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黎族》電子書出版 全方位介紹黎族文化

2020-12-09 手機鳳凰網

《中國黎族》(電子書)首發式暨黎族文化數位化保護學術研討會在海南大學舉行。(南海網記者劉嘉珮攝)

《中國黎族》(電子書)首頁。(南海網記者劉嘉珮攝)

南海網海口6月28日消息(南海網記者劉嘉珮)6月28日上午,《中國黎族》(電子書)首發式暨黎族文化數位化保護學術研討會在海南大學舉行。據了解,《中國黎族》(電子書)是海南唯一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列入「十一五」國家重點電子出版規劃選題的作品。

由省民族學會編輯製作,省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的電子出版物《中國黎族》,是大型文獻工具書《中國黎族》的數位化工程。據介紹,《中國黎族》2004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全書70餘萬字,內容包括歷史、地理、語言等方面內容,是目前國內外黎族研究中最全面的權威著作之一。而《中國黎族》電子書版是在此著作的基礎上,按照電子出版物的要求,對該書內容進行編輯整理擴充,並增加了語言語音資料、膾炙人口歌曲及1928年以來的影視資料。

記者從電子書中看到,該電子書選取100個常用詞彙和20個常用語句,錄製10種方言土語發音,增加黎族語言表現魅力。同時,選錄20多首有聲黎族民歌和30多個影視資料片段,影像總長度達105分鐘,涵蓋革命鬥爭、生產生活等方面,其中,《五指山問黎記》(1928年)、《海南紅山之外》(1937年)等老電影片段更是第一次公開出版,具有極其珍貴价值。另外,本書有近百處、數十萬字的內容連結,拓展了閱讀空間,擴大了信息量。

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符躍蘭在會上表示,海南全省現有黎族人口127.7萬人,佔全省總人口14.73%,黎族文化是黎族人民生息繁衍、發展進步的內在動力,也是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的寶貴文化資源。該著作是海南唯一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列入「十一五」國家重點電子出版規劃選題,用多媒體技術,全方位,多視覺地介紹黎族文化,是挖掘海南本土文化的重要作品。我們要以本書出版為契機,提升黎族文化影響力,開發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文化旅遊產品,豐富海南國際旅遊島的文化內涵。

據悉,該研討會由海南省民族學會、海南省歷史文化研究基地和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共同主辦。《中國黎族》主編、原海南省副省長王學萍出席會議,省人大、民宗廳、文體廳等相關領導和省內外知名專家、海南大學學生等近300人與會。

