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王死後:古埃及人的信仰、形式主義與靈魂旅行指南

2020-12-14 睡前讀畫

還記得《阿甘正傳》中的那片羽毛嗎?

時隔多年,這片羽毛常常縈繞於我的夢境。每過一定的年齡階段,便又會總結出不同的意味。

電影快結束時,這片羽毛飄落在阿甘送給孩子的筆記本上,它停留片刻,便被一陣風再次帶走。孩子邁向校車——讓人聯想到很多年前阿甘第一次搭乘校車上學的情景——生命完成了又一個輪迴。

有關這片羽毛的寓意,各人都有自己主觀的解讀。而當我在對古埃及藝術有了些了解後,這片羽毛顯得多了另一層意義。

壹 古埃及藝術的主要特點:永恆、穩定、和諧

古埃人留下的文藝作品和思想像一個搖籃,她孕育了整個西方藝術,若是沒有古埃及也就沒有此後的古希臘和古羅馬藝術。

一提起古埃及,大家頭腦中可能馬上會浮現出胡夫金字塔的形象。無論是歷史上入侵這裡的拿破崙軍隊,還是「變形金剛」、「第五元素」等等科幻大片中的外星生物,在他們眼中這座簡潔的四稜錐體石頭建築,儼然是古老地球文明無可替代的文化符號。

吉薩金字塔群

每當外星人們高喊著:「我們來摧毀你們的文明啦!」,他們一定會首先破壞這幾座建築,惡狠狠地將這塔上的石塊兒扒拉下來。

這個線條簡潔、造型簡單的巨大建築物,矗立在地球上已經有4500多年歷史,然而它和當初被建造時一樣,給人一種永恆、穩定、和諧的美感。

沒錯,具有永恆、穩定、和諧的形式感,正是包括建築、繪畫、雕塑在內所有埃及藝術的主要特點。

貳 長達6000年的埃及簡史

大約在1萬年前(公元前7000年以前),已經有人類開始在非洲北部的尼羅河兩岸定居。古埃及文明最早形成於下埃及(Lower Egypt)的法尤姆地區。所謂「下埃及」,就是指尼羅河的下遊地區,與之對應的便是「上埃及」。

下埃及的具體地理範圍,包括了如今的開羅周邊及其北方的尼羅河三角洲地區。其中的法尤姆地區,位於開羅西南,是一片東西長80公裡,南北寬50公裡的窪地,其平均海拔低於海平面45米。

在下埃及的法尤姆窪地,早期人類聚集在這裡種植糧食和放牧,開始建立房屋和村落。現代考古發掘顯示,早在公元前5450年,生活在此地的埃及先民就學會了種植大麥和小麥。在早期聚集的村落上,逐漸出現了城市,人們也學會了使用銅器。

新王國時期壁畫局部 大英博物館藏

2000多年後,約公元前3500年埃及進入了階級社會時期。沿尼羅河流域的上埃及和下埃及地區,出現了多個國家,他們彼此混戰,直到公元前3100年,一位名叫美尼斯(也被稱作米那、納爾邁)的下埃及國王,統一了上、下埃及。

美尼斯建立了埃及首個統一王朝,他的首都定在孟菲斯城,因為這座城市的城牆以白色石頭修建,所以被稱為白城,其地理位置在如今開羅西南23公裡的米特·拉辛納村。

歷史學家們將美尼斯完成統一之前的古埃及稱為「前王朝時期」,美尼斯統一埃及後,進入了「早王朝時期」,此後的埃及歷史被依次劃分為:

古王國、第一中間期、中王國、第二中間期、新王國、第三中間期、晚王國、託勒密時期,加上「前王朝時期」和「早王朝時期」一共十個時期,在這3000年的歷史中,埃及曆經了33個王朝的統治。

古埃及壁畫

古埃及墓葬壁畫

埃及最後一個王朝——託勒密時期,結束於公元前30年。這一年埃及被羅馬帝國所徵服,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這標誌著埃及作為一個獨立國家而被滅亡。

此後的埃及歷史,便被稱作「後埃及時期」,她主要接受羅馬帝國的統治,是一個主要的基督教國家,這段歷史又持續了600餘年。到了公元639年,阿拉伯帝國佔領埃及,實行了阿拉伯化,古埃及文明也從此劃上了句號。

