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畫壇工筆花鳥畫的「巔峰」——陳之佛

2020-12-01 智尊閣藝術館

工筆花鳥,是中國傳統繪畫重要流派之一,也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它在中國畫中與寫意花鳥畫相對應,是運用中國特製的毛筆、中國畫顏料,在專用的熟宣紙或礬絹進行嚴謹精緻花鳥畫創作的一種特殊的畫種與技法。

唐宋時期曾輝煌一時,明代之後日漸沒落

徐熙工筆花鳥畫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黃筌工筆花鳥畫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工筆花鳥畫始於唐代,成熟於五代,鼎盛於兩宋。千餘年來,名家輩出。五代有黃筌、徐熙,兩宋時期,由於帝王宋徽宗的提倡與參與,工筆花鳥畫盛極一時,成就 了「宣和畫院」的輝煌時期。

宋徽宗 趙佶 芙蓉錦雞圖

趙佶之後, 著名的畫家有李迪(南宋)、王淵(元代)、陳老蓮(明代)、任伯年(清代)等, 都在中國美術史上留下了經典的作品。明、清以來,由於文人畫的興起等原因,工筆花鳥畫日漸式微。

他被傅抱石譽為「三百年工筆花鳥畫第一人」

到了民國時期,整個工筆繪畫的優良傳統幾乎喪失殆盡。面對當時工筆花鳥畫畫壇這種令人痛心的情景,有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決心以自己的努力來挽救和振興這一古老畫種。

為了實現這個願望,之後的幾十年裡,他可謂嘔心瀝血,慘澹經營。傅抱石曾經題寫過這樣兩句詩:「雪個已矣甌香死,三百年來或在斯。」大意為自八大山人及惲南田故去後的三百年間,就工筆花鳥畫的創作而論,他的成就最高。

他就是:

拯救與振興中國近代工筆花鳥畫的功勳;

中國近代工藝美術教育奠基者;

20世紀傑出的工筆花鳥畫巨匠

——陳之佛。

傅抱石為陳之佛畫像,並用他擅長的篆體書寫自撰的四言詩一首:「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寄生吾黨,乃掬之英;弊徙晉宋,遑論元明;而今而後,北鬥是尊」。充分表達了其昂慕陳氏之情。

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 吳為山

為陳之佛塑像

陳之佛(1896——1962),又名陳紹本、陳杰,號雪翁。浙江餘姚人。1916年畢業於杭州甲種工業學校機織科,留校教圖案課。1918年赴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工藝圖案科學習,是第一個到日本學工藝美術的留學生,曾創辦尚美圖案館。先後在上海藝術大學、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和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授、南京大學藝術系教授兼系主任。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協江蘇分會副主席、江蘇省文聯副主席等。擅長圖案設計和書籍裝幀,後轉入中國畫,長於工筆花鳥畫,作品造型生動、準確,色彩清麗、典雅,畫風清新、冷逸。

他的花鳥畫堪稱近代工筆畫壇的典範

陳之佛1931年在中央大學藝術系講授圖案、美術理論和美術史,先後出版《圖案ABC》、《圖案構成法》、《中國陶瓷圖案概觀》、《西洋美術概論》等書,許多著述均為中國美術界出版史上的首創。1935年陳之佛有感於五代、兩宋以來寫實花鳥的盛衰之變,立志重振斯藝,專心從事工筆花鳥畫的創作,抗戰內遷,舉辦花鳥畫個展於重慶,為世人矚目。抗戰勝利後隨中央大學復回南京,代理藝術系主任,受聘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委員會委員兼美術組專員。

陳之佛在東京美術學校學習

陳之佛早年留學日本,在東京美術學校進修工藝圖案。他在東方裝飾圖案方面紮實深厚的基本功,融合中國傳統工筆技法,使其花鳥作品神接宋人,堪稱近代工筆畫壇的典範。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他就已享譽國內外

1982年至1984年,國家主辦的「二十世紀中國五位著名畫家—吳昌碩、黃賓虹、潘天壽、陳之佛、傅抱石傳統畫展」。在法國、英國、美國巡迴展覽時,陳之佛的工筆花鳥畫博得海內外的極高讚譽。上世紀50年代後,作品更呈清新、活潑、繁榮之貌。其創作理念是「取藝在廣求」,在繼承老一派畫家的傳統基礎上,大膽吸收西洋技法,令人耳目一新。

