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功——武術術語《八法》

2020-11-02 古法練功

武術術語。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八種方法總稱。具體要求是:「拳(手)是流星眼是電;腰(身法)如蛇行步賽鑽;精神充沛氣宜沉;力要順達功宜純。」即練功要求做到手捷快,眼明銳,身靈活,步穩固,精充沛,氣下沉,力順達,功純青。 

《四擊》

武術術語。拳術中的踢、打、摔、拿四種擊法。「踢」指腿法,包括蹬、踹、彈、點、纏、擺、掃、掛等;「打」指拳法,包括衝、撞、擠、靠、崩、劈、挑、砸、撐、摟、攔、採、挒、勾、抄等;「摔」指率法(舊稱跌法),包括掤、鞏、揣、滑、倒、爬、拿、捋、勾等。「拿」指擒拿法,包括刁、拿、鎖、扣、封、閉、錯、截等。明戚繼光著《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曰「山東李半天之腿,鷹爪王之拿,千跌張之跌,張伯敬之打。。。。。。皆今之有名者」。後世認為戚氏所言正是如今的踢、打、摔、拿。 

《步眼》

武術術語。即步位、步點。較藝中腳步移動的最佳位置,包括初步的方位、距離、時機。拳家制勝,均靠步眼到位,得機得勢。進,可以封堵、管扣、奪勢諸用;退,以求避擊,固勢之利。 

《溜腿》

武術術語。亦稱踢腿。各種直擺性或曲伸性的腿法練習。動力性柔韌練習方法。一腿直立;另一腿以髖關節為軸,依靠大腿肌群與髖腰肌的收縮與協調配合而踢起。 

《外門》

武術傳統用語。較鬥中,指對手的手臂外側。

《裡門》

武術傳統用語。較鬥中,指對方的手臂內側。 

《側門》

武術傳統用語。指人體之側面,包括肩、肋、腰、胯。亦稱"邊門"、"偏門"。 

《正門》

武術傳統用語。指人體正面,包括胸、腹、襠。 

《過門》

武術對練術語。指一方掃腿,另一方向前跳步讓過;或一方使用器械掄掃,一方跳閃避讓,致使雙方調換防衛的動作。如:一方位東,另一方位西。前者掃,後者跳,而成後者位東,前者為西。後者動作,即「過門」。 

《開門》

武術術語。即散手準備姿勢。又稱「拉開架子」、「擺好門戶」、「站好樁口」、「開手」。拳種不同,開門姿勢略有不同,亦可採取自由式,或故意露出破綻,麻痺、誘惑對方。 

《引手》

武術術語。試探性手法、出售在於引誘對方招架還擊,探其虛實,繼而使出自己的招法。 

《餵手》

武術散手訓練方法之一。教練或同伴反覆或連續以一種方法或組合動作攻擊對方,對方則按固定的招勢進行防守還擊。「餵手」也經常在教學中運用,依照對方所練的招勢要求,創造接近實戰或與實戰相一致的訓練條件。一般是用來誘導學生理解某一動作的攻防含義。 

《硬功》

指習武者經過專門的系統訓練,其身體各部具有比一般人強得多的抗擠壓、抗擊打、耐摔跌的能力。 

 

《內功》

指習武者經過專門的方法訓練,以提高精、氣來達到身體內壯的方法。

《外功》

指習武者經過專門的系統訓練,使身體表皮部分具有比常人較強達的抗擊力和抗磕碰的能力,達到外壯的效果。

《五要》

指練少林拳法中的五個要求:一要循序漸進,二要有恆心,堅持不懈;三要戒色慾與狂歡;四要涵養謹慎,不恃強凌人、好勇鬥狠;五要嚴格遵守練拳的宗法。

內家拳

武術流派的說法之一。"內家"起始與"外家"相同。黃白家在《內家拳法》中詳述了內家拳法的內容,其中有應敵打法、穴法、所犯禁病法、練手者三十五、練步者十八,而總攝於六路和十段錦中等。晚清時有人把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統稱為內家拳。

《外家拳》

武術流派的說法之一。"外家"說法始於清康熙八年(1669),黃宗羲為王徵南撰寫的《王徵南墓志銘》說:"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博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僕,故別少林為外家……"然而,少林拳家和一些武術家對此說法持不同觀點,認為少林拳是內外兼修的拳法。

