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張佩:30年筆墨生涯,獨創水墨寫意青綠山水

2020-12-19 京海墨韻art

張佩,師承山水畫大師陸儼少先生,1989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同年在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以在校畢業生的身份,成功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

張佩(一排右二)在西冷印社與導師朋友合影

張佩的畫筆性不錯,從畫面的氣象、筆墨韻味都達到一定程度。如能在古法的基礎上予以加減變化,日後必有自己的面目。——陸儼少 1988年10月於杭州

30年筆墨生涯,張佩老師將水墨寫意與青綠山水兩大門類融會貫通,獨創出別具一格的水墨寫意青綠山水

張佩老師獨創的水墨寫意青綠山水作品,內容上融南北山水的雄渾與溫潤,形式上借鑑青綠山水的華麗和水墨寫意的質樸,描繪出南北合一的水墨寫意青綠山水這一全新門類,成為當下山水畫領域中全新的篇章和課題。

2017年12月21日,張佩老師的水墨寫意青綠山水代表作《林泉逢春翠》在北京中孚拍賣會上,最終以人民幣13萬2000元成交。整幅作品色彩層次豐富多變,遠景雄厚蒼茫的筆墨與近景淡雅秀潤的色彩相得益彰,達到色不礙墨,墨不礙色,無痕無跡之境界。

《松壑流泉》/張佩

《松壑流泉》這幅作品曾在榮寶齋展覽,是張佩老師水墨寫意青綠山水的經典之作。最為靈動處是小橋上佇立一位老者,一身白衣輕朗舒闊,僅僅勾勒出身形便極為生動,為整幅畫面增添了無限生命力。

《春夏秋冬》/張佩

《春夏秋冬》四條屏為張佩老師代表作,這套作品為大師個人收藏之作。畫面從含蓄淡雅的青綠到熱烈張揚的朱紅,再到清曠簡約的雪景,作品協調統一,將春夏秋冬四季的山水變化,巧妙的連成一景,給人以四季更替、瞬息變換的藝術感染力。

張佩老師作畫行筆蒼健雄壯,運墨渾茫溫潤,勾勒山石樹幹自然生發,依據情感的需要或快急或舒緩或濃鬱或舒淡,最後又復歸於平和雋永,於荒率中透露出寧靜淡泊之勢,並不斷幻化出無數悠遠奇特,興趣盎然的藝術境界。

藝術簡介

張佩原名張傳沛,字希夷,號三山庵主,1953年生於山東棗莊,現居北京,1989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院)中國畫研究生班,2005年進修於中國美術家協會首屆山水畫高級創作研究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畫院高級畫師;棗莊市美協副主席、薛城美協主席;中國水墨機構副主席兼創作部主任;中國水墨研究院副院長。

