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上海歷史博物館 百年上海歲月搶先看!

2020-12-21 安靜的水杯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自1953年開始籌建,1983年建成「上海歷史文物陳列館」,1991年7月更名為「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現位於南京西路325號(原上海美術館),現處於內部試運行期間,2018年3月底將免費對外開放。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內部試運行期間,除持指定日參觀券者外,暫不開通網上預約參觀及現場領券參觀。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預計將於2018年3月底,全部常設展廳向社會正式免費開放。

圖為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內部試運行期間參觀者。

以基本陳列為主的東樓設「序廳」、「古代上海」和(「近代上海」三個常設展廳,遵循「以城市史為脈絡,以革命史為重點」的原則,共陳列展示文物約1000餘件/套。全面展現上海城市發展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節點和重大革命歷史事件。

上海縣學鏞鍾:同治八年(1869年)江南製造總局為新上海縣學宮鑄造,青銅質地,聲音洪亮,在祭孔等重大儀式上起到起樂止樂之用。此鍾端莊大氣,紋飾精美,乳釘挺拔,以精美木雕蝙蝠裝飾掛杆,是上海文教昌盛的歷史見證。

藍地彩繡團花鑲雲肩大襟襖:清代中後期,女裝呈現出滿漢服飾文化相融的特質。漢族婦女衣裙有琵琶、對襟、大襟、百褶等式樣,鑲瀼工藝繁複精美。此大襟襖藍地有暗花紋,衣身彩繡團花。鑲邊和雲肩刺繡人物圖景,是精緻嫻雅的典範。

隆平寺柱礎:北宋。隆平寺塔始建於北宋天聖年間(1023-1032年),上面的燈塔還為夜間海上貿易的船隻進出入青龍港提供航標。隆平寺塔柱礎,青石製成,造型端莊,寶裝蓮花花紋精美,不僅展現了南方佛塔建築構建的高超工藝,也見證了青龍鎮昔日的貿易繁榮。

圖為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內部試運行期間參觀者。

帶蓋陶甕:廣富林文化時期(公元前2100-前1900年),廣富林遺址出土。這類大型陶器,廣富林文化先民一般採用泥條盤築法制形,拼接器底,口沿再經過慢輪修整。與器蓋配套使用。

鳥形四鈕黃衣陶鍅(左):嘉定外岡戰國墓出土。泥質紅陶,敞口,長頸,鼓腹,高圈足外撇,覆鬥形蓋,上插4個屈體鳥形鈕,此器製作難度大,造型挺拔俊俏,具有楚國文化特徵。陶俑頭、陶俑手(右下):福泉山遺址戰國墓出土。泥質紅陶,造型形象逼真,陶頭中空,顱頂、頸部和手腕有穿孔,應是安插在木俑身上的配件,深受楚國文化影響。

「上海第一人」頭骨:馬家浜文化時期(公元前5000-前4000年),崧澤遺址出土。上海最早先民的骨骸,經鑑定是一名年齡在25至30歲之間的男性。

鑲珍珠鍛帽(左)):明(公元1368-1644年)綢衣(中):明(公元1368-1644年)此組文物全部出土於明代墓葬,系統展示了當時服飾形制、工藝,是反映明代上海生活的重要文物。

值得關注的是新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將以兩座遺址博物館(上海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和兩個歷史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四館合一的新形象在全國省市歷史博物館中獨樹一幟而具有特

考古遺蹟:上海從1935年在金山戚家墩考古調查開始,已走過80年考古歷程,是我國較早開展考古工作的地區之一。從最初被認為無古可考,到發現了一系列古代遺址,先後命名了崧澤文化、廣富林文化、馬橋文化三個考古學文化,填補了文獻記載的

滙豐銅獅:1923年上海滙豐銀行大樓建造時,向英國訂購了兩尊青銅獅。張嘴吼叫者名史蒂芬,閉口靜蹲者名施迪,名字取自於當時的滙豐香港經理和上海經理。1966年後由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收藏。

