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畫意風格的兒童照片是如何誕生的?

2020-11-29 每天學點攝影技巧

作者微博:@Alice和糯米餈小姐

一張畫意風格兒童照片,是怎樣誕生的?

這個問題似乎聽起來很簡單,也許我們會脫口而出,就是照片要好看呀!我們有沒有仔細想一想,好看在哪裡呢?是整體還是局部?是孩子?是風景?是光線、是氛圍、還是場景?以上這些元素如果用化學和物理來比喻的話,它們算是物體,是一些我們能看見的物體的排列組合,而一張人像照片中除了好看的物體組合外,能夠打動人的是什麼呢?是要得到一張帶著攝影師自身情感、特點的照片,用什麼樣的手法表達很重要,這就是化學反應吧,化學反應確實需要依靠物體來做載體,想要得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攝影師自己的個性,閱歷、審美、想法、創意、表現手法、構圖、甚至後期等這一系列就是催化劑,如果能被讀者解讀出來,甚至打動讀者,那麼目的就達到了。

隨手拍的照片,我們可以用作生活記錄,唯美的畫意風格人像攝影,是需要我們去創作的,你想拍孩子幹什麼?想通過照片表達什麼?你喜歡逆光的柔美朦朧還是喜歡主體清晰、焦外油潤的照片等等,更重要的是想清楚現階段不喜歡什麼類型的題材?(因為不喜歡就沒有拍的欲望)這些問題是每一個攝影師開始拍攝前內心要去思考的。

那我們就來聊一聊,一張畫意兒童人像照片如何誕生的?

1.拍攝前需要準備嗎?

我們都經歷過隨手拍的階段,事實並不是那麼完美,照片不盡人意,那些好看的照片究竟如何拍攝出來的?

首先,我們得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畫意風格人像照片的前期策劃是非常重要的,請立即摒棄碰運氣、隨手拍的習慣,在拍攝之前,對自己要拍攝的題材有一個大概的預期,比如要拍一個外景,是什麼樣的,熟悉路線(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對孩子來說是可以接受的)、了解周圍的交通和人流情況、也需要去構思畫面的風格,準備服裝和道具,至少服裝不要給人違和的感覺,比如:中式的兒童小棉襖很可愛,在都市的兒童樂園和中式的蘇州庭園就會給人截然不同的感覺,是我們前期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張好的照片或許來自於偶然間,但又確非偶然,好像完全看不出前期準備了什麼,其實這些都在考驗著一個攝影師,就像電腦的軟體一樣,在關鍵的時刻就顯露出來,所以即興得來的好照片也絕非偶然,是有準備得來的經驗顯靈,是攝影師長期積累的內在,是千萬次快門的結果,這結果的背後一定就是前期認真準備的累積。

2.你要拍什麼?

我們拍的是人像,當然人是照片的主體,孩子是兒童攝影師永久的話題,我們拍孩子,要讓讀者一眼就能夠了解照片表達的是什麼?主體清晰而明確,這是一張兒童照片的基本要求,就像寫作文那樣,你要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攝影就是用照片來講故事,我們在拍完後問問自己,是否有交代清楚,不僅僅是停留在「內容清晰好看」的表面,在這個基礎上,再去加入故事性,甚至趣味性讓讀者有所遐想就更好了,而且還要表現出一定的美感和攝影師自己的特徵。

那些讓人看上去舒服和治癒的照片是如何得到的呢?是長期積累的觀察能力,所謂」攝影眼「的培養,我們需要對兒童拍攝題材足夠的了解,說簡單一點,請按下上千上萬有思考的快門,按快門很容易,你一定要想哪些才是值得你按下去的,只有不斷的練習才可以隨時遇到「偶然」的好照片。

3.拍攝的臨場發揮和想法

如何將一個美好的畫面記錄下來,如何最大限度的把你看到的表達出來,孩子一個自然的表情、一個搞笑的動作、一個不可複製的瞬間,拍攝者需要最大限度的在很短的時間裡去思考,相機參數、構圖、光線、除了熟練的操作相機外,還要去臨場發揮,隨機應變,儘可能的抓住你想得到的畫面,儘可能多的累積現場拍攝經驗,不斷的總結、不斷的進步,拍攝外景我也遇到過很多不盡人意的情況,比如天氣改變,太陽突然從雲層裡鑽出來形成強光、或者突然烏雲密布、狂風大作都遇到過,或者天色漸晚也沒有拍出自己想像中的照片,坐在山頭哭過,還是那句老話「一切的路都不是白走的「。你的經歷是可貴的,鍛鍊了一個攝影師的綜合能力,儘可能做到胸有成竹,剩下的請求老天保佑,哈哈,一個綜合能力強的攝影師,運氣也差不到哪裡去,就是此路不通可走它路,善於觀察一定是攝影師的最重要的法寶之一。

4.後期

後期的的流程有哪些呢?

