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很多畫家不願畫青綠山水?

2020-12-05 藝萃

中國山水畫,包括水墨、青綠、絳、金碧、界畫等。其中很多山水畫家都擅長畫水墨和絳,如五代、北、南宋荊浩、關仝、董源、巨然、郭忠恕、李成、郭熙、夏圭等,近代有傅心寰、張大幹、吳湖帆、傅抱石等,但是,術業有專攻,而專攻青綠山水的畫家少之又少。

萃花專訪了上海市中西美術融合協會副秘書長、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海墨中國畫工作委員會畫師、方山印社副社長張之發先生,共同聊了聊他眼中的青綠山水。近年來張之發先生專攻金碧青綠山水,注重師法古人,臨摹了諸多大家名畫,逐步形成自家風格。

那麼,在畫家張之發先生看來,究竟是為何很多畫家都不願畫青綠山水呢?先生詳細講解如下,為你依次剝開青綠的創作外衣

眾所周知,青綠大作中熱度最高的,就是王希孟18歲創作的《千裡江山圖》。萃花先從這幅畫的解讀開始,答案就逐漸水露石出啦。

▲《千裡江山圖》

《千裡江山圖》這幅捲軸作品縱51.5釐米,橫1191.5釐米,這種長度的橫長實屬罕見。當然,這幅作品最著名的不是其長度,而是因為它是宋朝青綠山水的最高峰代表作,更是歷代青綠系列的集大成者,畫面色彩瑰麗,構思周密,用筆精細。

▲《千裡江山圖》局部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千裡江山圖》世界巨作,放大看畫裡的奇珍異石與草木,每一幀都如夢似幻。王希孟青綠色彩的礦物原料用的非常大方,可以說很「壕」!

畢竟王希孟不是一般的畫家,他能這麼壕氣,重點歸功於當時他身處皇家畫院工作,環境和氛圍好得沒話說,既能跟畫院尖子生學習,還能隨心所欲得用這些礦物顏料。

此外,最重要的原因是,青綠山水畫對畫家筆法的要求高,更對畫家個人色彩審美要求高。

還有個情境,從水墨畫開始畫的大家轉向青綠山水學習時,中間轉換過程可能面臨著初稿水墨作品好,二次著色時容易出錯,因為配色等原因導致了作品失敗,久而久之,水墨畫家就失去了信心。畢竟初稿作品也是要構思很久才能創作的。

總而言之,水墨畫得好的,不一定能畫好青綠山水畫。這就好比,會畫素描的朋友,不一定能畫好油畫的道理是一樣的。

所以,提到青綠山水,我們腦海的第一印象,就是王希孟。而近現代最著名的青綠山水畫家,就是——張大千,堪稱藝術界天才。

▲《太乙觀泉圖》,張大千

和張大千同時代還有一位大家謝稚柳先生,謝先生還是位博學多才的學者,書畫鑑定大家、大詩人、大畫家、大書法家,他的青綠山水作品連張大千本人也十分佩服,曾毫不吝嗇地讚揚道:「天下英雄君與操,三分割據又何人」。

書畫大師陸儼少還曾這樣表達對謝稚柳的熱愛:「像謝先生這樣的人物,歷史上幾百年也出不了一個。」

▲《草原牧歌》,謝稚柳

當我們欣賞謝稚柳用青綠重彩描繪的山水,你會發現畫作帶著濃鬱酣暢的浪漫主義詩境,呈現出的朦朧美讓人沉醉。自成一格的落墨潑彩法,是謝稚柳先生突出的風格表現。

▲《山水》,謝稚柳

總而言之,青綠山水是難之又難。不過,如果你掌握了其中的技法,勤加練習,或許也能像王希孟、張大千、謝稚柳那樣玩出精彩。最後,萃花帶領大家欣賞一波張之發先生的新作

一九五一年,張之發生於上海,八十年代拜在韓天衡先生門下學習書法、中國畫、篆刻。他是上海市中西美術融合協會副秘書長,上海市美術協會海墨中國畫工作委員會畫師,方山印社副社長。1987年,他的作品獲西泠印社第一屆全國篆刻作品評展優秀獎。

