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曾授與軍銜的那些高官和大將們後來怎麼樣了?

2020-12-15 歷史的韻尾

我國共產黨建軍之初,由於整體實力較弱,毛主席領導下的工農紅軍沒有軍銜等級之分。一方面,基本物質和資源匱乏,不能供應各等級的需求。另一方面,將領和士兵處於同等階級,享受同等待遇,會更加拉近將領與士兵的距離。

但在1949後,毛主席獎彰了朱德,彭德懷,林彪等數位將領,授予了他們由中國政府制定的軍銜和勳章。同時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也授予黃克誠,蕭勁光等十位將領軍銜和勳章,於是就形成了人們常談及的「十大」。

歷史上,在1924年至1927年期間,這些被毛主席授予軍銜的大將和高級將領們也曾被蔣介石授予軍銜。舉例而言,朱德曾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革命軍上將;彭德懷被授予國民革命軍的中將;賀龍被授予為任國民革命軍師長。蔣介石利用這些軍銜營造出已經接受共產黨的表面現象。

之後在1927年,這些被蔣介石給予高級軍銜的將領們放棄了高高在上的軍銜和豐厚薪酬,脫下了精良製作的軍裝,換上了粗糙的麻布衣裳,端起了槍桿子,投身到革命的偉大事業中。就這樣,在1937年,這些工農紅軍們始終都沒有軍銜和等級的劃分。

但是在國共進行第二次合作時,這些高級將領們又被授予了國名黨的軍銜。比如朱德,曾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的總司令;彭德懷被蔣介石授予為第18集團軍的副總司令,葉劍英被授予為軍參謀長等等。

