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資本合伙人李榮閣:從傳統VC的角度看區塊鏈的投資機會

2020-12-18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區塊鏈捕手「(ID:iqklbs),36氪經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繫出處。

上周六,鏈捕手舉辦了第三期捕手沙龍,這次沙龍邀請到三位區塊鏈投資領域的行業專家分享自己的實踐或研究心得,本文是沙龍系列分享內容的第二篇,希望能對關注區塊鏈投資的你有所啟發。

本文是中關村大河資本合伙人李榮閣的分享內容。李榮閣曾擔任中關村U30秘書長、中加聯合創業營國內負責人、大河理光創新加速器負責人,世界500強企業十年企業管理經驗,五年早期投資經驗,三年基金管理經驗;投資案例包括網錄科技、納人網絡、小綠人充電樁、FACTOM、CRAPTIVE等。本文的分享內容包括區塊鏈商業項目的兩個落地角度、區塊鏈技術較易落地的四個領域、分析區塊鏈項目的四個維度等。

01、投資區塊鏈要回歸理性

對於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傳統VC機構經歷了從技術本身到ICO全新融資方式,再到生產關係的認知轉變。

2015年6、7月份,我們的海外團隊開始接觸一些區塊鏈項目,那時國內大部分投資人還沒有關注這個領域。區塊鏈當時對我們而言很有吸引力,它可以通過數學算法重建信任機制,但是具體的應用又很模糊。如今分布式帳本、去中心化等名詞耳熟能詳,但是幾年前聽到能夠用技術實現全新信任機制和價值轉移,我們的內心非常震撼。

2016年上半年,行業迎來了一個小高峰期,走入視野的區塊鏈公司也多了起來,有八、九十家左右,主要集中在底層基礎設施和商業應用方向。傳統VC開始加強了區塊鏈技術的認知了解,一些機構也會找我們交流區塊鏈領域的行業發展、判斷邏輯等等。16年年底,傳統VC機構對區塊鏈的認知又趨於冷靜,大家開始根據預期收入、利潤等指標來進行項目的估值。因為真正適用於區塊鏈的場景有限、系統運轉難度大、成本與收益不匹配,這導致區塊鏈應用項目都沒有實現規模化的落地。

到了2017年4、5月份的時候,ICO融資方式開始得到應用,標誌性事件是NEO估值的大漲,那個階段很多項目創造了財富奇蹟。投資機構沒有足夠時間來進行盡職調查,甚至項目方也不太配合調查,並且很可能短時間內項目方就表示沒有投資額度了,投資機構和項目方的關係發生了極大的反轉。

那個階段很多VC機構都有焦慮感,因為一直採用的項目判斷邏輯受到了挑戰,大家都在去適應和調整。之後的情況大家都清楚了,包括9月4日的那次調整,針對區塊鏈領域的投資發生了很大波動,越來越多的傳統投資機構加入進來,然後近期很多項目估值大跌,破發甚至低於私募價格,泡沫在回落,大家對項目的判斷也越來越趨於理性,也許有一天會和傳統VC的價值判斷邏輯進行結合。

不可否認,區塊鏈技術很有發展前景,但現階段技術標準、基礎設施都還在完善,很多應用還沒有完全落地,投資人應理性看待這一點。

02、區塊鏈項目的落地分析

區塊鏈項目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一類以做底層基礎設施建設為主,一類以商業應用落地為主。由於近期大量資本關注底層基礎設施,顯然底層項目落地會較快;考慮到目前區塊鏈基礎設施和技術標準的限制,以及部署成本和收益之間的關係,商業應用項目落地會比較困難。

對於區塊鏈技術商業落地的項目,可以從下面兩個角度做一個區分:

第一類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產生的新型商業模式,比如數字資產、跨境支付和數字資產交易所、資產管理等,這些商業模式在區塊鏈技術出現之前並不存在於現實經濟中。

第二類是通過區塊鏈技術與傳統經濟領域結合,提高了效率或降低了成本的商業模式。這又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是區塊鏈技術特性帶來的賦能效果,比如分布式存儲、去信任和不對稱加密的特性;二是基於區塊鏈體系社群化的特性,改造消費者、生產者、受益者的生產關系所帶來的賦能,帶來遊戲、旅遊、社交、分發等行業的新型商業模式。

區塊鏈技術與傳統經濟結合,有「區塊鏈+」和「+區塊鏈」兩種方式。「區塊鏈+」是指項目團隊基於區塊鏈設計了一個場景,然後基於這個場景,在現實經濟中實現落地。「+區塊鏈」是指傳統項目團隊從傳統業務出發,通過對所在行業的深入了解,找到一個與區塊鏈技術合適的結合點,並且通過區塊鏈技術對原有的技術或商業模式進行升級。

