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講堂|李白《贈汪倫》誦讀:田薇

2020-12-12 澎湃新聞

未來講堂|李白《贈汪倫》誦讀:田薇

2020-09-04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攜手推出「未來講堂」古詩詞名家誦讀系列活動,邀請百位名家誦讀賞析百首經典古詩詞,把最經典的古詩詞與最優美的聲音有機結合,讓廣大青少年感受古詩詞的力量與芬芳,在吟誦鑑賞中志存高遠、陶冶情操。讓我們傳承經典,引領未來!

今天,由著名主持人田薇老師為大家帶來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贈汪倫》。

▾ 點擊收看 ▾

作者|李白(唐) 誦讀|田薇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唐·李白

贈汪倫

作品解析

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世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傳世佳作眾多,如《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

李白鬥酒詩百篇,一生好入名山遊。天寶年間,李白到涇縣桃花潭(今安徽)遊歷,獲當地好友汪倫以美酒款待。臨別依依,汪倫又親自送行,李白遂寫了這首傳頌千古的留別詩。

全詩語言深情自然,意象奇妙空靈。詩中第一句「李白乘舟將欲行」,詩人瀟灑地說自己要乘船離開桃花潭了,表達簡煉,卻也讓人聯想到他那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情致。第二句「忽聞岸上踏歌聲」,「忽聞」兩字,顯示李白也意料不到,汪倫與一群村人腳踏節拍,唱著爽朗熱情的歌曲,以唐代民間流行的歌舞方式,趕來為他送行。

第三句「桃花潭水深千尺」遙接第一句,指出了放船的地點在桃花潭,而「深千尺」三字既讚美潭水深湛,並為結句作了鋪墊。緊接第四句「不及汪倫送我情」,筆鋒一轉,用襯託手法,以有形的實物與無形的情感進行比較,感嘆那浩瀚的千尺潭水,也「不及」汪倫對李白的真摯友情來得深厚。

誦讀人介紹

田薇,中央廣電總臺主持人,前駐華盛頓記者。曾榮獲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殊榮,「彩虹獎」「中國新聞獎」「中央電視臺年度優秀主持人」等獎項。現擔任CGTN《世界觀察》主持人,以全球高端人物深度專訪獨樹一幟,並應邀主持世界各大頂級國際論壇。多年積極投身公益事業,現任「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特別顧問」「中國紅絲帶健康大使」「中國精神健康宣傳大使」等。