張之發先生的青綠山水作品色彩明豔,含蓄蘊逸,筆墨線條峰谷勁峭,勾皺點擦、烘染施丹皆能靈妙秀潤。

更多內容,請關注」藝萃」本文為藝萃原創,轉載請私信藝萃

相關焦點

  • 畫好青綠山水,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但其實說起來,中國山水畫卻是從彩色開始的,而青綠山水就是其中之一。發展回溯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最早起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以顧愷之的《洛神賦圖》為開端。在這幅畫裡面,開始出現了山和水的形象。只不過這一時期的山水還只是人物畫的襯景,並且還帶有稚拙的痕跡。
  • 著名畫家盧新利筆下的寫意青綠山水
    著名畫家盧新利筆下的寫意青綠山水(圖) 天津文學藝術網訊幼年跟隨著名金石書畫家穆奎信先生學習書畫篆刻,2003年跟隨中國山水大家劉皓先生系統學習中國畫藝術並不離左右,深受先生讚譽。 中國美術家協會天津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上海名家教育進修學院客座教授。天津張善孖、張大千藝術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楹聯書畫院院士。榮寶齋天津特聘畫家。張善孖、張大千藝術專業委員會藝委會委員 。四川張大千研究中心研究員。
  • 楊世倫:青綠山水的傳承與發展
    宋代出現了文人畫,以青綠為主的宮廷院體繪畫被貶為「作家」畫。元代文人畫左右畫壇,提倡「士氣」;明末董其昌又倡導山水畫「南北宗」之說,把以青綠為主的宮廷院體繪畫歸為北宗,以水墨為代表的文人畫歸為南宗,明確貶北崇南。這些都成了青綠式微的重要原因。儘管元明清文人畫家仍有人兼工青綠山水,民國時期也不乏其人,但終究不過聊備一格而已。
  • 中國畫:青綠山水筆墨發微
    中國畫:青綠山水筆墨發微張平從中國畫的發展歷史來看,先有設色,後有水墨。「在古代,中國畫又叫丹青,可見中國畫本來是重色彩的。①只是隨著文人畫的興起,水墨畫的成熟,青綠山水便逐漸遭到貶抑和排斥。一、青綠之筆墨觀念青綠山水畫很難有充分的筆墨表現,這幾乎成為理論家和創作家的共識,也往往成為青綠山水畫家的潛意識甚至合理偏見。對此,很多理論家往往以「青綠山水畫家缺少文化」、「青綠山水畫家缺乏筆墨意識」等言詞敷衍了事。
  • 走進畫家許金輝青綠山水藝術
    青綠山水常運用石青、石綠、硃砂、金等礦物色彩。這些石質粉末顏色具有很強的覆蓋性,色彩豔麗明快、濃烈奔放,產生出富麗輝煌的視覺效果。唐宋之際青綠山水在勾線之後以色平塗為主,熟絹的材質性能和紙相比,無法實現色彩的迅速暈染,更適於色的平塗,這也增強了畫面的份量感。材料的性質與施色方法等使青綠山水畫具有了非常強烈的裝飾效果。
  • 青綠山水到底怎麼畫?三十年畫齡畫家做示範!(收藏)
    《夏山泉韻》範畫步驟當代畫家王軍河繪青綠山水當代畫家王軍河繪青綠山水小品當代畫家王軍河繪青綠山水當代畫家王軍河繪青綠山水小品當代畫家王軍河繪青綠山水小品
  • 教你如何畫好青綠山水——以仇英《桃源仙境圖》局部圖為例
    特別是隋代山水畫家展子虔,他的代表作《遊春圖》以俯瞰構圖的形式,實現了咫尺千裡的效果,體現了當時畫家對透視的認識。這一時期不僅湧現了許多著名的山水畫家,還形成了風格完全不同的兩大流派。其中一派便為「青綠山水」。青綠山水使用礦物性顏料,以繪形為主。畫出的是彩色的山水,色彩鮮豔濃重。代表人物是李思訓和李昭道父子。
  • 探討:青綠山水畫色彩
    張大千、何海霞等少數青綠山水畫家,在文人水墨畫不願問津、已瀕臨絕境的青綠山水畫色彩語彙方面,研究、承傳、復興、發揚光大,打破了文人畫高居金字塔頂尖唯我獨尊的穩定局面,準確的判斷和發現了現代繪畫藝術進程中國畫色彩審美觀的局限性,挖掘青綠山水的潛力,使之更接近時代審美的理想形態,更適合人的原始色彩的本能願望,更適合高速發展的現代科學技術影響之下快節奏的現代人生存狀態,還原給人們一個多元的色彩世界。
  • 張大千的青綠山水如此甜膩,但普通老百姓喜歡,為何?
    文|夏紹毅大家都知道,張大千是一位近現代非常出名的山水畫家,他仿石濤達到亂真的地步。同樣他的青綠山水畫也畫的比較出色,但就是太過於甜膩了,普通老百姓不明就裡,認為這樣的山水畫水平很高,非常喜歡。如果非要讓別人喜歡,或者去畫一些討老百姓喜歡的東西。這樣的行為,其實這不是有獨立主見的、有骨氣的畫家所齒的,他們內心是非常鄙視這樣的人士的。首先他不具備一個獨立特行的、我行我素的藝術家的基本素質,真正的藝術,一定得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和做事原則,不會輕易被一些外行人士所左右。遺憾的是,張大千這位人見人愛的畫家,卻沒有獨立的人格,他的許多行為過於迎合別人。