在我看來「+區塊鏈」的項目相對更容易落地,原因有兩點:一是區塊鏈代碼的開源導致技術上難以形成長期的壁壘,因而了解行業用戶的真實需求是應用落地的核心部分;二是對於B端企業,區塊鏈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升級,更多是改變人和人之間的信任關係和合作關係,顯然這種改造需要一個中心化的手段來推進,基於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分布式存儲、不能篡改等特性的應用可能會更快落地。

此外,對於區塊鏈技術商業項目落地,單純強調去中心化沒有特別大的意義,現階段大部分場景去中心化不現實,智能合約也只能處理簡單因果關係,很難應用於複雜的現實生活。例如Uber或滴滴的共享經濟,如果用區塊鏈技術將中心化管理去掉,不可否認Token能解決激勵問題,但是惡意刷單、惡意差評、司乘糾紛等複雜關係很難處理,誰來完成評判和處罰?這些都需要更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規章制度以及自我約束規範健全之後才能推進,目前顯然沒法實現。

03、區塊鏈較易落地的四個領域

現在能落地的應用主要還是跟金融相關,因為金融行業涉及了多方參與者,參與者之間要建立信任基礎,應用區塊鏈技術有天然優勢。金融行業還集結了大量的精英人才,其主要工作就是實現資金端與資產端的最優配置,核心是風控,並由此產生了大量的衍生品。如果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金融領域,將會提升整個金融行業的效率,降低成本。支付、票據等本身數位化程度比較高的方向更容易優先落地。

此外,供應鏈金融也是一個較快落地的領域,供應鏈金融存在多方主體信用等級不同的情況——核心企業擁有較高的信用背書,而上下遊的中小企業獲取資金的成本較高,才用傳統供應鏈金融系統將信用向第二級或第三級傳導時,會產生較高的授信成本。基於區塊鏈技術就可以將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結合,形成信任度高的信用傳遞體系,提高整個系統的效率,降低成本。

其次,在最近興起的物聯網領域也會比較容易落地,物聯網節點是天生的分布式結構,末端節點之間的交易結構是非常清晰的,比如分布式的太陽能節點,發電點和使用點之間的結算過程是相對清晰的,適合採用智能合約實現末端的連結和支付。

最後,我覺得比較容易落地但未必會有特別大需求的是跟存證領域相關的應用,比如政府主導背書的一些中心化信用機制,改為通過算法的非中心化信任機制。

04、分析區塊鏈項目的四個維度

最後我分享一下判斷區塊鏈項目的四個維度:

第一是必要性。一個好的區塊鏈項目必須要有應用場景,有真實的市場需求,並且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此外還要考慮是否需要發Token,如果區塊鏈項目發Token,就要看Token的應用價值,以及Token是否能有效激勵用戶。

第二是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是否可行?項目面向哪些用戶?技術落地是否欠缺或者短時間內是否存在無法克服的技術壁壘?團隊如何建設和管理社群?未來落地之後如何保持用戶活躍度?項目的收入和利潤預期以及行業目前的發展狀況如何?行業是否存在過度競爭?

第三是項目團隊。團隊經歷和能力項目需求是否匹配?團隊過往的合作情況如何?臨時組建的團隊成功率相對低一些。項目團隊對於區塊鏈技術發展是否有認知和信仰?這點在一個需要高度自律的新興行業非常重要。此外,如果項目需要發Token,能否找到項目的真實用戶?如果Token持有者都是以投資為主要目的,後續社群和價值管理會比較困難。

