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風格及流派之古羅馬建築風格

2020-12-17 建設工程教育網

  古羅馬建築是古羅馬人沿習亞平寧半島上伊特魯裡亞人的建築技術,繼承古希臘建築成就,在建築形制、技術和藝術方面廣泛創新 的一種建築風格。古羅馬建築在公元一~三世紀為極盛時期,達到西方古代建築的高峰。

  古羅馬建築的類型很多。有羅馬萬神廟、維納斯和羅馬廟 ,以及巴爾貝克太陽神廟等宗教建築,也有皇宮、劇場角鬥場、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築。居住建築有內庭式住宅、內庭式與圍柱式院相結合的住宅,還有四、五層公寓式住宅。

  古羅馬世俗建築的形制相當成熟,與功能結合得很好。例如,羅馬帝國各地的大型劇場,觀眾席平面呈半圓形,逐排升起,以縱過道為主、橫過道為輔。觀眾按票號從不同的入口、樓梯,到達各區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臺高起,前有樂池,後面是化妝樓,化妝樓的立面便是舞臺的背景,兩端向前凸出,形成臺口的雛形,已與現代大型演出性建築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古羅馬多層公寓常用標準單元。一些公寓底層設商店,樓上住戶有陽臺。這種形制同現代公寓也大體相似。從劇場、角鬥場、浴場和公寓等形制來看,當時建築設計這門技術科學已經相當發達。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寫的《建築十書》就是這門科學的總結。

  古羅馬建築能滿足各種複雜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結構,獲得寬闊的內部空間。巴拉丁山上的弗萊維王朝宮殿主廳的筒形拱,跨度達29.3米。萬神廟穹頂的直徑是43.3米。公元一世紀中葉,出觀了十字拱,它覆蓋方形的建築空間,把拱頂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無需連續的承重牆,空間因此更為開敞。

  把幾個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組合起來,能夠覆蓋複雜的內部空間。羅馬帝國的皇家浴場就是這種組合的代表作。

  古羅馬城中心廣場東邊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中央用三間十字拱,跨度25.3米,高40米,左右各有三個跨度為23.5米的筒形拱抵抗水平推力,結構水平很高。劇場和角鬥場的龐大的觀眾席,也架在複雜的拱券體系上。

  拱券結構得到推廣,是因為使用了強度高、施工方便、價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約在公元前 二世紀,這種混凝土成為獨立的建築材料,到公元前一世紀,幾乎完全代替石材,用於建築拱券,也用於築牆。混凝土表面常用一層方錐形石塊或三角形磚保護,再抹一層灰或者貼一層大理石板;也有在混凝土牆體前再砌一道石牆做面層的作法。

  古羅馬建築的木結構技術已有相當水平,能夠區別桁架的拉杆和壓杆。羅馬城圖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達到25米。公元一世紀建造的羅馬大角鬥場,可容 五萬觀眾,只用了5~6年時間就建成了。它建在一個填沒的湖上,但地基竟沒有明顯的沉陷。

  公元二世紀中葉建造的巴爾貝克太陽神廟,周圍45根柱子,每根高19.6米,底徑2米,都是用 整塊花崗石加工而成的。在神廟後牆8米高處,砌有三塊各約500噸的大石塊,可見當時起重能力之大。

  公共浴場一般都有集中供暖設施。從火房出來的熱煙和熱氣流經各個大廳地板下、牆皮內和拱頂裡的陶管,散發熱量。據維特魯威《建築十書》記載,劇場的座位下埋有銅質的共鳴甕,以改善音質。此外,至遲在公元1世紀中葉,已經在窗上安裝幾十釐米見方透明度很高的平板玻璃。除了在首都羅馬城集中了古羅馬建築的最高成就以外,帝國各地都有水平很高、規模很大的各類建築物。

  古羅馬建築藝術成就很高,大型建築物 的風格雄渾凝重,構圖和諧統一,形式多樣。羅馬人開拓了新的建築藝術領域,豐富了建築藝術手法。

  其中比較重要的是:新創了拱券覆蓋下的內部空間,有莊嚴的萬神廟的單一空間,有層次多、變化大的皇家浴場的序列式組合空間,還有巴西利卡的單向縱深空間。有些建築物內部空間藝術處理的重要性超過了外部體形。

  發展了古希臘柱式的構圖,使之更有適應性。最有意義的是創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組合,如券柱式和連續券,既作結構,又作裝飾。帝國各地的凱旋門大多是券柱式構圖。出現了由各種弧線組成的平面、採用拱券結構的集中式建築物。公元2世紀上半葉建於羅馬郊外的哈德良離宮,是成熟的實例。