  • 錢松嵒:青綠山水中石青、石綠這樣用!
    青綠山水,墨稿皴擦不宜多,或乾脆勾一個輪廓就行。著好青綠後,石青底上用花青加點加皴;石綠底上用汁綠加點加皴。輪廓上有時可勾以赭色、花青、汁綠等線條增加厚重感覺,勾金粉更有輝煌的感覺。青綠山水,分大青綠、小青綠。大青綠全部著青綠,氣派大方;小青綠,青綠山石配上墨色、赭色山石,色彩豐富有變化,但不要瑣碎庸俗。
  • 畫中「貴」族——青綠山水
    民國 陳佩秋 青綠山水進入二十世紀以後,近代畫壇大家在制定潤格時,往往將青綠山水定得很高,以著名畫家陳佩秋的畫為例,在當時,山水、花鳥、人物及仿明清各家名跡每平尺50元,雙鉤花鳥、青綠山水及仿宋元各家名跡加倍,另加墨費二成。
  • 青綠山水為何受到藏家青睞?
    > 文/朱浩雲 插圖/趙春秋青綠山水 大家知道,青綠是大自然的本色,也是古代人們思想中應有的色彩。50元,雙鉤花鳥青綠山水及仿宋元各家名跡加倍,另加墨費二成。
  • 陳翔作品嘉定「故鄉行」,青綠山水長卷《萬裡茶山圖》亮相
    「故鄉行——陳翔中國畫作品展」4月30日起將以「一展二點」的形式,在陸儼少藝術院和嘉定菊園·荷享藝品兩展館同時展出,這是畫家歷年創作的一次比較全面總結與展示。 陳翔自小學畫,師從海上名家薛邃。作品的形制上也變化多樣,有小品、冊頁、手卷、立軸,表現了畫家對各種形制和畫法的得心應手。 陳翔擅長使用青綠色彩,在水墨基礎上著青綠色,其畫法近小青綠。他的青綠山水捨去傳統青綠山水的複雜程式,為了更直接表現自己的情性,也更便於出落自己的本色。
  • 大千筆下:青綠山水
    1934年作 匡廬觀瀑圖1931年作 山水人物峒關蒲雪圖1939年作 山水1939年作 蜀山行旅圖1933年作 擬石濤山水1943年作 閒吟策杖倚天風1944年作 青綠山水1945年作 擬北宋人畫
  • 24米青綠山水卷驚豔桂林城
    昨日,在寶賢橋下文化長廊,一幅24米青綠山水卷完工亮相,驚豔桂林城。這幅畫作是桂林畫院書記龍建忠與畫院專職畫家張賢、秦暉、韋丹意、黃熙、文新軍、張世霖應兩江四湖景區的邀請,耗時一周時間完成的。畫家們用畫筆將桂林的多個經典景點,整合呈現於桂林市民和全國遊客面前,為桂林創城增光添彩。
  • 水墨寫意青綠山水之典範——張佩,作品鑑賞收藏
    張佩師從山水畫大師陸儼少先生,從中獲得真傳,經過多年潛心創研,獨創南北共融的水墨寫意青綠山水,拓寬了中國山水畫的藝術邊界。畫家張佩水墨寫意青綠山水作品鑑賞收藏:1.張佩作品《雲壑飛瀑》張佩的這幅作品在合肥展覽過,描繪的是雁蕩勝景,此畫以集大成之筆法勾勒出山石,皴法介於解索皴和牛毛皴之間。山石渾厚且清新,整體呈縱勢,有畫雖三尺,卻有百裡之勢的氣場。
  • 長安畫派重要畫家苗重安——重鑄青綠山水的輝煌
    如今以描寫黃河而著稱的山水畫家苗重安,便是「長安畫派」第二代中的佼佼者。通過他筆下的崇山、大河與雄魂,體現出「長安畫派」在新時期山水畫成就的一個重要方面。但他不會因為強調色彩的表現力而忽視筆精墨妙的追求,也不會因為注重筆墨的價值而輕視色彩的妙用,他的卓犖之處就在於重視水墨和色彩的互動,尤其在青綠山水中融入水墨寫意的旨趣,使他的作品或「工而有意」或「意從工出」,擺脫了傳統青綠山水的程式與規範,也避免了流於匠氣拘於形式的風險。
  • 畫家關杜平:青綠山水作品欣賞
    現為北京師範大學啟功書院高研班導師,北京城市學院工藝美術系教師,中國國家畫院範揚工作室畫家,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李可染畫院青年畫院畫家,作品「厚土」獲甘肅省美協(五年一屆)第二屆「隴原風華」甘肅省美術獎二等獎,作品「村頭小景」獲中國美協「國風典藏」首屆中國畫展入會資格(最高獎)等。
  • 畫家張佩:30年筆墨生涯,獨創水墨寫意青綠山水
    ——陸儼少 1988年10月於杭州30年筆墨生涯,張佩老師將水墨寫意與青綠山水兩大門類融會貫通,獨創出別具一格的水墨寫意青綠山水。張佩老師獨創的水墨寫意青綠山水作品,內容上融南北山水的雄渾與溫潤,形式上借鑑青綠山水的華麗和水墨寫意的質樸
  • 畫家張佩:30年筆墨生涯,獨創水墨寫意青綠山水
    ——陸儼少 1988年10月於杭州30年筆墨生涯,張佩老師將水墨寫意與青綠山水兩大門類融會貫通,獨創出別具一格的水墨寫意青綠山水。張佩老師獨創的水墨寫意青綠山水作品,內容上融南北山水的雄渾與溫潤,形式上借鑑青綠山水的華麗和水墨寫意的質樸,描繪出南北合一的水墨寫意青綠山水這一全新門類,成為當下山水畫領域中全新的篇章和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