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陵墓壁畫:埃及人對死後冥界的豐富想像

2020-12-07 野談歷史

古埃及皇室喪葬文化不僅體現在陵墓建築的設計上,在陵墓建築的內部也保存了豐富的壁畫和雕刻。通常情況下,皇室陵墓中壁畫和雕刻的創作受喪葬觀念的影響。陵墓內部的藝術雕刻大多來源於神話傳說和永生來世的宗教信仰。壁畫裝飾出來的墓室,有許多是關於埃及人對死後冥界的想像。鑑賞陵墓內部的藝術作品對解讀古埃及皇室喪葬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陵墓內部裝飾的發展與演變

在古埃及來世信仰的支配下,埃及人認為墓室作為現世生活的延續,是永恆的居所。墓室的構建來源於現世的房屋,墓室內部的構造也仿照著日常生活。早期馬斯塔巴墓內已經出現各種室內裝飾,有墓室頂上的採光孔和棕櫚枝幹,甚至出現葦席類的帘子。

墓室的雕刻壁畫再現了日常生活的景象,使人在死後亡靈能照常享用在世時的生活。古埃及的雕刻完美表現了生命的靜態特徵。

古王國時期的金字塔同樣用繪畫和雕刻來裝飾陵墓。神或神化法老的雕塑在陵墓內部從三維巨像到二維的浮雕繪畫發生了變化,但仍舊保留了其固定的客觀法則。

這一時期,金字塔內的裝飾融合了更多的宗教內容。在古埃及的宗教文化中,諸神的名字是具有魔力的咒語。古埃及人信仰太陽神,認為太陽每天都能重新升起,是因為它有原初之神所賜的秘密名字。墓室的壁畫中經常刻有奧西裡斯神的名字,或將奧西裡斯神的名字置於死者名字的前面。

古埃及美麗的象形文字是其宗教文化的載體。古王國時期的金字塔文和中王國時期的棺文是最具代表性的宗教文字。金字塔文是刻在金字塔上的銘文,棺文是刻在棺蓋和棺木身上的文字,內容分兩類:一類是念誦死者生前的功勞,以求通過冥世審判;另一類是歌頌主宰冥界的神,希望神能護佑死者亡靈的來世旅途。新王國時期,將大量棺文和金字塔文整理成了紙沙草捲軸式的《亡靈書》。

二、對陵墓內壁畫與雕刻的解讀

隨著喪葬文化的發展,新王國時期陵墓的內部裝飾也愈加繁華美麗。在帝王谷的石窟廟中,對外開放的並不多,有的墓室結構比較簡單,其內部的壁畫卻十分精美。

陵墓內的裝飾通常分布在走廊和埋葬間的牆壁、頂部以及支撐頂的石柱上。帝王谷石窟墓的裝飾大多使用了繪畫,也有一些浮雕。繪畫的色彩豔麗,畫作筆法純熟,線條流暢,壁畫內容豐富多彩。這些裝飾基本上來源於生活,也包括一些對冥界之神的描繪,如奧西裡斯和阿努比斯等。

裝飾畫的內容大致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來自日常生活的描述,象徵墓室主人在死後的來世,其亡靈依然可以享用富裕的現世生活;第二種是亡靈書銘文,以不同形式或完整或部分地刻寫在陵墓內,指引亡靈走向來世的旅途;第三種則是對來世生活的憧憬,描繪宗教信仰當中諸神庇佑的畫面。這些壁畫的內容都寄託了古埃及人對永生來世的美好嚮往。

圖特摩斯三世的埋葬間石柱上,繪有伊西斯女神正在哺乳圖特摩斯三世的場景。頂上則是化身為母親的伊西斯和圖特摩斯三世乘太陽船在冥界航行的畫面。

阿蒙霍特普二世(公元前1427年-前1392年)的埋葬間頂上是藍色,和其父圖特摩斯三世的第一間墓室一樣,飾以星星圖案,代表著冥界的天空。

埋葬間有紅陶土製作的牆面,並繪有精緻的圖案和喪葬原文,還有完整版本的《阿姆達特書》保護著法老在冥界的生存。

第十九王朝塞梯一世的陵墓被義大利人貝爾佐尼發掘,也被稱作「貝爾佐尼墓」。這座墓室成為帝王谷最重要,也是最早發現的王陵。陵墓裝飾奢華壯麗,其中最有價值的發現是雕刻精美的方解石外棺。在其走廊和方形四柱廳的牆壁上飾有精美的壁畫,壁畫大多來自「拉神禱文」和《亡靈書》的所記述的畫面。