選片調色精修

首先得選片,選出最值得去修的照片,不是每次拍攝都能得到百分百的好片,總有一些照片不盡人意,沒有失敗的作品陪襯,何來對好照片的認知呢?如果你覺得在一個場景中選出一張就可以完全表達你的意思那就一張,我自己經常選擇一張代表作。組圖的選擇要選出不同的景別、內容、能圍繞同一個主題講述故事的圖組(例圖如下)當然選片沒有一定之規,你覺得好的,對自己有意義的都可以選出來,其實選片也是一個學習和總結的過程,可以大致看到自己每次拍攝的缺點和進步。

調色和精修就是後期的一個步驟,一張人像照片最後的成敗,最終的決定性因素是後期嗎?是使用繁雜的後期技術嗎?我們需要把後期工具都學一遍嗎?實際上我不是後期的完全崇拜者,當然前期拍攝的照片確實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過曝、光影不足、細節的缺少等等,我們都需要通過後期針對問題進行修正,再進行風格化的處理(色彩和影調一系列的調整)。

一張攝影作品最後的好壞,不是你使用了多少後期步驟,而且調色思路的形成,為什麼要那樣調色,是在打造何種色調?那樣的色調在表達什麼?做出自己的色彩色調,和你的前期結合起來,調出和諧的色彩。

一個PS非常出色的人,未必可以調出你心儀的照片,一個不會PS工具的人,可能用最普通的手機軟體調出好看的照片。一張照片的色調只有適不適合,而不是一味追求視覺效果。(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

我們前期的所有準備除了讓照片好看,也更是為了主體突出,傳遞氛圍和情感,後期也是一樣,需要突出什麼?強化什麼?弱化什麼?一定是形式和內涵並存的,就像下面的兩張照片,讀者第一眼看到了兩張樹葉,一張綠色的、一張棕色的,這是形式的東西。嫩綠的葉子代表了生機勃勃的春天,給人希望的感覺,棕色的葉子代表了秋天的來臨,給人的質樸的感覺,這就是照片所代表的內涵吧!

我用後期工具分別去強化了綠色的清新和棕色的簡樸,弱化了綠色和棕色裡包含的雜色,讓色彩更純正,讓畫面更乾淨,更能體現它們各自代表的涵義,這就是後期的意義所在吧,我們要有目的性的作用後期!

後期工具就是幫助我們去實現這些的,後期的思路不是我們不會拉動PS或者LR裡的按鈕,是我們心裡不清楚應該調出什麼色調來表達,也不太確定照片裡的缺點和需要修正的地方,心裡大概只有兩個字「好看」就行,好看的標準是什麼?這就需要我們去學習色彩、理解色彩、從整張整套照片的格局去看。

我也一直認為,色彩有其規律,也是一門大大的學問,我們應該了解其規律,遵循規律,最後是打破規則,調色修片也和自身的審美有著極大的關係,每個人對色彩色調的感知和理解不一樣,一張照片給100個人來修,或者同一個人不同時間來修,出來的效果都不一樣。(例圖如下),不同時期修的兩張圖,我對色彩的理解又不一樣了。

色彩的原理是通用的,色彩的審美是個人的,學好後期打牢基礎,多去看有用的資訊、了解世界流行的時尚、去接觸那些美的東西,耳濡目染多了,審美素養會得到提升,不斷的去豐富自己的作品。不是有一個著名攝影師說過一句話「攝影是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聽過的歌。(大概是這樣)

精修在這裡就不多聊,精修的目標明確,比如美化人物膚色,臉部的斑點、膚色等,還有光線的強化,影調的調整重塑、氛圍感的建立都可以在ps精修中去完成,這些都是很有目的性的調整和工具組合的作用,一些細節的調整。