南京博物院藏陳之佛作品

由於工筆花鳥畫,極為耗時費力,在加上陳之佛作畫又非常嚴謹,他一生僅完成了500餘幅工筆花鳥創作。據《美術報》顯示,陳之佛建國後創作的百餘幅精品,由陳氏家族捐贈給南京博物院。包括:傅抱石題跋「雪個已矣甌香死,300年來或在斯」的《寒梅小鳥》;陳之佛創作於1959年的國慶10周年獻禮精品《松齡鶴壽》;1960年的《和平之春》巨幅作品等盡入南博。

作品流露出文靜典雅、精工秀逸的古典氣質

陳之佛創作於1953年的《和平之春》(中國美術館藏)

意境喜慶吉祥和平,典雅寧靜,特別是1950、1960年代作品,畫面呈現的都是這一主題。作品傳達出既活潑生動又春意盎然,喜氣洋洋的和諧景致,表達了內心對祖國無限美好的讚美之情。

南京博物院藏陳之佛作品

重視形式美,構圖奇正相倚,疏密得宜,畫面具有很強烈的裝飾美,達到了「密不雜亂,疏不空虛」的藝術境界。如《喜雀圖》,採用傳統的豎式構圖,密的梅花穿插整幅畫面,六隻神態姿態各異的喜鵲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描繪的物象內容很多,構圖稍有不慎就會出現雜亂無章的感覺。但他卻很巧妙地把神情迥異、扭轉姿態各異的喜鵲參差錯落地穿插、掩映、蹲臥在枝幹上,畫面處理得整體和諧,主次分明,虛實相生,在平和中求奇特的感覺。

陳之佛創新的工藝圖案

設色豔而不俗。陳之佛在《就花鳥畫的構圖和設色來談形式美》一文中對配色進行了透徹的闡述,他說:「什麼叫『枯』?枯是色彩乾枯失神,黯淡而無生氣,主要是用淡色而不顯彩色,自然神氣全無。所以說要淡而不失之枯,淡而仍見有彩,就會產生柔和的美感。什麼叫『火』?火是色彩對比過於強烈,產生了強烈的刺激性,令人起不愉快的感覺。要豔而不俗,就必須減低色彩的飽和度,特別是用重色時尤應注意」。同時重視色彩的主次關係,講究設色的變化。所以他的畫整體色彩的搭配,都十分協調和諧,看上去非常舒服。

陳之佛創作於1944年的《鷹雀圖》軸(南京博物院藏)

《鷹雀圖》創作準備階段的圖稿

他對寫生的注重,使其所繪的工筆花鳥,形象逼真而富有質感。他的畫面設色尤其別致,融合了東西方繪畫藝術的色彩精華;技法上,所作花鳥在吸收圖案裝飾元素的同時,勾勒皴染兼運,並不拘泥傳統的「三礬九染」,常常根據藝術效果的需要,或層層洗染,或輕施薄染,或勾線,或墨漬,或色染,有時還採用衝水、撞粉諸法,筆墨精煉而極盡變化。其初期作品多追求淡泊、寧靜、雅潔、清幽的情調,孤芳自賞,寄託畫家對社會、人生的看法;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則情調趨向歡娛明快,反映了作者心境上的變化,間有巨幅作品問世,而清新典雅是其全部創作的基本特徵。

陳之佛設計的花卉圖案

他為我國現代工筆花鳥畫的發展

開闢出了新的道路

陳之佛將花鳥畫的創作上強調構圖、色彩等方面的形式美,以及把豐富的圖案技法融匯在這幅畫中,從而強化了畫中花鳥的藝術效果,創造出清新典雅,富有濃鬱裝飾特色的繪畫風格。他淵深的文學修養更使他筆下的花鳥畫有詩一般的神韻,使畫面永遠給人豐厚雋永的美的享受。他善於構圖、設色,講究形式美感,一般規律之外,每每在動靜、冷暖、鬆緊上做足文章,不落俗套。筆下的喜鵲、鴿、鶴之類,皆有獨具一格的表現,成為典範。常以圖案配色方法融入筆墨之中,採用不同底色的色紙表現主題,造型則勾染並施,或用水漬法作古幹虯枝,益顯作品的豐滿大氣。亦能山水,偶爾為之。