在王陵的走廊牆壁上還描繪著給木乃伊舉行「開口儀式」的場景,這樣法老就能夠重新獲得生命,享受後世供祭。在塞梯一世的埋葬間天花板上除了諸神像,還同樣描畫了星星的圖案,象徵著亡靈通往來世旅途的天空。埋葬間的喪葬銘文借鑑了金字塔文的內容,與《阿姆達特書》、《亡靈書》一樣,題寫在墓室的牆壁上。這些銘文指引著法老的來世徵程,幫助法老亡靈順利平安的抵達永生來世。

第二十王朝拉美西斯六世(公元前1143年-1136年)的陵墓布局比較簡單,內部裝飾卻很是富麗堂皇。進入陵墓的迴廊牆壁上,描繪著法老站在拉神和奧西裡斯神面前獻祭,太陽神的船在不同時間巡遊冥界的畫面。天空女神努特的身體和手臂向屋頂延伸,表示為死去的法老撐出一片冥界天空。

女神努特還被古埃及人視為萬物之主宰,為亡靈提供水、空氣和食物,護佑著亡靈在冥界的生存。努特神拉伸自己的軀體,手腳觸地,彎腰垂首,化身蒼穹,代表日出和夜晚的天空。在其身體上繪有黃道十二宮,這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天文學知識。

在拉美西斯六世陵墓的埋葬間,墓室頂上,描繪了太陽重生的畫面。太陽圓盤在努特神的雙臂間升起,在黃昏時被吞沒。大地神蓋布夜間巡遊天空,穿過努特軀體,日出則象徵太陽的重生。這表現出了蓋布作為大地之神,在夜間的作用。壁畫的主要寓意是亡靈在埋葬間可以像重生的太陽般,死後復活,進入永生來世。

三、新王國時期王后谷陵墓裝飾

王后谷的陵墓大多埋葬的是法老的妻兒,從第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一世時期開始與法老陵墓分開建築。尼斐爾泰麗是「美麗伴侶」的意思,她是享受拉美西斯二世最多榮寵的王后。她的陵墓非常壯觀,從入口處開始,依次再現了她在世時的生活,並繪製了諸神來護佑美麗的王后。

在陵墓前廳的左面牆壁上,繪有王后在木製棋盤上下棋,然後是從兩頭獅子雕像之間升起來的太陽,王后的「卡」向太陽神行拜禮。在前廳耳室的牆壁上繪有王后拜見七隻母牛和公牛的畫面,並向冥界巡遊船的舵手行拜禮。

最重要的壁畫是王后向冥界主宰奧西裡斯神和太陽阿蒙神貢獻祭品。在迴廊間,還有王后向伊西斯女神和喪葬女神哈託爾獻祭的場景。王后向諸神獻祭,在諸神的護佑下其亡靈進入永生,實現王后的神化過程。在尼斐爾泰麗的墓室內部有一個四根柱墩支撐的墓葬間,墩柱上刻有宗教意義豐富的壁畫。

第一張是冥界之王奧西裡斯神,第二張是象徵永恆意義的傑德柱,第三張是伊西斯女神將「生命」符號安柯交給王后,最後一張是統治世間的王荷魯斯。柱墩上的圖畫全面的表現了各神在喪葬文化中所佔據的重要地位。後來出現王后與智慧女神託特和生產女神赫凱特在一起的畫面,兩位女神護衛、引導著王后的亡靈走向來世旅途。

這些栩栩如生的壁畫都預示了王后亡靈來世旅途的順遂。在最後盛放石棺的埋葬間牆壁上塗滿了泥灰、壁畫和淺浮雕。頂部被描繪成一幅藍天灑星的圖案,該圖案是新王國時期典型的墓葬頂裝飾。這預示著王后的亡靈得到諸神庇佑,進入了極樂永生的來世。

參考文獻:

