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花鳥畫分為宮廷院體畫和水墨大寫意

2020-11-05 17學堂美術韓老師

一、宮廷院體畫

1.邊景昭,字文進,工筆重彩,富豔絢麗,代表作《雙鶴圖》


2.林良,水墨寫意,用筆遒勁,代表作《秋鷹》


3.呂紀,工寫結合,花鳥精麗,《花鳥圖卷》


4.孫隆,創彩筆沒骨點染《芙蓉遊鵝圖》

二、水墨大寫意

青藤白陽

1.陳淳

白陽山人,尤其擅長寫意花卉。他的畫面淡墨散逸,常常有一花半葉,疏斜歷亂之致,造型精研,剪裁選取巧妙有生氣。如《花卉冊》

2.徐渭

青藤,精大膽變革,獨創潑墨大寫意花鳥畫,他往往賦予花卉以強烈的主觀情感,直抒憤世嫉俗、激蕩難平之情,賦予作品以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他擅以狂草般的筆法縱情揮灑,潑墨淋漓。作品《墨葡圖》


1.作者:《墨葡萄圖》是明朝的徐渭所畫。表達了畫家的狂放灑脫和憤世嫉俗,傳達出一位落泊悵然的文人形象,葡萄在徐渭筆下,成了主體價值的象徵

2.畫面內容:圖繪水墨葡萄-枝,串串果實倒掛枝頭,形象生動

3.藝術特色:此圖構圖奇特,以水墨畫葡萄,隨意塗抹點染,倒掛核頭,形象生動。畫藤條紛披錯落,向下低垂。以飽含水分的潑墨寫意法,點畫葡萄枝葉,水墨酣暢。

4.意義:徐渭所創立的水墨大寫意花鳥畫風,,對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海派乃至近現代的吳昌碩、齊白石等人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想要獲取更多關於考編的內容,請關注我,「17學堂「致力於為您提供有趣有用的資訊與資料,一路陪伴,助您上岸!