《未習拳,先學步》

拳,即套路;步,指弓、馬、僕、虛步等。泛指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法等基本功。這句話強調習武者首先必須學好基本功,不要急急忙忙去練套路;否則根基不深,將來技術水平也難提高。 

《打拳不遛腿,必是冒失鬼》

遛腿,就是踢腿,是武術的基本功之一。無論是初學者還是老練家,都必須堅持練習。因為腿是全身的支柱,務必根基牢固,根基不穩,重心不穩,武術就沒有練到家。遛腿的作用很大,首先,將腿遛開,筋骨柔軟,肌肉不僵,可減少韌帶和關節的損傷。其次,腿功好利於表現技術動作。腿功好,武術功夫便好,腿功是表現技術的基礎。第三,腿功好利於提高拳藝。武術技術多以身體下盤為基礎,堅持遛腿,加強腿部力量性和柔韌性,是掌握高難度動作的關鍵,是提高武術水平的重要手段。從技擊角度看,也只有在腿部關節柔韌性高的條件下,才能敏捷而準確的運用各種腿法。

《武術講八法,拳腳要踢打》

八法是武術的八種基本功法,即手法、眼法、步法、精神、氣息、勁力、功夫。這八法可說是各門各派通用的基本法。不管練何拳何派,離開這八法就練不成功夫。而八法必須在實踐中體現,在實踐中練成,所以,「拳腳要踢打」就是指練武要持之以恆,才能將八法掌握。 

 

《內外合一,形神兼備》

這條諺語是講內功外功應當和諧統一,手眼身法步指外,即指身體表面各部的動作,也即指「形」,精神氣力功指內,即指精神、氣質、意識的體現及人體內臟器官的鍛鍊,也指「神」,內外渾然一體,密不可分。內與外,形與神有著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 

《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

這是武術的基本要求,也是長期習武的必然結果。氣,泛指人體的內在呼吸,它在武術運動中佔有重要的位置。練武時力求氣沉丹田, 吞吐自如。筋骨皮,制人體的外表部分,包括肌肉、骨骼、韌帶等,都要堅硬、耐抗、耐磨。既要"內"練,又要"外"練,二者兼備,缺一不可。 

 

《手是兩扇門,全憑腿打人》

比武時,兩手應象兩扇門一樣,根據來招隨時作格、擋、拔、封等防守動作。與此同時,用腿做踢、彈、踹等動作攻擊對方。

《拳如流星,眼似電》

流星,表示快速;閃電,表示明亮而迅速。意思是:習武時出拳要快速,目光要迅捷而靈敏,及時洞察對方的意圖。 

《打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打拳不等於練功。拳,指鍛鍊的方式,功,指鍛鍊的實效。光注意鍛鍊的方式而不注重鍛鍊的實效,就叫「打拳不練功」。打拳若不練功,拳術即使打得再好看,終是花拳繡腿。練功,就是為了實用。練功的含義很廣泛,如增加力量性,提高柔韌性,加強靈敏性,鍛鍊耐久力,增大呼吸量,提高反應力等,都屬於「練功」的範圍。技擊方法的熟練掌握,技擊能力的具備,養生術的通悟與應用,也是練功的內容。練功的主旨在於練成過人的功力。因為拳人人可打,功卻不能人人練成。如海燈法師的一指禪功,現在可說是絕無僅有。這條諺語也做「拳無實功,一場空空」。

《武術講八法,拳腳要踢打》

八法是武術的八種基本功法,即手法、眼法、步法、精神、氣息、勁力、功夫。這八法可說是各門各派通用的基本法。不管練何拳何派,離開這八法就練不成功夫。而八法必須在實踐中體現,在實踐中練成,所以,「拳腳要踢打」就是指練武要持之以恆,才能將八法掌握。 

 

《槍扎一條線,棍打一大片》

即強調了槍、棍技擊特點的差異。槍有尖,殺傷敵人靠的是槍尖刺扎。棍無尖,殺傷敵人靠的是棍端抽打。槍扎是直線,棍打是橫片,故有此諺。為發揮槍頭的作用,在練習槍術時,身法富於變化,活動範圍廣,氣勢奔放,並且使腰部用力與上下肢動作協調一致,扎槍平直,力點達到槍尖,準確性要求較高,故形容為\"槍扎一條線\"。棍與槍不同,不靠槍頭打擊對方,多以掄、劈、掃、雲等法為主,大多是橫方向用力,動作幅度較大,一打就是一大片,故稱\"棍打一打片\"。意思主要指槍與棍在技術方法上的不同之處。 

