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用英文寫書法,一幅作品450萬,網友:這也算書法?
在北京保利的一次拍賣會上,一幅特別的「書法」作品最終以450萬的價格成交。這幅作品之所以被大家關注,和水平高度沒有關係,關鍵是它的創作形式比較特殊。
遠遠看去,徐冰寫的這幅作品也是傳統書法的模樣,方方正正。可如果仔細看內容的話,你會發現,裡面的字你可能一個都不認識。問題出在哪裡呢?其實,徐冰寫的這些方塊字,根本就不能算是漢字,其中的筆畫,都是英文中的字母,只不過是按照漢字的模樣進行了重新組合而已。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問,徐冰是誰?簡單介紹一下,徐冰,1977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1987年獲得碩士學位,現在是獨立藝術家。移居美國之後,創作出了現在我們看到的英文書法,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研究和發展,徐冰的英文書法也算是比較成熟了。現在的他,不光自己用英文寫書法,還在國外開辦了英文書法的培訓班。每當看到那些學生在那有模有樣地埋頭學習,我就在想,他們真的知道自己學的是什麼嗎?
大家都知道,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離開了漢字這個載體,書法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魅力。現在,徐冰拋開漢字,直接用英文進行創作,到底算不算是書法呢?
關於書法創作形式的問題,上個世紀的時候,很多人就進行了這一方面的深入討論。特別是在書法基本失去實用功能之後,很多人就在思考:書法,必須寫漢字嗎?書法,難道非得讓別人認識嗎?書法,非得用毛筆書寫嗎?既然書法本來就是一門比較抽象的藝術,我們為什麼非要那麼老實地跟在古人後面呢?
時間來到今天,很多書法家將原來的那些大膽嘗試付諸了實踐。邵巖,扔掉了毛筆,改用注射器創作。王冬齡,寫起了「二維碼」,創作出來的作品誰都不認識。還有今天我們介紹的這位徐冰老師,真的放棄了漢字,直接改用英文進行創作。一時間,書法圈熱鬧了起來。
書法會往這方面發展嗎?或者說,上面說的這些創作方式,會成為未來書法的主流嗎?我想不會。3000多年的書法史,其中的厚重,豈能因為幾個人的小打小鬧而改變應有的發展方向。3000多年的文化積澱,又豈能輸給這些雜耍一般的小伎倆。
徐冰用英文寫書法,到底算不算是書法?我想,已經不需要再去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