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發展清潔能源 建設「潔淨新疆」——訪神華新疆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國輝
轉型升級,與新疆的發展規劃形成良性互動
記者:神華集團是如何把企業的發展戰略融入自治區的發展建設規劃中?
張國輝:新疆立足能源資源在全國名列前茅的特點,按照國家能源安全戰略部署,履行建設國家綜合能源基地、保障能源安全的歷史使命,為神華作為世界一流能源供應商利用自身技術優勢、研發優勢和運營優勢,主動融入新疆長遠發展,參與新疆「三基地一通道」的建設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
在國家戰略的指導下,神華集團公司提出了神華清潔能源發展戰略,制定了《神華集團清潔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通過傳統能源清潔化、清潔能源規模化、清潔環保產業化三條路徑,推進轉型升級,把神華建設成為世界一流清潔能源供應商。
神華將通過產業轉移、項目傾斜、政策扶持等方式,與新疆能源經濟緊密結合,主動融入自治區「三基地一通道」建設中,在推動神華清潔能源發展戰略在疆落地的過程中,優化新疆能源發展結構,提升新疆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戰略中的地位。
神華集團將把在疆產業的發展融入自治區的發展建設規劃中,以「清潔、綠色、環保、可持續」為著眼點,加大在疆投資力度,布局現代化煤礦、超低排放煤電、新能源開發及高端煤化工「四大」重點產業,在自治區的政策引導下,與新疆的發展規劃形成良性互動,構建具有新疆特色的清潔能源供應體系,助力自治區提升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能源安全地位。
記者:神華如何發揮區位優勢,在富餘產能西向輸出、梯次釋放等方面進行了哪些探索?
張國輝:隨著中央「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實施,沿海、沿江帶經濟發達省份的先進技術和工藝,已經逐步向甘肅、青海、新疆等內陸省區轉移,尋求接續發展。而新疆有著其他省份無可比擬的區位優勢,藉助17個口岸平臺、依託8個近鄰國家,內引外聯、東聯西出,將國內從東到西,輕、重工業優質產能通過「一帶一路」,率先向外輸出,經中亞、西亞延伸至中東、非洲,將市場需求從17個口岸、8個國家,擴展為中亞、西亞和中東三大經濟圈,形成富餘產能的梯次釋放,在線上線下搭建起貿易平臺、中心。與沿線國家,進行易貨貿易,用國內產能過剩的紡織、煤炭、電力、化工、冶金、建材,換取我國所需的資源,在服務國家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第一梯隊先鋒作用,把我們的技術、團隊、裝備、產品、人員輸送到其他國家,幫助其他國家致富,來換取國家外交體系平衡,幫助國家外交實現突破,助力能源安全和國家總體安全。
神華將在疆內建成數個千萬噸級用人最少、機械化程度最高、經濟效益突出、生態效益最佳的現代化露天煤礦;依託信息系統工程技術進步和新一代智能替代技術,建設智能化礦山,領航新疆智能礦山的發展方向,推動新疆成為高端化、智能化、清潔化、環保化的特大型煤炭基地,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提升科學產能的比重,為發展清潔煤電、煤化工等煤基產業奠定基礎。
轉化優勢,清潔能源發展戰略引領能源消費革命
記者:在實現煤電零碳化環保化方面,神華有什麼具體舉措?
張國輝:目前,國家京津冀、平原地區、沿海區域正在實施煤電超低排放改造工程,降低煤炭發電造成的汙染。新疆雖地處內陸,可不失時機地抓住新一輪潔淨煤電的發展潮流,出臺政策引導、鼓勵企業進行轉型升級。對生產企業,堅持環保達標,要求企業主動實施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限制超標排放的燃煤機組上網發電,迫使低效率、高耗能、高汙染的落後煤電主動退出市場,構建與自治區環境特點適宜、與新疆可持續發展相符合的電力體系。
神華在疆相繼落地了哈密、準東、和豐和伊犁四個煤電一體化基地,在建和已建裝機容量3070萬千瓦,正在依託擁有核心技術的600MW超臨界CFB關鍵運行控制技術、燃煤電站主要大氣汙染物「超低排放」技術,逐步實施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打造示範項目,引領新疆煤電向近零碳、零氮、汙水零排放方向發展。
記者:如何將神華現有的技術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提升煤基產業發展質量?
張國輝:煤化工是除發電以外新疆煤炭資源轉化的另一條途徑。神華擁有煤炭直接液化、間接液化、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等全套煤化工技術路線,在高端煤化工這一技術密集型行業中長期佔據領先地位。
目前,神華在美國的頁巖氣合作項目廣受關注,我們正在與美方加強合作,學習吸收頁巖氣勘探開發的先進技術和方法,為新疆的頁巖氣開發提供技術支持;神華在疆建設試生產了68萬噸/年煤基新材料項目,在其他省市投資的煤化工項目實現了「安、穩、長、滿、優」的可靠運行。
神華將以自身的技術優勢支持、保障自治區內煤化工項目的建設、運行,使煤炭通過轉化成為石油、天然氣等常規能源替代品,把新疆的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降低石油、天然氣等常規能源對外的依存度,提高能源自主權,從根本上維護我國能源安全。
通過能源消費革命,新疆將引領全國能源革命的潮流;通過國家輕、重工業體系、產能的梯次向外轉移,拉近與其他國家間的距離,增強國與國之間的外交互信;通過國家間長期的戰略協作,保障我國能源結構穩定、可靠,推動國家總體安全。
(責編:李曉嘯、周雷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