  公元四世紀下半葉起,古羅馬建築潮趨衰落。 十五世紀後,經過文藝復興、古典主義。古典復興以及十九世紀初期,法國的「帝國風格」的提倡,古羅馬建築在歐洲重新成為學習的範例。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二十世紀20~30年代。

  古羅馬建築的書籍和圖畫在明代末年開始傳入中國。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從義大利索來《羅馬古城輿圖》畫冊3卷,存放北京耶穌會圖書館。1672年,義大利傳教士阿萊尼帶兩冊《廣輿圖說》到中國。這些書裡有羅馬角鬥場、浴場 、神廟和羅馬街市的圖畫。此外,十七世紀初北京耶穌會圖書館裡有過三冊維特魯威的《建築十書》但古羅馬建築對中國建築沒有發生實際影響。

相關焦點

  • 建築風格及流派之文藝復興建築風格
    文藝復興建築是歐洲建築史上繼哥德式建築之後出現的一種建築風格。十五世紀產生於義大利,後傳播到歐洲其它地區,形成帶 了有各自特點的各國文藝復興建築。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在文藝復興建築中佔有最重要的位置。  文藝復興建築最明顯的特徵是揚棄了中世紀時期的哥德式建築風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築上重新採用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柱式構圖要素。
  • 別墅建築的四大建築風格流派之歐式風格
    歐式風格是多種風格的融合:  歐式風格是巴洛克風格、法國古典主義風格、哥德式風格、古羅馬風格、古典復興風格、浪漫主義風格、折中主義風格、文藝復興風格、羅曼風格等的總稱。由於它是多種風格的融合,因此很難從它的建築元素方面來分析它的風格特徵,只能從大體上來把握它。歐洲的建築設計強調的是與周圍環境的和諧統一。
  • 建築風格及流派之羅曼建築
    羅曼建築是10~12世紀,歐洲基督教流行地區的一種建築風格。羅曼建築原意為羅馬建築風格的建築,又譯作羅馬風建築、羅馬式建築、似羅馬建築等。羅曼建築風格多見於修道院和教堂。  羅曼建築承襲初期基督教建築,採用古羅馬建築的一些傳統做法如半圓拱、十字拱等,有時也用簡化的古典柱式和細部裝飾。
  • 建築風格及流派之古典復興建築
    古典復興建築是十八世紀60年代到十九世紀流行於歐美一些國家的,採用嚴謹的古希臘、古羅馬形式的建築,又稱新古典主義建築 .  當時,人們受啟蒙運動的思想影響,崇尚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在建築方面,古羅馬的廣場、凱旋門和記功柱等紀念性建築成為效法的榜樣。
  • 建築風格及流派之折衷主義建築
    折衷主義建築是十九世紀上半葉至二十世紀初,在歐美一些國家流行的一種建築風格。折衷主義建築師任意模仿歷史上各種建築風格,或自由組合各種建築形式,他們不講求固定的法式,只講求比例均衡,注重純形式美。  隨著社會的發展,需要有豐富多樣的建築來滿足各種不同的要求。
  • 別墅建築的四大建築風格流派之中式風格
    中式風格分為四個流派:  A、四合院派:繼承北方傳統的四合院風格  四合院派的特點是繼承北方傳統的四合院風格。中國的住宅建築大部分都是內院式住宅,但南北方有差異。南方許多地區的四合院四面的房屋多為樓房,而且在庭院的四個拐角處房屋相連,東南西北四面的房屋並不獨立存在。
  • 來自古羅馬和拜佔庭的歐洲典型的幾種建築風格
    歐洲建築風格是一個地域文明的象徵,是一個有別於其他文明的典型代表,樣式極其豐富。原因就在於,自希臘羅馬時期始,歐洲文化迄今已達三千餘年之久,其建築自然隨時嬗變並呈現出多樣化的風貌。上古至當代,歐洲建築風格可細分為羅馬式、哥德式、巴洛克式等。而歐洲建築的特點主要反映在其建築材料的使用上。本節擬就歐洲各時期的建築風格及特點加以闡述,以期展示歐洲建築藝術演進的脈胳。
  • 歐洲中世紀教堂建築:拜佔庭、羅馬風、哥德式建築風格簡介
    建築特點:第一個方面是屋頂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頂」。第二個特徵是整體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佔庭建築中,建築構圖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體量既高又大的圓穹頂,往往成為整座建築的構圖中心,圍繞這一中心部件,周圍又常常有序地設置一些與之協調的小部件。
  • 世界的建築風格(5)
    有機建築   有機建築是現代建築運動中的一個派別,代表人物是美國建築師賴特。這個流派認為每一種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它能夠生存於世的內在因素決定的。同樣地每個建築的形式、它的構成,以及與之有關的各種問題的解決,都要依據各自的內在因素來思考,力求合情合理。