從公元前5450年下埃及的法尤姆時期算起,一直到公元642年被阿拉伯帝國徵服,古埃及文明一直持續了6000多年。她是地中海地區的文化宗主國之一,有著自己一整套完善的文字系統、政治體系和制度,其留下的文藝作品也浩如煙海,並且還有很多待解之謎。

叄 當國王去世後

雖然如此磅礴、繁雜,要理解古埃及人的藝術,有一個相對直接的方式,那就是從他們的信仰入手。

在了解他們的信仰之後,便能明白埃及人為什麼要修建這些龐大的金塔,他們的繪畫和雕塑為什麼看上毫無生氣,這些呆板和僵硬的形象想要表達什麼樣的思想。

實際上,古埃及人的多神教信仰,也是整個埃及文明的核心。歷代埃及的統治者,都認為自己王權神授。古埃及人崇拜自然、法老和亡靈,宗教在民眾生活中佔據著支配作用。無論是國王,還是民眾,都相信自己死後,靈魂不會消亡,仍會依附在屍體上,並會在未來某一時刻復活。

正是因為他們對重生堅信不疑,因此他們的藝術作品都追求一種「永恆、穩定、和諧」的形式感。

其中位於埃及第三大城市吉薩南郊的金字塔群(Giza Pyramids),便是這種紀念碑性質典型建築群。

吉薩金字塔中有三座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金字塔,它們分別是由第四王朝時期的三位皇帝為自己所修建的陵墓——胡夫金字塔(Khufu)、哈夫拉金字塔(Khafra)和門卡烏拉金字塔(Menkaura)。

建於4500多年前的胡夫金字塔

埃及的第四王朝時期文明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因此被認為是古埃及的「榮譽時代」。這一時期始於公元前2613年至2494年,這一個世紀多時間裡,經歷了斯尼夫魯、胡夫、雷吉德夫、哈夫拉、門卡烏拉、謝普塞斯克和德德夫普塔赫等七位法老的統治。

在這一時期之前,埃及已經有為國王修建陵墓的傳統,但所建造的金字塔為階梯式金字塔。而從第四王朝開始,才逐漸形成這類平滑角錐體的樣式。這種外觀上的改良,是在胡夫的父親斯尼夫魯時期完成的。

約建於公元前2580——2560年的胡夫金字塔,是在埃及境內已發現的110座金字塔中最大、最高的一座金字塔。它位於如今開羅西南約100公裡的吉薩高地,由大約由230萬塊石塊砌成,外層石塊約11.5萬塊,平均每塊重2.5噸。

與胡夫金字塔相距不遠,是胡夫的兒子哈夫拉和孫子門卡烏拉的金字塔。其中哈夫拉金字塔為埃及第二大金字塔,它的前方就是著名的獅身人面像,這座雕像是用一塊巨大巖石就地雕鑿完成,高約20米,長約60米,其獅爪長約15米。因為其外表酷似希臘神話中的人面怪物斯芬克斯,所以人們也用「斯芬克斯」來稱呼它。

獅身人面像

古埃及的歷代法老和人民抱著極大的熱情修建這類巨大的陵墓,正是因為他們堅信:人是可以復生的。對於他們來說,來生甚至比現實的生活更為重要。

這些想法體現在建築上,在空間中就充分表達了一種永恆與穩定的感覺。他們利用正方形、三角形等穩固的幾何體形態,來象徵生命永恆,希望躺在其中被製作成木乃伊的死者,能夠在未來復活。

胡夫金字塔底邊原長230米,由於塔外層石灰石脫落,現在底邊減短為227米,傾角為51°52′。塔原高146.59米,因頂端剝落,現高136.5米,相當於一座40層摩天大樓。有人計算過,它的四個斜面正對東、南、西、北四方,誤差不超過圓弧的3分。

就胡夫金字塔來說,其設計和建造者在很多細節方面都體現出他們對太陽、對宇宙的崇拜。目前在塔內發現了三個房間,但人們並沒有發現胡夫木乃伊的葬身之處。其中一間「國王室」內,有兩根管道通往塔外,其中一根指向獵戶星座,另一根指向北鬥星。

當一位國王死後,將他做成木乃伊安放在紀念碑式的陵墓裡,他靈魂的旅程才剛剛開始。

而其旅程中的一個重要關口,便是伴隨著一片羽毛。雖然這片羽毛是一片鴕鳥毛,在有些壁畫中它被描繪為一片黑色,但有關羽毛的寓意,讓我不覺聯想到了阿甘正傳中的那一片白色的羽毛。