作品欣賞

《湖山翠微》/張佩

《江南春水碧如藍》/張佩

《林泉歸隱》/張佩

《青山紅樹聽流泉》/張佩

《石泉出碧壑》/張佩

相關焦點

  • 畫家張佩:30年筆墨生涯,獨創水墨寫意青綠山水
    ——陸儼少 1988年10月於杭州30年筆墨生涯,張佩老師將水墨寫意與青綠山水兩大門類融會貫通,獨創出別具一格的水墨寫意青綠山水。張佩老師獨創的水墨寫意青綠山水作品,內容上融南北山水的雄渾與溫潤,形式上借鑑青綠山水的華麗和水墨寫意的質樸
  • 水墨寫意青綠山水之典範——張佩,作品鑑賞收藏
    京海墨韻畫院名家張佩京海墨韻畫院名家張佩, 原名張傳沛,字希夷,號三山庵主,男,1953年生於山東棗莊,現居北京,1989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院)中國畫研究生班,2005年進修於中國美術家協會首屆山水畫高級創作研究班
  • 京海墨韻專訪|水墨寫意青綠山水領軍人:張佩
    1989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院)中國畫研究生班,師從陸儼少先生,並獲其真傳,經過多年潛心創研,獨創「水墨寫意青綠山水」一脈,拓寬了中國山水畫的藝術邊界。2012年6月24日--29日由中國文聯藝術中心、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主辦的「水墨清韻-張佩山水畫展」在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展覽館舉行。
  • 畫家張佩:匯集南北山水之優長,紮根於筆墨意境塑造
    ,2005年進修於中國美術家協會首屆山水畫高級創作研究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畫院高級畫師;棗莊市美協副主席、薛城美協主席;中國水墨機構副主席兼創作部主任;中國水墨研究院副院長。《松峰觀江圖》/ 張佩正如他在中國美術學院讀書期間,陸儼少先生對他的評價:「張佩的畫筆性不錯,從畫面氣象、筆墨的韻味都達到了一定程度。如能在古法的基礎上予以加減變化,日後必有自己的面目。」
  • 名家名作丨中國畫家張佩先生臻品於甘肅文源藝術館展出
    今天走進甘肅文源藝術館欣賞的是中國畫家張佩先生的作品。作品收錄入《當代中國山水畫全集》、《名家臨摹與創作山水畫集》、《北京中國畫名家作品集》、《水墨情緣小品集》、《造化為師山水寫生集》、《中國當代名畫家藝術研究——張佩寫意山水畫藝術》、《當代100位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山水)
  • 山水人文入畫來,翰墨丹青美名揚——張佩藝術佳作賞析
    山水人文入畫來,翰墨丹青美名揚——張佩藝術佳作賞析 2020-10-30 21: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走進張佩畫作《雨洗梵山淨》的世界,賞一份雨後清新幽麗的景色
    中國山水畫與詩意密不可分,山水畫可以將詩意展現得淋漓盡致,詩意也同樣表現在中國山水畫筆墨構造的境界之中。山水畫與詩意的融合,成為了中國山水畫的特有的審美標準。詩與畫的交相輝映,也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山水畫的表現力和創作理念。
  • 畫家張佩藝術鑑賞 | 山水畫境中的人文關照
    (現中國美院)中國畫研究生班,2005年進修於中國美術家協會首屆山水畫高級創作研究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畫院高級畫師;棗莊市美協副主席、薛城美協主席;中國水墨機構副主席兼創作部主任;中國水墨研究院副院長。
  • 中國畫:青綠山水筆墨發微
    中國畫:青綠山水筆墨發微張平從中國畫的發展歷史來看,先有設色,後有水墨。「在古代,中國畫又叫丹青,可見中國畫本來是重色彩的。①只是隨著文人畫的興起,水墨畫的成熟,青綠山水便逐漸遭到貶抑和排斥。緣此,青綠山水畫家對學養的追求已成為負重甚至障礙,被合理地繞開;花樣翻新的水墨遊戲成為筆墨高超和學養精深的有力證明,從而躲避了對技法的深入錘鍊和綜合修養的長期積累。這樣,很多青綠畫家所依賴的藝術眼光和所附著的價值載體因「自身的不自信」而變得迷茫和虛弱。於是,走文人水墨之路,成了眾多理論家為當代山水畫家開出的通用藥方。
  • 徜徉在畫家張佩的山水畫裡,真是賞心悅目!
    現在,請與我們一起在著名畫家張佩老師壯麗的江山畫圖中登山、臨水、攬勝;在如詩的意境中棲居、臥遊……張佩,原名張傳沛,字希夷,號三山庵主,男,1953年生於山東棗莊,現居北京,1989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院)中國畫研究生班,2005年進修於中國美術家協會首屆山水畫高級創作研究班
