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燒方壺: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2020-12-06 朝超柴燒

柴燒方壺:「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陶器的成型方式有很多種,手捏、盤泥條、手拉坯、拍泥片成型等多種表現形式。

柴燒方壺方則採用拍泥片鑲接成型。

方器,是由長短不同的直線所結構而成,偶爾也輔以少數曲線來調和其陽剛之氣。

通過線面間的曲直變化和過度銜接來求得造型的統一協調,表現壺的氣度。

柴燒方壺,成型難度與技法遠在圓器之上,通過線與面的關係、角與角的鑲接使方器神韻俱佳。

柴燒方器壺身痕跡難處理:

方壺由泥片鑲嵌、拼接而成,脂泥是黏合劑。

泥片合攏時,空的地方就需要用脂泥來填補。

泥片與稀泥的顆粒緊密度不一樣,處理不好就會有痕跡。

陳朝超柴燒

方壺變形係數大:

以壺鈕為圓心,圓壺的外圍到圓心是等距的。

而方壺卻是有差距的,差距越大,燒制時變形係數越高。

方壺的每一面都存在大小與前後關係。

因此製作過程中,對工具的使用與力的要求比圓壺更高。

陳朝超柴燒

當我們評鑑柴燒方器時,不妨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壺壁的勻稱性柴燒方器有別於其他品種,壺身的泥片厚薄不均勻的話,經過柴火高溫煅燒,容易產生形變、氣泡、凹凸不平。

陳朝超柴燒

二、結構的對稱性柴燒方壺基本上採用對稱的立體造型,有方形、菱型,也有混合造型,但結構上基本採用對稱原則,符合中國文化的傳統思維,也遵循東方文化的邏輯,再加上柴燒所形成的自然火痕、釉色等肌理表現,會讓人產生立體的美感和粗狂奔放的理念。

陳朝超柴燒

三、線面的挺括性傳統方器要求塊面挺括,壺身塊面接縫處要呈一直線,壺身塊面要求在一個平面上,特別要求從任何一個角度看茶壺都不能有凹凸感,這對作者的工藝水平要求相當高。

陳朝超柴燒

四、角度的準確性柴燒方壺的壺嘴、壺把製作完成後,在與壺體相接的時候角度很難把握準確,一般制壺時會用到量角器輔助裁割,切面要求平整,使壺嘴、壺把平貼附於壺身上,連接處需自然過渡。

