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這個菜根本就沒人吃,一般都是用來餵豬,因為它的確很難吃,菜梗很厚很硬,吃多了還會覺得舌頭很厚。廣東人稱豬乸菜, 因為在以前都是用來餵豬的。不過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官達菜,為什麼一個名字叫豬乸菜,另外一個名字叫官達呢?相差十萬八千裡,其實就有人解釋為平步青雲、官運亨通的意思。
豬乸菜是它的一個土名,它的學名叫君達菜,它並不是我國原有品種,原產於歐洲,在東漢時期被引進到我國。它很容易栽種,而且產量非常高,摘掉葉子之後幾天又會長出來。雖然口味也不是很好,但是產量高,用著做豬飼料是非常適合的,以前農村每家每戶都養了豬,種幾顆這樣的菜,就可以供應幾頭豬吃,非常划算。
對於在50年代到70年代的人來說,對這個豬乸菜可是印象深刻,因為當時缺少糧食,很多人就是靠這個菜度過日子的。現在的人憶苦思甜,吃這種菜又形成了一種懷舊風氣。以前豬吃的菜葉,現在搖身一變稀罕,成為餐桌上非常好吃的美味,現在市場上20元一斤還難買到。
如今被熱捧成搶手貨是由於這種菜還可以做成一種獨特的小吃,當地叫菜包釀,看起來非常普通,但吃起來卻讓人回味無窮,看到就想起小時候媽媽以前做的美味。菜包釀用豬肉、香菇、糯米、菜梗、魚肉、香菇、芋頭、蔥等材料做餡,用豬乸菜的菜葉包裹之後放到鍋裡蒸熟而成,蒸好之後香氣四溢,吃起來讓人回味無窮,口水直流。
豬乸菜做菜雖然口感差,但營養成分是非常好的,它含有粗蛋白,纖維素以及維生素c鉀,鈉,鐵等微量元素,其實除了做菜之外,豬乸菜還是一種中藥,它具有清火祛風,行瘀解毒,止帶調經,通靈淋治痢,婦人和小孩吃了豬乸菜非常有益。
各位看官,你吃過這種菜嗎?歡迎你一起來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