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畫評 | 韋麥:明代院體花鳥畫的復古性繼承

2020-08-27 文學十方

明代院體花鳥畫的復古性繼承

文|韋麥

明代院體花鳥畫是皇家畫院花鳥畫的俗稱,是中國藝術發展規律的一種時代體現。

明代院體花鳥畫越過元代向唐宋學習的現象,與唐代文學越過魏晉南北朝向秦漢吸收、元代繪畫越過南宋向北宋以前學習的現象一樣,體現了中國藝術發展「復古性繼承」的一條規律。這是明代院體花鳥畫史學意義的第四個特點,與面向社會人生的繪畫方向、時代脈搏的圖像標示、匡扶正義的歷史內涵三個特點形成相得益彰的四大顯著特色和藝術風格。

復古性繼承的基礎,是古老悠久而穩定的中國文化;該文化因自古以來連綿不斷的自成體系發展從沒斷裂過而具有獨一無二性。

其中建立在農業經濟基礎之上延綿了數千年的君父家長為中心的宗法制度,既強調血緣關係,又強調天、地、君、親、師的社會秩序,使之重視文化的政治功用同時亦重視傳統師承關係。故極其尊重傳統,成為歷史文化發展的一個特徵。例如,政治上重「正統」, 思想學術上重「道統」與「心傳」, 文學上重「文統」, 藝術與手工藝重「家法」、「師法」, 就是具體表現。

其與農業社會文化「以農立國」鑄定的大陸民族務實心理、生命寄寓天地自然的藝術心理相融合,文化發展的視點很容易以珍視正統、亙古不變藝術宗旨為當前文化道路的戰略選擇。於是藝術方面,表現出周而復始復古性繼承的發展方式。(歡迎關注文學<十方>公眾號)

復古性繼承的目的,往往為了革除時弊。歷史上一種藝術風格發展到一定階段總會出現某一方面的弊病。例如唐代古文運動、就是針對魏晉駢文的時弊,當駢文之美被以格律文的形式規範句式、用典、聲律,推進到奏議、論說、公文、信札等廣泛的實用文領域後,文章的敘事、說理等基本功能反而不顯,造出不少不痛不癢、半死不活的文字來。唐宋八大家韓愈等人深感其束縛之苦、泛濫之災,所以要越過魏晉,藉助先秦兩漢時單行散句、沒有規定形式的文體,洗刷當時浮華、不切實際的文風。而元初畫壇趙孟頫的「託古改制」運動,亦針對當時南宋畫的過於纖弱柔麗提出「與近世筆意遼絕」 的主張。南宋畫中特別是院體花鳥畫的「用筆纖細,傅色濃豔」, 無論畫法還是畫幅尺寸,過於追求北宋末趙佶「宣和體」的大量冊頁小幅傳統,有趨向萎靡之弊。趙孟頫說「今人但知用筆纖細,傅色濃豔,便自為能手。殊不知古意既虧,百病橫生,豈可觀也」 , 於是,主張越過南宋上追晉唐五代, 「作畫貴有古意」 乃為途徑。

復古性繼承的最大好處,是對當世取超凡解脫的態度,冷靜思辯優秀歷史傳統的東西,拿出來發揚而治時弊。從而,往往繪畫的真氣真意回歸。歷史表明:元代四大家文人繪畫正是依靠了復古性繼承,才取得矚目成就的。

復古性繼承的中國藝術發展規律使明代院體花鳥畫取得成果,也是首先為了洗刷元畫時弊,因為元畫雖有成就,但過於注重隱逸之心的筆墨表現而帶來消極的一面,不能適應新皇朝的理想。

朱元璋需要的是如《跋夏圭長江萬裡圖》所述的「其勢動蕩,仿佛萬裡洪波」那樣振奮昂揚的繪畫,所以倡導大唐皇朝氣象的和南宋院體山水豪壯激烈的畫風,從而再起唐宋宮廷繪畫風格之美,使明初畫壇呈現意氣風發、燦爛輝煌的積極局面。復古性繼承,是中國繪畫發展的永不枯竭的一種源泉。

