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30日 09:0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潘嫻
字號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海南自國際旅遊島建設以來,備受國內外媒體和民眾的關注。自由貿易港的建立、59國來島旅遊入境免籤等眾多利好因素,讓這個自帶優美環境屬性的島嶼在全球經濟文化舞臺上迅速佔領一席之地。如何將海南島的文化傳播出去,如何講好黎族故事,如何向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展現黎族文化,成為海南新聞媒體的重要命題。在網絡媒體盛行的背景下,受眾對於新聞產品的敘事方式不斷產生新的訴求,我們的媒介產品製造者進行新聞敘事時就要充分考慮受眾結構的變化。綜上,為了更好地把握媒體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我們非常有必要就新聞敘事的策略進行合適的調整。
地域文化代表著一個地區的發展脈絡。歷史悠久的黎族在海南島和其他民族聚居、交流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黎族文化。例如,古老傳說、宗教信仰、飲食習慣、服飾、民間故事和歌謠、傳統音樂、獨一無二的黎錦和船型屋以及被專家喻為「海南島的敦煌壁畫」的活化石——最後一代繡面文身阿婆等。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民族文化傳承開始出現斷層現象。因此,作為生產媒體產品的媒介,新聞敘事的發聲者要肩負起文化傳播的歷史責任,運用新聞敘事話語講述黎族文化故事,從敘事策略方面把握媒體環境,從受眾心理層面解讀他們想要獲知的民族文化。
新聞敘事人是黎族文化的發聲者
過去黎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他們通過民間故事和歌謠等「口口相傳」的方式,藉助服飾、音樂、舞蹈、器物等媒介載體描繪風土,表達愛憎情感,歌頌英雄,記錄生活日常。上文提及的黎族文化中黎錦的圖案多源自他們的農耕勞作場景、日月星辰、田野叢林、河流山川,是黎族人民對美的感知和對生活的經驗創造。抽象的圖騰充分體現了黎族人民的傳統審美習慣及其較強的觀察、想像和創造能力。十幾年前,作為十一屆全國人大少數民族代表之一的符桂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身上的黎錦服飾做出介紹,呼籲大家重視和保護黎族傳統文化。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表達海南150萬黎族同胞對黨和國家的無限忠誠和感激,7月1日陵水黎族自治縣椰田古寨景區舉行了新時代黎錦長卷的開織儀式,98名黎錦非遺傳承人親手織繡。
這樣的關於黎族文化和黎族人的故事其實很多。自古以來普羅大眾愛聽故事,評書、彈詞最初只是盲人討生活的手段,後來逐漸演變,登堂入室成為深受大眾喜愛的傳統民間藝術。人們在接收資訊的同時感受故事的魅力。故事化在受眾感知社會、體察人情百態中承擔了一定的社會角色。
新聞敘事人只有抓住這一點才能更深刻地反映他們所要報導的內容。新聞也是受眾了解社會百態、時事要聞、民俗文化的橋梁。傳遞信息、引導輿論、傳播文化的這一過程本質而言就是一個講述的過程。這個過程與神話故事、歷史傳說、文學創作等迥然不同,新聞講述真實發生的事件,不可加以誇張、修辭等手法,而是以事實為基石講出生動好聽的、讓人信服的社會故事。
新聞敘事人作為黎族文化的傳播者,應該挖掘傳統文化中的歷史淵源,從歷史的深度和廣度中尋找報導角度,展現黎族人民的生活和歷史原貌。為了防止失真和保持報導的客觀性,新聞敘事人可以運用內視角和多元視角等多種方式來刻畫新聞人物和事件,以達到真實性、觀賞性的統一。例如,新聞敘事人可以通過體驗式採訪深入當事人的生活,貼近報導現場,理解採訪對象,把握更為深刻和準確,能產生「身臨其境」的效果。而且,從信息傳播的角度而言,體驗式採訪還能減少他人轉述這一環節帶來的信息損耗,從而保證信息的「保真度」。
新聞敘事策略的改變是時代的要求
黎族有一群被稱為「海南島的敦煌壁畫」的活化石,他們是黎族最後一代繡面文身阿婆。繡面文身是黎族古老而獨特的成人禮,已有三千年歷史。黎族女子一到12歲必須接受繡面文身,否則無法出嫁,死後也不能與祖先相認,也就意味著不能葬在祖墳的墓群。文身的範圍包括面部、頸部、胸部、四肢等,不同部位的圖案各不相同,不同部落、氏族的圖案也有差異。受現代生活方式和審美觀念影響,自20世紀60年代起,黎族女子繡面文身的古老習俗逐漸消失。如今,僅剩下最後一批擁有象徵民族特徵圖案的阿婆。
縱觀過去,許多關於民俗文化的新聞大多只從民族特點、文化淵源等方面著手,語言風格固定,效果一般。想要這些故事為更多受眾知曉,新聞工作者必須實現新聞敘事策略的創新。
在融媒體時代,微信、微博、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的出現使得新聞發布手段更加豐富,新聞內容從發布到受眾給予評論轉發等反饋的過程遠比單一的傳統媒體信息傳播要快速得多,傳播效果較之以前更為顯著。受眾結構也有了新的形式和規律,信息接收的碎片化、交互性特徵對新聞細節和故事挖掘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在敘事策略方面,新聞工作者可以將新聞內容從大段落改變成小段落,一段一個主題。每個主題下都有新聞故事作為支撐,使得主題傳播更為動人,並充分藉助多媒體的互動和評論功能實現有效到達。
綜上所述,在新的媒體環境中,新聞敘事在此基礎上也應該不斷變革,在尊崇新聞真實性原則下運用合理的新聞敘事策略講好黎族文化故事,將黎族文化中淳樸、純淨、勤勞、傳承等精神傳遞出去。
(本文系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研究「黎族民間故事與動畫電影的融合研究」(HNSK(2X)18-113)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三亞學院傳媒與文化產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