相關焦點

  • 上海歷史博物館免費開放 探秘歷史還有更多好去處
    據樂遊上海,佔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今天(3月26日)起正式全面對外開放啦!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場館的建築是1934年重建的原上海跑馬總會大樓,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是上海市中心城市最重要的近代建築之一。建築分東西兩樓和開放式的庭院,東樓以基本陳列為主,系通史陳列,由《古代上海》和《近代上海》組成。一樓設「序廳」、特展廳;二樓有歷博長廊和「古代上海」廳,三樓、四樓為近代上海廳和尾廳。
  • 上海歷史博物館
    (攝影均系原創,下文摘自網絡)   提到上海,人們常常會想到近代繁華的十裡洋場或是當代高樓聳立的魔幻都市,印象總是指向,上海是年輕的。
  • 在這裡追溯上海歷史:搶先探營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近日,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近期開始內部試運營,為明年三月的正式對外開放做準備。  將展出千餘件展品80%為首次展出觸摸數字展牆,參觀者即可看到唐宋元明清以來上海的海岸演變、市鎮分布等。側面的LED大顯示屏播放短片《上海簡史》,作為基本陳列的總起和上海歷史概要。東樓二三四樓為「古代上海」與「近代上海」的常設展廳,用於基本陳列。其中四樓主要是革命歷史部分。基本陳列共展出文物1000餘件組文物,其中80%文物為首次展出。
  • 5.18國際博物館日 | 上海博物館首創微綜藝展覽直播 56萬人「雲...
    5.18國際博物館日 | 上海博物館首創微綜藝展覽直播 56萬人「雲」上搶先探秘江南文化年度大展 2020-05-18 15:58:00來源:央廣網
  • 上海歷史博物館將於2017年建成 迎接建黨百年
    東方網記者蔣澤7月8日報導:今天上午,上海市舉行迎接建黨百年「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主題宣傳發布活動。記者從活動現場獲悉,申城將啟動建設上海歷史博物館,並進一步拓展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等紀念場館的宣教功能。  活動上發布了「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工作方案。
  • 聆「聽」自然,來上海自然博物館探秘萬物野趣吧!
    聆「聽」自然,來上海自然博物館探秘萬物野趣吧!本次「我的自然百寶箱」活動是在2020年「聽有蟲」活動的基礎上,上海自然博物館對公眾科學項目的再次嘗試,讓我們共同來建造野生動物多樣性資料庫吧!
  • 上海紡織博物館帶領南寧小學生探秘纖維世界
    12月16日上午,上海紡織博物館的老師在廣西民族博物館內,帶領南寧的學生們走近科學,探秘動物纖維微觀世界。這是廣西民族博物館與上海紡織博物館合作,在中小學生研學教育領域開發的系列課程活動,為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資源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活動現場。
  • 百年石庫門裡的上海首家弄堂博物館!
    除了有歷史保護建築的名頭外 它還有一個以弄堂為主題的博物館> 也是上海首家弄堂博物館 博物館不算大,但值得細細品味 全部都是上海人兒時的回憶啊!
  • 上海這幾家博物館 是充實孩子的暑假的好去處
    不妨讓娃去博物館參與各種文教活動,不僅有趣還能學知識喲。上海自然博物館  上海自然博物館坐落於上海市靜安雕塑公園內,是全國最大的自然博物館之一,距今已有百年歷史以「自然·人·和諧」為主題,通過「演化的樂章」、「生命的畫卷」、「文明的史詩」三大主線呈現了生命起源等十個展區。
  • 上海歷史博物館|觸摸上海的前世今生
    上海從哪裡來?誰是「上海第一人」?這座城市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伴隨著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3月26日正式向公眾開放,這些答案已經揭曉。為了看一看上海的風雲變遷,更為了目睹心心念念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模樣,不少市民起個大早,第一時間趕來飽覽上海6000年歷史軌跡。
  • 上海歷史博物館年底開放,上海博物館東館力爭年內開工
    去年底,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在接受澎湃新聞獨家專訪時曾表示,上海博物館東館建設預計在2017年施工,2020年建成對外開放。澎湃新聞記者從今天上午召開的上海市文物工作會議上獲悉,上海博物館東館項目力爭於年內開工建設,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世博會博物館於年底確保建成開放。