明代院體花鳥畫的史學意義,在面向了社會人生、高揚了積極入世的時代精神、內蘊了正氣光輝的儒家理想中顯出了特點。其實朱元璋首倡的積極入世的「治隆唐宋」治國理想,需要弘揚唐宋精神。這在中國文化史上,有扭轉元代文人繪畫隱逸消極避世的意義。

中國繪畫史,明代院體花鳥畫是一門繼承唐宋傳統而有新風格產生的宮廷繪畫:並對明清繪畫基本能面向社會人生的發展起積極作用。明代院體花鳥畫「繼往開來」的復古性繼承之內涵,對於我們現在及今後發展中國繪畫具有深刻意義。

研究已表明,明代院體花鳥畫是以明太祖朱元璋「隆唐宋」思想為審美基礎,併合乎明代各皇帝審美變化,從各個方面繼承唐宋傳統而有新風格產生的宮廷繪畫。其發展過程,貫徹了朱元璋《高皇帝御製文集》的主旨精神。所以,邊景昭、呂紀的工筆燦爛恢弘,顯現了大明皇朝中興漢高、唐宗、宋祖強盛中華的那種大千氣象;孫隆的藝術才思勃發而輕鬆粗放的沒骨產生自宣德朝太平盛世,一定程度上乃為宣德帝藝術才思的顯現;林良的粗筆水墨深得明太祖《御製文集》雄、猛、力「武文」氣質的審美思想宏旨,猛狠豪勁用筆畫鷹、雁、石,之所以在朱元璋以後近一個世紀的明代中期產生,與宮廷政治日趨腐敗的時代有聯繫,其弘揚的太祖思想精神,使林良的院體花鳥畫新風格意味深長。(歡迎關注文學<十方>公眾號)

研究並表明,繼承發展了唐宋傳統的明代院體花鳥畫,工筆形態比唐宋的更恢弘燦爛;沒骨形態比五代北宋的輕鬆粗豪;水墨粗筆畫法南宋雖有,但作為強烈的風格表現則非林良莫屬,因此完全能認為是明代特色的院體花鳥畫新形態。

研究還表明,院體畫藝術中有那種傳統皇帝皇權理想正氣至大至剛至美的精神。這使明代院體花鳥畫從一度移易進月色裡的元代畫風走出,回到讓燦爛陽光照耀繪畫的皇家理想光輝之中。這一繪畫史轉折之功,說明了明代院體花鳥畫的「不俗」。

說院體花鳥畫「俗」 最早是在北宋中後期黃筌畫風統治了畫院近百年,難免產生的厭黃心理(北宋沈括說一定程度上也是這種心理的體現), 米芾曾說「黃雖富豔皆俗」 (《畫史》) ; 「俗」乃指當時院體畫平庸無創意。後經明末董其昌主「南北宗」論貶北宗院體畫之後,「俗」的沉重心理負擔,近代于非闇都存在。

然而,院體花鳥畫「不俗」:

第一,從總的藝術精神言,傳統皇帝皇權理想正氣光輝的要素作為了審美中堅,那種治國平天下處中國文化基本精神賦予了藝術超越私我的氣度。

第二,從具體的藝術表現言,骨法用筆、隨類賦彩等所臻的「氣韻生動」, 除開端了中國繪畫根本理法外,更是隨著時代發展而永遠充滿了中國文化深度思想的研究話題。

這「不俗」的兩點,開拓了中國繪畫史的院體畫的巨大成就,同時給予文人畫以深刻影響;亦使明代院體花鳥畫,既於明初繪畫普遍的元人水墨幽淡局面力挽狂瀾而氣度不凡,又於繼承發展產生新成就。所以,儘管「院體」有聽命於皇帝旨意作畫的本質特點,卻絕不能以此簡單地輕視之;又儘管歷史上一度有院體黃筌畫風泛濫過頭而「俗」的現象,亦絕不能據此貶之。「俗」是平庸,乃泛濫故,然而明代院體花鳥畫的脫略時俗、驚世駭俗,堪與「白陽青藤」的文人大寫意花鳥畫一起作為明代花鳥畫成就並行不悖的兩種代表。(歡迎關注文學<十方>公眾號)