「未來講堂」

古詩詞名家誦讀系列活動

總策劃:王秋 王麗穎

策劃:陳愛民 胡銀芳

撰稿:馮傾城

監製:郝衛群 鄭金詩 錢宇 毛蓉蓉 於昕

融媒體負責:白鋼 天時 洪博

雷楊 馬鵬 宋揚 高磊 朱偉雄

視頻技術團隊:邊江 魯春豔 趙松

董平遠 李漣臣 張翔宇

錄音合成:閆喬鋒

原標題:《未來講堂|李白《贈汪倫》誦讀:田薇》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未來講堂|李白《夜宿山寺》誦讀:唐燁
    未來講堂|李白《夜宿山寺》誦讀:唐燁 2020-09-11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贈汪倫》千古流傳,李白和汪倫很熟麼?
    李白的《贈汪倫》作為一首留別詩千古傳誦,那麼李白和汪倫很熟麼?其實不然。李白一生交友無數,在他眾多摯友當中,汪倫算是名不見經傳的一個,若非有一首《贈汪倫》流傳於世,恐怕都不知道李白還有過這樣一段友誼。為什麼李白會給汪倫寫詩?
  • 《贈汪倫》——被汪倫騙到「桃花潭」的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這首詩幾乎所有人都會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成為友誼的頌詞,但是,詩友們,你們知道嗎?李白是被騙到桃花潭的。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 未來講堂|李白《獨坐敬亭山》誦讀:艾寶良
    未來講堂|李白《獨坐敬亭山》誦讀:艾寶良 2020-09-16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白《贈汪倫》中的「汪倫」,到底是什麼人?
    《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不愧是個瀟灑豁達之人,聽後大笑幾聲,並不覺得被愚弄,反而被汪倫的熱情所感動。接下來一連數天,汪倫陪著李白遊山玩水,每天飲美酒,吃佳餚,聽歌詠,高談闊論,經常是通宵達旦,好不快活。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李白終於要離開了,分別之際,汪倫又送給李白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僕人給他送到船上。
  • 未來講堂|李白《秋浦歌》其十五 誦讀:陳鐸
    未來講堂|李白《秋浦歌》其十五 誦讀:陳鐸 2020-12-09 0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天一個詩詞故事:李白《贈汪倫》,廣交朋友的汪倫和李白
    《贈汪倫》唐 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公元755年秋天,李白在安徽宣城一帶漫遊,宣城是個什麼地方呢?是盛產宣紙的地方。宣紙是幹什麼的呢?是用來寫毛筆字的。我曾經也去過宣城,只是當時還不知道桃花潭就在那裡。因李白這首《贈汪倫》,桃花潭也被世人所記住。
  • 詩詞鑑賞《贈汪倫》李白
    詩詞鑑賞《贈汪倫》李白,這首詩我們應該都讀過吧,是一個非常美妙的詩句,也是李白的經典之作,當時李白經常去涇縣桃花潭玩耍,而且那裡面住著一個村民叫做汪倫,準備走的時候還給汪倫送了一首,他自己寫的詩,從中表達了他對這位摯友的不舍和懷念,體現了兩人的深厚友誼,寫了敘事的寫法,李白乘舟將欲行
  • 贈汪倫中看李白的自大與浪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題叫《贈汪倫》,那麼汪倫是誰呢?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創作背景。汪倫是涇縣的村民。涇縣在今天安徽的南部,皖南山區,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汪倫家裡還是有些財產的,可以說是一個鄉紳。
  • 未來講堂|李白《望廬山瀑布》(其二)誦讀:齊克健
    未來講堂|李白《望廬山瀑布》(其二)誦讀:齊克健 2020-09-08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幼兒學唐詩之李白:贈汪倫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語文>正文幼兒學唐詩之李白:贈汪倫 2013-02-01 18:28 來源:網際網路
  • 未來講堂|李白《早發白帝城》誦讀:李立宏
    未來講堂|李白《早發白帝城》誦讀:李立宏 2020-09-01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白的《贈汪倫》是打油詩嗎?
    就好像李白這首《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如此直白,淺近的畫面描寫,我們簡直能看到李白對汪倫抱拳:「到您這裡幾個月,吃您的,喝您的,還拿您的,叨擾您一大段時間了,又這麼客氣來送行,真是感激啊,無以為贈,就寫首打油詩送給您吧。」
  • 李白《贈汪倫》古詩賞析,唐詩《贈汪倫》詩意
    《贈汪倫》唐·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李白寫友情詩中的佳作,千古流傳,布在人口,而村人汪倫由此而顯名後世。李白在天寶十四載曾遊涇縣(今屬安徽)桃花潭。宋人楊齊賢在李白詩注中說:「白遊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釀美酒,以待白。倫之裔孫至今寶其詩(指此詩)。」有部分學者據宋人胡安定的石壁詩序文,斷定汪倫為當地富豪、村豪,可參考。
  • 未來講堂|李白《古朗月行》節選 誦讀:曉晏
    未來講堂|李白《古朗月行》節選 誦讀:曉晏 2020-09-23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贈汪倫李白的新解
    贈汪倫·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注釋] 1.汪倫:李白在桃花潭結識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這首詩就是贈給他的。——————————回過頭來看看《贈汪倫·李白》,很明顯,這首也是竹枝詞。李白(701年-762)、劉禹錫(772-842),李白在前,劉禹錫在後,兩人軌跡沒有銜接。說起竹枝詞,都說劉禹錫,但我們需要明確的是,竹枝詞並不是劉禹錫的原創,而是民間原創,劉禹錫加以整理而得以大成。
  • 李白的詩《贈汪倫》,背後的故事鮮為人知
    大家知道,李白有一首詩叫《贈汪倫》,這首詩主要講述了他與汪倫之間的深厚友誼。但是關於這首詩,背後的故事卻鮮為人知。《贈汪倫》唐代: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有一天李白來到安徽境內,忽然收到一封信,信的內容大概如下:我知道您喜歡喝酒,我們這裡有萬家酒店,我知道您喜歡遊玩,我們這裡有十裡桃花,李白一看信的內容,心裡非常的高興,正中下懷,於是便按照信中地址欣然赴約。一見到寫信人,這個人就是汪倫,李白說:你不是說這裡有十裡桃花和萬家酒店嗎?快帶我去看看。
  • 亦談李白《贈汪倫》詩
    查從儉第667期李白有首《贈汪倫》詩:「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詩中歌詠友情的千古絕唱。有關其詩的研究欣賞文章很多,筆者在此也一呈管見,以期方家見教。李大笑,款留數日,贈名馬八匹,官錦十端,而親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絕句一首。」而欣賞此詩的妙處,皆歸結「忽聞」「不及」四字上。有關「不及」二字,清代沈德潛評價說:「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
  • 一首《贈汪倫》,還原李白和汪倫背後的故事
    我們知道,李白與汪倫的友誼可謂高山流水覓知音,李白如伯牙,汪倫似鍾子期。他倆在相處的這段時間裡,一唱一和,真是美哉樂哉。在分別之時,大詩人李白給這位樸實且重情重義的汪倫作下一首留別詩《贈汪倫》。《贈汪倫》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連小孩子都會背誦,我們不禁好奇,李白是如何會去汪倫家做客?李白在汪倫家過得怎麼樣?李白又是在什麼機緣巧合下作了這千古名篇?清代大詩人袁枚在《隨園詩話》中曾經記載到:唐時汪倫者,涇川豪士也。問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詭云:「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裡桃花。先生好飲乎?
  • 李白寫過的《贈汪倫》:其實兩人的感情並不深,汪倫一直在騙李白
    李白寫過的《贈汪倫》:其實兩人的感情並不深,汪倫一直在騙李白李白是唐朝著名的文人,一生寫下的經典詩歌有很多,在小學時期我們就曾學過很過李白的詩歌,從李白的詩歌中大家應該都看過《贈汪倫》這首詩,這首詩是李白在汪倫送他走之前給汪倫寫的,但其實兩人之間的感情並不深,而且汪倫在沒見到李白之前,一直在以各種理由騙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