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擴建即將完工 「一院六館」展陳擴容10倍

2020-12-14 中國政府網

    這是10月20日拍攝的改造後整體提升了3米、能抗7級地震的南京博物院大殿。自2009年4月開工的南京博物院二期擴建工程即將完工,預計11月6日面向公眾免費開放。擴建後的南京博物院將呈現「一院六館」,展陳文物的數量也將從此前的約5千件增加至近5萬件,可每天接納2萬人次參觀。新華社發(董金林 攝)

    這是10月20日拍攝的一座即將完工的南京博物院新建場館。新華社發(董金林 攝)

    10月20日,工人們在南京博物院大殿內裝修施工。新華社發

    10月20日,保潔人員在南京博物院大殿內工作。新華社發

相關焦點

  • 南京博物院擴建後正式開放 一院六館免費參觀(圖)
    南京博物院擴建後正式開放 一院六館免費參觀(圖) 6日,南京博物院在歷時4年的二期工程擴建後全面開放。
  • 南京博物院擴建竣工 「一院六館」向公眾開放
    原標題:南京博物院擴建竣工 「一院六館」向公眾開放   中國江蘇網11月6日訊 (記者 任松筠) 經過4年多的建設,我省重點文化建設項目、總建築面積8.45萬平方米的南京博物院二期改擴建工程完工,11月6日,南博精心打造的「一院六館」正式向公眾開放。
  • 南京博物院:漫步一院六館,感受江蘇古代文明
    南京博物院坐落於江蘇省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門內側,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議修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為中國第一座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申威隆:90後「陝西文博一哥」如今,南京博物院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南京博物院改造:一半「藏」地下 面積增3倍
    改造完成後的南京博物院展覽面積將達到8萬平方米,而且一半面積將建在地下。昨天,在東南大學建築設計與理論研究中心揭牌儀式上,中國建築設計大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泰寧先生作為中心主任接受採訪,揭開建設中的南博新館神秘的面紗。
  • 南京博物院:80年的雄偉工程
    這些文物具體是什麼在閉館整修一年多之後,南京博物院於11月6日重新向公眾打開大門。蜂擁而至的人們,大多驚嘆於展陳擴容近10倍的一院六館、整體被抬高三米的老大殿、好吃好玩的民國一條街……卻並不一定知道,這座曾是史上第一的國立博物館,竟然一直處於未完工的狀態。而2013年投入10億元重裝上陣的面貌,或許才接近徐敬直、梁思成兩位大師80年前的設計理念。
  • 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一院六館」的獨特布局,南京博物院你去過嗎
    南京博物院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原擬建"人文"、"工藝"、"自然"三大館,後因時局關係,僅建"人文館",即現在的南京博物院大殿,該建築為仿遼代宮殿式,整個大殿雄偉壯觀,是近代建築史上的傑作,也是南博的標誌性建築,細部和裝飾兼採唐宋遺風。
  • 南京博物院11月初全新亮相 "老大殿"升高3米(圖)
    南京博物院11月初全新亮相 "老大殿"升高3米(圖)   2012年9月因改擴建工程閉館的南京博物院,將於今年11月6日重新對公眾開放。
  • 南京博物院院長做客交大 講述如何打造一座「超級連結」的博物院
    11月30日晚,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走進上海交通大學,做客堂[TANG]世界博物館館長文博講堂第六講,帶來題為《做一座超級連結的博物院——關於理念和實踐》的主題演講,與大家分享了南京博物院在新時代下追求多樣性發展,打造「博物館+」模式的努力與實踐。
  • 南京博物院二期改擴建工程動工在即(圖)
    資料圖:2008年10月2日,參觀者在觀賞銀縷玉衣。「十一」黃金周期間,南京博物院安排了豐富多彩的展覽,並請文物專家擔任講解員,為參觀者現場「講課」,吸引了大批南京市民和遊人前來求知「充電」、賞珍奇。
  • 南京博物院院長做客交大講述六朝古都吳韻漢風
    中國首座國立博物館建立「超級連結」作為中國第一座國立博物館,建立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南京博物院已有八十餘年的歷史,經過幾代博物館人的努力,南京博物院形成了一院六館的格局,六個展館分別用不同的展陳方式、技術手段向公眾展示著中國歷史文明的魅力。
  • 博物館推薦安利之南京博物院攻略
    (劃重點: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館不是一個單位,南京博物院在中山門。南京市博在朝天宮,市級館)   前國立中央博物院,1933年由蔡元培等倡建,2013年經改擴建後重新對外開放。百度如是說,南博「是中國創建最早的博物館、中國第一座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