相關焦點

  • 明代宮廷畫家中最傑出的水墨寫意花鳥大師,林良繪《古木寒鴉圖》
    林良是明代的宮廷畫家,他創作經歷橫跨五朝,歷經正統、景泰、天順、成化、弘治。林良以水墨寫意花鳥畫著稱於世。他的水墨花鳥畫,粗中有細,兼具嚴謹與靈動,以沉穩雄奇取勝。在同時代的宮廷畫家中,他的繪畫風格獨樹一幟。
  • 元代花鳥畫以水墨為主,明代以寫意為先,現代則筆墨雄渾
    國畫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當中的一塊瑰寶,國畫分為:水墨山水、工筆人物、花鳥蟲草等幾大類。而最常見和最精緻的當屬花鳥畫。中國花鳥畫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繪畫之是我國歷代畫家不懈努力共同創造的藝術財富。那麼,關於當代中國花鳥畫發展的趨向如何呢?
  • 大寫意花鳥畫的精神內蘊,「大」在內涵,「大」在胸懷
    進入元代,由於受統治者的壓制,消極、避世、隱居思想籠罩文壇,花鳥畫一改宋代繪畫「刻意求工,妙在賦彩」的風格,轉向以純水墨抒發其內心情感的繪畫風格。由寫實性逐漸向寫意性過渡發展,寫意花鳥畫成為畫壇主流。可以說,大寫意花鳥畫的寫意精神開始於元代,滲透於明代,形成於明末清初時期。
  • 大寫意和小寫意!
    北宋時,歐陽修和蘇軾就提出了中國畫的美學核心——寫意,並深刻影響著後世繪畫的發展方向。元代唐垕在《畫筌》中更進一步明確了寫的概念:畫梅為之寫梅,畫竹為之寫竹……明以後,這種寫意的美學主張逐漸發展成為繪畫史上的大寫意洪流。早在兩宋時期,就有梁楷以粗闊的筆勢和淋漓的水墨,開創大寫意畫新風。
  • 十方畫評 | 韋麥:明代院體花鳥畫的復古性繼承
    研究已表明,明代院體花鳥畫是以明太祖朱元璋「隆唐宋」思想為審美基礎,併合乎明代各皇帝審美變化,從各個方面繼承唐宋傳統而有新風格產生的宮廷繪畫。其發展過程,貫徹了朱元璋《高皇帝御製文集》的主旨精神。,與宮廷政治日趨腐敗的時代有聯繫,其弘揚的太祖思想精神,使林良的院體花鳥畫新風格意味深長。
  • 崔白打破了宋近百年一統宮廷院體畫的格局
    >崔白 牡丹白鷺 鏡心崔白 梅竹聚禽圖軸雄雞傲睨圖崔白的畫風在於創新,善於「揚棄」,打破了宋近百年一統宮廷院體畫的格局他筆下的山水人物畫集傳統工筆和一統水墨於一體,畫面既絢麗、又端莊,雅俗共賞。觀後無不稱快,沁人心脾。如由清代王禮題跋的《杜牧之吹簫祝壽圖》,人物雖然眾多,但是個個神態不一,寫實寫意人物自然於一體。人物繪畫工筆精湛,色彩濃淡適宜,紋飾迴旋自然,整體比例得當。樹木花鳥臨真,人物栩栩如生,賞識後猶如身臨其境,無不爽心悅目,個個感嘆不已.
  • 明代花鳥畫巨匠陳白陽
    下面以花鳥畫與山水畫分論之。  一、花鳥畫  陳道復在花鳥畫領域成就甚高,早期明顯受到文徵明的影響,多為精謹秀雅的設色一路;四十歲左右畫風發生重大異變,轉向沈周、南宋法常的粗簡率意風格;至晚年臻於成熟,發展出筆墨豪放縱逸、意態簡括生動的自家風貌,被學界認為直接開啟了大寫意花鳥畫的新局面。
  • 明代畫家呂紀花鳥畫作品賞析
    明代畫家,字廷振,號樂愚,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人。以花鳥畫著稱,初學邊景昭工筆法,亦受林良水墨法影響,後臨仿唐宋諸家名跡,遂自成一體,獨步當代。其花鳥畫風呈兩種面貌,一作工筆重彩,精工富麗,多繪鳳鶴、孔雀、鴛鴦之類,輔以樹木坡石、灘渚流泉背景,既具法度,又富生氣。另一類為水墨寫意畫,粗筆揮灑,簡練奔放,接近林良的風格。他亦兼善人物、山水,宗法南宋馬遠、夏圭畫法。
  • 鳶飛魚躍:明代嶺南花鳥畫特有的活潑與自然
    丁酉年春節藝術周刊特別篇之六:白沙之學與自然為宗採寫 信息時報記者 馮鈺 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陳文杰明代是嶺南花鳥畫的形成期,在昨天的欄目中,我們講述了林良對全國畫壇的影響,然而有明一代,嶺南花鳥畫的主流卻是文人畫。
  • [公翔評論] 南國華滋,大美水墨——白磊大寫意花鳥畫論析
    在當代中國大寫意花鳥畫壇發展中有以下幾種趨勢:一是文人意趣的筆墨講究,此路數以花鳥為依託,在筆墨的表現中呈現自己的氣質個性之追求;二是以花鳥生氣勃勃、美輪美奐之形態再現為手段,表現畫家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美的感動與欣喜;三是以色彩及多種表現形式的全新突破,探索當代花鳥畫發展的新的空間和可能。白磊顯然在三個方面都有全面的拓展,特別是在第三個方面,白磊比其他人走得更遠,走得更深。