肆 靈魂旅行指南——《亡靈書》

古埃及人在死者的木乃伊旁,都會放一本《亡靈書》,讓這部經典作品中的祭文為死者的靈魂指路,讓他能夠順利到達極樂世界,這類《亡靈書》可以說是埃及人死後的靈魂旅行指南。

在公元前3700年以前,埃及的祭司們寫了大量的祭文,後來將這些祭文匯總,刻在金字塔內壁上,這就是後人說的金字塔銘文,後來又把這些祭文刻在石棺上,被稱為石棺銘文。

古代埃及人大約於公元前2600年就發明了莎草紙,它是歷史上最早最便利的書寫紙。隨著這種由紙莎草製成的草紙開始普及,人們學會將這些祭文、咒語寫在草紙上,放置於死者的墓穴裡,這便是《亡靈書》。

主要的版本包括《埃及亡靈書》舍班版手抄本,其中《阿尼的紙草》是最廣博、最優秀、註解最完整的版本。

《阿尼的紙草》局部

在阿努比斯的監督下稱量心臟

同樣場景的另一版本

上圖大英博物館收藏的《阿尼的紙草》版本,學者推斷其大約成書於公元前1450—1400年之間。

這些流傳下來的《亡靈書》,通過插圖和文字,告訴亡者的靈魂從死後一直到復活之前需要經歷的詳情,為靈魂選擇正確的線路,告訴他通過鬼神把守的關卡時所需要的暗號和密碼。

當靈魂邁過各類關卡到達閻王殿時,才開始接受審判。他需要回答42個問題,與此同時,他的心臟將由死神阿努比斯放置在一架天枰上,在天枰的另一側,是一片羽毛,如果死者的心臟比羽毛輕,那就證明他靈魂是純潔的。

阿努比斯(Anubis),是古埃及神話中的死神,他的形象是胡狼頭、人身,他同時也是製作木乃伊防腐人員的守護神。只有通過阿努比斯這項測試的靈魂,才會被帶入冥王奧西裡斯(Osiris)所掌管的「豐饒之地」,在那裡重獲新生。

