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筆花鳥畫的傳承:中國古代工筆花鳥畫的發展歷程

2020-12-08 挖史人

花鳥畫以其廣泛的題材,獨特的表現方式,多樣的手法,使它得以成為與山水畫、人物畫鼎足而立的三大畫科之一。工筆花鳥畫是花鳥畫中能生動而細膩地表現事物的一個畫種,它的發展所經歷的漫長過程,見證了朝代的更替,並產生了許多傑出的畫家,也為歷史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優秀繪畫作品,除此之外,還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繪畫技法,使後代人得以學習、繼承和發展。

(一)中國古代工筆花鳥畫的發展歷程

花鳥畫早在距離 7000 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如在浙江餘姚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了手柄上裝飾有雙鳥圖案的骨質匕首。在夏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上,以植物、鳥獸為文體的紋飾已大為應用;春秋戰國時期,工筆畫這一畫種初現雛形,出土於長沙陳家大山 1 號楚墓的帛畫《人物龍鳳圖》中可見,它以毛筆畫於絲綢的帛上,平塗施色,線條雖稍顯生硬,但能準確生動的刻畫出人和動物的形象;秦漢時期,從帛畫、壁畫可以看出,這時的工筆技法已遠遠超過戰國時期,其造型生動,能熟練掌握賦色技巧,線條也達到一定水平,而且繪畫內容豐富,多反應社會生活,藝術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如洛陽王城公園西漢晚期墓室壁畫《二桃殺三士》;魏晉南北朝時期,工筆畫的突出成就主要表現在對線條的發展研究,創造出「十八描」,如顧愷之的「春蠶吐絲」,陸探微的「一筆畫」,張僧繇的「疏體」,曹仲達的「曹衣出水」等。這一時期的花鳥畫已經以獨立的形式出現,並有了明確的主題意義,以上等幾位畫家都畫過以花鳥為題材的作品。

唐朝,政治相對穩定,經濟繁榮,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花鳥畫的發展,並使其最終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科。這一時期的工筆花鳥畫題材的作品繁多,主要體現出畫家們的旺盛創造力和細緻入微的觀察力,尤其是以鞍馬為主的動物類題材,在這個時期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成就,如韓翰的《照夜白圖》,韓滉的《五牛圖》,韋偃的《放牧圖》等。邊鸞創造出的「折技」畫法則是工筆花鳥畫在唐代的快速發展的另一個重大成果,他摒棄了傳統意義上的全景入畫,只選取花草中最美的那部分入畫,使畫家們在繪畫創作中能把握主動性。到了唐代晚期,出現了一種與工筆花鳥畫相對的繪畫風格,用筆簡括疏淡,多描繪田野情趣,這種文與野,工與粗並存的兩種風格,最終孕育出五代花鳥畫的兩大流派。

在唐人卓有成就的基礎上,五代十國湧現出不少各有專長的花鳥畫能手,也正式形成不同的風格流派,即「黃荃富貴,徐熙野逸」的徐黃異體。黃荃為宮廷畫家,繪畫題材多是皇家宮宛中的珍禽異獸,名花奇石,其作品講究用色,設色豔麗,用筆精細,寫實傳神,富貴典雅。而徐熙則是多描寫江湖汀花,野竹淵魚,作品講究用墨,以「落墨為格」,略施淡彩,意趣生動而傳神。徐黃兩派的不同風格,不僅促進了宋代工筆花鳥畫的發展,而且對後世的中國畫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之後的歷代工筆花鳥畫家雖然在技法上各自有所創新,但莫不源自徐黃兩家。

宋代是工筆花鳥畫發展的鼎盛時期。統治者的偏愛和重視,畫院的真正完備,以及繪畫理論的出現都是促使宋代工筆花鳥畫達到空前繁榮的重要原因,花鳥畫在這一時期不但技法成熟,而且還創造出勾填法、勾勒法、沒骨法、白描墨染法等多種風格流派。北宋初期,黃體十分盛行,皇家畫院的花鳥畫以黃體為標準。北宋中期,徐熙之孫徐崇嗣改變畫風,創沒骨法,宋太宗在崇尚黃體的同時也對徐體給予肯定,再加上趙昌、易元吉、崔白等人的出現,打破了百年來黃氏獨霸畫院的局面,促使徐黃二體融合。北宋後期,由於宋徽宗趙佶對花鳥畫的的喜愛以及大力發展,使畫院花鳥畫寓意深遠,形式多樣,這一時期以文同、蘇軾為代表的文人畫也有所發展。北宋滅亡後,一些宮廷畫家逃亡南宋都城臨安,成為南宋畫院的骨幹,為南宋院體花鳥畫帶來了繁榮,南宋的傳世畫作數量眾多,且大多畫幅較小,多以「折枝寫生」為主,刻畫精微,形象生動。

