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第二屆中德同濟眼科新技術論壇暨同濟醫院醫療集團眼科聯盟及日間病房揭牌儀式在附屬同濟醫院舉行。校黨委副書記吳廣明、德國眼科學會主席Claus Cursiefen,以及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德國科隆大學附屬醫院,日本橫濱市立大學醫學院,新加坡國立眼科中心,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第九、第六人民醫院、瑞金醫院、仁濟醫院,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吉林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山東省眼科研究所,北京301醫院,北京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山眼科中心,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第一醫院,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安徽醫科大學,以及來自江蘇、上海、安徽、內蒙古、雲南、山西、浙江、湖北等地27家合作單位的專家代表線上線下參加了為期2天的學術會議。
吳廣明在致辭中介紹了同濟大學的辦學特色及對外合作模式。他表示,百餘年來,同濟大學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堅持「醫工救國」的初心不改,肩負「教育興邦」的重任不忘,同濟醫院眼科醫聯體的成立為學科構建中的「國內大循環」,眼科牽頭的中德合作為「國際大循環」,雙循環發展模式充分展現了同濟人砥礪前行、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希望同濟眼科能在學科發展、技術創新、人才培養上取得更卓越的成績。
Claus Cursiefen在線上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祝賀,並表示德中關係已進入新時代,德方願擴大與中方的醫學人文交流,繼續為德中兩國醫生和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合作平臺,在醫教研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更加深入的合作,更好傳承寶隆精神,促進中德眼科共同發展。
附屬同濟醫院院長程黎明對德國教授團及國內各位專家與會表示歡迎,介紹了醫院近年來的發展和取得的成績。他表示,同濟醫院眼科與聯盟單位成立醫聯體,擴充了同濟醫院醫聯體專科隊伍,對同濟醫院推進醫聯體工作意義重大。醫聯體能以專科協作為紐帶,強弱項、補短板,從而促進專科整體能力提升。
醫學院黨委書記張軍肯定了附屬同濟醫院眼科在人才培養上取得的成果及對同濟醫學的貢獻,希望眼科未來發展將科技創新放在首位,深化對外交流合作,不斷思考與提升人才培養的方式與能力。
附屬同濟醫院眼科主任畢燕龍介紹了眼科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及未來展望。主治醫師李厚碩介紹了眼科日間病房的籌備及使用情況。副主任醫師王震介紹了眼科醫聯體的籌備及合作概況。自2019年啟動當日日間病房起,床位佔用率及住院手術人次均取得重大突破,同比增長率居外系前列,其中床位佔用率從2019年的79.12% 提升至2020年的93.97%。他表示,今後將以技術創新為出發點,重點突破、有序建設亞專業人才隊伍,以眼科聯盟為支點、以中德合作為契機,優化配置、整合共享國內外特色學科資源,建立聯盟單位「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進步」的堅定目標。
附屬同濟醫院發展中心主任、醫聯體聯盟理事長、上海新視界眼科醫院院長宣讀了醫聯體成員名單。該聯盟著力促進眼科優質醫療資源縱橫整合,提高眼科的診療水平和醫療保健服務水平。在眼科的臨床技能、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多方面建立多層次合作交流機制。在自主平等的原則下,促進各方合作共贏,努力打造專科優勢明顯、管理精細、服務優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為一體的具有鮮明學科特色的眼科專科聯盟。
隨後,第二屆中德同濟眼科新技術論壇舉行,眼科手術技術實操培訓班及國家級繼續教育Ⅰ類學分教育同步進行。與會專家圍繞眼科臨床及基礎研究新進展的主題開展了學術報告和研討,並進行了眼科手術操作培訓。
(圖/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