1960年陳之佛與傅抱石、錢松巖在北京合作繪畫時情景

是陳之佛晚期精品《海棠綬帶》

20世紀30年代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師生在梅庵前合影

右五徐悲鴻, 右四陳之佛, 右三潘玉良

陳之佛為建國10周年創作的《松齡鶴壽》

陳之佛是近代中國藝壇與美術教育界,非常重要的一個代表人物。他生前對美術教育的奉獻、身後對藝壇遺留的風範,都令人敬佩。他不僅是中國圖案畫的拓荒者,也是提升、發展中國工藝美術的導師,付出畢生心血,在中國工筆花鳥畫的領域裡創造了奇蹟,贏得了"南陳北於"的美譽,巨幅工筆花鳥《松齡鶴壽》,已由蘇州刺繡研究所將它繡成雙面繡,布置於北京人民大會堂江蘇廳裡。

陳之佛作品在澳門藝術館、山西博物院

等各大博物館展出

他將工筆花鳥畫推到一個嶄新的歷史高度

南京博物院為陳之佛特設藝術館

陳之佛的工筆花鳥藝術,融匯了中西繪畫之長,既表現出富有強烈的民族傳統色彩,又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無論意境和技法,都將工筆花鳥畫推到一個嶄新的歷史高度。其獨樹一幟的畫風和真知灼見的畫理,扭轉了明清以來工筆花鳥畫逐漸衰弊的局面,為我國現代工筆花鳥畫的發展開闢出了新的道路,在中國近現代畫壇上產生了巨大影響。