最後,我想說的是,拍照絕不是單純的會使用相機,後期也不是單純的使用工具。那些隱形的軟實力才是我們真正要去提升的。

相關焦點

  • 數碼畫意風格人像的拍攝
    畫意人像是攝影史上最早出現的攝影風格流派之一。從形式上說,畫意攝影是對繪畫作品的一種模仿與追求,目的就是使其風格接近油畫或其他繪畫形式。但是畫意攝影並不單是對繪畫簡單的、表面的模仿,而是要取其意,然後再運用攝影的手段進行二次創作,作品要體現攝影師的主觀思想和對主題的深入理解。
  • 與畫意攝影決裂 攝影與繪畫何時開始不同的?
    後來攝影術誕生了,依然無法擺脫繪畫。攝影師們在早期就是想著怎麼樣可以讓攝影更像繪畫——畫意攝影。 這裡我幫助大家提煉繪畫和攝影的兩個關鍵點。 繪畫在追求「畫得像」(寫實)這件事兒上,天然不如攝影。 攝影在追求表達個人情感上(寫意),天然不如繪畫。
  • 照片如何拍攝出俄羅斯風格油畫感覺?2個關鍵步驟,設置對就可以
    很多同學會發現,俄羅斯攝影師拍攝人像攝影喜歡把照片拍成油畫風格,照片整體色調濃鬱厚重,質感清晰,皮膚油潤,焦外成像過度猶如奶油一般化開,看起來人物特別突出,整體畫意感極強。那麼,這樣的人像照片是如何拍攝,並且應該在拍攝中和後期裡面注意哪些參數和條件才能拍攝出來呢?
  • 約翰.伯格:理解一張照片
    後來,他的一生近五十年的關於「寫攝影」的評論,理論文章被其好友,同樣是英國作 家的傑夫·戴爾編纂成冊修訂成《理解一張照片》一書。該書收錄了約翰·伯格一生中最具 有影響力同時也最具有水平的文章,它代表了約翰·伯格對於攝影的思考與感悟。 理解一張照片,我們應該如何去理解一張照片?
  • 如何拍攝畫意油畫效果人像照片 歐美風格 典雅時尚
    像小清新、時尚、性感、古典等等風格,既然攝影是一種藝術造型方式,那麼我們在創作中也可以借鑑其它藝術形式的優點。在視覺造型藝術中,繪畫與攝影有著許多的相互借鑑之處。我們可以採用畫意的風格來創作人像攝影作品。像油畫風格與攝影創作相結合,我們可以借鑑油畫的色彩與人物形象造型,創作畫意的人像作品,會有更好的審美效果和藝術感染力。
  • 畫意攝影的崛起:情景畫意攝影與雷蘭德
    當然,要說到情景畫意攝影的真正開拓者,還要數奧斯卡·古斯塔夫·雷蘭德(Oscar Gustave Reilander,1813—1875年)。雷蘭德是一位在英國工作的瑞典人,畫家。1853年起開始鑽研攝影。他將繪畫的構圖方式、表現手法、創作原則移植到自己的攝影創作之中,開拓了充分展示美術特色的攝影道路。
  • 攝影后期知識:如何把風光照片調成水墨風格
    經常有人問我:如何把風光照片調成水墨風格?今天剛好有點時間,就給大家講講如何把一張風光照片調成水墨風格。第一步:把照片導入ps中。第二步:使用「圖像—調整—亮度/對比度」命令,這裡我要先調一下照片的對比度。
  • 約翰·伯格論攝影 如何理解一張照片?
    如果說從博物館中看到的攝影展只能是「一瞥」,那麼與攝影師在一起會讓人對照片長時間「凝視」,進而催生出大量的靈感意象。但若對攝影加以整體的思考,和桑塔格相比,伯格只在「理解」一張照片的意義上有所創見和啟發,其他方面則稍有遜色。
  • 知己知彼 如何從一張照片中體現攝影功底
    第二步:照片主題    一張照片要表達什麼,你想要傳達什麼是照片的核心價值,如果一個人看了一張照片十幾秒都不知其所云,這張照片很可能就是失敗的。    對於那些不知所云或者有所云但味同嚼蠟的作品將在第二輪淘汰。
  • 如何把一幅照片 PS 成手繪動漫風格?
    答|百度派 @sunny我只是拿出了一張在梨花女子大學隨便拍的照片,原圖長這樣:處理後就變成了這樣受了 這種動漫風格的照片是手繪的還是 Photoshop 就可以達到的?後期過程是怎樣的? - 攝影 幾個高票回答的啟示,昨晚特地學習研究了一下,目前已經能達到 3 – 5 分鐘處理一張照片的速度。雖然還沒有達到大師級的高度,不過已經挺有意思了,給諸位拋個磚吧。1.
  • 這些六一「兒童舞臺妝」照片,哪一張有你的童年記憶?
    今天(5月31日),我們搜集了一組今年的兒童化妝照,很多就是這個六一兒童節的表演妝。不過,無論這些照片觀感如何,總歸是屬於你們的獨家幸福回憶。記者從照片中看到,奶茶穿著盤扣麻布上衣,白淨的皮膚塗上口紅、抹上腮紅,本來已經夠粉嫩了。可媽媽劉洋還要錦上添花,在他的雙眼塗上粉紅眼影。腮紅、眼影畫完,劉洋總覺得還差點什麼,想了很久才突然靈機乍現:眉心一點紅。用口紅在兒子額頭來回塗抹一會兒後,劉洋兒時的拍照記憶也湧了上來。「小時候拍照,眉心一點紅是標配,要讓兒子曉得,不管是80後還是10後,眉心一點紅,永遠都是流行的。」她說。
