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簡牘博物館外景。
長沙簡牘博物館正在展出的《文明之路》專題展。
長沙簡牘博物館正在展出的《文明之路》專題展。
各國友人觀展。
紅網長沙1月13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秦芳 通訊員 管震)近日,中國博物館協會對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定級評估進行了公示,長沙簡牘博物館作為湖南省唯一代表名列其中。
2016年10月至12月,中國博物館協會組織實施了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定級評估評審和覆核工作,經相關申報博物館自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博物館評估委員會(博物館協會、文物局)初審推薦後,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評審委員會於2016年11月27日至29日在京召開會議,集中評估打分。隨後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評審委員會又派出專家組對部分申報博物館進行了實地覆核。
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評審委員會確定,長沙簡牘博物館等34座申報博物館評估得分在800分以上,符合國家一級博物館相關標準和要求,並在中國博物館協會網站進行了公示。至1月12日公示期滿,這34家博物館順利通過核定。
國家一級博物館,是國家文物局為加強博物館行業管理,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服務功能,促進博物館事業發展,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所有正式登記、註冊並接受年檢,具有文物、標本收藏保管、科學研究、陳列展覽功能的,對外開放的各類博物館,經該國家局組織設立的全國博物館評估委員會在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議,並以打分方式產生的博物館最高等級劃分。
此前,2008年5月評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83家,2012年11月評出第二批17家,2013年5月曾有4家博物館因未達標,被取消等級。加上最新公示的第三批名單34家,至此,全國一級博物館數量共130家。其中湖南共有國家一級博物館4家,分別為湖南省博物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劉少奇同志紀念館、長沙簡牘博物館。
長沙簡牘博物館成立於2002年,位於長沙市天心區白沙路92號,西倚天心閣,東臨白沙井,佔地30畝,主體建築面積14100平方米,配套的簡牘綠化廣場8000平方米,現為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基地、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長沙市文明標兵單位。
長沙簡牘博物館是全球唯一集簡牘收藏、保護、整理、研究和陳列展示為一體的現代化專題博物館,主要藏品為1996年長沙走馬樓J22號古井中發現的10萬餘枚三國孫吳紀年簡牘,1997年在五一廣場西北角發掘的數百枚東漢早期簡牘,2003年長沙走馬樓J8井出土的2000餘枚西漢早期簡牘,1993年發掘的西漢長沙王后「漁陽」墓籤牌、封檢和其他文物3500餘件以及少量近年來徵集入藏的歷代文物和現代書畫藝術品。
長沙簡牘博物館從2007年11月8日正式對外開放,2008年10月28日起實行免費開放,年均接待觀眾70多萬人次,其中未成年人約佔30%,港澳臺及海外遊客約佔10%,年均接待學術團體200多個。長沙簡牘博物館利用5000餘平方米的展陳面積傾力打造的《文明之路》簡牘基本陳列展,利用簡牘這種具有中國特色文字載體的發展歷程折射出中華文明的燦爛輝煌,被評選為「湖南省十年博物館精品陳列展覽」。
近三年,長沙簡牘博物館不斷加強館際交流,已聯合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新疆吐魯番博物館、吐魯番學研究院、浙江紹興博物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墾博物館等兄弟單位,先後成功舉辦了「盛世殷商——甲骨、青銅、玉器珍品文物展」「翰墨留香·絲路溢彩——吐魯番出土文書精粹展」「蘭亭的故事」特展「中國夢·軍墾情——紀念『八千湘女上天山』66周年歷史文物展」等極具影響力的特展,受到人民群眾的高度讚譽,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連結:國家一級博物館評估標準
根據國家文物局的規定《博物館評估暫行標準》,博物館評估定級是從博物館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等方面進行評比,將博物館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一級、二級、三級三個等級。
其中一級博物館的標準包括:
藏品數量很大,或種類很多,或珍貴文物數量很多;
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價值,或其中一類具有世界意義;
有社會教育機構和專門從事社會教育工作的人員,館內設有專門的教育服務區;
有穩定的、具有一定規模的博物館志願者隊伍,培訓合格的志願者每年應為博物館或觀眾服務4次以上;
國有博物館每年開放時間應在300天以上,非國有博物館在240天以上;
基本陳列定期免費開放,且在60天以上;
日常免費、優惠開放制度和措施向社會公示;
每年免費接待的青少年觀眾群體的人數應佔觀眾總人數的一定比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