 

《槍如遊龍,棍似旋風》

或作槍如遊龍扎一點,棍似瘋魔打一片。槍扎出去要想令對手捉摸不定,絕不能直來直去,而要槍桿抖顫,猶如一條蜿蜒前進的龍蛇,不僅有直刺的力量,而且有上下左右磕、格、崩、滑的力量,勁力便發揮的淋漓盡致,收效也便顯著。棍,若要招招見功,必須要快,所謂棍起生風,只有如旋風般劈打抽攔,才有殺傷力。

《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精》

從散打技擊角度而言,貪多嚼不爛是每個選手應當大忌而特忌的。武術招法很多,千變萬化,要想全部掌握實在是難上加難,因此,練習散打技擊,除了要博學多聞,廣泛涉獵外,還必須精通幾招。這幾招應是自己的拿手。應當是別人不會的我會,別人會的我精。如是人人皆曉的招數,就要練到別人達不到的火侯,這才叫絕招。摔跤名手寶三善使「潑腳」,這是摔跤中的俗招,人人都會,可是誰與寶三善摔,卻常常使不出自己的潑腳,而著了寶三善的潑腳。他這一招實在是練到了精、絕的地步。如果光會許多招,實際運用時卻生疏的很,那反到不如精通幾招奏效得快。當然,如果千招會千招精,那是上上等了。

《手是兩扇門,全憑腿打人》

比武時,兩手應象兩扇門一樣,根據來招隨時作格、擋、拔、封等防守動作。與此同時,用腿做踢、彈、踹等動作攻擊對方。 

《劍走青,刀走黑》

青指「輕捷便利」,交手之時,能幹淨利索地躲閃對手的進攻,謂之「走青」;劍本身輕、短、細、薄,對付粗重兵器,難以硬擋硬架硬格,只可逢堅避刃,遇隙削剛,仗著身法便利、招法變換取勝。「黑」,是很毒兇猛之意,就是說刀法要狠、要猛。刀本身面寬而背厚,交手之時,可大劈大砍,硬擋硬架,刀峰過處,如滾瓜切菜。所以說:「刀走黑」。 

 

《上虛下實中間靈》

上虛,指手上的技擊意圖,不讓對手摸清虛實;下實,指底盤要牢固,交手時陣腳不亂;中間靈,指身法要靈活,可隨意應變。即比武時,要虛實結合,靈活多變,兵不厭詐,見招拆招。

《刀如猛虎,劍似飛鳳》

刀講究威武勇猛,演練起來如虎添翼,兇狠潑辣。劍則講究輕靈,瀟灑,演練起來,突如蜻蜓點水,突如彩蝶穿花、紅纓繡穗,迎風飄東,就象一隻絢麗的飛鳳。  

《有意莫帶形,帶行必不贏》

意思是:出招進攻時,意圖不能顯露出來。假如進招意圖暴露,就會被對方察覺,這樣,進攻招法就會失靈,以至於失敗。 

 

《出手不見手,拳打人不知》

強調武術中速度的重要性,也就是說,比武時,不管是出拳還是擊掌,動作都要快如閃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擊對手打擊對方.《花拳鏽腿,好看無用》武術界常用「花拳繡腿」老形容姿勢好看卻不實用的拳套。這一類拳套過分追求姿勢的美觀和技巧的高難,而不注重動作是否體現技擊性,拳套中缺少踢、打、摔、拿的實用招法。還有一種情況是有些習武者所練的確是貨真價實的好東西,可惜,練習者只會依葫蘆畫瓢,而不會拆解,表演起來威風漂亮,一經實戰白竅不通。這樣的習武者也被稱為花拳鏽腿。《一寸長,一寸強>>指用器械或徒手實戰,此時,如果有一方能多爭取一寸之長,就可能先於得手,從而取勝。 所以練武時應儘量放大動作幅度以加強攻擊力。比如衝拳時,不但要求沉肩,而且還要求順肩,儘量放出去。