相關焦點

  • 黎族圖騰與漢字交融創新 傳承古老黎族文化
    日前,海南省黎族圖騰文字作者陳春元為了更好的保護和傳承海南黎族圖騰文化,使黎族圖騰更便於傳播和識別,更好適應及服務社會發展,助力海南文化形象打造,將「黎族圖騰」和「漢字」結合創新,創作出黎族圖騰文字作品《千字文》。
  • 海南故事 | 漢族姑娘痴迷黎族文化 小文創透出濃濃黎族風
    這場設計展,以簡潔而富有張力的黎族圖騰、黎錦圖案為素材,雜糅了熱烈多彩的顏色,創作出時尚、個性的文創作品,用現代設計語言去解構黎族文化的設計,演繹傳統黎族的歷史文化和藝術。  黑黃白相間的蛙人紋樣背包,電子書殼外鑲嵌著大力神紋樣,運用了桃紅、正紅大膽撞色的甘工鳥紋樣裝飾畫……這場設計展上的作品,大膽運用了橙紅、桃紅、黑、白、黃等各種撞色,色彩濃烈多情,顯示出了熱帶風情的火熱。  糅合了黎錦圖案等元素的電子書套。
  • 創立黎人文化IP,研發黎族圖紋鑲嵌藝術品…這位黎族姑娘讓傳統文化...
    在海南五指山市東北處,坐落一處名為水滿的鄉鎮,水滿鄉裡的水滿文化源遠流長。生於水滿鄉的黎族姑娘卓書顏,在傳統黎族文化的浸潤下,生命的印象裡也刻下了黎族特有的符號。民俗文化如何變現為商品,既能讓文化傳承,又能帶領村民脫貧致富,一直是文化傳承的關鍵點,也是卓書顏返鄉創業想要回答的問題。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黎族原始制陶技藝
    海南島制陶歷史悠久,在黎族聚居地區的史前遺址中曾發現過陶片,文獻中也不乏相關記載。如宋朝的《諸蕃志》卷下曾記黎族「以土為釜,瓠匏為器」,清代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亦記黎人:「緦綆績木皮木布,陶土為釜。」黎族地區的制陶技術保留在哈方言、潤方言、賽方言、美孚方言等區域。
  • 海南周刊 | 海南黎族姑娘卓書顏:為黎族「舊藝」穿新衣
    在工作中,她還將這些傳統民族技藝玩出了新花樣——把黎錦花紋圖案融入手提包、裝飾畫製作中,用黎族竹木樂器演奏流行歌曲,就連黎族人家常用的藤製廚具、桌椅也被她開發成了旅遊文創產品。  卓書顏認為,黎族傳統文化是取之不竭的精神財富。她要通過更有活力、更具張力、更顯魅力的「時代表達」,讓黎族傳統文化「活」起來。
  • 少數民族文化探訪之旅:海南黎族
    世界汽車2011年6月8日報導   策劃、執行/《世界汽車》雜誌社、易圖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眾多少數民族分布在祖國各地,大多數少數民族聚居地處在偏遠的欠發達地區,在都市化發展的環境下,各少數民族悠久的文化與傳統越來越被人們忽略和遺忘。
  • 黎族
    20世紀50年代以來,海南黎族聚居區發現了大量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從出土文物的文化性質分析,它們和廣東及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發現的、帶有鮮明百越文化特徵的新石器文化,應同屬一個文化系統,特別是與廣西欽州地區、廣東湛江地區發現的原始文化遺存更為相似。此外,作為百越文化重要特徵的銅鼓,明代以後,海南島就有出土。
  • 解密白沙河谷的黎族文明:文物上的黎族山海文化
    在袁金華的私人博物館內,有關黎族的文物被歸為山文化,有關漢族的文物則被歸為海文化,似乎山海之間有著一道黎漢文明分界的天然屏障。然而,人類近水而居的本能又讓我們相信,海南黎族現在的這種聚居格局,有其歷史原因。
  • 國家級、世界級「非遺」聚集瓊洲文化風情街黎族文化長廊
    海口瓊洲文化風情街,坐落於風光秀麗的南渡江畔老鐵橋旁。景區精心打造的黎族文化長廊,是海南黎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展示基地。黎族文化長廊長200餘米,分為黎族陶器、黎族織錦、黎族釀酒、黎族樂器、黎族銀器、黎族椰雕、黎族藤竹編等七個展區。
  • 「衣被海南——海南黎族紡織文化展」在京開幕
    9月8日上午9點,「衣被海南——海南黎族紡織文化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覽館開幕此次展覽甄選150件黎族紡織品,向大眾普及黎族紡織技藝,展示和宣傳海南多彩黎錦,傳播海南獨具特色的黎錦文化,展期持續至10月7日。下午15點30分,展覽實況在央視移動網、新華社現場雲、海直播、愛奇藝等平臺進行線上直播。
  • 「衣被海南——海南黎族紡織文化展」在北京展出
    海口網9月8日消息(記者李萬內 通訊員李玉蘭)9月8日,「衣被海南——海南黎族紡織文化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覽館開幕。此次展覽甄選出150件黎族紡織品,並向觀眾普及黎族紡織技藝,傳播海南獨具特色的黎錦文化,展期持續至10月7日。