  • 手機修圖技巧之:如何打造日系小清新風格照片?
    日系風格照片一直以畫面乾淨、輕盈、明亮而出名,由於這種小清新風格給人的感覺特別舒適,在近幾年受到了無數青年攝影師的追捧。雖然在我看來,這種風格看起來就像「白內障風」…很多小年輕們都以日系風格作為自己入門攝影的第一風格,許多人就算不懂攝影,也要用日系風格來裝飾自己的照片,而大多數人都喜歡採用最簡單最無腦的方法:套濾鏡!但濾鏡是死的東西,它套模板的方式也許並不適合每一張照片。
  • 簡易方法教你將一張普通照片做成工筆畫風格
    這兩年工筆畫風格照片在影樓逐漸盛行,看起來好像製作很複雜,其實將照片轉化成為工筆畫風格只需要三大步:1.摳圖換底紋;2.提取人物線條感;3.加背景素材及調節膚色。3.同樣在此圖層上,反相(ctrl+I),圖像變成一張白紙。4.選擇濾鏡-其它-最小值為1,圖像逐漸有工筆畫勾勒的效果。5.按shift同時選中上面兩個圖層,ctrl+E合併圖層,圖層模式改為柔光。到這裡勾勒線稿的部分就完成了。
  • 一張照片,一個故事,原來照片還可以做成這樣的書
    人們每年拍攝大量的數碼照片,但普通的照片衝印效果和保存期限已遠遠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照片書由於一本即可下單印刷,使普通消費者自己製作專業水準的照片書成為可能,從而為珍貴照片的永久保存提供了最佳解決方式。在國外,這種自己DIY製作家庭相冊、旅遊照片書和攝影作品集等產品的方式,已經成為時尚。
  • 《魚上山》一張照片的聲音、節奏與時間
    由董鈞、海傑發起的1839攝影獎,以攝影術誕生之時為名,既回溯攝影的本體屬性,也強調以跨媒介的開放姿態對其延展。第二屆1839攝影獎共收到來自近千組投稿,經過紀錄片導演杜海濱、策展人段煜婷、藝術家韓磊、藝術家黎朗、策展人李傑五位終評委四輪投票,最終把大獎頒給了一個以電影短片為主的攝影裝置,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如何看待這種語言的跨界呢?
  • 五色光影攝影雜談:如何給照片加題款和印章「五」
    首先是字體的風格和畫面的風格應該是一致的。清代畫家鄭績有這麼一段論述「有畫細幼而款字過大者,有畫雄壯而款字太細者,有作意筆畫而款字端楷者,有畫向處宜留空曠以見精神而款字逼壓者,或有抄錄舊句,或自長吟,一於貧多,書傷畫局者,此皆未明題款之法耳」。講的就是字和畫的協調統一問題。「書傷畫局」意味著書風與畫風的相背,這樣也就破壞了畫意。高明的書畫家對此是十分講究的。
  • 都說十個荷花九個俗,要拍攝別具一格的作品,請試試畫意荷花攝影
    同時也發現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這些作品同質化非常嚴重,作品風格大同小異,定妝照佔相當大的比例。這也是荷花攝影被冠以「俗」的原因吧。其實作品「俗」只是你還不夠用心罷了,有好多拍攝技法可以讓你的荷花作品脫穎而出。其中,畫意荷花就是最為出彩的一種方式,下面我們就一塊來研究下。
  • 這些風格迥異的兒童插畫,哪一幅能夠讓你夢回童年?
    但是,這個世界總會有孩子需要這些充滿童趣的畫頁,於是,也就總有一群依舊執著於幻想的藝術家,繼續著孩提時的喜悅,創作著風格迥異的兒童插畫作品。如果說,孩子們是從兒童插畫中汲取快樂的,那插畫師便是那個為他們製造快樂的人。那些天馬行空的想像,以不同的繪畫風格創造著屬於孩子的夢,同時,這也是插畫師自己的夢。
  • 光影畫意兩相宜:BOE Alta跨界陳履生藝術展
    這臺極簡主義風格的顯示終端,大膽跨界實用與審美,被媒體稱為「科技藝術品」:它開創性地將內在的尖端科技與外在的造型藝術相結合,在國內電視市場上獨樹一幟,也因此而成為各大文化藝術盛會競相合作的寵兒。穿梭在三座藝術館中,不經意就可遇見BOE Alta的身影,光影畫意,相得益彰。
  • 一張照片講述《黃河大合唱》背後的故事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原標題:在怒濤中誕生!一張照片講述《黃河大合唱》背後的故事明知荊棘密布,依然前行,明知槍林彈雨,毫不退縮,是為不屈。我們所熟悉的《保衛黃河》是組曲《黃河大合唱》的第七樂章,也是傳唱度最廣的樂章。這首歌的誕生,還要從一張照片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