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去形容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她是一位名叫露易絲·格麗克的詩人、曾獲普立茲獎、是美國桂冠詩人、耶魯大學英語教授。
村上春樹多年陪跑諾貝爾文學獎,他倆卻拒絕領取諾貝爾文學獎
但這些頭銜似乎有點太不接地氣。格裡克的祖父生於匈牙利,父親生於美國,是一位比較成功的商人,母親是女大學生,在這種家庭環境的影響下,格裡克從小就開始對文學感興趣,十歲就有了成為詩人的夢想。
但自16歲起,格裡克患上了神經性厭食症,在尋求心理治療的七年時間裡,格裡克失去了成為全日制大學生的機會。
她選擇參加莎拉·勞倫斯學院的詩歌課和哥倫比亞大學通識教育學院的詩歌研討班。七年的時間,她終於戰勝了心理障礙,恢復了健康。
村上春樹多年陪跑諾貝爾文學獎,他倆卻拒絕領取諾貝爾文學獎
得益於這些經歷,格裡克的作品中藏著她所經歷的一切,但她卻反感讀者將她的作品當成自傳,格裡克認為,這些生活素材並不是因為發生在自己身上才有趣,而是因為它們似乎是範式,所以才顯得有趣。
值得一提的是,格裡克的作品直到四年前,也就是2016年5月,才首度引進國內,是由世紀文景推出的《月光的合金》以及《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而201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彼得·漢德克的作品也是由世紀文景引進的。
連續兩年壓中諾貝爾文學獎,最大贏家非世紀文景莫屬了。
距離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已經8年了,自1901年首次頒發諾貝爾文學獎以來,共有117人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
除了我們每一年都要提到的「村上陪跑諾獎梗」外,圍繞諾獎的新聞也不少。先來說一下拒絕諾獎的文學家,總共有兩位,一位是鮑裡斯·帕斯捷爾納克。
他憑藉《日瓦戈醫生》獲得了1958年諾貝爾文學獎,但因為受到了蘇聯文壇的猛烈攻擊,被迫拒絕諾獎,《日瓦戈醫生》也是我們中外文學選讀老師重點推薦的書籍,建議大家去看看。
村上春樹多年陪跑諾貝爾文學獎,他倆卻拒絕領取諾貝爾文學獎
另一位就是薩特了,薩特認為作家應該真誠做人,獎項會讓人受到約束,他拒絕一切獎項,包括諾貝爾文學獎,一個字:酷。
村上春樹多年陪跑諾貝爾文學獎,他倆卻拒絕領取諾貝爾文學獎
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主辦方,瑞典文學院深陷醜聞風波,18名女性指控詩人阿爾諾性侵,並涉嫌洩露諾獎評選結果,這一年,諾獎取消,這是二戰以後諾貝爾文學獎首次停頒。
除了這些之外,諾獎最受爭議的應該是難以預料的獲獎結果了,比如很多人認為村上春樹早就應該獲諾獎,但多年以來只被提名,不見衛冕。這是不是有點不公平呢?
一直在說村上陪跑,大家每一年都要把村上村上沒得獎的事情拿出來戲謔一番,那他自己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
林少華曾在2003年就問過村上春樹這個問題,他回答說,如果得獎就會變得很麻煩,不能再「匿名性」的生活,而且諾貝爾文學獎政治味道極濃,他並不喜歡。
村上春樹多年陪跑諾貝爾文學獎,他倆卻拒絕領取諾貝爾文學獎
有些人認為村上春樹根本沒有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資格,他的作品沒深度,在年輕群體中很是暢銷,屬於快銷品,這其實只是村上春樹極少的一部分作品,如果你看過他的《奇鳥行狀錄》,你一定會清楚的知道他究竟是不是一個有深度的作家。
諾獎關注的是人類,村上春樹則著眼於個人,他的小說之所以能夠在世界範圍內流行。不單單只是炒作而已。沒有得諾獎的好作家何止村上春樹一個人,輿論的力量讓村上春樹被迫困在了一個尷尬的圈子裡。
文學作品品類眾多,挑選自己喜歡的就OK,託爾斯泰都沒拿過諾獎,你敢說他的作品沒深度嗎?讀書嘛,自己喜歡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