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漫步一院六館,感受江蘇古代文明

2020-07-17 申威隆I關中拍客

南京博物院坐落於江蘇省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門內側,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議修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為中國第一座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2019年11月30日上午,我第一次走進南京博物院,利用兩個小時在這裡匆忙得參觀了一大圈——

南京博物院:漫步一院六館,感受江蘇古代文明

申威隆:90後「陝西文博一哥」

如今,南京博物院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南京博物院建院80周年之際,這裡結束四年多擴建工程,以「一院六館」的格局全新亮相,包括歷史館、數字館、民國館、藝術館、特展館、非遺館。

1、歷史館

進入南京博物院,穿過仿古的大殿,先來到歷史館內。這裡總共有六個展廳,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以「江蘇古代文明」為主題,展示了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商周、秦漢、隋唐、宋元明清的歷史。

在35萬年前,南京猿人的出現,揭開了江蘇大地人類活動的序幕。從原始人類的生存遺蹟,到史前文化誕生和古城古國的形成。從多國林立的發展局面,直到最後融入中原文明,在不斷碰撞和交融的過程之中,這裡創造了特色鮮明的吳越文化

南京博物院:漫步一院六館,感受江蘇古代文明

舊石器時代


南京博物院:漫步一院六館,感受江蘇古代文明

新石器時代


南京博物院:漫步一院六館,感受江蘇古代文明

商周時期

兩漢時期,作為漢高祖劉邦的故鄉,江蘇北部地區地位顯赫,分封了荊、吳、楚、江都、廣陵、泗水、彭城、下邳等重要的諸侯王國。公元3至6世紀,吳、東晉、宋、齊、梁、陳相繼在南京建都,史稱「六朝」。由於北方戰亂,人口大量南遷,這裡得到開發,經濟逐漸超過黃河流域。

隋唐以後,隨著大運河的開鑿,江蘇成為全國最大的糧食輸出地。揚州成為全國最繁華的工商業城市,經濟地位超過首都長安和洛陽,有「天下之盛,揚為首」的美譽。

宋元明清時期,江蘇的社會經濟空前發展,農業、水利、絲棉紡織業和製鹽業等均處於全國的領先地位。當時,蘇州、南京、揚州已經成為全國最興盛和最富裕的城市。

南京博物院:漫步一院六館,感受江蘇古代文明

兩漢時期


南京博物院:漫步一院六館,感受江蘇古代文明

六朝時期


南京博物院:漫步一院六館,感受江蘇古代文明

明清時期

2、數字館

離開氣勢恢宏的歷史館之後,沿著地下的一條「時光隧道」,來到一座科技感十足的數字館。這裡不僅營造出時間飛逝和萬物滄桑的情境感,而且用抽象的概念詮釋中華文明發展歷程。觀眾們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與虛擬展館,參與各種遊戲,進行趣味互動。

南京博物院:漫步一院六館,感受江蘇古代文明

3、民國館

走出光影交錯的數字館,眼前出現一條繁華的街道,展現了民國時期南京城市的景象,包括商鋪、銀行、郵局、照相館、火車站等。作為民國的首都,南京見證了中國近代化的變遷。這座民國館通過還原真實的建築場景,再現了那段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交融的特殊時代記憶。

南京博物院:漫步一院六館,感受江蘇古代文明

4、藝術館

穿過地下民國時期的南京街道,便來到博物院西南側的藝術館。這裡不僅有歷代繪畫、書法、雕塑的專題展廳,也有傅抱石、陳之佛、蘇天賜、吳為山四個名人專館,展示了炎黃子孫對於人類藝術的偉大奉獻,凝聚了各個時代藝術家們的智慧與創造。

在這裡的海上畫派繪畫藝術特展上,展出大量海上畫派代表性的書畫作品,包括趙之謙的《石榴圖》、任頤的《三羊開泰圖》、費丹旭的《寒梅吟思》、吳昌碩的《擬李復堂筆意荔枝圖》等。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早期,他們頻繁活躍於上海,多為謀生而移居上海,或是來上海賣畫為生,所以被稱為「海上畫派」。

南京博物院:漫步一院六館,感受江蘇古代文明

明末清初書法作品展


南京博物院:漫步一院六館,感受江蘇古代文明

海上畫派繪畫藝術特展


南京博物院:漫步一院六館,感受江蘇古代文明

傅抱石藝術展

藝術之始,雕塑為先。各種各樣的雕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藝術種類之一。這裡有不同時期和全國各地的古代雕塑,從遙遠的商代,到元明清時期,包括河南殷墟、四川彭山漢墓、甘肅唐石窟等地考古出土的雕塑作品,也有世代傳承的民間收藏。