  • 歐式建築風格對比美式建築風格
    這些風格特點,在古希臘神廟的各個方面都有鮮明的表現。代表性建築群體——雅典衛城。  古羅馬風格:古羅馬的建築藝術是古希臘建築藝術的繼承和發展。古羅馬的建築不僅藉助更為先進的技術手段,發展了古希臘藝術的輝煌成就,而且也將古希臘建築藝術風格的和諧、完美、崇高的特點,在新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從「神殿」轉入世俗,賦予這種風格以嶄新的美學趣味和相應的形式特點。
  • 建築風格及流派之現代主義建築風格
    現代主義建築是指二十世紀中葉,在西方建築界居主導地位的一種建築思想。這種建築的代表人物主張:建築師要擺脫傳統建築形式的束縛,大膽創造適應於工業化社會的條件、要求的嶄新建築。因此具有鮮明的理性主義和激進主義的色彩,又稱為現代派建築。
  • 建築風格及流派之洛可可建築風格
    洛可可風格是一種建築風格,主要表現在室內裝飾上。18世紀20年代產生於法國,是在巴洛克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洛可可風格的特點是:室內應用明快的色彩和纖巧的裝飾,家具也非常精緻而偏於繁瑣,不像巴洛克風格那樣色彩強烈,裝飾濃豔。德國南部和奧地利洛可可建築的內部空間非常複雜。
  • 建築風格及流派之功能主義建築風格
    功能主義建築是認為建築的形式應該服從它的功能的建築流派。自古以來許多建築都是注重功能的,但到了十九世紀後期,歐美有些建築師為了反對學院派追求形式、不講功能的設計思想,探求新建築的道路,又把建築的功能作用突出地強調起來。
  • 建築風格分類大全 建築風格有哪些
    不管是裝修或建築,都很容易涉及一個問題,就是風格,如果建築或是家居裝修,風格統一協調可以給人自然舒適的感覺,若是混亂不清,那就看著彆扭不自然,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建築風格的分類情況,看看建築風格有哪些:建築風格分類:
  • 文藝復興時期特色鮮明的羅馬風格建築
    15世紀,文藝復興建築產生於義大利,後傳播到歐洲其他地區,形成了帶有各自特點的各國文藝復興建築。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在文藝復興建築中佔有最重要的位置。文藝復興建築最明顯的特徵是在宗教和世俗建築上重新採用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建築要素。儘管經歷了漫長的中世紀,義大利的古典主義建築傳統卻始終沒有中斷過,在羅馬和佛羅倫斯這些地區一直延續著早期基督教建築的樣式。
  • 歐式建築風格與美式建築風格的歷史背景對比
    在接下來中世紀的1000餘年中,歐洲建築具有兩大特點:一是基督教堂和修道院始終是歐洲建築的主體;二是伴隨著羅馬帝國和基督教的分裂,東西歐洲的建築風格逐漸各樹一幟,其中在東歐的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建築影響十分廣泛,而在羅馬風建築之後興起於西歐的哥德式建築,則體現了中世紀建築的最高成就。
  • 義大利四大建築風格速覽,共同領略建築之美
    伴隨著頻繁的政權更替、文藝思潮的演進以及舶來文化的影響,義大利的建築呈現出豐富多變的風格和獨特的風韻,各種流派在這裡匯聚15世紀前後,義大利的住宅和宮殿就已經讓整個歐洲為之豔羨,其建築風格在世界建築史上鐫刻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 歐式建築風格的分類
    該建築風格以裝飾細部如華蓋、壁龕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題,使得建築風格與結構手法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堂。此外,由於其採用四尖券建築結構,更好地解決了各拱間的肋架拱頂結構問題,加上該建築擁有大面積的彩色玻璃窗,該風格對世俗建築的興起有很大的影響和作用。
  • 我國王府井的天主教堂,是羅馬風格建築,也完美融合了中國的風格
    我國王府井的天主教堂,是羅馬風格建築,也完美融合了中國的風格。王府井天主教堂也叫東堂,修築至今已經有將近四百年的歷史了。這座教堂是典型的羅馬風格建築,它完美地融合了中西的建築風格。在天主教節日期間,從教堂門前走過,悠揚深沉的木質鋼琴和唱詩班輕盈溫柔的聲音緩緩傳出,就像冬日裡一束溫暖的陽光那般溫暖人心。
  • 西方經典建築風格(三)古羅馬建築
    古代羅馬建築是建築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它承載了古希臘文明中的建築風格,凸顯地中海地區特色,同時又是古希臘建築的一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