最後,還要提一下明代書畫宗師董其昌的「南北宗」論。由於他貶院體畫,致使明末以來幾百年間人們普遍熱衷於文人畫,造成了明代院體花鳥畫系統研究的無人問津局面,才給了好奇涉足者去填補空白的機會。儘管有關問題還要進一步深入,特別是有關文獻史料還要進一步尋找,但總的結果表明:這是中國繪畫史研究不能不做的一項系統課題和藝術探索。

相關焦點

  • 元代花鳥畫以水墨為主,明代以寫意為先,現代則筆墨雄渾
    而最常見和最精緻的當屬花鳥畫。中國花鳥畫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繪畫之是我國歷代畫家不懈努力共同創造的藝術財富。那麼,關於當代中國花鳥畫發展的趨向如何呢?筆者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關於花鳥畫的一些思考與構想。歷史的回顧要談發展,首先必須了解其歷史。我國花鳥畫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商周時代開始萌芽到了唐代得到迅速的發展。
  • 馬遠、馬麟父子的院體花鳥畫
    在南宋院體花鳥畫中,馬遠、馬麟父子,是兩個風格特殊的畫家。他們精於山水人物,同時亦精花鳥。所畫山水,筆法尚斧劈之硬,造型尚方稜折角之硬,而構圖上更以「馬一角」著稱,這些氣質特點也帶進了花鳥畫,一起開闢了花鳥畫折枝構圖新視覺。同時也在山水花鳥兩種題材結合部展開了花鳥畫的新意。
  • 馬遠馬麟父子的院體花鳥畫
    在南宋院體花鳥畫中,馬遠、馬麟父子,是兩個風格特殊的畫家。他們精於山水人物,同時亦精花鳥。所畫山水,筆法尚斧劈之硬,造型尚方稜折角之硬,而構圖上更以「馬一角」著稱,這些氣質特點也帶進了花鳥畫,一起開闢了花鳥畫折枝構圖新視覺。同時也在山水花鳥兩種題材結合部展開了花鳥畫的新意。
  • 明代花鳥畫巨匠陳白陽
    王世貞評曰:「畫家寫生,右徐熙、易元吉,而小左黃氏父子,政在天真人巧間耳,宣和主稍能斟酌之。明興,獨吾吳沈啟南入熙室,而唐伯虎於黃氏有出藍之美。陳復甫後出,以意為之,高者幾無色,下者遂脫胎矣。」這是將陳道復置於花鳥畫發展脈絡中進行觀照,給予肯定。
  • 鳶飛魚躍:明代嶺南花鳥畫特有的活潑與自然
    丁酉年春節藝術周刊特別篇之六:白沙之學與自然為宗採寫 信息時報記者 馮鈺 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陳文杰明代是嶺南花鳥畫的形成期,在昨天的欄目中,我們講述了林良對全國畫壇的影響,然而有明一代,嶺南花鳥畫的主流卻是文人畫。
  • 花鳥畫的創新
    水墨山水和寫意花鳥畫成就顯非常明顯,在這一時期花鳥畫的代表人物有邊景昭、孫隆、林良、呂紀等著名花鳥畫大師。邊景昭長工筆重彩,稱襲南宋院體傳統,豔麗典雅而又富有生趣。孫隆在宋代徐崇嗣的基礎上進一步得到發展,專攻沒骨畫法。林良以水墨寫意著稱。到明代中期,陸治師從文證明,花鳥畫兼取徐畫兩派之長,創文人畫的工筆花鳥畫新風,筆墨細秀,設色淡雅,有豔麗派之城。
  • 中國的花鳥畫是如何發展起來的?經過了哪些階段?