南京博物院:漫步一院六館,感受江蘇古代文明

吳為山出生於1962年,為中國當代傑出的雕塑家。他致力於對中西和古今藝術經典的解讀和體悟,嘗試創造出具有中國品質的寫意雕塑,以及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與藝術風格。他常以中國歷代文化名人為創作題材,力圖表現出人物的個性和人性的光輝。

南京博物院:漫步一院六館,感受江蘇古代文明

在藝術館的角落裡,有一座不起眼的博愛館。雖然暫時沒有對外開放,但是我對它十分好奇,什麼是「博愛館」呢?登上二樓,向下俯瞰,展廳內的情況一覽無餘,原來這裡是國內博物館首個專門為視障人士服務的展廳。

在162平方米的面積之中,以科技手段為全盲和弱視人士提供周到的參觀體驗,讓他們也能夠感受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文物和藝術品的魅力,充分體現了孫中山先生「博愛」的思想理念和濃濃的人文關懷。

南京博物院:漫步一院六館,感受江蘇古代文明

博愛館入口


南京博物院:漫步一院六館,感受江蘇古代文明

俯瞰博愛館

5、特展館

在藝術館對面,新建的大樓內,為主辦臨時展覽的特展館。這裡重點打造國內外精品展覽,以及院藏宮廷文物為主的專題展。目前,正在舉行《不可一日無此君》《讀•萬卷》《盛世華彩》《走進佛前》《精準與華美》《凝固的儀軌》等精彩的展覽。

在以「不可一日無此君」為主題的明洪武釉裡紅歲寒三友紋梅瓶特展中,通過一件保存完好的釉裡紅帶蓋梅瓶,講述中國人與「歲寒三友」的文化淵源。1993年,這件梅瓶被國家文物局定為一級文物。

南京博物院:漫步一院六館,感受江蘇古代文明

在以「讀•萬卷」為主題的清代內府刻書珍藏展中,匯聚了70多種1000餘冊院經典藏書,校勘精審,紙墨上乘,刻印精良,裝潢典雅。它們集中國古代印刷術之大成,貫穿18世紀的「康乾盛世」時期。

南京博物院:漫步一院六館,感受江蘇古代文明

在以「盛世華彩」為主題的清代瓷器展中,可以看到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青花瓷,都是流傳有序的官窯瓷器,它們具有不同的風格特點:康熙官窯瓷大氣,雍正官窯瓷玲瓏,乾隆官窯瓷豔麗。

南京博物院:漫步一院六館,感受江蘇古代文明

在以「走近佛前」為主題的清代佛像展覽中,陳列著清代帝王和皇室供奉的各種各樣佛龕、佛塔、佛閣、佛像、七珍八寶等佛教供器,包括泥、石、木、金銅等多種材質,比例精確,製作精工,均為藝術珍品。

南京博物院:漫步一院六館,感受江蘇古代文明

在以「精準與華美」為主題的鐘表精品展中,陳列著50多件來自中國和外國的機械鐘錶。從18世紀至20世紀初,這裡既有英國、法國、德國、瑞士等名家之作,也有清宮做鍾處和廣州的精品,還有一些「中西合璧」的產物。

南京博物院:漫步一院六館,感受江蘇古代文明

在以「凝固的儀軌」為主題的禮制文物展中,展出了大量原本收藏於清宮、奉天和熱河兩座行宮內的珍貴文物,展示了封建社會「別貴賤序尊卑」的禮儀制度,涉及祭祀、登基、頒詔、朝賀、冊封、大婚、筵宴、大閱、巡狩、外交、喪葬等方方面面。

南京博物院:漫步一院六館,感受江蘇古代文明

6、非遺館

這裡位於南京博物院大門旁邊,展示著江蘇省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包括崑曲、古琴、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雕版印刷技藝、端午節、剪紙、皮影、南通麵塑、雲錦織造技藝、傳統桑蠶絲織技藝、秦淮燈彩、龍鳳金箔、絲翎檀雕、揚州毛筆、蘇州漆器等,以及民間文學、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民俗等。