  • 看不見的城市·上海
    本系列包括講座及行走兩類活動,由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侯實老師全程主講,以走近上海的各種建築為線索,帶我們全面了解上海的歷史,進而思考建築遺產作為重要文化遺產的核心價值。這裡我們搶先看一點點講座圖片,超全歷史資料和精彩故事,期待侯老師的開講吧! 上海的歷史以近代開埠為界分成了鮮明的兩段。 開埠前的歷史可以追溯至6000年前,考古調查已經在上海發現了多處大型古文化遺址。但由於種種原因,直到唐代中期(8世紀)政府設華亭縣。
  • 上海玻璃博物館不容錯過
    「探索並分享玻璃的無限可能」,上海玻璃博物館曾被美國CNN旗下網站評選為中國最不容錯過的三個博物館之一。圖說:上海玻璃博物館 來源:網絡位於寶山區的上海玻璃博物館設有主展廳、形影廳、炫彩廳、設計新館、幻夢廳等七個不同主題的常設展覽空間,還有包括珍寶館在內的兩個臨展空間。
  • 上海文脈的傳承,走進《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見證著上海文脈的傳承,其歷經了跑馬廳、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和上海美術館,留存了城市發展中重要的文化信息,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承載著幾代上海人的記憶。
  • ...穿越冰雪 上海旅遊節「心醉夜色·博物館奇妙夜」走進氣象博物館
    曾被譽為「遠東氣象第一臺」的徐家匯觀象臺,如今化身徐家匯源景區內的上海氣象博物館。日前,上海旅遊節「心醉夜色·博物館奇妙夜」在氣象博物館舉行,吸引眾多市民遊客前來「夜觀天象」,在VR互動遊戲中穿越「冰天雪地」。冬奧滑雪「帶貨」氣象知識你知道雲朵有多種嗎?雲朵移動的速度是多少?
  • 上海歷史博物館正式開館:看遍上海上下六千年
    地處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的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上海跑馬總會大樓經過近兩年的建設,終於「轉身」為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並於3月26日正式免費對外開放。觀眾可在館中飽覽上海上下6000年的歷史軌跡,直至 1949 年上海解放。
  • 來上海博物館搶先看《中國貨幣史中的白銀》展品
    上海博物館全新特展「熠熠千年:中國貨幣史中的白銀」即將於4月26日開幕,本次展覽不但將展示上海博物館自身的藏品,還從中國財稅博物館、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排列不分先後)借得一批珍貴文物,其中不乏近年來的重要考古發現。
  • 上海歷史博物館下周一正式開放,互動豐富讓文物「活」起來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選址南京西路325號,建築原身為1934年建成的上海跑馬總會大樓。 上海歷史博物館 供圖3月26日起,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將正式全面對社會免費開放。提到上海,人們常常會想到近代繁華的十裡洋場或是當代高樓聳立的魔幻都市,印象總是指向,上海是年輕的。
  • 上海多家博物館開啟在線逛展,還有「專屬主播」講解!
    春風千裡 詩畫江南——江南文化藝術展搶先看首播時間:5月18日(周一)12:00上海博物館將首次在全網平臺推出直播節目《春風千裡 詩畫江南——江南文化藝術展搶先看》。有聲小說《穿越時空的航海》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上海城市變遷中的鳥類直播時間:5月16日14:00,可回看
  • 上海歷史博物館今起正式開館:看遍上海上下六千年
    地處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的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上海跑馬總會大樓經過近兩年的建設,終於「轉身」為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並於3月26日正式免費對外開放。「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今天在現場看到,觀眾可在館中飽覽上海上下6000年的歷史軌跡,直至 1949 年上海解放。這是第一座綜合反映上海城市歷史發展的地誌性博物館,而建築本身就見證著歷史變遷,歷經跑馬廳、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和上海美術館,留存著城市發展中重要的文化信息,也承載著幾代上海人的記憶,如今又成為了上海文化的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