第四是社會化屬性。2018年之後,社會化屬性會帶來更高層面的賦能,改變原有生產關係,這是區塊鏈項目應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但是在現有的技術層面和組織結構下,社群化運營方式是否優於公司化也是一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區塊鏈獵手」李榮閣:早期項目估值虛高,暗藏巨大風險| 財鏈社
    作者:老高獵手檔案:李榮閣,中關村大河資本合伙人;中關村U30秘書長;中加聯合創業營國內負責人;大河理光創新加速器負責人;世界500強企業十年企業管理經驗,5年早期投資經驗,3年基金管理經驗;負責中關村大河資本生態建設,包括中加聯合創業營、中關村U30大賽、大河理光孵化器等;投資案例包括網錄科技、納人、小綠人、FACTOM
  • 獨家|大河創投合伙人李榮閣:最看好區塊鏈底層技術開發項目
    大河創投合伙人李榮閣  「區塊鏈大火,有人瘋狂打Call,有人卻直呼泡沫。其實早在2015年,大河創投合伙人李榮閣就已關注區塊鏈。他如何看待國內區塊鏈的發展,以及熱火朝天的ICO呢?  在鉛筆道「搶食區塊鏈」沙龍上,李榮閣分享了他的觀點。
  • 李榮閣:5G是任何金融機構都不能錯過的大賽道
    如何在產業埠與資本市場對接?如何梳理企業在賽道上的前景?4月18日,由金融界、北京上市公司協會主辦,北京郵電大學網絡與交換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學術支持,金融界價值沙龍在北郵召開。沙龍匯集新一代通信技術領域產、學、研、資多方代表,熱議產業鏈變遷中的要素髮展與資本融合。
  • 如何識別區塊鏈項目中的的投資機會|人物專訪:德鼎創新合伙人 王嶽華
    FX168財經網>區塊鏈>正文 如何識別區塊鏈項目中的的投資機會|人物專訪:德鼎創新合伙人 王嶽華
  • 區塊鏈世界的資本大鱷
    沈波,投行背景,喬治亞理工學院碩士學位,BitShares團隊Invictus Innovations Incorporate創始人,分布式資本合伙人,專注區塊鏈領域投資項目,在最新的胡潤百富榜中以70億身家位列區塊鏈行業第六位,被譽為「區塊鏈股權投資第一人」。
  • 王嶽華:2020年是區塊鏈投資布局的好時機
    在資本寒冬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衝擊下,VC/PE市場募資遭遇瓶頸,屢受重創。創投界紛紛尋求「破局」,新興科技於是成為他們關注的投資熱點領域。作為新技術基礎設施被納入「新基建」範圍的區塊鏈,其相關產業的投資大幕也悄然開啟。
  • 對話共識資本湯清海:拷問區塊鏈三大哲學問題
    大家知道,2017年幣圈和鏈圈的被投項目非常密集,在風口期確實豬都能飛起來。雖然,個人投資者裡的「一年期老司機」通過市場打磨,變得相對成熟和謹慎,但是新的投資者還在以幾何級的增量不斷湧入。即便如此,湯清海依舊認為,2018年能夠依靠的只有技術——扎紮實實的技術。從投資的角度來看,以技術為支撐的區塊鏈項目,才會做到穩穩摘桃。
  • Sora Ventures:如何避免成為區塊鏈投資的接盤俠?
    這次,他撰文犀利地指出,儘管區塊鏈擴容和通用協議項目非常重要,但是投資者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成了接盤俠!為什麼這樣?請看 Jason Fang 揭示的真相,和他摸索的投資策略。先做下自我介紹,我是專注於區塊鏈和加密資產領域投資的亞洲風投機構 Sora Ventures的管理合伙人。我曾是分布式資本最早期的員工之一,在 2017 年中國政府禁止 ICO 之後,我開始創辦了 Sora Ventures。
  • 半年成立數百「幣基金」,他們要顛覆傳統VC
    且看一本區塊鏈整理的幣基金版圖:01 國內知名Token Fund 機構分布式資本2015年底創辦,萬向控股投資,合伙人包括肖風、沈波、V神等。2018年1月,V神離任合伙人,擔任其顧問。目前最成功的投資案例是以太坊,此外還有唯鏈、萬維鏈、星雲鏈、Factom、Steem等。
  • 資本寒冬,蔓延到區塊鏈行業
    在這種背景下,不少政府機構和傳統企業都希望能夠加快區塊鏈技術應用的腳步,這些應用場景包括醫療、公益、警務等方面。羅驍認為,這毫無疑問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雖然區塊鏈早就不是什麼新鮮詞彙了,但政府機構對於區塊鏈技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認知是很模糊的。
  • 區塊鏈行業現在什麼樣子? 有人說:如果自己不是傻子,就是對面坐了...