  • 林良:明代錦衣衛頭頭!
    史料曾記載「林良呂紀,天下無比」,他因善畫而被薦入宮廷,授工部營繕所丞,後任錦衣衛指揮、鎮撫,值仁智殿。繪畫取材多為雄健壯闊或天趣盎然的自然物象,筆法簡練而準確,寫意而形具。他的《雙鷹圖》、《集禽圖》、《鷹擊八哥圖》等筆力沉穩,雖未盡脫「院體」法度,但可以看出他創新的水墨寫意畫風格,是明代寫意畫的先驅。
  • 陳淳:一桿畫筆,撐開明代大寫意之門
    將二人聯繫在一起的是花鳥水墨大寫意,兩位不曾照面的畫家,共同敞開了明清花鳥水墨大寫意之門。陳淳 蓉塘浴鶩陳淳(1483年—1544年),字道復,後以字行,更字復甫,號白陽,又號白陽山人,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繪畫大師。
  • 「大寫意花鳥畫」到底「大」在哪裡?
    大寫意花鳥畫的寫意精神開始於元代,滲透於明代,形成於明末清初時期。在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等人的努力下,大寫意花鳥畫日趨成熟。從小寫意到大寫意,無數畫家鍥而不捨地探索和追求,譜寫了光輝的篇章。大寫意花鳥畫具有民族特色,富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
  • 因為畫畫好,當官做了錦衣衛指揮使,「明代花鳥第一家」呂紀
    呂紀的花鳥畫,非常有名,呂紀素有「明代花鳥第一家」的美稱,在明弘治年間,呂紀因畫被召入宮廷,出仕做官,後來做到了錦衣衛指揮使的高位(相當於秘密警察的總指揮)。呂紀,是明代與邊景昭、林良齊名的花鳥畫大家。
  • 明代宮廷繪畫藝術創作風格是什麼樣的?
    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明代宮廷繪畫的藝術風格,通過歷史我們了解到明代的宮廷繪畫,取法南宋院畫兼師北宋名家,人們稱為「院體」。明代宮廷山水、花鳥創作繁盛,人物畫其次。宮廷人物畫主要服從政治的需要,發揮宣教功能,題材比較狹窄。
  • 中國花鳥畫發展史上的畫派衍生之變
    在綿延的中國花鳥畫史上,畫派漸成,畫風傳承,自然兼有革新,喜有突破。五代黃筌、徐熙並起,漸成兩大系統,以後繼續衍生。明代花鳥畫演變成四大系統,一為邊景昭、呂紀的黃氏體,二為林良、徐渭的大寫意體,三為陳淳的簡筆水墨淡彩小寫意體,四為周之冕的勾花點葉兼工寫體。《國朝畫徵録》卷下則把花鳥畫歸納為三派,稱「花鳥有三派:一為勾染,一為沒骨,一為寫意。
  • 名家|他一桿畫筆,撐開明代大寫意之門
    將二人聯繫在一起的是花鳥水墨大寫意,兩位不曾照面的畫家,共同敞開了明清花鳥水墨大寫意之門。 陳淳 蓉塘浴鶩 陳淳(1483年—1544年),字道復,後以字行,更字復甫,號白陽,又號白陽山人,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繪畫大師
  • 奼紫嫣紅——牛斌大寫意花鳥畫長卷賞析
    深究其畫面氣象,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純以墨為之的畫面,筆意率性而為,輕鬆隨意,墨色濃淡相宜,極有韻致,其間透露著遠離喧喧囂塵世的清雅冷逸之意。這裡可以見出他對沿徐渭、八大等古人的研究之深,還可以看出他對董壽平,張立辰等今人的吸收。這一類作品尤以水墨蘭竹為代表,對水墨蘭竹的深研是他長期的修煉課,甚至可以說牛斌是以「一世蘭,半世竹」的古訓為座右銘,在極簡的題材中探討深奧、無限的寫意精神。
  • 簡述明代繪畫藝術
    明朝的歷史經歷了270多年,在這個朝代的變化當中,隨著社會經濟的逐漸穩定、文化藝術的發達,繪畫出現了一些以地區為中心的名家與流派,它的發展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明代前期,由於元四家的影響猶存,以仿宋院體為主;二明代中期,以吳門各家為代表,回到繼承元代水墨畫法的文人畫派,佔據畫壇主流
  • 「白陽青藤」對我國花鳥畫發展的主要貢獻
    明代是花鳥畫發展的重要時期,明初主要為延續宋代院體畫風的宮廷花鳥畫,名手遍及宮廷與民間。中期以後,吳門化派崛起,沈周、唐寅是文人派花鳥畫的開創者和奠基者,初步開拓了寫意花鳥畫的領域。他們運用水墨技法描繪花鳥魚蟲,筆簡意足。題材比元人寬廣、畫法比元人洗鍊,對其後的陳淳、徐渭有很大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