南京博物院:漫步一院六館,感受江蘇古代文明

相關焦點

  • 南京博物院擴建竣工 「一院六館」向公眾開放
    原標題:南京博物院擴建竣工 「一院六館」向公眾開放   中國江蘇網11月6日訊 (記者 任松筠) 經過4年多的建設,我省重點文化建設項目、總建築面積8.45萬平方米的南京博物院二期改擴建工程完工,11月6日,南博精心打造的「一院六館」正式向公眾開放。
  • 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一院六館」的獨特布局,南京博物院你去過嗎
    南京博物院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原擬建"人文"、"工藝"、"自然"三大館,後因時局關係,僅建"人文館",即現在的南京博物院大殿,該建築為仿遼代宮殿式,整個大殿雄偉壯觀,是近代建築史上的傑作,也是南博的標誌性建築,細部和裝飾兼採唐宋遺風。
  • 南京博物院擴建後正式開放 一院六館免費參觀(圖)
    南京博物院擴建後正式開放 一院六館免費參觀(圖) 泱波 攝   中新網南京11月6日電 (孫瑩)6日,南京博物院在歷時4年的二期工程擴建後全面開放。擴建後,在原有歷史館、藝術館的基礎上,增加了特展館、數字館、民國館和非遺館,展陳文物由改造前的5千件增加到了改造後的4萬餘件。而參觀南博不需買門票,只需要在網上提前預約即可,55歲以上南京市民無需預約,憑二代身份證就可現場領票。
  • 南京博物院擴建即將完工 「一院六館」展陳擴容10倍
    這是10月20日拍攝的改造後整體提升了3米、能抗7級地震的南京博物院大殿。自2009年4月開工的南京博物院二期擴建工程即將完工,預計11月6日面向公眾免費開放。擴建後的南京博物院將呈現「一院六館」,展陳文物的數量也將從此前的約5千件增加至近5萬件,可每天接納2萬人次參觀。新華社發(董金林 攝)
  • 南京博物院院長做客交大 講述如何打造一座「超級連結」的博物院
    亦古亦新,中國第一座國立博物館建立「超級連結」作為中國第一座國立博物館,建立於上世紀30年代的南京博物院已有80餘年的歷史,經過幾代博物館人的努力,南京博物院形成了一院六館的格局,六個展館分別用不同的展陳方式、技術手段向公眾展示著中國歷史文明的魅力。
  • 南京博物院院長做客交大講述六朝古都吳韻漢風
    中國首座國立博物館建立「超級連結」作為中國第一座國立博物館,建立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南京博物院已有八十餘年的歷史,經過幾代博物館人的努力,南京博物院形成了一院六館的格局,六個展館分別用不同的展陳方式、技術手段向公眾展示著中國歷史文明的魅力。
  • 南京博物院二期改擴建工程動工在即(圖)
    「十一」黃金周期間,南京博物院安排了豐富多彩的展覽,並請文物專家擔任講解員,為參觀者現場「講課」,吸引了大批南京市民和遊人前來求知「充電」、賞珍奇。中新社發鐘山 攝  中新網南京一月十九日電 (朱曉穎劉文濤)記者今日從南京博物院了解到,該院二期改擴建工程動工在即,「一院六館六所」為其遠景藍圖,屆時該院將成中國綜合性最強博物館。
  • 南京博物院11月初全新亮相 "老大殿"升高3米(圖)
    2012年9月因改擴建工程閉館的南京博物院,將於今年11月6日重新對公眾開放。經歷四年多擴建、一年多閉館,這家省內唯一的省級博物館,將在原有基礎上,改造成「一院六館」的格局,展出文物總數也將由原來的5千件,增加到4萬件左右。昨天記者走進「六館」之一的歷史館,這裡展現的是江蘇的古代文明,「通過獨特布展方式,用文物講故事,將每件文物的關係展現出來,講述當時的社會形態。」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說。
  • 南京博物院投資一億改造老館 - 新華網--江蘇頻道
    南京博物院投資一億改造老館    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12月31日電 記者昨日從南京博物院獲悉,南博老館改造方案已提交江蘇省文化廳立項。
  • 博物館推薦安利之南京博物院攻略
    (來自百度百科)   南博裡面有什麼   南京博物院一院六館,分別是歷史館、特展館、藝術館、數字館、非遺館和民國館。一般觀眾首次參觀都會很懵這六館到底在哪裡。   簡單地來說,分為地上和地下,地面可見的是三館:歷史館、特展館、藝術館,特展館和藝術館地下是數字館、民國館和非遺館。
  • 南京博物院精美玉器(高清圖)
    南京博物院位於南京市玄武區中山東路321號,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簡稱南院或南博,其前身是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國創建最早的博物館、中國第一座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
  • 南京博物院院長做客交大,講述如何打造一座「超級連結」的博物院
    經過幾代博物館人的努力,南京博物院形成了一院六館的格局,六個展館分別用不同的展陳方式、技術手段向公眾展示著中國歷史文明的魅力。他首先為大家介紹了南京博物院一院六館的特色格局:歷史館是按照傳統博物館的陳列方式,以時間為線索,以實物為例證,講述江蘇古代文明——從原始時期的恐龍骨架到人類早期的石器、陶器、再到周秦漢唐的青銅器、玉器、瓷器,宋元明清的書畫、建築遺存等,將江蘇古代文明中的成就一一展示;特展館是南京博物院的個性特色,用於做文化交流的臨展——來自法國的拿破崙家族文物,古埃及的木乃伊、沙皇俄國的宮廷什物、故宮養心殿的珍玩、