相關焦點

  • 陳之佛得出現,近現代畫壇工筆花鳥畫再次振興!
    本文由獨孤飛雪書畫研究院副院長愣嚴山人所作,本著以畢生精力為繼承並弘揚中國畫而努力奮鬥的決心,為文化藝術的繁榮發展貢獻己之所學。陳之佛的出現,使得畫壇已經衰弱的工筆花鳥畫重新振作起來,起中國工筆花鳥畫百年之衰的重量級人物。
  • 【近現代·大家檔】第15期|工筆大家「南陳北於」——陳之佛
    今天分享的是工筆大家「南陳北於」之陳之佛。 陳之佛(1896-1962),留學國外專門學習工藝美術設計第一人,中國近代工藝美術教育奠者,中國現代工藝美術理論與實踐先驅,20世紀傑出的工筆花鳥畫大家和美術教育家。又名陳紹本、陳杰,號雪翁。浙江餘姚人。1916年畢業於杭州甲種工業學校機織科,留校教圖案課。
  • 近代宗師陳之佛工筆花鳥畫作品21幅賞析
    他的工筆花鳥畫創作始於不惑之年。其畫繼承五代徐熙、黃筌之傳統,參以寫生技法,風格清新雋逸。五十年代後,作品更呈清新、活潑、繁榮之貌,加之他深厚的圖案基礎,使其花鳥畫賦色、構圖皆與眾不同,帶有濃厚的裝飾風格。陳之佛自二十年代以來,歷任上海東方藝專、廣州市立美專、中央大學藝術科、國立藝專、南京大學藝術系教授,曾當選江蘇省文聯副主席。
  • 近現代中國工筆花鳥畫的研究
    由於戰爭的影響,工筆花鳥畫從清末至近現代的發展呈現出哀微的發展趨勢,即便如此,仍然有許多畫家們沒有放棄對工筆花鳥畫的熱愛和研究,代表畫家有陳之佛、于非闇、田世光等人。其中著名的工筆花鳥畫家有劉奎齡,於照,陳之佛,田世光等。 劉奎齡,1885-1967 年,宇耀晨,號蝶隱,生於天津,是近現代工筆花鳥畫大師,他自幼習畫,初學郎世寧,後又臨摹研究歷代工筆花鳥名畫,五代、宋、元諸家,以及明代呂紀,清代沈銓的畫技等。
  • 花鳥畫大師陳之佛:中國畫最重神、氣和韻
    陳之佛陳之佛(1896年~1962年)是我國現代著名的工筆花鳥畫家、工藝美術家。作為傳統工筆花鳥畫變革的旗手,陳之佛借古開今,推陳出新,重振工筆花鳥畫藝術並賦予其新的內涵。陳之佛 1945年作 竹雀圖 立軸 紙本陳之佛的花鳥畫藝術繼承了宋元以來工筆花鳥畫的優秀傳統,吸收埃及、印度及近代日本以至西方各國美術作品的精華,在其多年研究圖案造型、色彩規律和花鳥寫生的基礎上
  • 好書·推薦丨現代工筆花鳥畫大師陳之佛學畫隨筆
    近期,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陳之佛學畫隨筆》一書,本書主要是陳之佛的畫學文章的匯集並加上陳的畫稿、寫生稿,本書分為國畫研究、花鳥畫專題、比較美術隨筆、工藝美術等內容板塊,範圖豐富,對全面了解陳之佛的畫學思想有很好的借鑑意義,對指導學習工筆花鳥畫具有很好的示範意義。
  • 中國水墨工筆花鳥畫首創者:吳東奮
    中國水墨工筆花鳥畫首創者。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工筆畫學會常務顧問。國家友好畫院、江蘇國畫院、文化部國韻文華書畫院特聘畫師;南潮花鳥畫院副院長、李耕畫院名譽院長。資深教授,先後任教於三明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閩江學院美術學院。現居北京,設立有水墨工筆花鳥畫工作室。
  • 淺談中國古代工筆花鳥畫體現的中國畫構圖!
    摘要:中國古代工筆花鳥畫在技法、構圖的等多方面具有很深的研究意義。本文分析中國古代工筆花鳥畫的發展、地位,淺析其構圖特點兼論其中體現的中國畫構圖法則。我們縱觀古代花鳥畫,其在視覺上有寫實、寫意之分,我們可以將中國畫花鳥畫簡單歸納為工筆花鳥與寫意花鳥。其中工筆花鳥畫具有一種精於製作的表現方式,而將所表現的圖像加以具象化、細節化,從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1]。
  • 「妙於陳馨」于非闇、陳之佛精品展北京畫院開幕
    作為北京畫院今年重點策劃的「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大家系列展」專題之一,此次展覽將集中呈現北京畫院和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于非闇、陳之佛兩位工筆花鳥畫大家的精品力作70幅,並持續展到9月2日。于非闇和陳之佛兩位先生用自己一生的藝術實踐很好地完成了中國工筆花鳥畫的傳統繼承與開拓創新,用自己的藝術創作改變了工筆花鳥畫長期衰微的局面,為二十世紀中國工筆花鳥畫的復興與時代轉型做出了巨大貢獻。兩位先生一南一北,在中國畫壇有「南陳北於」之譽,然而兩位先生在生前相互間並沒有過交流。今天南京博物院與北京畫院同心協力,將各自珍藏的藝術精品在首都北京同臺呈現,堪稱當今中國畫壇一大盛事。
  • 我國著名畫家陳之佛 - 孤獨飛雪書畫研究院
    他是我國清代著名畫家,工藝美術家,曾經留學日本學習過圖案,回國後從事工藝美術教育,他是起中國工筆花鳥畫百年之衰的重量級人物,畫史強把他稱之為與于非闇是繼承宋元以後推動工筆花鳥畫發展的重要人物,被稱為「南陳北於」。