後來,抗日戰爭全面勝利後,又爆發了全國內戰,這些高級將領們義無反顧地拋棄了這些名頭,全心投身於革命運動,為國內和平和百姓安居拋頭顱灑熱血。

在他們眼裡,這些名頭與抗戰事業相比,太過渺小了。

相關焦點

  • 開國上將中,5人曾被擬授大將,還有2人資歷堪比大將,他們都是誰
    1955年,新中國舉行首次授銜,有10人被授予元帥軍銜,10人被授予大將軍銜,57人被授予上將軍銜,175人被授予中將軍銜,798人被授予少將軍銜,被授銜的將帥總計1050人。值得一提的是,在57位開國將帥中,曾有5人被擬授大將軍銜,還有2人資歷堪比大將,那麼,他們都是誰?先說5位曾被擬授大將的開國上將。第一位是蕭克。
  • 他是南昌起義中的營長,部下有元帥、大將,他為何僅被授少將軍銜
    南昌起義是在1927年8月1日我黨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這次起義後來走出了許多開國元勳。有一人在南昌起義中是位營長,部下有元帥、大將,他為何僅被授少將軍銜。此人名叫袁也烈。1927年7月,汪精衛繼蔣介石之後叛變革命,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袁也烈時任葉挺部下二十四師七十二團三營的營長,率隊開赴南昌,參加了南昌起義,參與攻打南昌城,擊潰了朱培德的一個團。此後,汪精衛急令張發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進攻,起義軍分批撤出南昌,後在路上潰散。
  •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十大開國大將,當時被老蔣授了什麼軍銜?
    這個時候,蔣介石要求當時的紅軍要接受國民政府的改編,於是在雙方經過多次磋商之後,紅軍接受國民政府改編,組建了八路軍和新四軍。 在八路軍和新四軍成立之後,國民黨曾按照軍銜制度對八路軍和新四軍的一些將領授予了軍銜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新中國的十位開國大將中有那幾位被授銜了。
  • 粟裕與元帥軍銜擦肩而過,三戰封「神」,成就共和國第一大將
    在1955年授銜後,粟裕的軍銜問題一直一直被後人津津樂道。許多人認為,粟裕戰功很大,評大將低了,應該授元帥。一些黨外人士向中央建議粟裕「是可以當元帥的」。整編74師是國民黨軍有五大主力,被稱作蔣介石的五張王牌,整七十四師是五張王牌中最耀眼的一張。王耀武曾說過這樣的話:「有七十四師就有國民黨,有五個七十四師就能統一全中國。」
  • 55授銜時,這五人主動放棄大將軍銜,他們是誰?後來如何?
    當年叱吒一方的將軍們,走下屬於他們的戰場,投入到另外一場戰鬥中。而這個戰場是屬於祖國繁榮發展的戰場,或許是比打仗更辛苦的工作,但是他們沒有絲毫的怨言。在1955年的時候,在北京的中南海發生了一件很重大的事情,那就是對解放軍將領們進行授銜。在進行軍銜評定的時候,工作是相當複雜的。為了減輕工作人員的負擔,主席就建議,只對還在軍隊系統的將領進行授銜。那些已經在地方工作的將領,不授軍銜。
  • 此人是開國大將,曾多次申請降銜,賀老總說:「他應該授大將!」
    1955年,我軍開始大授銜,時任裝甲兵司令的許光達被授予大將軍銜。對此,許光達將軍卻非但沒有欣喜,反而深感不安,他覺得授他大將軍銜是授高了!申請書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此次授銜,中央決定授予我大將軍銜,可我捫心自問,不論品德、才能,還是資歷、功勳,我都達不到佩戴四星的標準,我自1925年參加革命以來,功績平平,特別是1932年至1937年,這段大革命最艱苦最困難的時期,我又是在蘇聯療傷學習,對革命毫無建樹,從蘇聯回來之後,又有幾年是在大後方工作,根本就沒有當大將的資格,因此,懇請中央,授予我上將軍銜即可
  • 此將是元帥的戰功,大將的軍銜,上將的資歷
    只不過,他並非是元帥軍銜,而是大將軍銜。雖然,粟裕司令員是大將軍銜,但他確實名副其實擁有元帥戰功。可能熟知解放戰爭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革命戰爭年代最重要的解放戰爭,有兩位軍事統帥戰績最佳。一位是林總,還有一位就是粟裕司令員。這兩人都很厲害,而且他們的性格很相似,不喜歡說話。
  • 揭秘我軍1988年為何不設元帥、大將而設一級上將
    作者:徐平 軍史專家來源:中國軍網眾所周知,我軍1955年首次實行軍銜制時,曾設有大元帥、元帥、大將、上將等高級軍銜。1988年重新實行軍銜制時,不設元帥、大將,最高軍銜為一級上將,這是為什麼?同時,參考蘇聯等國和我國歷史上的經驗,考慮給全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授予最高一級軍銜,因此又設了大元帥銜。但後來由於毛澤東同志本人的意見,大元帥銜設而未授,一直空缺。由於種種原因,這次軍銜制僅僅實行了不到10年,於1965年取消了。
  • 1955年授銜為何國軍「投共」將領無緣大將軍銜
    當時曾有動議授傅作義大將軍銜,但比傅作義地位更高的程潛、龍雲、衛立煌等人這時候都在人大國防委員會裡。最後實在無法平衡,只好「一刀切」,這幾位前國民黨軍隊的高級將領均未授銜。  1955年,解放軍實行了歷史上的第一次授銜。如今,首次實行軍銜制的大致情形已廣為人知,但是,關於這一制度實施過程中的許多歷史細節也許並不為人所了解。