郭子林《古埃及國王的喪葬儀式》

金壽福《論新王國時期埃及人的生死觀》

李曉東《埃及歷史銘文舉要》

相關焦點

  • 陵墓壁畫揭秘古埃及諺語
    新華網北京12月3日專電 陵墓壁畫記述了古埃及人的日常生活場景、各種故事和信件內容,人們不難發現古埃及人充滿想像力和幽默感、樂於享受生活,並非只對喪葬和來世「情有獨鍾」。  據英國《泰晤士報》日前報導,從陵墓壁畫來看,古埃及人也是有缺點、有脾氣的普通人。
  • 有意思的古埃及繪畫,解密:為啥古埃及壁畫大都看上去是半側著?
    02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死觀欣賞了這幾幅造型奇特的作品之後,好奇的你不僅要問,古埃及陵墓壁畫中為什麼要使用這種讓人費解的正面律呢為啥每幅畫的內容都這麼豐富,全面?不是說藝術要講究留白嗎?其實這與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死觀密切相連。在古埃及人看來,人的靈魂是永世不滅的。人死以後,靈魂還在,死亡意味著復活。
  • 渴望不朽的古埃及墓室壁畫
    今天就帶大家領略一下古埃及墓室壁畫的獨特魅力。一、人類的智慧與力量現在,人類崇拜的是自己創造的諸神,而不再對物化的東西有太多的恐懼,人類要擺脫巫術。宮殿、廟宇是生者的榮耀,陵墓成為高貴的統治者靈魂不朽的歸宿。
  • 古埃及人的聚會,裸女、舞池、踩罐喝到吐——壁畫中的古埃及生活
    古埃及以雄偉堂皇的神殿、貴族陵墓聞名於世,雖只是數千年盜墓者劫掠後殘存的金銀珠寶,已足以讓我們眼花撩亂。這些神殿、陵墓壁面上通常還有壁畫裝飾,記錄現實的歷史/人生大事,也描繪人死後與諸神、祖先的互動,以及穿過冥界,通過最終審判,到達極樂世界。乍看之下,可能會以為古埃及人生活苦悶,大家只能嚮往著死後的第二人生。
  • 有意思的古埃及繪畫,解密:為啥古埃及壁畫大都看上去是半側著?
    ,好奇的你不僅要問,古埃及陵墓壁畫中為什麼要使用這種讓人費解的正面律呢?為啥每幅畫的內容都這麼豐富,全面?不是說藝術要講究留白嗎?其實這與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死觀密切相連。在古埃及人看來,人的靈魂是永世不滅的。人死以後,靈魂還在,死亡意味著復活。他們認為人死後靈魂會離開軀體到冥界去經歷一次冒險,如果這次歷險能夠順利完成,那麼靈魂將再次回到軀體上,這樣人就可以復活。
  • 古埃及壁畫:為「生存」而服務;那這根香蕉為什麼服務?
    其中陵墓中的壁畫常常會讓很多人感到困惑,其中的人物為何如此呆滯,不符實際,不具美感。其實畫師們畫的這些浮雕、壁畫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人觀賞。實際上,那些作品也不想讓人欣賞,他們意在「讓人生存」。古埃及壁畫這些繪畫作品的出現完全是受古埃及自身的神學支配。
  • 古埃及壁畫欣賞
    浮雕和壁畫是埃及陵墓裝飾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古王國時期已經奠定了基礎。它們在表現形式上有著程式化的共性。
  • 少兒創意美術《埃及壁畫》,讓孩子們領略了異域文化的特色!
    【埃及法老】埃及法老簡稱法老,是古埃及國王專有的稱呼,這個詞的原意是「大房子」,即宮殿。埃及法老即是歷史人物,也是神話角色。埃及法老自稱「太陽神之子」,以此表明自己的神性。在古埃及人的傳統觀念中,法老是神在人間的代理,人與神交流的中介,法老傳統是神定程序的一部分,是理想的社會狀態。
  • 古埃及文字再現!埃及找到4400年前壁畫,意義尚不明!
    古埃及文字再現!埃及找到4400年前壁畫,意義尚不明!近期,埃及北部薩卡拉大墓地出土貴族墓,其中包括豐富多彩的壁畫,現在假定可追溯至4400年前。埃及文物部說,保存這麼好的壁畫是非常罕見的,該地區仍有出土文物,考古工作將繼續進行。
  • 當國王死後:古埃及人的信仰、形式主義與靈魂旅行指南
    古埃及壁畫古埃及墓葬壁畫埃及最後一個王朝——託勒密時期,結束於公元前30年。這一年埃及被羅馬帝國所徵服,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這標誌著埃及作為一個獨立國家而被滅亡。實際上,古埃及人的多神教信仰,也是整個埃及文明的核心。歷代埃及的統治者,都認為自己王權神授。古埃及人崇拜自然、法老和亡靈,宗教在民眾生活中佔據著支配作用。無論是國王,還是民眾,都相信自己死後,靈魂不會消亡,仍會依附在屍體上,並會在未來某一時刻復活。
  • 藝術與文化系列第一季古埃及人的生活-埃及富人重生願望