  • 陳之佛工筆花鳥畫造詣高深,為中國畫創作提供了經典的範本與啟示
    陳之佛作為20世紀工筆花鳥畫的開拓者,以鮮明的風格綻放著時代光輝。給沉寂許久的工筆畫壇注入全新的時代氣息,鮮明的畫風也為今天中國畫創作提供了經典的範本與啟示。陳之佛《寒梅小鳥》南京經典 2012春拍拍品陳之佛的花鳥畫具有極其顯著的特點,體現著他的藝術風格和成就。
  • 他的作品老百姓喜聞樂見出版印刷逾億份一喻繼高的工筆花鳥畫藝術
    人們從生活中尋求美是花鳥畫產生的根本原因,而中國花鳥畫更具民族特徵就是借物抒情。中國工筆重彩花鳥畫從最早做為人物畫配景地位獨立出來,經五代、兩宋輝煌時期,後由於文人畫重寫輕工、重墨輕色的偏見影響,遭長期冷落,直到近代,始有轉機,陳之佛、于非闇做為領軍人物,為近代工筆花鳥復興發展起重要作用。
  • 陳之佛之女——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會長陳修範工筆重彩花鳥畫
    陳修範——著名藝術家、工筆美術家、傑出的工筆花鳥畫家陳之佛教授之女。她自幼得其父親教誨,並耳濡目染,心摹手追,打下了紮實的繪畫基礎,蘊育了高雅的藝術素養。陳修範的工筆花鳥蘊涵深厚的傳統功力與素養,作品題材、風格與技法上,又不囿於傳統。
  • 翕兮·陳傳席專欄:陳之佛 于非闇——二十世紀工筆花鳥畫兩大家
    陳、於之前,幾乎沒有一個值得一提的工筆畫大家。吳嘉猷(友如)的畫工細,但他基本上是畫連環畫的(插圖類的畫)。 工筆畫家只是到了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于非闇、陳之佛出,才有大家可言。 陳之佛給教育部信箋(一、二) 陳之佛也是四十歲後才改畫工筆花鳥畫的。
  • 形神兼備,獨具風彩一一當代中國畫大家鄭大幹工筆重彩花鳥畫
    形神兼備,獨具風彩一一當代中國畫大家鄭大幹工筆重彩花鳥畫藝術簡介:鄭大幹,福建福州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鄭乃珖藝術研究會會長、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藝術系列高級職稱評委會委員、福建省民盟書畫學會副會長、法人、文化部中國詩書畫研究院研究員、人民日報社神州書畫院研究員
  • 陳之佛70幅精品現身山西
    近日,「翎羽飛花——陳之佛工筆花鳥畫展」在山西博物院開展,這是山西博物院與南京博物院在「煙雨揚州夢——揚州八怪書畫展」和「姑蘇筆墨——明代吳門書畫展」之後的再度合作。此次展覽共展出70幅陳之佛的工筆花鳥畫精品。
  • 中國工筆花鳥畫的傳承:中國古代工筆花鳥畫的發展歷程
    工筆花鳥畫是花鳥畫中能生動而細膩地表現事物的一個畫種,它的發展所經歷的漫長過程,見證了朝代的更替,並產生了許多傑出的畫家,也為歷史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優秀繪畫作品,除此之外,還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繪畫技法,使後代人得以學習、繼承和發展。
  • 「中國畫壇百傑」之國畫家霍春陽
    「中國畫壇百傑」之國畫家霍春陽     CCTV.com消息(人物6月27日播出):點擊看視頻〉〉〉「中國畫壇百傑」之國畫家霍春陽「中國畫壇百傑」之國畫家霍春陽霍春陽的作品    他的花鳥畫技法,讓他贏得「中國畫壇百傑」的美譽。    霍春陽,1946年生於河北省清苑縣,1965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現任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他的畫作先後被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城樓、釣魚臺國賓館、中國美術館等多家單位及國外博物館收藏,1997年,霍春陽被中國文聯評為「中國畫壇百傑」之一。
  • 從宋代工筆花鳥畫的特徵探討傳統工筆花鳥畫的審美追求
    宋花鳥畫之所以達到極致,一是宋畫院集西蜀、南唐吳越乃至南北各地畫家之精英,併集五代畫院之經驗;二是畫院體制經改革完善,促進了創作發展;三是徽宗趙佶本人對工筆花鳥畫的偏愛——他自己就是一位花鳥畫高手,直接過問畫院事宜,把院畫特別是工筆花鳥畫的水準推向高峰。此時的工筆花鳥作品相對於唐及五代來說,更加深刻、精緻和厚重。宋代的工筆花鳥畫,有一些比較明顯的特徵、是可資後人借鑑的。
  • 中國工筆花鳥畫
    田世光的藝術具有鮮明的時代性,他以自己獨到的視角認識傳統花鳥畫,取法宋元花鳥畫風格,體現出一種「大花鳥觀」的意識。他的藝術修養全面,作品將花鳥置放於自然景象中,突破了花鳥畫空間的局限,使他的作品擁有寬廣而嶄新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