彩墨畫並存,相互借鑑共同發展。
  • 如果水墨畫有顏色?張大千的金碧山水大開眼見
    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他的治學方法,值得那些試圖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畫家們借鑑。來源丨書畫半畝——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 神在徵途形在馬--著名畫家易洪斌作品賞析
    如此看來,馬,暗合了易洪斌全部有關藝術審美的偏好和神往。然而,馬是如此容易把握的嗎?先有古代趙、韓、李氏畫馬;近有徐悲鴻、劉勃舒氏作馬;同輩中亦不乏如郭廣業、許勇氏那樣一批擅為馬者。若取遵師造化,實寫卻難以寫精神;或取符號化,造型則又難脫概念化、程式化之弊。唯寫意才有可能得兼兩者之優長,但是個中兩端的跨度和難度之大,卻足令易洪斌非苦心孤詣、拿出鐵杵磨針的決心刻苦研習所不能成事。更何況為文人畫乎。
  • 當代重彩花鳥畫領軍人物——陸大有
    陸大有先生是著名花鳥畫家,被譽為我國當代重彩花鳥畫的領軍人物,他的重彩水墨畫不僅在國內大放異彩,同時將中國重彩水墨藝術帶進北歐並產生重要影響。陸大有,1958年出生於江蘇南京,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畫院副院長。
  • 明代花鳥畫分為宮廷院體畫和水墨大寫意
    一、宮廷院體畫1.邊景昭,字文進,工筆重彩,富豔絢麗,代表作《雙鶴圖》他的畫面淡墨散逸,常常有一花半葉,疏斜歷亂之致,造型精研,剪裁選取巧妙有生氣。他擅以狂草般的筆法縱情揮灑,潑墨淋漓。2.畫面內容:圖繪水墨葡萄-枝,串串果實倒掛枝頭,形象生動3.藝術特色:此圖構圖奇特,以水墨畫葡萄,隨意塗抹點染,倒掛核頭,形象生動。畫藤條紛披錯落,向下低垂。以飽含水分的潑墨寫意法,點畫葡萄枝葉,水墨酣暢。
  • 淺談工筆重彩人物畫創新的可能性
    工筆重彩人物畫是中國畫最古老的一門畫種。目前所知工筆人物畫在戰國時期就已出現,漢代出現了真正意義上賦色濃麗厚重的工筆重彩人物畫,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工筆重彩人物畫到唐宋時期達到極盛,後來隨著文人畫的興起逐漸衰落。明清時期雖然也出現了陳洪綬,任伯年這樣的大家,但總體上仍是水墨山水畫展統治地位,工筆重彩人物畫居於頹勢。
  • 別具韻味重彩畫
    1975年,牛連和進入中央工藝美院,除了接受正規的基礎課訓練外,袁運生先生還把他介紹給當時在中央工藝美院任教的袁運甫先生,袁運甫的畫風,對牛連和重彩畫的影響很大。牛連和的重彩畫構思巧妙、用色大膽,多運用各種顏料、材料的特性,輔助地完成自己審美意境的建構。雖然他大量的重彩畫多以表現東北農村兒童和婦女為主體,但是畫作多以線和色彩來表達自己的審美情感。
  • 易洪斌的馬和人物畫
    而真正從文化人身份切入,能具有相應的修養,掌握一定程度的技藝,並且形成鮮明的個人作品面貌者,以我的孤陋寡聞,在當代中國畫家中,易洪斌能夠算作一位……易洪斌在把握馬的基本形體結構和動態結構方面的熟練程度,達到了不少專業人員所難望其項背的水平,這確實是易洪斌的獨到之處。
  • 周韶華:重彩藝術須把握住中國文化主體精神
    周韶華《感受仰韶》 紙本水墨 69.5×68.5cm 2002 王合多:周老師,我們在1995年成立個《寫意重彩畫》群體,現在感覺重彩藝術僅僅是
  • 袁宗愈的重彩抽象中國畫
    作品鑑賞袁宗愈重彩抽象中國畫重彩中國畫在兩漢晉唐極盛,五代之後逐漸為水墨替代。今天的狀況是水墨的世界也走入了一個陳陳相因的境地,目前還沒有好的思路來解決這一問題。作為一個有著近四十年書齡的書家,憑著厚實的書法功底和敏銳的繪畫感知及多年的大學文史哲課程教學與研究,袁宗愈先生心底沉積了數年的學術積澱終於奔湧爆發了,一種嶄新的重彩抽象中國畫在他手中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