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電影《大山走出的瑪薇》點擊觀看
音樂是一個民族的符號,在彝族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有各式各樣的傳統曲調,例如:爬山調、進門調、迎客調、吃酒調、娶親調、哭喪調等等。每一首彝族民歌當中,我們能聽到一段故事,一則歷史,一個傳說。也能感知彝族先民在特殊歷史時期的生活與情感。
1
曲比阿烏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彝族音樂也更加多樣化、趣味化,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國第一支少數民族樂隊——山鷹組合,開啟了彝族音樂的新紀元。奧傑阿格、瓦其依合、吉克曲布帶來了一個又一個的音樂奇蹟,《七月火把節》、《走出大涼山》、《忠貞》、《漂人》等等歌曲紅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他們是彝語流行歌曲的奠基者,也是彝族文化的傳播者,從他們身上,外界漸漸了解了彝族。
2
山鷹組合
「彝人製造」、吉克雋逸、莫西子詩、一朵雲組合等等身上演繹的一首首彝族歌曲,傳達著彝族音樂發展的歷程。
慢慢的,科技的發展和現代信息交流的便利,以及文化水平的整體提升,越來越多的彝族歌手向外界展示彝族,傳播彝族聲音,甚多彝族歌手在舞臺上身穿彝族服飾,而彝族服飾文化向外界揭開其神秘的面紗,逐漸被外界所了解,並被接受和認同。從曲比阿烏、「山鷹組合」「彝人製造」、吉克雋逸、莫西子詩、太陽部落、一朵雲組合等等身上演繹的一首首彝族歌曲,傳達著彝族音樂發展的歷程和文化。
3
吉克雋逸
彝族音樂,是彝族人民在辛勤的勞動中逐漸創造出來的,經過多年的不斷發展而沉澱下來的一種音樂文化形式。通過將當地的風俗和音樂形式融為一體,將人們真實的內心情感以及外界環境進行溝通的一種珍貴的文化藝術形式。
從民歌、樂器、彝劇的發展對傳播彝族文化的重要意義。這就是一個強大的符號,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彝族音樂作品能走向世界。讓彝族文化得到傳承,得到發揚!
▼
彝族人都在看
《彩青春》彝族史上口碑最佳的感人彝族母語電影,
微信團隊
盛世怡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出品
主編 | 沙瑪歡庚,審核 | 沈金貴,贊助 | 石一黑馬
法律顧問 | 成都昊通律所-毛軍
本文由「彝人視窗」整理髮布,來源於 : 彝族音樂網
END
彝人視窗
傳承 發揚 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