  • 「衣被海南——海南黎族紡織文化展」在京展出
    活動開幕式現場9月8日上午9點,「衣被海南——海南黎族紡織文化展此次展覽甄選150件黎族紡織品,向大眾普及黎族紡織技藝,展示和宣傳海南多彩黎錦,傳播海南獨具特色的黎錦文化,展期持續至10月7日。下午15點30分,展覽實況在央視移動網、新華社現場雲、海直播、愛奇藝等平臺進行線上直播。
  • 黎族,中國海南島獨有的少數民族
    黎族獨特的船形屋正是古代黎族先民乘船越洋到海南島定居的象徵。族源歷史黎族是從古代越族發展而來的,與侗、壯、水、傣和布依等民族有密切的關係,尤其與「百越」的一支「駱越」關係更為密切。遠在秦漢以前,「駱越」的一支就從中國大陸的兩廣地區陸續遷移到海南島,定居繁衍。
  • 黎族的「跳竹竿」是什麼舞蹈?黎族婚俗習慣介紹
    「跳竹竿」是黎族最富有濃鬱鄉土氣息的民間舞蹈之一,也叫「打竹舞」。每逢過年過節,黎族同胞便身著豔麗的民族服裝,歡聚在廣場上,跳起「打竹舞」來。  黎族婚俗。黎族青年的婚戀別具特色,按照黎族習俗,村子裡的姑娘長到十六歲,就要搬出父母的住房,單獨住在離父母不遠的閨房內。閨房多為茅草房,內放一張大床。住進閨房的姑娘便開始了自由戀愛。年輕的小夥子可以隨意到閨房內與姑娘聊天、玩耍,姑娘喜歡上的小夥子就留宿房中,不喜歡就讓他離開。被姑娘喜歡上的小夥子經閨女房的自由戀愛之後,由父母正式上門提親。提親時要帶上一些姑娘愛穿的衣服和檳榔。
  • 一個德國博士眼裡的海南:黎族文化是華南文化史的標本
    縱觀整個展覽,都是因史圖博而起,故在展覽之初,需對史圖博進行詳細的介紹,以便後續展開。 史圖博於1885年出生於德國萊比錫,從1903年起先後在耶拿、慕尼黑、萊比錫等地學習醫學,1908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1910年任教於耶拿大學。1924年春,史圖博應邀到同濟大學任教,就職於醫學院,擔任醫科生理學教授兼生理學館主任。直至1951年,史圖博才從中國返回德國。
  • 海南黎族傳統紡織技藝將走進聯合國 推廣中國非遺文化
    海南黎族傳統紡織技藝將走進聯合國 推廣中國非遺文化 2019-08(資料圖) 洪堅鵬 攝   中新網海口8月30日電 (記者 洪堅鵬)記者8月30日從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獲悉,為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海南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該廳將於9月6日至12日在位於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辦展演展示文化交流活動。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黎族傳統棉織染繡技藝
    黎族傳統棉織染繡技藝是一項中國傳統手工技藝,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在黎區還能夠見到它們的身影。黎族傳統棉織染繡技藝包括紡、染、織、繡四大工序。其中刺繡的技術可以根據針法、繡法與面料分為三個層次。傳統刺繡分為單面刺繡與雙面刺繡。
  • 海南黎族民歌《祝酒歌》:經久不衰的酒桌文化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海南特色民族文化,讓更多人聽到海南民歌,近日,海南日報報業集團策劃了「2018中國(海南)民歌盛典」系列活動。活動開啟後很多歌手踴躍報名,其中不乏海南知名組合翩哈組合以及海南黎族文化傳承人符天志等知名人士。
  • 海南檳榔谷:探秘最原始黎族獨特民族文化,充滿神秘黎族紋面阿婆
    位於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境內。檳榔谷也可以看作三亞附近的景點,因為相距只有28公裡。檳榔谷屬國家5A級景區。兩邊層巒疊嶂、古木參天、藤蔓交織,中間是一條延綿數公裡的檳榔谷地。檳榔谷景區由非遺村、甘什黎村、谷銀苗家、《檳榔.古韻》大型實景演出等文化體驗區構成,風景秀麗。
  • 從新聞敘事學角度講好黎族文化故事
    從新聞敘事學角度講好黎族文化故事 2020年04月30日 09:0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潘嫻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