    中國的花鳥畫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風格,自中晚唐興起之後,一直到明代都為宮廷畫院所壟斷,成為帝王貴胄表現其雍容華貴的富麗氣派的手段。明中期,隨著文人畫勢力越來越大,一些畫家嘗試著花鳥畫創作。如吳門畫派諸大家,以簡潔、瀟灑、充滿文人意趣的風格,顯示出與宮廷畫的明顯區別,與呂紀、林良輩之院體水墨花鳥大相逕庭。
  • 中國工筆花鳥畫的傳承:中國古代工筆花鳥畫的發展歷程
    工筆花鳥畫是花鳥畫中能生動而細膩地表現事物的一個畫種,它的發展所經歷的漫長過程,見證了朝代的更替,並產生了許多傑出的畫家,也為歷史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優秀繪畫作品,除此之外,還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繪畫技法,使後代人得以學習、繼承和發展。
  • 代表南宋院體花鳥畫最高水平的作品
    ,打破了北宋以來全景式構圖畫家本人有意識地組織折枝與花卉的姿態先以細筆勾勒,再填以重彩該圖畫面布置比較緊湊兩幅芙蓉圖是能代表南宋院體花鳥畫最高水平的作品
  • 明代花鳥畫
    明代花鳥畫有工整豔麗的院體和崇尚士氣的寫意兩派。呂紀《桂菊山禽圖》工麗派以邊文進、呂紀等畫院派為代表,但由於明代社會文化環境所致所以院體的工麗花鳥畫在明初盛行一段後,便讓位於寫意花鳥。徐渭《黃甲圖》寫意花鳥自五代、宋出現以後,發展至明代中葉形成一個高峰期。
  • 京海墨韻與您漫談中國歷代花鳥畫
    後蜀的黃荃繼承了唐代宮廷的富貴風格,極度逼真寫實,重視細節刻畫,色彩也鮮亮濃麗,他和其子黃居寀還影響著北宋早期的宮廷花鳥畫。明代宮廷花鳥有明顯的宋代院體風格,形象生動真實,細緻入微,但也並不一味復古,部分畫師把水墨技法也代入了工筆花鳥畫中。
  • 明代畫家——林良
    林良是明代院體花鳥畫的代表人物,也是明代水墨寫意畫派的開創者,在明代院體畫中獨樹一幟,對後世畫壇,包括宮廷畫家、職業畫家、文人畫家均產生重大的影響。尤其是花鳥畫, 突破「院體」程式,出現了工筆重彩、水墨寫意、設色沒骨等多種風格, 並有所創新。其中水墨寫意的開派人物便是林良。他創作的「文人畫化」的水墨寫意花鳥畫,使明代「院體」花鳥出現了新的生機。
  • 花鳥畫的藝術特色
    皇帝宋徽宗趙佶,對畫院的建設不遺餘力,對花鳥畫的提倡尤其著意。概括其對繪畫藝術的要求,大體上可以歸結為兩點:一是注重寫生追求客觀的真實性,二是通過命題考試追求的含蓄性。在其影響下當時畫院的花鳥畫創作呈現出形象逼真、意境生動的特色。比之二黃,有了長足的進步。
  • 文化|15張圖帶你了解中國歷代花鳥畫
    下面一同欣賞中國歷代花鳥畫的千嬌百豔吧。▼商周:用線條高度概括特徵後蜀的黃荃繼承了唐代宮廷的富貴風格,極度逼真寫實,重視細節刻畫,色彩也鮮亮濃麗,他和其子黃居寀還影響著北宋早期的宮廷花鳥畫。宋代花鳥畫也不只是像照相機一般的單純寫實,追求格調意境的墨梅、墨竹也在宋代出現,並在蘇軾、文同等文人士大夫中流行,文人們多喜歡畫四君子(梅蘭竹菊)、歲寒三友(松竹梅)等,以物寫情,託物言志,開拓了花鳥畫的新意境。
  • 簡述明代繪畫藝術