相關焦點

  • 武術基本功的重要性
    武術基本功泛指武術中各種步型、手型及腰、腿、臂、樁、鼎功等。武術基本功訓練內容主要有手型訓練、步型訓練、平衡訓練、騰空訓練、內壯功訓練、外壯功訓練等。要想扎紮實實地學好武術,就必須進行武術基本功訓練。在武術運動中,每個動作都不是局部的或單個關節的活動,它講究手、眼、身、法、步的協調配合,體現為以腰為軸,節節貫穿,所打出的拳或踢出的腿都要有一個整體的力量。因此,在身體素質方面,武術對身體各部位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韌、靈敏等均有較高的要求。身體素質不是弧立存在和發展的,他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
  • 武術基本功有哪些?為什麼要練習?
    練武術前教練都會說一句話:想練武術,首先基本功要紮實,否則練的就不是武術而是「舞術」。那麼教練所說的基本功都有哪些呢?武術基本功分為肩功,腰功,腿功,手型,手法,步形,步法,跳躍,平衡,跌扑滾翻和一系列組合動作進行教學。
  • 武術基本功——基本腿法
    俗話說:「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基本功是學武入門的第一關。現實中,人們往往忽視基本功訓練,寧願在動作招式上花大功夫,而不願進行基本功練習,沒有充分認識到基本功在武術中的重要性。
  • 武術必備基本功動作圖解!
    武術必備基本功動作圖解! 武術基本功動作圖解一:擺拳[動作方法]並步站立。
  • 武術的主要內容包括套路、基本功、內功和外功,套路也很重要
    武術的主要內容包括套路、基本功、內功和外功。套路是中國武術中非常重要的內容。無論是徒手進行的拳術,還是器械武術,大多數功夫是建立在套路上的。武術套路是指以眾多的技擊動作為素材。將它們以某種特定的規律編排到一起形成一套具有一定程序性的攻防動作組合。
  • 武術基本功(4)——基本手法(推掌)
    俗話說:「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基本功是學武入門的第一關。現實中,人們往往忽視基本功訓練,寧願在動作招式上花大功夫,而不願進行基本功練習,沒有充分認識到基本功在武術中的重要性。同時,習練基本功是件枯燥無味、極其艱苦的「差事」,故而人們多知難而退走所謂的「捷徑」,直接學習套路,這些亦是錯誤的認識和做法。基本功基本功的重要作用1.通過基本功訓練,可避免和減小傷害事故的發生,延長運動壽命。
  • 武術基本功的重要性,蹲馬步和拉韌帶
    說起武術基本功,大家一定不陌生,最常見的就是蹲馬步和拉韌帶.不管是武術還是舞蹈,體育還是雜技,新手入門,師傅都會從最基本的蹲馬步或拉韌帶開始訓練.蹲馬步一字馬為什麼說基本功很重要在少林武術中被稱為樁功.即站樁.根據中國武術的理論,這個姿勢能夠快速有效地增大下肢的力量,同時調整內氣,強身健體。在少林武術訓練中,最為重視馬步的練習。少林弟子們,一開始就要扎馬步,最初一般是5~10分鐘,隨著練習時間的增長,單次站樁的時間也會增長。站樁最長的武師可以站到兩三個小時而不移動。
  • 你知道這些武術基本功嗎
    武術基本功是初學者的入門功夫,更是武術教學的基礎和關鍵。通過基本功和基本動作的練習,可使身體各部位都得到比較全面的訓練,並能較快地發展武術運動的專項身體素質,為學習拳術和器械套路、提高運動技術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
  • 全國武術運動大會在津開幕 新項目「太極八法」「推手」引關注
    為推廣太極拳與武術散打運動而全新打造的太極拳項目「太極八法五步」與搏擊類項目「功夫」作為展示項目首次登臺亮相,吸引了大量武術愛好者觀摩並在場邊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全國武術運動大會是目前中國武術賽事形式多、影響廣的綜合性武術運動賽會,此前已舉辦兩屆。
  • 武術基本功難學?有了口訣,5分鐘就學會!
    作者 趙豔霞口訣是武術教學中講解法的一種,是我國勞動人民和武術工作者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生動、精煉而形象的語言,它把動作要領或動作順序編成順口溜進行講解。這種教學法既說明了動作的做法,又闡明了動作的要領,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示範中受到啟發,便於理解和接受,對學生掌握動作規格、體會動作要領有一定的作用。合理地運用口訣,可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 居家體育課——武術基本功之入門篇