阿努比斯的形象是胡狼頭、人身

死神阿努比斯同時也是製作木乃伊防腐人員的守護神

阿努比斯用來稱量心臟的羽毛,來自真理與正義女神瑪特(Maat),她是太陽神拉的女兒,智慧之神託特的妻子,鴕鳥羽毛是其象徵物。

那些沒有通過測試的靈魂,他的心臟會被阿米特(Ammit)吞下,便不會獲得復活的機會。阿米特在古埃及神話中一頭擁有鱷魚頭,獅子上身及河馬下身的怪物。

至於古埃及人在繪畫和建築,還留下了哪些影響後世的規則、程式,我們下文再作介紹。

相關焦點

  •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人信仰的神靈
    古埃及是古代世界中信仰的神最多的國家。在古埃及宗教裡,除了"赫利奧坡裡斯神學"、 "赫爾摩坡裡斯神學"、 "孟斐斯神學"三大神學體系所涉及的諸神外,人們還崇拜其他形形色色的神靈。雖然至今人們無法確切統計出古埃及到底有多少個神,但人們熟悉的埃及神就有200多位,被描繪記錄在帝王谷的圖特摩斯三世的墓室牆壁上的神就有741位。由此可見古埃及神靈之多。雖然古埃及人信仰的神數量龐大,但對於主神,基本上就信仰太陽神和奧西裡斯神。他們擁有無上的權力,不僅是世界萬物的創造者,還是維持人間秩序的保護者。他們外形是人,而且有妻有子,就像威嚴的國王。
  • 破譯古埃及「冥界旅遊指南」
    國王Herihor和王后Nodjmet在向「地獄判官」表達敬意。吞噬者的代表,它靜靜地守候在天平的旁邊,將會推掉那些有罪者的心臟。這是比佛祖還早約2400年的古埃及智者伊姆霍特普留下的人生格言。於是古埃及人構建了一個恐怖但卻無比富饒的冥界,讓每個結束陽世的靈魂都有機會在那裡得到幸福的永生。為了在這個未知的世界繼續生前的快樂,指導生死的《亡靈書》應運而生。它仿佛是埃及人在冥界的「自助旅遊指南」,引導著他們如何從死亡走入來世。目前,大英博物館首次將館藏的《亡靈書》拿出來向公眾進行展示。
  • 法老死後的榮耀:在古埃及人心目中,國王是神,凡人不能和他對抗
    法老死後的榮耀:在古埃及人心目中,國王是神,凡人不能和他對抗埃及金字塔它屹立幾千年,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人間滄桑,直到今天仍使人們感到驚訝、感到激動。每當人們站在前人的雙手創造的奇蹟面前,不禁屏住呼吸,好像在一剎那間又回到40世紀以前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國王的陵墓,是國王企圖永遠保存自己屍體的地方。
  • 古埃及人的死亡觀
    一旦靈魂成功地通過了奧西裡斯神的審判,它就進入了一個永恆的天堂---- 蘆葦之地,在那裡,死亡時失去的一切都會回來,人們將真正地活到很想和你在一起。儘管埃及人對來世的看法是所有古代文明中最令人欣慰的,但人們仍然害怕死亡。即使在強大的中央政府時期,國王和祭司擁有絕對權力,他們的死後天堂觀點被廣泛接受,人們仍然害怕死亡。
  • 墓葬儀式中「來世永恆觀念」|古埃及人如何借木乃伊起死回生的?
    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一直流傳至今,由於古埃及獨特的文化魅力,由此成為了人們嚮往追隨的對象,如果了解過古埃及歷史的都知道,古埃及是一個多神信仰的民族國家,其崇拜的宗教內容也尤其複雜,而關於「生死輪迴」的討論一直是信仰的核心所在,也是古埃及人們一直研究的對象,這種宗教信仰的最初起源是來源於人們對生的渴望和對死的恐懼,正是由於人們認識到生死有別、生死不能復生的道理,墓葬儀式才逐漸出現
  • "金字塔來歷"之謎 古埃及法老靈魂的發射臺?/圖
    "金字塔來歷"之謎 古埃及法老靈魂的發射臺?英國一名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認為金字塔可能是古埃及法老為了死後把靈魂發射到其他星球而修建的發射臺。     維爾金森是英國劍橋大學專門研究古埃及歷史的一位學者。他說他是在研究了金字塔的指向、形狀以及命名等情況的基礎上得出這一結論的。     維爾金森說,古埃及人認為天際附近的拱極星是最能象徵來世的東西,因為用肉眼看起來,它們永不停歇地圍繞北極星轉動。
  • 神明崇拜下的王權統治,是古埃及法老通往天國的永生之路?
    前言在古埃及文化之中,人們崇拜各種各樣的神明。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他的著作《歷史》中如是寫道:"他們(指古埃及人)比任何民族都遠為相信宗教。"古埃及人神明崇拜是多神信仰,著名的神明有太陽神拉、生育女神伊西絲、冥王奧裡西斯等等。
  • 古埃及國王為什麼叫做法老?意思挺俗,不過很形象!
    熟悉世界歷史的人都知道,古埃及的國王叫做法老。那麼,法老是啥意思呢?古埃及和古巴比倫、古印度、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埃及之所以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主要是因為埃及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統一王朝,此外還發明了古埃及數學和幾何,影響至今。還有一點,古埃及人研究出了世界最早的專用書寫工具——蘆葦筆、莎草紙。