    在中國美術發展史上,明代的繪畫藝術承襲宋元,各種畫派競相崛起,對後世的影響較為深遠。明朝的歷史經歷了270多年,在這個朝代的變化當中,隨著社會經濟的逐漸穩定、文化藝術的發達,繪畫出現了一些以地區為中心的名家與流派,它的發展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明代前期,由於元四家的影響猶存,以仿宋院體為主;二明代中期,以吳門各家為代表,回到繼承元代水墨畫法的文人畫派,佔據畫壇主流
  • 這個「錦衣衛」,歷三朝不倒,竟然還是明代花鳥畫大師!
    寒雪山雞圖 紙本墨畫 135.3×47.2公分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呂紀為明代中期最重要的宮廷工筆花鳥畫家。幅中有款字「呂紀」,下有「四明呂廷振印」印記。畫中描繪孤獨的稚雞,在天寒地凍中瑟縮的情景。擅畫臨古花鳥,近學邊景昭,還宗南宋院體,多以鳳凰、仙鶴、孔雀、鴛鴦之類鳴禽為題材,雜以花樹濃盛,畫面燦麗清新有致。亦作粗筆水墨寫意者,筆勢勁健奔放,與林良相近,與邊景昭同為明代院體花鳥畫中的臨古派的代表作家。
  • 文化|15張圖帶你了解中國歷代花鳥畫
    下面一同欣賞中國歷代花鳥畫的千嬌百豔吧。後蜀的黃荃繼承了唐代宮廷的富貴風格,極度逼真寫實,重視細節刻畫,色彩也鮮亮濃麗,他和其子黃居寀還影響著北宋早期的宮廷花鳥畫。明代宮廷花鳥有明顯的宋代院體風格,形象生動真實,細緻入微,但也並不一味復古,部分畫師把水墨技法也代入了工筆花鳥畫中。
  • 元代花鳥畫由寫形向寫意過渡
    這一評畫標準發端於唐張懷瓘,後朱景玄加上「逸」而形成「神、妙、能、逸」。柯九思評畫基本上沿襲這一標準。即:逸品所應當具有的乃是「平淡天真」,而「平淡天真」則關乎「氣韻生動」。這是中國畫品的最高追求。 二是推崇筆精墨妙、書畫同源,並以此作為畫家能力高下的重要區分標準。「以書入畫」是文人畫的標誌性口號。
  • 蘇百鈞 | 元代花鳥畫賞析:由寫形向寫意過渡
    這一評畫標準發端於唐張懷瓘,後朱景玄加上「逸」而形成「神、妙、能、逸」。柯九思評畫基本上沿襲這一標準。即:逸品所應當具有的乃是「平淡天真」,而「平淡天真」則關乎「氣韻生動」。這是中國畫品的最高追求。例如:錢選、陳琳、趙孟頫,他們的花鳥畫,都一改前代院體的面貌,並不標榜與追求精雕細琢(儘管他們具有很強的刻畫能力),而是以突出畫面的意境為主要目的。元代花鳥以勾染法為主要語言的作品不在少數,故宮博物院藏趙孟頫《幽篁戴勝圖》,可謂元代工筆花鳥畫的傑出代表,其筆法工細,得院體花鳥畫法遺意。從造型、構圖、技法來看,延續了宋人院體中的自然生意,對物象的表現精到具體。
  • 明代宮廷繪畫藝術創作風格是什麼樣的?
    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明代宮廷繪畫的藝術風格,通過歷史我們了解到明代的宮廷繪畫,取法南宋院畫兼師北宋名家,人們稱為「院體」。明代宮廷山水、花鳥創作繁盛,人物畫其次。宮廷人物畫主要服從政治的需要,發揮宣教功能,題材比較狹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