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出劇場逐漸放開的形勢之下,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以下簡稱「臺湖舞美藝術中心」)開始了線下演出的步伐,並自8月起攜14家院團共同推出線下演出。而據臺湖舞美藝術中心綜合管理部部長馬鑾才透露,雖然臺湖舞美藝術中心的線下演出於近期逐漸恢復,但此前一直沒有停下腳步,並通過強化基礎建設等方式進一步優化與完善,以時刻保持好的狀態來應對市場變化,不讓演出等劇場。
14家院團上演28場演出
線下演出的逐步恢復,讓臺湖舞美藝術中心慢慢熱鬧起來。公開資料顯示,8月以來,包括國家大劇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北京京劇院、北京交響樂團、北方崑曲劇院、中國雜技團、中國評劇院、中國木偶藝術劇院、北京歌舞劇院、北京兒童藝術劇院在內的14家北京市屬文藝院團,陸續在臺湖舞美藝術中心帶來28場演出,涵蓋交響樂、戲曲、話劇、兒童劇、雜技、歌舞、音樂會等多種藝術形式。
而首場演出則是由北京交響樂團推出的《永恆的旋律——北京交響樂團特別音樂會》,並就此拉開「相約臺湖 藝術有你——北京市屬文藝院團優秀劇目展演」的序幕。此外,京劇《四郎探母》、評劇《母親》、崑曲《牡丹亭》、北京曲劇《龍鬚溝》等經典保留劇目,以及第九屆北京市文學藝術獎獲獎劇目河北梆子現代戲《人民英雄紀念碑》、大型奇幻舞臺劇《猴王·花果山》兒童劇《我的媽媽是匹馬》及《瘋狂動物城》互動體驗音樂會等作品,也將陸續上演。
「之前看過電影《瘋狂動物城》,裡面的音樂非常好聽。而2018年推出了音樂會版《瘋狂動物城》後,也曾到現場進行觀看,效果非常棒。此次知道臺湖有演出後,就第一時間訂票,帶著孩子再去現場體驗一次。」樂迷張女士如是說。
隨著演出吸引著觀眾的目光,人們也不禁意識到,臺湖舞美藝術中心自2018年試運營以來,已過去了兩年時間,並按照所設定的目標逐步向前推進著,成為北京市另一個不可忽視的演藝地標。而據馬鑾才透露,2018年9月至今,臺湖舞美藝術中心已吸引4萬多名觀眾走進劇場,同時還組織舉辦了80餘場藝術普及活動。此外,經過近兩年的建設,臺湖舞美藝術中心的基礎功能更加完善,定位也更加清晰。
持續強化各項基礎建設
現階段,演出行業正在有序復工中,而據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劇院等演出場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第三版)顯示,將劇院等演出場所觀眾人數從「不得超過劇院座位數的30%」提高到了「不得超過劇院座位數的50%」,進一步對演出市場放寬限制。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雖然臺湖舞美藝術中心的線下演出是近段時間才陸續恢復,但此前也一直在進行著其他各項工作,以保證維持較好的狀態迎接市場的變化與調整。
馬鑾才表示,這段時間臺湖舞美藝術中心進行劇場維護保護工作,包括燈光、音響、機械等方面,往年需要請技術團隊,而今年受疫情影響,由自己的團隊來進行,這樣既可以鍛鍊隊伍、熟悉設備應用,對基礎設施更加得心應手,也能實現大劇院要求的「不讓演出等劇場」。
與此同時,臺湖舞美藝術中心也在不斷完善各功能區。「臺湖藝術公寓是在3月『搶』出來的,各隊伍組織招標、施工、現場組織,當時很多地方沒有復工復產,因此工作人員親自來到工廠及各個施工現場,抓好每一項工作,目前公寓已能滿足64個房間正常使用,約112人同時入住。除此以外,臺湖舞美藝術中心藝術創意空間的完善也是在1月進行的。」馬鑾才如是說。
隨著環境逐漸常態化發展,臺湖舞美藝術中心也在布局接下來的新計劃。而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初,臺湖舞美藝術中心策劃了4個品牌和1個活動,包括「臺湖星期音樂會」「精品劇目展演」「暑期兒童演出季」「臺湖演藝藝術周」和「國際臺湖舞美論壇」。馬鑾才表示,未來會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今年的相關活動,並保持劇院的溝通交流,隨時關注演出政策、走勢,及時調整演出計劃。此外面對疫情,臺湖舞美藝術中心也會繼續做好防控工作,堅持打基礎、下功夫。
聯動行業上下遊資源
近幾年演出行業的發展一直呈現良好態勢,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3-2019年我國演出票務收入中,演出票房收入佔據主導地位,佔比達到了35.44%,其收入182.21億元,同比增長3.11%。其次為政府補貼收入,佔比為26.4%,為135.75億元,同比增長9.07%。
而隨著臺湖舞美藝術中心的基礎功能更加完善、定位更加清晰,舞美設計、研發、製作、倉儲以及服裝、布景、道具、化妝的創意實踐上呈現出新的業態發展走勢,產業發展鏈條正逐步形成。以舞美製作為例,從去年10月開始,國家大劇院兩部戲《話語抉擇》和《二月》的道具、布景、演出服裝都是臺湖舞美藝術中心自行設計研發和製作。
馬鑾才表示,臺湖舞美藝術中心為劇目藝術生產創作提供服務,與多家藝術院團建立聯繫,在業務上進行互動。比如從前年開始大劇院自己的歌劇如《紐倫堡的名歌手》在臺湖排練,是由國家大劇院、英國皇家歌劇院和澳大利亞歌劇院共同打造的大戲,發揮基地作用。話劇 《暴風雨》、舞劇《天路》都是在這裡排練合成。其他駐京藝術院團,比如國家話劇院的《小鎮琴聲》是在這裡排練合成。為劇目生產創作提供服務。
臺湖舞美藝術中心處於大運河文化帶上,對於這將會給臺湖舞美藝術中心帶來哪些方面的發展機會,馬鑾才認為,發展運河文化是通州特殊的文化標誌,是歷史的傳承。演藝小鎮、通州文化帶、臺湖舞美藝術中心是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關係。大運河文化帶對打造城市名片是很有意義的。作為文化單位,要深耕運河的歷史文化,圍繞運河創作更多藝術精品。
在獨立策展人張梓宇看來,劇場在通過出售演出門票來獲取收益的同時,還應該多舉辦一些公益的演出活動,這樣能夠更好地將優秀的劇目傳播給更多人,有助於群眾文化欣賞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北京商報記者 鄭蕊 實習記者 楊菲/文
賈叢叢/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