元代,工筆花鳥畫進入了一個新時期,雖然取消了兩宋的畫院體制,但院體花鳥畫尚未中斷,只是其風格已產生轉變,由富貴轉為清麗,設色更加清淡文雅,畫面更顯樸素簡率,賦予工筆花鳥畫以細膩的抒情意味,代表人物有錢選,王淵等人。這一時期更引人注目的便是以「四君子」為題材的水墨花鳥畫空前興盛,繪畫作品突出筆墨情趣,書法韻味濃厚,強調詩、書、畫三者的結合,強化了畫面的文人氣息,為文人畫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創造了空間。代表人物有趙孟,柯九思,鄭思肖等。水墨花鳥畫成為元代畫壇的重要標誌,許多從事工筆花鳥畫創作的畫家在後期也都轉向水墨花鳥畫的創作,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文人水墨花鳥畫在不斷興起,而工筆花鳥畫卻逐漸走向衰落。

明代,隨著社會經濟的逐步穩定,文化藝術也不斷發展提高,這一時期美術的總體傾向是走向多元化,同時出現了一些以地方為中心的畫家和流派,明初的浙派、江夏派,中期的吳門派,晚期的松江派,都是當時有名的畫派,它們的出現不僅豐富和活躍了明代畫壇,也對清代繪畫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明朝前期,花鳥畫基本有兩個發展方向,一個是延承院體畫,又由於宣德畫院的興盛,畫家們仍然繼續追崇兩宋院體風格,但表現技法沒有什麼變化,其代表畫家有邊文進,林良,呂紀,這些都是工筆花鳥畫大家,較之元代要多許多,在某種程度上,工筆花鳥畫有所發展;二是文人畫,多是以梅、蘭、竹、石為題材的水墨寫意花鳥畫,這一畫種在明代進步明顯,成績突出,其代表人物有王紱,姚綬等。

清代,寫意花鳥畫的發展尤為興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而工筆花鳥畫的發展卻十分蕭索,大多數畫家還是繼承以前的畫風,能有所創新的屈指可數,代表人物有惲壽平,王武,鄒一桂等,其中惲壽平繼承和發展了徐崇嗣的「沒骨法」,結合徐、黃兩家的特點,創造出全新的「沒骨點彩」花卉,這種技法注重對物寫生,其色細麗清潤,造型細微精確,形神兼備,細而不膩,這派被譽為「寫生正派」,宮廷工筆畫法大多以這一手法為主。除此之外,在這一時期,供奉內廷的西方傳教士也帶來了新的繪畫技巧,他們將西畫中的明暗法以及寫實能力與中國傳統的繪畫技法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繪畫風格,開拓了中國畫家們的視野,同時也豐富了中國畫壇,代表畫家有郎士寧,艾啟蒙,王致誠等。