    大家了解武術嗎?武術作為我們中華傳統項目之一是不是既熟悉又陌生,那今天我們就繼續來了解一下武術這個項目吧! 武術,它主要以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格鬥為運動形式,動作帶有攻、防性質,注重內外兼修,是鍛鍊身體的一種方法。
  • 武術基本功——這幾步一定要做好!
    武術基本功是初學者的入門功夫,更是武術教學的基礎和關鍵。通過基本功和基本動作的練習,可使身體各部位都得到比較全面的訓練,並能較快地發展武術運動的專項身體素質,為學習拳術和器械套路、提高運動技術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 武術基本功包括腿功、腰功、肩功和步法等主要內容。
  • 武術基本功入門之手型與步型
    俗話說:「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基本功是學武入門的第一關。現實中,人們往往忽視基本功訓練,寧願在動作招式上花大功夫,而不願進行基本功練習,沒有充分認識到基本功在武術中的重要性。同時,習練基本功是件枯燥無味、極其艱苦的「差事」,故而人們多知難而退走所謂的「捷徑」,直接學習套路,這些亦是錯誤的認識和做法。
  • 學武術必須練好這七項基本功,東莞詠春梁康筆記「己亥年02」
    梁康演示詠春八斬刀武術是一種全身投入運動的傳統體育項目,需要身體各部肌肉,各個關節以及臟器都參與活動的運動;要想學好武術,必須練好基本功,包括柔韌、腰馬、耐力、力量、平衡、動作、速度等七項基本功柔性訓練是不可忽視的武術基本功,在進行柔韌性訓練時,要遵循運動的規律進行,由小到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柔韌訓練不可急於求成,要耗時間慢慢來。
  • 觀點|致武術基本功和套路:縱使有人虐你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戀
    武術基本功和套路是散打搏擊的基因庫「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武術基本功和套路從誕生之初,就是為實戰而準備的。大名鼎鼎的「夜魔」通過練習鯉魚打挺,來提高自己身體的爆發力和深度協調性;仰腰是武術的基本功,也是醉拳、醉劍、醉棍套路中的常見動作。
  •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腿踢功踢腿的基本功練法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腿踢功踢腿的基本功練法
  • 陽光體育中心線上課堂 | 武術系列三——基本功之基礎篇
    陽光體育中心線上課堂 | 武術系列三——基本功之基礎篇 2020-03-31 1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陽光體育中心線上課堂|武術系列三——基本功之基礎篇
    武術基本功泛指武術中各種步型、手型及腰、腿、臂、樁、鼎功等,訓練內容主要有手型訓練、步型訓練、平衡訓練、騰空訓練、內壯功訓練、外壯功訓練等,要想扎紮實實地學好武術,就必須進行武術基本功訓練。武術基本功,就是一種全面發展身體素質、為各種武術形式打基礎的基本功法,是武術運動實踐中積累起的行之有效的科學訓練技術,是一項對身體進行嚴格的、系統的、準確的鍛鍊方法。武術基本功的訓練,要堅持常年不懈,每天或每周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訓練,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以適應武術運動的要求。
  • 書法術語典故,八病
    書法術語典故之八病,是指不符合筆法要求的八種點畫病筆。字的點畫雖有方有圓,有斜有正,有銳有鈍,各不相同,然都須符合一定的書寫方法,以圓滿自然為原則,否則即為病。前人有八病之說,元代李溥光《雪庵八法》中有八病一章,內容為:牛頭、鼠尾、蜂腰、鶴膝、竹節、稜角、折木、柴擔。牛頭,指作點時鋒角顯露。鼠尾,指作撇或豎時,起筆遲笨,而撇出或豎下時,筆畫突然變細,運鋒無力,一拖而過。
  • 書法術語典故,八病
    書法術語典故之八病,是指不符合筆法要求的八種點畫病筆。字的點畫雖有方有圓,有斜有正,有銳有鈍,各不相同,然都須符合一定的書寫方法,以圓滿自然為原則,否則即為病。前人有八病之說,元代李溥光《雪庵八法》中有八病一章,內容為:牛頭、鼠尾、蜂腰、鶴膝、竹節、稜角、折木、柴擔。牛頭,指作點時鋒角顯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