    每經記者 張虹蕾 北京攝影報導 每經編輯 宋思艱「很多人講區塊鏈是顛覆,甚至把網際網路的底層顛覆掉了,這個不存在,要用平常心來看。」今日(3月29日),集結號資本創始合伙人範黎在一場區塊鏈活動上向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發出的感嘆。
  • 久別重逢,如期而歸-2020杭州區塊鏈國際周
    ▲普華資本管理合伙人 蔣純普華資本是中國頂級的創投機構,而蔣純是普華管理合伙人,主攻科技賽道,投過虎嗅網、相芯科技及巴比特等。他是傳統投資人中關注區塊鏈賽道的先行者。他不止一次提醒區塊鏈創業者要有緊迫感,待巨頭入局,留給創業者的機會窗口就永遠沒有了。創業者如何破局?紅海如何求生?且聽他最新「燒腦」解讀。
  • 牧牛區塊鏈金小雅揭秘:如何玩轉區塊鏈投資?
    如何玩轉區塊鏈投資?學習很重要!您有意願投資比特幣嗎?投資比特幣的方式有很多種,本文為入門級的教學指南,帶您了解比特幣投資的利弊。任何一種投資都有風險,比特幣也一樣,理智投資。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區塊鏈培訓方面的一些想法。會場都在談萬億級的市場,但區塊鏈培訓實際上沒那麼大,是一個市場規模比較小的市場,區塊鏈培訓確實是個難做的事情,我們先講區塊鏈行業培訓的特點。
  • 專注區塊鏈技術開發 網錄科技千萬級天使輪融資
    目前網錄主要專注於數據存證、數字資產、供應鏈金融、防偽溯源等領域區塊鏈底層技術應用開發,為企業、金融機構和政府部門提供專業服務。網錄科技創始人呂旭軍與大河創投李榮閣近日接受了多家媒體的專訪。就區塊鏈面臨的挑戰和機會、區塊鏈在中國的應用落地的政策難點與挑戰、網錄科技發展狀況,後續企業的規劃等諸多問題做了詳盡的解答。以下是採訪實錄。
  • 2019《第一屆臺灣區塊鏈生態周》圓滿落幕
    他表示,在數字經濟時代,AI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不斷顛覆傳統商業常識,理解智能商業的本質和發展趨勢是傳統商業面臨的最大挑戰。TOOL(數金鍊)通過區塊鏈技術,解決當前市場痛點,為全球中小企業搭建了一個多中心化商業生態系統,共享用戶、數據、信息,給商戶帶來精準流量及數據分析能力,並且讓用戶的行為數據轉換為通證,實現行為變現。
  • Node區塊鏈加速器創始人李晉: 區塊鏈是百年大計,將決定我們的生存
    「區塊鏈是百年大計,未來將決定我們的生存。作為一個早期項目孵化器,我們選擇做長線,孕育和發掘顛覆性的創新機會。」——李晉 Node區塊鏈加速器創始合伙人 李晉 李晉,一個連續創業者,也是多個創業項目的天使投資人和創業導師,從2013年就在西安創立了「閃電孵化器」,方向包括網際網路、智能硬體、消費升級等板塊,並成功孵化了多家小米生態鏈企業
  • VFUND吳凡:區塊鏈技術廣泛應用還要三到五年
    2017年,剛到澳洲第三天,顧不上修整,吳凡就作為運營合伙人加入科銀資本,在收到同事贈送的一枚比特幣後,一直只關注鏈圈的吳凡終於「下水」踏入幣圈。「只站在岸上,是永遠學不會遊泳的。下水後,我更深入的去了解每個項目,思考這背後的商業邏輯,以及區塊鏈真真切切能對社會產生的正面價值。」吳凡說。
  • 金色現場丨「數字經濟領軍者峰會」圓桌:深圳區塊鏈創新創業發展...
    在峰會的圓桌論壇環節,珍享科技CEO許琳擔任嘉賓,對話銀湖論壇成員、空資本創始人葉宇訊,金沙江資本合伙人萬俊雄、 UOC開源項目發起人賈可、深圳投融資協會副會長沈軍瑛、金色財經合伙人佟揚、深鏈財經創始人王鵬與中以區塊鏈研究院陳志英,就《深圳區塊鏈創新創業發展現狀和機遇挑戰》話題展開圓桌討論。
  • 大都會資本BMAN:給偽區塊鏈項目判個死刑
    作者簡介:BMAN,大都會資本(開曼)創始人,metropolisvc.com。前李叫獸聯合創始人。從2013年開始投資區塊鏈領域並參與社區貢獻,在最早期顧問並投資了IOST、Cortex、Thunder、Origo等項目。最近區塊鏈掀起了一波梭哈的風潮。整個網際網路圈蠢蠢欲動。
  • 鼎萃投資李曉燕:價值投資是區塊鏈投資根本
    徐小平老師的一句:「區塊鏈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偉大技術革命」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讓投資界對區塊鏈的熱度再度攀升。   資本市場正在區塊鏈領域瘋狂挺進,人人都想藉此機會捕到一條「大魚」。但是歷史告訴我們:賺錢的只是少部分。準備狂熱之前,不妨先聽聽「過來人」的感受。   根據嘉賓意見,分享內容已刪去部分敏感觀點及內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