相關焦點

  • 淺談中國古代工筆花鳥畫體現的中國畫構圖!
    摘要:中國古代工筆花鳥畫在技法、構圖的等多方面具有很深的研究意義。本文分析中國古代工筆花鳥畫的發展、地位,淺析其構圖特點兼論其中體現的中國畫構圖法則。03三、中國古代工筆花鳥畫構圖的發展歷程古代工筆花鳥畫家用以經營位置的「構圖」 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反而呈現出一個演變過程,並且具有強烈的時代特色
  • 中國工筆花鳥畫
    田世光的藝術具有鮮明的時代性,他以自己獨到的視角認識傳統花鳥畫,取法宋元花鳥畫風格,體現出一種「大花鳥觀」的意識。他的藝術修養全面,作品將花鳥置放於自然景象中,突破了花鳥畫空間的局限,使他的作品擁有寬廣而嶄新的意境。
  • 近現代中國工筆花鳥畫的研究
    由於戰爭的影響,工筆花鳥畫從清末至近現代的發展呈現出哀微的發展趨勢,即便如此,仍然有許多畫家們沒有放棄對工筆花鳥畫的熱愛和研究,代表畫家有陳之佛、于非闇、田世光等人。20 世紀上半葉,中國經歷了歷史上的大變革大動蕩,社會生活,意識形態以及思想文化價值觀念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同時加速了美術的發展和變革。五四文化運動以後,西方近現代文藝思潮對中國古代思想道德的批判,給中國文化藝術以深遠的影響,而外來文化和傳統文化的衝突,正是這一系列文化動蕩的根源。
  • 中國水墨工筆花鳥畫首創者:吳東奮
    中國水墨工筆花鳥畫首創者。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工筆畫學會常務顧問。國家友好畫院、江蘇國畫院、文化部國韻文華書畫院特聘畫師;南潮花鳥畫院副院長、李耕畫院名譽院長。資深教授,先後任教於三明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閩江學院美術學院。現居北京,設立有水墨工筆花鳥畫工作室。
  • 我國工筆花鳥畫的特色
    我國工筆花鳥畫的特點其實是「精於形象而意味橫生」,這是一幅優秀的工筆花鳥畫最基本的要點。所以,要求工筆花鳥畫家們,做到度物象而取其真的塑造能力。 不管是鼎盛時期的兩宋工筆花鳥畫,還是後來的工筆花鳥畫,都把物象真實具體的形象 作為描寫與意境的表現放在重要的地位。
  • 名家課堂·張偉民講解中國工筆花鳥篇⑥丨工筆花鳥畫設色
    第一期課程我們有幸約請到浙江畫院中國工筆畫研究所所長、杭州師範大學特聘碩士研究生導師張偉民,為我們講解中國工筆花鳥,本課程將以工筆花鳥畫總論、花卉寫生方法、臨摹《雪樹寒禽圖》、沒骨法、兼工帶寫、工筆花鳥畫設色等六個章節呈現。
  • 淺談裝飾性在中國工筆花鳥畫中的運用
    蘇百鈞先生的繪畫以富於詩意的清韻淡雅田園風格在當今工筆畫壇獨樹一幟。古往今來成功的作品往往是完美體現生命中美的律動和氣息,在當代畫壇中,蘇百鈞先生的繪畫風格可以說是代表了這個時代工筆花鳥繪畫發展的一面旗幟。
  • 楊瑞芬的 「大」工筆花鳥畫
    她突破了傳統題材的中國花鳥畫的觀念和模式,從80年代起,以「一花獨秀」的大膽風格,在畫壇上逐漸形成了剛柔並濟、充滿激情、魄力的 「大」工筆花鳥畫
  • 中國工筆花鳥畫發展概述
    就工筆花鳥畫獨立分科而言,它"始於唐代,成熟於五代,鼎盛於兩宋"。在當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碰撞中,工筆花鳥畫從內容題材到技法等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本文首先概述了從遠古至近當代工筆花鳥畫的發展脈絡。其次著重自唐至明清以來所著的工筆花鳥畫相關的理論入手,從各時期的畫家、作品、繪畫風格等方面來概述。
  • 名家講堂|張偉民:工筆花鳥畫創作與欣賞
    文/張偉民追自然和生命的原真——工筆花鳥畫創作與欣賞張偉民 生命禮讚 紙本設色工筆花鳥畫設色至元代以後受水墨畫風的影響,工筆花鳥畫色彩的運用漸趨清雅淡逸,作品以墨色為主、色彩兼之的表現形式流行開來,更有以墨色代替色彩的趨勢。這就形成了以水墨為主的墨禽、墨花表現形式。在工筆花鳥畫的表現技法中賦色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具體方法:以色筆賦色、用水筆渲染是中國工筆花鳥畫的基本手法。
  • 靜朗清闊——莫建成工筆花鳥畫亮相北京畫院