  • 南京博物院耗資千萬元建成中國「文物醫院」
    中新網南京11月3日電 (記者 朱曉穎)抽風儀、排風櫃、X螢光、紅外、拉曼光譜……走進南京博物院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實驗室,一座座嶄新儀器設備看似分離式「手術臺」,每一座都有不同的文物修補功能。
  • 南京博物院院長做客交大,講述如何打造一座「超級連結」的博物院
    經過幾代博物館人的努力,南京博物院形成了一院六館的格局,六個展館分別用不同的展陳方式、技術手段向公眾展示著中國歷史文明的魅力。這是南京博物院的掌門人龔良院長日常思考的問題。龔良不僅僅想延續南京博物院的學術地位,他還始終心繫民眾,致力於把博物館的社會服務功能發揮到最大。2018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龔良從這一主題談起,他認為,南京博物院的多樣性發展思路,正是一種「超級連結」。
  • 南京博物院,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為何還不是國家AAAAA?
    南京被譽為「中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南京歷史悠久,留下了許多歷史遺蹟,現在它已經成為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吸引了許多國內外遊客,尤其是夫子廟,是南京的必遊景點,此外,南京還有許多值得一遊的地方,比如南京博物院。
  • 去南京旅遊,大多數人首先去的景點是南京博物院,這是為什麼
    大家都知道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也叫金陵,那麼去到這麼有歷史底蘊的地方,大家會先去哪個景點?其實大家去南京旅遊,很多人主要是為了去一個地方,這就是南京博物院。何況南京博物院還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那麼南京博物院具體位置在哪裡?打開地圖就能看到,它在南京市內的玄武區中山路,是中國第一座由國家投資建成的綜合類博物院。為什麼它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看看它的來頭就知道了,它是民國時期蔡元培先生指導修建的,它是中國最早的博物館 是中國創建最早的博物館,現為國家5A級景區。
  • 南京博物院精美玉器(高清圖)
    南京博物院位於南京市玄武區中山東路321號,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簡稱南院或南博,其前身是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國創建最早的博物館、中國第一座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
  • 為什麼江蘇省博物館不叫「江蘇省博物館」,而叫「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作為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齊名的「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可以說是舉世聞名,也是南京最有代表性的旅遊景點之一。 南京博物院現為「一院六館」格局,即歷史館、特展館、數字館、藝術館、非遺館、民國館,另全院設「六所」的研究部門。
  • 南京最值得去的4A級景點,「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門票免費
    南京博物院可以說是南京的網紅景點,它位於南京市玄武區中山東路,距離2號線明故宮地鐵站約500米的距離,簡稱南博或南院,自2013年11月重新對外開放後,南京博物院吸引了眾多遊客慕名而來,一覽南博陳列的眾多館藏珍品。
  • 南京博物院回應公眾挑刺:正在整改
    >   11月6日,南京博物院重新對外開放以來,每天的客流有1萬多人次,周末更是達到兩萬多人次。不過,也有很多觀眾反映,館內標誌不清,有的地方沒扶手,沒地方停車……南京博物院副院長王奇志說,目前,正在匯總觀眾意見,並做整改。現代快報記者 胡玉梅  觀眾:人太多  南博回應:參觀前,最好預約  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曾經說,根據容積比來計算,南博客流在每天5000人次時,舒適度最佳。
  • 南京博物院以全新的策展人制設計展覽
    南京博物院2016年度大展「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國漢代文明的故事」於8月9日開幕至今,參觀者熱情不減。在遊覽博物館成為越來越多公眾重要文化休閒方式的當下,如何才能用更先進的展陳理念吸引人?  2012年12月,國家文物局發布《關於加強博物館陳列展覽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借鑑國外先進經驗,探索實行策展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