  • 古埃及人為何要製作可怕的木乃伊?這跟他們的一個信仰有關係
    古埃及人死後為什麼要做成木乃伊?其中隱藏著巨大的秘密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這些是曾經在歷史長河中有過不少璀璨文化的文化存在。想必大家都有聽說過古埃及的木乃伊。不過相信了解過木乃伊的人都知道,木乃伊其實是一種挺可怕的存在的。那麼,古埃及人為何要製作可怕的木乃伊呢?
  • 資料:古埃及人的「死後世界」
    死後世界  古埃及人相信「死後世界」的存在。他們認為身體是靈魂的容器,靈魂每天晚上會離開自己的身體,早上再回來。他們還相信人死後靈魂依然存在,必須保留身體以保證靈魂擁有自己的居所,所以發明了屍體防腐術和木乃伊。
  • 信仰、疾病、生死觀念,懺悔為何會成為古埃及人的「生活必需品」?
    宗教的信仰往往是一種意識養成的起因和延續的支撐1、 對神明的崇敬,通過懺悔來減輕懲罰古埃及一直是一個篤信多神的國家,從他們龐大的祭司集團、宏偉的神廟、繁瑣的儀式就不難看出,神的地位在古埃及人心裡是多麼崇高了。
  • 古埃及人學萌芽的神性特徵
    可見這首陳詞是人類文化史上最早對人類未來感到悲觀的作品,表現出一種消極的人學思想,也是最早的性惡論。阿頓頌是古埃及人為讚頌太陽神阿頓而寫出的頌詩。太陽神網頓既是創造神,又是保護神,他獨自居住在天空中,是至高無上的推一神。他不僅是創世者,而且也是宇宙間一切生物的創造者和保護者,因此被古埃及人尊為一位獨立的神,國家的主神和宇宙間的唯一神。
  • 物質、神權、信仰,古埃及為何會形成「神秘」家具文化,有何象徵?
    埃及的神權是整個奴隸社會的巔峰,他們告訴後人世界上有一個國家能夠徹底地組織起來,強迫成千上萬的勞動者和奴隸年復一年地辛苦勞動,開採石頭,用原始的方式去搬動建造,目的是讓金字塔墳墓能夠收葬國王為止。埃及人相信,如果靈魂要在冥界繼續生存,那麼就要保留遺體。
  • 古埃及陵墓壁畫:埃及人對死後冥界的豐富想像
    古埃及皇室喪葬文化不僅體現在陵墓建築的設計上,在陵墓建築的內部也保存了豐富的壁畫和雕刻。通常情況下,皇室陵墓中壁畫和雕刻的創作受喪葬觀念的影響。陵墓內部的藝術雕刻大多來源於神話傳說和永生來世的宗教信仰。壁畫裝飾出來的墓室,有許多是關於埃及人對死後冥界的想像。鑑賞陵墓內部的藝術作品對解讀古埃及皇室喪葬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
  • 埃及亡靈書展出:從死亡走向來世指南
    東方網11月4日消息:自助式指南通常涉及旅遊、美食等,但英國大英博物館4日將要展出的一本自助式指南不太尋常,因為古埃及人相信這本書可以指引他們從死亡走向來世。  這本指南名為《埃及亡靈書》,編撰於公元前1500年,後不斷演化,內含各種奇異字母和插圖。
  • 古埃及墓葬中神秘的「亡靈書」
    「亡靈書」的出現,與古埃及的宗教信仰有很大的關係。埃及人一直相信,世界是由神主宰的。不管你的身份如何,上至國王法老,下至平民百姓,對於神都一直保持無上的敬畏。在古埃及人的信仰中,他們認定神告訴了他們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神告訴了他們懲惡揚善,神創造了天地萬物,創造了偉大的尼羅河,神給予了人們豐碩的糧食等等。
  • 對太陽神的信仰,古埃及國王在對神廟的建造,發生了哪些改變?
    拉莫斯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宰相,這位國王在位期間大興太陽神信仰。在卡納克及其他地方的神廟群中,阿蒙霍特普三世建造了寬敞的露天庭院,為的是在這裡敬拜太陽的化身,即天空中的圓盤。在他的兒子阿蒙霍特普四世治下,阿頓信仰愈加強大。
  • 古埃及墓葬中神秘的「亡靈書」,到底是幹什麼的?
    「亡靈書」的出現,與古埃及的宗教信仰有很大的關係。埃及人一直相信,世界是由神主宰的。不管你的身份如何,上至國王法老,下至平民百姓,對於神都一直保持無上的敬畏。在古埃及人的信仰中,他們認定神告訴了他們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神告訴了他們懲惡揚善,神創造了天地萬物,創造了偉大的尼羅河,神給予了人們豐碩的糧食等等。
  • 古埃及的故事之:自我二元,古埃及人對生命的理解與眾不同!
    對人而言也是這樣,生存是永恆的。死亡只是永恆之中的變化。這一觀念的形成與他們對人格構成的理解有著密切的關係。他們把人本身看成二元構成體。這種二元成分之間形成一種繁複的轉換體系。在古埃及人的認識中,「卡」是一個比較古老的概念。我們把它翻譯成「靈"或「偶體"。古埃及人認為,人格是由身體與「卡」簡單構成的。人一出生,「卡」便已存在。而且一直到人死後仍繼續存在。
  • 古埃及的人學文化
    古埃及的宗教先後經歷了自然崇拜(包括聖石崇拜、水崇拜、火崇拜、植物動物崇拜)、地域性守護神崇拜(在圖騰崇拜基礎上形成的守護神以女性神為多,是古埃及社會母權制遺風所致,包括各種陰性的動植物,當然也有少量陽性的動植物)、日神崇拜(包括阿蒙、拉和阿頓)、冥世崇拜、國王崇拜等幾種形式。這些宗教崇拜往往是與神話傳說攙雜交織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