陳朝超柴燒

柴燒方壺造型簡潔大方,剛中帶柔,方圓有度,自然天成,帶給人一種沁人心扉的力量感。

陳朝超柴燒

相關焦點

  •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正因為人們都懂得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在生活中,時常會遇到這樣的人,不捨得讓孩子努力拼搏,縱自己孩子,放任由孩子去發展,你們想想,成人也需要督促,更何況是孩子,所以嚴師出高徒,真是這個理。 總之,在生活無處不存不以規矩,難以方圓之理。只要大家攜手共進,相信日子會越過越好!
  • 孟子曰: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 荀子11、孟子曰:不以規矩,不成方圓。12、作家當然必須掙錢才能生活,寫作,但是他決不應該為了掙錢而生活,寫作。——馬克思13、等到自私的幸福變成了人生唯一的目標之後,不久人生就變得沒有目標。——羅曼。
  • 什麼是真「柴燒」假「柴燒」
    如何看是真柴燒還是上釉氣燒、噴釉柴燒? 近兩年來,「柴燒熱」真是越來越瘋狂,市面上也湧出了各式各樣、各種泥土、各種燒法、各種風格的柴燒,琳琅滿目,各種商家也眾說紛紜讓人難以區分真假,壺友也一頭霧水「是真柴燒、還是假柴燒,完全摸不著頭腦」
  • 現代柴燒能否燒出油滴柴燒建盞?如何辨別柴燒建盞?
    現代柴燒能否燒出油滴柴燒建盞?如何辨別柴燒建盞?隨著歷史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也使人們對瓷器的要求越來越高,更多人崇尚自然,追逐古樸;而柴燒又是符合這樣的審美標準,燒制出的建盞古樸脫俗。但是,你真的了解柴燒建盞嗎?
  • 古訓有曰: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員工管理與激勵是一件複雜的事情,但仔細領略總結為以下幾點:標準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企業管理標準的制定與實施和監督,根本目的是為了更有效率的管理員工以及推動公司的發展,工作標準是員工的行為指南和考核依據。缺乏工作標準,往往導致員工的努力方向與公司整體發展方向不統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浪費。因為缺乏參照物,時間久了員工容易形成自滿情緒,導致工作懈怠。
  • 柴燒|柴燒壺入門知識解答
    柴燒愛好者接觸到柴燒茶具時,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今天給大家總結了幾個比較常見的問題,做出針對性的解答,以供柴燒愛好者參考。陳朝超柴燒有職稱的作者做出來的柴燒壺,價格一定比沒職稱高嗎?陳朝超柴燒玩柴燒的有年齡界限嗎?
  • 紫陶柴燒另一種表現形式,柴燒復燒
    隨著建水紫陶興起,喜歡柴燒的朋友也越來越多,常常有壺友問:什麼是建水紫陶柴燒復燒?建水紫陶柴燒復燒顧名思義是指建水紫陶通過柴窯反覆燒制而成「自然天成」,以追求「自然、原始、質樸、古拙、侘寂、禪意」之美,自由創作與發揮,嘗試不同的方式表現柴燒美,柴燒復燒就是其中一種。
  • 沈善富: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規矩的力量「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在沈善富的團隊中表現的淋漓盡致,他是個粗獷的人,但是對待團隊管理卻是很細膩的。本次他獲得獎項是「招賢納士」「勤比金堅」兩個獎項,在他看來,這兩個獎項和團隊業績是息息相關的。
  • 何為柴燒?柴燒建盞有何難度?傳統柴燒和電燒、氣燒有什麼區別?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柴燒建盞的最大的魅力就在於此,同樣燒成難度的體現也在於此。任意選擇一個柴燒盞,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即便是同一窯內的建盞,釉色斑紋的變化都有可能天差地別。何為柴燒?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制方法,最重要的燃料就是木材,燒制瓷器時把木灰與火分開,避免直接接觸,使釉色外觀一致。土胎、火候和木灰的交融,是形成柴燒盞體表色澤的最重要因素。燒制過程中產生的火痕,自然也就成為人工難以達成的美妙紋路。柴燒建盞有何難度?
  • 柴燒茶具 | 柴燒壺都有哪些功效呢?