  • 去南京旅遊,大多數人首先去的景點是南京博物院,這是為什麼
    大家都知道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也叫金陵,那麼去到這麼有歷史底蘊的地方,大家會先去哪個景點?其實大家去南京旅遊,很多人主要是為了去一個地方,這就是南京博物院。何況南京博物院還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那麼南京博物院具體位置在哪裡?打開地圖就能看到,它在南京市內的玄武區中山路,是中國第一座由國家投資建成的綜合類博物院。為什麼它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看看它的來頭就知道了,它是民國時期蔡元培先生指導修建的,它是中國最早的博物館 是中國創建最早的博物館,現為國家5A級景區。
  • 【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古老與現代交織 感受「包容...
    公元211年,東吳大帝孫權移治秣陵,次年改秣陵為建業,從此開啟了南京「六朝古都」的深厚歷史。8月9日,新藍網-中國藍新聞客戶端記者跟隨「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採訪團來到南京,感受這座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蘊。
  • 南京博物院裡的這個展廳,被一件小小瓷器獨霸,什麼來頭?
    來南京,怎能不去南京博物院,這是一個不一樣的博物院。暑期行到南京,是需要勇氣的。而炙熱的天氣裡,室內展覽館就成了新寵。這不,早上過來時,馬路對面的博物院門前就人潮湧動,看來這裡很搶手啊。距離大門很遠時,就開始排起了長隊,這裡需要掃碼後出示健康碼後入內。南京博物院位於南京市玄武區中山東路321號,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
  • 南京博物院裡的這個展廳,被一件小小瓷器獨霸,什麼來頭?
    來南京,怎能不去南京博物院,這是一個不一樣的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有「一院六館」,歷史館常設「江蘇古代文明展」;藝術館按照藝術品的質地分類展陳館藏珍品;特展館重點打造一流水平的精品展覽;非遺館通過動態方式展示江蘇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民國館重點展示民國時期首都南京的社會生活風情;數字館以網絡科技和現場互動帶給觀眾全新的古代文明體驗。
  • 為什麼江蘇省博物館不叫「江蘇省博物館」,而叫「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作為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齊名的「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可以說是舉世聞名,也是南京最有代表性的旅遊景點之一。 南京博物院現為「一院六館」格局,即歷史館、特展館、數字館、藝術館、非遺館、民國館,另全院設「六所」的研究部門。
  • 南京博物院回應公眾挑刺:正在整改
    >   11月6日,南京博物院重新對外開放以來,每天的客流有1萬多人次,周末更是達到兩萬多人次。不過,也有很多觀眾反映,館內標誌不清,有的地方沒扶手,沒地方停車……南京博物院副院長王奇志說,目前,正在匯總觀眾意見,並做整改。現代快報記者 胡玉梅  觀眾:人太多  南博回應:參觀前,最好預約  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曾經說,根據容積比來計算,南博客流在每天5000人次時,舒適度最佳。
  • 旅遊:南京博物院——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中國最早創建的博物館
    南京博物院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中國最早創建的博物館,由歷史館、藝術館、特展館、數字館、民國館和非遺館組成。歷史館常設「江蘇古代文明」展覽,特展館內設有10個展廳,用於舉辦臨時展覽與特別展。藝術館內設有8個展廳,按照藝術品的分類設古代繪畫、古代書法、古代雕塑等專題陳列,同時設立名人藝術專館。南京博物院是大型綜合性的國家級博物館、國家綜合性歷史藝術博物館,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還是一非常值得來的地方,我每次都會抽時間去逛一逛。
  • 南京博物院改造:一半「藏」地下 面積增3倍
    改造完成後的南京博物院展覽面積將達到8萬平方米,而且一半面積將建在地下。昨天,在東南大學建築設計與理論研究中心揭牌儀式上,中國建築設計大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泰寧先生作為中心主任接受採訪,揭開建設中的南博新館神秘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