  • 楊世倫:青綠山水的傳承與發展
    元代文人畫左右畫壇,提倡「士氣」;明末董其昌又倡導山水畫「南北宗」之說,把以青綠為主的宮廷院體繪畫歸為北宗,以水墨為代表的文人畫歸為南宗,明確貶北崇南。這些都成了青綠式微的重要原因。儘管元明清文人畫家仍有人兼工青綠山水,民國時期也不乏其人,但終究不過聊備一格而已。
  • 著名畫家盧新利筆下的寫意青綠山水
    著名畫家盧新利筆下的寫意青綠山水(圖) 天津文學藝術網訊:盧新利:1963年生於天津。幼年跟隨著名金石書畫家穆奎信先生學習書畫篆刻,2003年跟隨中國山水大家劉皓先生系統學習中國畫藝術並不離左右,深受先生讚譽。 中國美術家協會天津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上海名家教育進修學院客座教授。天津張善孖、張大千藝術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楹聯書畫院院士。榮寶齋天津特聘畫家。張善孖、張大千藝術專業委員會藝委會委員 。四川張大千研究中心研究員。
  • 青山綠水、高士、深山人家,在畫家張佩的筆下褶褶生輝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畫院高級畫師;棗莊市美協副主席、薛城美協主席;中國水墨機構副主席兼創作部主任;中國水墨研究院副院長。作品賞析張佩作品 《湖山翠微》雖以山水樹石成畫,但畫眼卻在釣翁,山川樹石依房前河流的情節,雨後清澈孤涼的意境也因畫中的老翁而營造了出來。在隱翁垂釣修道的描述中,已經給定了人物在山水畫中的主導地位,山水因人物敘事而鋪陳開來。
  • 為何很多畫家不願畫青綠山水?
    中國山水畫,包括水墨、青綠、絳、金碧、界畫等。其中很多山水畫家都擅長畫水墨和絳,如五代、北、南宋荊浩、關仝、董源、巨然、郭忠恕、李成、郭熙、夏圭等,近代有傅心寰、張大幹、吳湖帆、傅抱石等,但是,術業有專攻,而專攻青綠山水的畫家少之又少。
  • 走進畫家許金輝青綠山水藝術
    作品被臺灣、香港美術館收藏,2015年在北京榮寶齋舉個人畫展,2016年十人作品在全國舉行巡迴展。青綠山水常運用石青、石綠、硃砂、金等礦物色彩。這些石質粉末顏色具有很強的覆蓋性,色彩豔麗明快、濃烈奔放,產生出富麗輝煌的視覺效果。唐宋之際青綠山水在勾線之後以色平塗為主,熟絹的材質性能和紙相比,無法實現色彩的迅速暈染,更適於色的平塗,這也增強了畫面的份量感。
  • 京海墨韻藝術家風採——畫家張佩作品賞析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畫院高級畫師;棗莊市美協副主席、薛城美協主席;中國水墨機構副主席兼創作部主任;中國水墨研究院副院長。藝術經歷1989年7月在杭州西泠印社展廳舉辦張佩山水畫展;1993年作品《山水清音》獲炎黃子孫中國畫大展優秀獎;(炎黃藝術館主辦)。
  • 京海墨韻藝術家風採——畫家張佩作品賞析
    北京京海墨韻書畫院合作畫家張佩原名張傳沛,字希夷,號三山庵主,男,1953年生於山東棗莊,現居北京,1989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院)中國畫研究生班,2005年進修於中國美術家協會首屆山水畫高級創作研究班。
  • 京海墨韻藝術鑑賞|張佩山水畫:方寸間自有盎然仙境
    京海墨韻畫院名家張佩張佩,原名張傳沛,字希夷,號三山庵主,男,1953年生於山東棗莊,現居北京,1989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院)中國畫研究生班,2005年進修於中國美術家協會首屆山水畫高級創作研究班。
  • 長安畫派重要畫家苗重安——重鑄青綠山水的輝煌
    如今以描寫黃河而著稱的山水畫家苗重安,便是「長安畫派」第二代中的佼佼者。通過他筆下的崇山、大河與雄魂,體現出「長安畫派」在新時期山水畫成就的一個重要方面。就筆墨技巧而言,苗重安關注筆墨,更關注色彩。但他不會因為強調色彩的表現力而忽視筆精墨妙的追求,也不會因為注重筆墨的價值而輕視色彩的妙用,他的卓犖之處就在於重視水墨和色彩的互動,尤其在青綠山水中融入水墨寫意的旨趣,使他的作品或「工而有意」或「意從工出」,擺脫了傳統青綠山水的程式與規範,也避免了流於匠氣拘於形式的風險。
  • 探討:青綠山水畫色彩
    張大千、何海霞等少數青綠山水畫家,在文人水墨畫不願問津、已瀕臨絕境的青綠山水畫色彩語彙方面,研究、承傳、復興、發揚光大,打破了文人畫高居金字塔頂尖唯我獨尊的穩定局面,準確的判斷和發現了現代繪畫藝術進程中國畫色彩審美觀的局限性,挖掘青綠山水的潛力,使之更接近時代審美的理想形態,更適合人的原始色彩的本能願望,更適合高速發展的現代科學技術影響之下快節奏的現代人生存狀態,還原給人們一個多元的色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