    尼巴蒙墓室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50年,是埃及一位富有的官員Nebamun的墓室。墓室的壁記錄了古代遊客從盧克索尼羅河西岸到墓室禮拜的經歷。尼巴門墓教堂的壁畫展現了理想的遠古埃及生活景象暗示了富人和窮人在埃及生活的實際經驗。壁畫中的許多物品屬於富人,倖存下來只是因為它們被封存在古墓中。壁畫記錄了埃及富人的奢華生活方式。
  • 帶你走進埃及最受寵愛王后的奢華陵墓
    「Nefertari」在埃及語中的原意是:「最美麗的女人」,納菲爾塔莉的容貌與她的名字非常相稱,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得到了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無與倫比的愛,放蕩不羈的拉美西斯二世一生中最寵愛的王后就是納菲爾塔莉,在拉美西斯二世建設的很多偉大建築物上,都會有納菲爾塔莉的身影,而且納菲爾塔莉也是拉美西斯二世八位王后中死後唯一擁有神廟的人。
  • 破譯古埃及「冥界旅遊指南」
    這是比佛祖還早約2400年的古埃及智者伊姆霍特普留下的人生格言。於是古埃及人構建了一個恐怖但卻無比富饒的冥界,讓每個結束陽世的靈魂都有機會在那裡得到幸福的永生。為了在這個未知的世界繼續生前的快樂,指導生死的《亡靈書》應運而生。它仿佛是埃及人在冥界的「自助旅遊指南」,引導著他們如何從死亡走入來世。目前,大英博物館首次將館藏的《亡靈書》拿出來向公眾進行展示。
  • 埃及最大金字塔現神秘壁畫
    埃及吉薩金字塔是一座非常宏偉的法老陵墓,也是龐大的金字塔群,擁有胡夫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等著名建築,現在科學家發現在這座金字塔的東邊有一堵神秘的牆,上面布滿了未曾發現的壁畫,最新的年代鑑定結果發現這些壁畫距今大約4300年,而吉薩金字塔的年代大約為公元前2500年左右,因此這兩者在時間上相對接近。
  • 古埃及神廟中的科學技術記載,埃及也許是外星文明的製造工廠
    我之前寫的關於埃及金字塔的文章已經介紹了古埃及令人費解的科學技術,然而不光金字塔,埃及的神廟中也同樣留有蛛絲馬跡,所有證據都表明古埃及曾經確實有超過時代的科學技術。埃及塞提一世神廟,距今3000年左右,塞提一世是拉美西斯一世的兒子,他的陵墓在帝王谷,神廟是在國王谷西北90公裡的阿拜多斯。埃及神話中,阿拜多斯是伊西斯第一次使用木乃伊技術復活歐西裡斯的地方,也是奧西裡斯肉體安放的地方,奧西裡斯是冥界之王。塞提一世神廟走廊橫梁上的刻著的壁畫一直令科學家費解,上面刻有直升飛機、潛艇和飛船。這些現代的科技產品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
  • 古埃及人和辛追夫人一樣也有「永生之夢」
    本次展覽顧問、東北師範大學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教授、埃及學博士李曉東告訴記者,兩種文明有許多有趣的相同之處,如古埃及人和辛追夫人一樣也有「永生之夢」。 古埃及人中國人,都愛美愛生活在茫茫沙漠的狹長綠色生命帶上,古埃及人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生活習慣、審美意識和民族信仰。
  • 金字塔只是古埃及人祭祀的場所
    自左塞掌政起,古埃及便開始進入了金字塔時期,而胡夫更是將金字塔時期推向了高潮。也正是這樣的結果,使大多數人認為金字塔必定是法老的陵墓,而建造的目的也顧名思義,是為了保存法老的屍體,使其不受到外界環境的幹擾,從而平穩的走向天堂,完成重生。
  • 亡靈書、金字塔戰役、尼羅河慘案:古埃及「死亡元素」的三重解讀
    死而復生的奧裡西斯不再眷戀人間煙火,而是選擇到陰間做了冥界之神。奧裡西斯的故事是古埃及人「死亡觀念」的集中體現,他們認為,正如尼羅河水洪水每年來了又去,人的生命同樣處於循環狀態,死亡並非終結,而是溝通現世與來世之間的通道。
  • 世界文明史:超乎想像的古埃及文明
    然而,尼羅河上遊的雨量異常豐富,所以尼羅河口一帶的地方,每年總要泛濫一次。泛濫之時,水面比平常高出25尺到30尺。水退以後,兩岸的農田留下一層新鮮肥沃的薄泥。古埃及人摸清了這一規律,於是,他們在漲水時,積蓄河水,以備水退時用來灌溉農田。當然,並不是所有可以耕作的土地,都在河谷之內。
  • 亡靈書、金字塔戰役、尼羅河慘案:古埃及「死亡元素」的三重解讀
    死而復生的奧裡西斯不再眷戀人間煙火,而是選擇到陰間做了冥界之神。奧裡西斯的故事是古埃及人「死亡觀念」的集中體現,他們認為,正如尼羅河水洪水每年來了又去,人的生命同樣處於循環狀態,死亡並非終結,而是溝通現世與來世之間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