  • 日本軍隊的大將軍銜,地位非常高,到底能夠擔任什麼職務?
    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過日本軍隊的元帥軍銜,僅僅我們聊聊大將。雖然在名義上,元帥比大將高一級。但是在實際工作崗位中,元帥屬於榮譽虛銜,真正負責工作的還是大將。所以說,日本軍隊的大將權力非常大,但和其他國家的大將不同。那麼,日本軍隊的大將們,到底能夠擔任什麼職務呢?認真的說,最低也是方面軍司令官,能夠指揮幾十萬大軍。
  • 八路軍三大將星隕落, 如果參加55年授銜, 分別授元帥、大將、上將
    1955年9月舉行舉世矚目的授銜儀式,直至1964年為止,共有1614人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其中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7人,其餘皆是中將和少將軍銜,這代表著國家和人民的認可,是一份輝煌的榮譽,然而,在解放軍22年武裝鬥爭中,有無數好戰友倒在戰場上,他們的功勳同樣受得起這些軍銜和獎章。
  • 有三位兵團司令員是大將軍銜,其實還有一位政委也是大將,他是誰
    在解放戰爭時期,各大野戰軍兵團司令員,在建國後,共有三位兵團司令員授予了大將軍銜。他們分別為第二兵團司令員許光達,第四兵團司令員陳賡,第12兵團司令員蕭勁光。而剩下的兵團司令員,除了第13兵團司令員程子華沒有軍銜外,其餘人都是授予了開國上將軍銜。足以可見,在解放戰爭時期,兵團司令級別的將領應該都是授予上將軍銜。
  • 一份22人的開國大將預授名單,12位最後只授上將,分別是誰?
    在前面文章裡我們提到,在最初評選大將授銜人選的時候,國防部部長彭老總和總幹部部長羅榮桓向毛主席提交的預授名單中有兩種方案。第一種方案準備授予15人大將軍銜,除開最後授銜時的十位大將外,分別是張宗遜、宋任窮、蕭克、王震、周純全,我們也做了簡單介紹。
  • 關於元帥軍銜的四個疑問
    從模糊的「將帥之長」的概念,到官位職稱,元帥在古代中國並不代表軍銜,真正將元帥當成最高軍銜來稱呼的,是16世紀的法國軍隊。在那之後,這一軍銜等級被多個國家採用,至19世紀,法國先後有44人被授元帥。就連蘇聯也被影響,實行軍銜制之初沒有元帥,後來緊隨潮流,加上了。中國近代史中,當過大元帥的有孫中山,張作霖曾自封安國軍大元帥,但明眼人都知道,不作數的。有人說,蔣介石當過大元帥,簡直是胡扯。
  • 此人是孔子的第75代子孫,曾協捉蔣介石,後來成了毛主席的親家
    熟讀中國歷史,孔子號稱文聖,曾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時間的發展,孔子後人繁衍不斷,其後人就出現不少名人。
  • 55年授銜時,3名國軍將領授上將軍銜,為何傅作義、程潛未被授銜
    1955年9月,我軍對一批將領進行了授銜,評出了十大元帥、十大將軍和上將55人。被授予上將軍銜的人中,有不少是原國民黨的起義投誠人員。但是大家驚奇地發現,在這些人中,像傅作義和程潛這樣的原國民黨重量級人物並沒有得到授銜,而程潛過去的部下,陳明仁卻當上了上將。其實這是因為,傅作義和程潛的「身份特殊」,而授銜的名額十分有限。
  • 讓蔣介石頭疼的黃埔學生,他是黃埔三傑之一,1955年授銜時為大將
    延安整風時,康生質問陳賡「要不是你救蔣介石,哪用打這麼多仗」陳賡反駁說「那時他死了就成革命烈士了,跟廖仲愷一樣」陳賡大將,是我軍知名的高級將領,在他的身上,發生了許多的傳奇故事,他是黃埔一期生,被譽為黃埔三傑之一,而他,也是讓校長蔣介石頭疼的學生。
  • 他力辭上將軍銜,毛主席說:誰都可以不授上將,但你必須授
    前天介紹了吳化文,按級別可以授中將,但這個人欠下的債太多,民憤極大,不殺他就是法外開恩了,當然不可能再給他軍銜。不過,同為國民黨起義將領,另一個人卻跟他天壤之別,他本人力辭上將軍銜,但毛主席說:誰都可以不授上將軍銜,但你必須授!這位備受尊敬的國軍名將、開國上將,就是董其武。
  • 後來授何軍銜?
    1988年恢復軍銜,他們又被授予什麼軍銜?我們接著往下看。瀋陽軍區,司令員劉精鬆瀋陽軍區當時並未調整,司令員是劉精鬆,他出生於1933年,湖北石首人。1951年,劉精鬆參軍入伍,後來經歷過抗美援越戰爭,擊落擊傷美軍飛機12架,功勳卓著。
  • 後來軍銜如何?
    蕭克是湖南嘉禾人,出生於1907年,他參加過南昌起義,經歷過井岡山根據地系列鬥爭和紅軍長徵。在全面抗戰時期,蕭克先後擔任過八路軍第120師副師長、冀熱察挺進軍司令員、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參與創建和鞏固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到了解放戰爭時期,蕭克最初一直在華北軍區任職,擔任過華北軍區副司令員、華北軍政大學副校長。後來,蕭克調到第四野戰軍出任參謀長,跟隨部隊發起渡江南下作戰,立下了不少的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