    藝術中國報導  2010年8月20日上午,「靜朗清闊——莫建成工筆花鳥畫精品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舉行。畫展開幕式由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吳洪亮主持,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遠、畫家莫建成先後致辭。李牧、郭怡琮、林凡、姜昆等文化藝術界領導、友人到場祝賀。
  • 從宋代工筆花鳥畫的特徵探討傳統工筆花鳥畫的審美追求
    北宋_趙佶《芙蓉錦雞圖》 (調色版)中國工筆花鳥畫的鼎盛時期是在宋代。宋花鳥畫之所以達到極致,一是宋畫院集西蜀、南唐吳越乃至南北各地畫家之精英,併集五代畫院之經驗;二是畫院體制經改革完善,促進了創作發展;三是徽宗趙佶本人對工筆花鳥畫的偏愛——他自己就是一位花鳥畫高手,直接過問畫院事宜,把院畫特別是工筆花鳥畫的水準推向高峰。此時的工筆花鳥作品相對於唐及五代來說,更加深刻、精緻和厚重。宋代的工筆花鳥畫,有一些比較明顯的特徵、是可資後人借鑑的。
  • 工筆花鳥畫,不僅具有很強的描寫性且富有詩意
    工筆畫是國畫的一個大類,現代人畫寫意的多,學工筆的少了。中國古代繪畫,最早是崇尚寫實的,追求形似,是以工整者多;至唐代王維創水墨畫法,尚意輕形,由摹描自然轉變為寫意,明徐渭更是創立大寫意畫法。工筆花鳥畫,是以精謹細緻的筆法描繪景物的國畫表現方式。
  • 陳之佛之女——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會長陳修範工筆重彩花鳥畫
    陳修範——著名藝術家、工筆美術家、傑出的工筆花鳥畫家陳之佛教授之女。她自幼得其父親教誨,並耳濡目染,心摹手追,打下了紮實的繪畫基礎,蘊育了高雅的藝術素養。陳修範的工筆花鳥蘊涵深厚的傳統功力與素養,作品題材、風格與技法上,又不囿於傳統。
  • 李曉明嚴謹精緻的工筆花鳥畫,張張精彩!
    , 1972年出生於安徽省無為縣, 專攻工筆花鳥畫,尤擅工筆牡丹的繪製。 工筆花鳥畫
  • 中國古代花鳥畫的風格
    縱觀藝術史,可發現花鳥畫歷來被人民大眾,以及官僚機構的人士所喜愛,在政府的大立支持下,以及畫家們的不懈努力中,使中國花鳥畫得到空前的發展,民間畫家們的道路雖然艱難,但他們還是一如既往的前進,絲毫不亞於宮廷繪畫,仍然大師輩出,著名畫家比比皆是。
  • 靜謐與蒼茫的張力——莫曉松與他的工筆花鳥畫
    靜謐與蒼茫的張力——莫曉松與他的工筆花鳥畫文|王明明百年以來的中國工筆花鳥畫,經歷了從傳統型到現代型的創造性轉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很多畫家從自身出發,做了一些觀念、媒材與技法上的嘗試,也由此形成了以不同地域特點與個人風格為代表的工筆花鳥畫風。
  • 梁志超|工筆花鳥畫精品展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重彩畫研究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河南省中國畫學會理事;原開封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花鳥畫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河南省書畫院特聘畫家。北京商鯤教育控股集團藝術教育專家。北京商鯤書畫院院長。出版有:《梁志超畫選》、2001、《國畫名家·梁志超》、《梁志超工筆花鳥畫集》,《工致蘇門.梁志超中國畫作品集》等。
  • 近代中國畫壇工筆花鳥畫的「巔峰」——陳之佛
    它在中國畫中與寫意花鳥畫相對應,是運用中國特製的毛筆、中國畫顏料,在專用的熟宣紙或礬絹進行嚴謹精緻花鳥畫創作的一種特殊的畫種與技法。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協江蘇分會副主席、江蘇省文聯副主席等。擅長圖案設計和書籍裝幀,後轉入中國畫,長於工筆花鳥畫,作品造型生動、準確,色彩清麗、典雅,畫風清新、冷逸。
  • 畫家張梅芳——工筆花鳥畫作品欣賞
    從古至今,從東方到西方,表現藝術的形式和手段從來都是多種多樣的,繪畫、文學、戲劇、雕塑、音樂、舞蹈、電影……今天向你們介紹一種中國傳統的繪畫形式——工筆花鳥畫。工筆花鳥畫是中國畫中與寫意花鳥畫相對應,運用中國特製的毛筆,中國畫顏料,在專用的熟宣紙或礬絹進行嚴謹精緻花鳥畫創作的一種特殊的畫種與技法。下面帶你欣賞一組精美的工筆花鳥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