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浦北縣平睦中學,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該校榮獲「中國最美少年」稱號的學生小梁燕,她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顧養父的事跡感動了欽州、感動了廣大民眾,成為該校深入推進「孝道文化」建設的動力和源泉。
近年來,平睦中學堅持「以德立校、特色興校、質量強校」的辦學理念,以「傳承弘揚孝文化」為主線,大力推進「文明禮儀、慈孝感恩」教育,不斷喚醒學生的善良之心、感恩之心、責任之心和愛國之心,學校教育教學取得了新的發展,先後榮獲欽州市德育先進集體、欽州市基礎教育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以校情為根基—— 倡導「孝道」教育
「文教覃敷,好答昇平敦實學;德修罔覺,唯將親睦敘彝倫。平睦中學的前身是文德書院,學校大門的這副對聯就是書院成立時撰寫的,以『文德』二字為開頭,意為廣泛傳布文化教育,更好地回報太平盛世,促進實學的發展;以道德修養祛除無知,把親情和睦關係,敘說成一種必須堅守的常理。」平睦中學校長容國程介紹,這副對聯既是書院之名,又是辦學宗旨,表達了培養德才兼備、文武雙全之材的願望。
文德書院創建於1880年,由平睦鄉紳李宦超、黃巨川、李吉齋、胡樂山等人倡議,並發動群眾集資興建而成。書院成立以來,堅持「文德」辦學理念,秉持開放的辦學格局,革命先輩盧壁光、覃注禮等人先後在文德書院任教,不僅帶來了先進的教學理念,還在師生當中點燃了革命火種,掀起了聲勢較大的「文德學潮」。「孝的本質是愛,孝文化的核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狹義的孝是贍養父母,廣義的孝是奉獻社會。」容國程說,我們正是基於書院文化體現的這種「大孝」和小梁燕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顧養父的這種「小孝」,在教學活動中倡導「孝道」教育,把學生培育成「禮、善、真、勤、品、毅」的祖國建設者和接班人。
以校園為舞臺—— 唱響「孝道」文化
「父母是我們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們永遠去愛的人。讓我們學會感恩父母吧!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父母,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與父母交流……」平睦中學七(3)班黃清霞周一國旗下《感恩父母》的演講,引起了全體師生的共鳴。這是平睦中學開展「孝道」文化活動的縮影。
為真正唱響「孝道」文化,該校堅持以校園為舞臺,深入開展孝道演講比賽、孝道書畫比賽、孝道作文比賽、孝道黑板報比賽等文化活動,特別是堅持每天晨讀《道德經》《弟子規》《三字經》等經典名篇,堅持每周一開展國旗下孝心演講,結合課改開展「開放式」的第二課堂文化活動,已成為該校「孝道」文化建設的特色名片。
同時,該校堅持以優化美化育人環境為核心,大力推進校園「孝道」文化建設,創建了「孝心園」,設置了「善行義舉榜」,充分利用教室、走廊、樓梯等場所,布置「孝道」文化標語。如今的平睦中學,處處洋溢著濃濃的「孝道」文化氣息,真正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以校外為陣地—— 踐行「孝道」精神
2015年從平睦中學畢業的梁少蓮,曾被評為「欽州市第二屆道德模範」,這是該校深入開展「尋找身邊的小梁燕·爭優美德少年」活動的結果。
梁少蓮生於一個貧苦而特殊的家庭,全家4口人,父親年老多病,母親是精神病患者,由於當時姐姐在外讀書,照顧這個家庭的重擔便落在梁少蓮身上。每天放學回家,做家務,為父親捶背,陪母親聊天,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課」。梁少蓮說:「小梁燕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只要父母高興,我就感到開心。」
為真正化孝道思想為孝道行動,近年來,平睦中學堅持以小梁燕為榜樣,向全校師生發出向小梁燕學習的「倡議書」,結合雷鋒紀念日、三八婦女節、教師節、重陽節等重要節日,以校外為陣地深入開展「尋找身邊的小梁燕·爭優美德少年」活動和學雷鋒志願者活動,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湧現了一批美德少年。
「自從孩子進入平睦中學讀書後,變懂事了,學會尊重家長了。」「過去,孩子從不和我們溝通,現在時不時便打電話給我們,讓我們在廣東打工感到很安心。」……家長們的評價,道出孝德教育帶來的成效。(容傳松覃科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