    常常有壺友會問,柴燒茶具、柴燒壺在泡茶的時候跟其它茶具有什麼區別,有什麼不一樣的功效?今天整理一番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柴燒對健康、對泡茶有哪些益處?陳朝超柴燒柴燒茶具 | 柴燒壺都有哪些功效呢?雙氣孔透氣,透氣性好:柴燒茶具、柴燒壺陶氣孔是屬於張揚打開狀態,陶性被完全釋放出來,具有雙氣孔透氣特性,有較高的透氣性,對發酵類茶葉(例如普洱茶、黑茶等)使用上有較為柔和順口的特色,這個是柴燒茶具其自然的透氣性與顆粒起到了相應的作用
  • 陳朝超柴燒 |建水紫陶柴燒工藝解析全過程
    陳朝超柴燒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陶技藝,它是將土、火、窯完美結合燒出天然之作,建水紫陶柴燒是目前世界上工藝及其獨特的燒制方式,建水紫陶柴燒不僅保留了傳承柴燒的韻味更重要的是將書畫刻填工藝和柴燒完美結合,既有柴燒豐富多彩的釉色、肌理變化又加入了文人騷客的思想文化載體,今天讓我們一起探尋柴燒這門古老的制陶工藝和建水紫陶碰撞出這樣的迷人火花。
  • 6個柴燒關鍵詞,懂了你就是柴燒達人!
    近些年,隨著人們的審美開始向簡單古樸的方向轉變,一種不裝匣缽的無釉柴燒逐漸流行了起來 無釉柴燒的豐富多彩帶給了人們無數的想像,以致越來越多的陶藝愛好者去了解無釉柴燒的製作,同時開始實用和收藏這種柴燒作品,然而柴燒的表現形式較多,普通無基礎的愛好者們一時難以分辨。 下面我們就為你準備好了6個關鍵詞,幫你快速的從一名小白直接晉級為柴燒達人!
  • 柴燒的建盞茶器更好嗎?為何都喜歡柴燒建盞?柴燒有什麼意義?
    柴燒的過程,由於柴燒的作用而遠離人與物的直接關係,使人在燒制的過程中失去絕對的控制,柴燒成就了瓷器美,也在物化藝術家的心。 現代柴燒由於有了陶藝人的直接操作。而變得有意義,這在一定程度上與行為藝術有某種相同點。 然而柴窯建盞確實有比其他建盞不同的地方。
  • 電、汽窯素燒陶坯定型再拿去柴燒屬於偽柴燒嗎?
    現代隨著內地柴燒的興起,市場上的柴燒茶具琳琅滿目,喜歡柴燒茶具的壺友也越來越多,也有很多問題困擾著初識柴燒的壺友們,網上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用電、汽窯素燒坯定型,再拿去柴燒是屬於偽柴燒,而且必須上底釉,事實真像網上流傳的這樣嗎?今天我們一起來討論和分享一下這個問題。
  • 柴燒|「形、神、韻」是柴燒壺審美的三大要素
    柴燒壺工藝創新如能做到形、神、韻三者融為一體,再加之把柴燒壺天然、古樸的釉色、肌理變化融會貫通,方可稱為佳作。當然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情,要有夯實的基本技能,豐富的生活閱歷,嚴謹的製作技巧。陳朝超柴燒我認為柴燒壺創新要注意三個要素:
  • 柴燒的蝴蝶效應
    柴燒,只是用柴燒制嗎答案是否定的柴燒,柴燒和柴窯的主要區別正是基於燒制工藝、審美形式及器用理念從而影響到器型、釉色、觀念等不同層面的變化柴燒,更充分地利用了火的魔力將大自然的巧奪天工發揮到極致弱化了人力在瓷器燒制中的作用
  • 論紫砂柴燒
    不是說柴燒不好,只是說一味的只追求柴燒二字不好。柴燒貴不貴臺灣瓷器柴燒,生怕沾到落灰,現在是恨不得壺上滿是落灰,就怕凸顯不出自己柴燒的特徵。
  • 會澤柴燒土陶的會澤柴燒土陶的 窯變之美
    待自己的陶藝創作小有所成後,復興古法柴燒的鄧師傅創辦了陶藝培訓班,讓更多人能夠接觸、了解、熱愛、擁有會澤陶藝品,他還帶動村裡好幾個年輕人跟他一起學習土陶技藝。他創建的土陶小鎮已初現雛形。柴燒,顧名思義,主要是指陶器在燒制過程中,由於窯內溫度發生變化,氧化還原反應後導致表面釉色發生的不確定性自然變化。寬泛地說,凡是利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製品,都可稱之為柴燒。
  • 現代柴燒美學
    現代柴燒已經不是一種單一的陶瓷古法燒制技藝,經過去蕪存菁的透徹洗禮,現代柴燒重新定義了人們的精神美學。 隨著時代的進步,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在新的藝術思潮的影響下,現代人們審美方式發生了轉變,開始探尋一種古老的生活方式,回歸自然、樸素的生活狀態,而柴燒恰恰是一種心靈回歸、返璞歸真的藝術。
  • 柴燒,不止是情懷
    柴燒的出現道家講「玄之又玄」,禪宗講「宇宙之心」,延伸到審美,恐怕也只有柴燒最接近了在觀賞柴燒器的時候,何嘗不是如此呢!說到底不是不可言說,而是無法涵盡,既然言不達意,不如用心體悟。柴燒在還原自然之美的同時提供了無限的想像,那些心中有形的山水、無垠的宇宙、動人的流變,感懷的情愫,又豈是情懷二字可以涵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