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以及宗教改革運動,三者之間有哪些聯繫?

2020-12-04 史實追蹤

文藝復興所帶來的社會影響在前文已經講過,正是在這種人文主義思潮的興起、人性的覺醒使得人們開始自覺或者不自覺地運用自己的思想去考慮問題。

他們不再盲目聽從於中世紀時期基督教會和神父給他們灌輸的傀儡般的宗教思想,他們開始學會拒絕這種虛偽的、空虛的宗教思想。

文藝復興的衝擊直接促進了地理大發現運動的開展,這種人性的崛起使得西歐人們開始具備那種勇於探險、徵服和認識未知世界的意識。

在以人為中心的思潮逐漸在以義大利為中心,不斷向西歐擴散,最終影響整個歐洲之時,地理大發現運動也在隨之展開。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早派遣探險家和航海家進行海洋探險的國家,並且也都取得了成功。

美洲新大陸的發現使得當時西歐人對於整個世界的認識更深了一步,對此他們開始繪製更為精確的世界地圖,這為之後的海洋航行活動提供了經驗和基礎。

文藝復興油畫

與此同時,文藝復興所提出的人文主義,使得那些思想開始覺醒的基督教徒認識到了中世紀基督教會的腐敗和無能。

他們存在的意義只是不斷壓榨基督教虔誠信徒的財富資源,並且常常以救贖人們心靈作為藉口,然而這種骯髒的信仰交易無時不在腐蝕和傷害廣大信徒的心。

因此以馬丁路德為首開展的歐洲宗教改革運動開始興起,並且迅速在基督教控制下的世界產生了巨大的震蕩。

這種宗教改革運動就是以文藝復興運動中所推崇和倡導的人文主義為核心,新教認為每個人都可以自由信教,並且完全不需要像之前那樣基督教具有繁瑣的儀式、救贖錢等等,堅稱信仰即得救。

而地理大發現反過來又將西歐的人文主義之火種傳播到世界各地,宗教改革運動在堅持人文主義原則中將文藝復興運動的內容不斷擴散和更新。

三大運動作為在公元16世紀西歐社會的重要社會變革運動,對於西歐今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拉斐爾

從西歐地區相繼爆發的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以及宗教改革運動所帶來的影響來看,其對於西歐社會內部的影響要遠遠超過對於世界的影響,因此西歐作為這三大極具變革性的社會運動的發源地,自然受其影響也是最為深刻的。

這種影響除了為西歐社會帶來了人文主義和人性的覺醒,使得中世紀基督教世界逐漸走向瓦解之外,更重要的影響是使得西歐逐漸步入了封建發展時期,君主專制制度逐漸凌駕宗教之上。

所以我們說公元16世紀也是歐洲社會,特別是西歐社會封建制度不斷發展,並且最終走向確立的時期。

而且人文主義思潮影響之下的民族主義在此時也成為了當時西歐社會流行的重要思想,國與國之間由於封建制度的確立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國家主權範圍,因此在主權範圍內的民族也成為了國與國之間的明顯界限和心理界限。

強調人性

公元1500年公元1600年的一個世紀,正是西歐社會發生重大變革的時期,除了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激烈變革之外,政治、經濟制度等方面的變革更加激烈。

這使得西歐諸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巨大變化,封建制度的確立和民族國家的形成,不僅僅對於當時西歐社會的發展意義重大。

對於日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以及制度的逐步建立更是充滿積極作用,最為重要的是西歐社會是在當時率先展現出資本主義萌芽曙光的地區。

與此同時期的世界其他主要文明區卻依然緩慢地發展著,東亞地區的中國和日本正在封建制度的發展頂峰階段,其內部的社會變革依然是持續了數百年甚至數千年之久的封建化。

此外,向東歐的國家、南亞地區的印度等等都還沒有出現過像西歐社會這樣激烈的社會變革。因此西歐社會在近代史的開端就在思想文化等方面逐漸展現出了強大的發展力量。

被處死的人

公元16世紀逐漸展開的地理大發現給日後世界發展所帶來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贊助支持的海洋航行活動成為西歐人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

並且在此基礎上使得西歐主要國家逐漸開始以了一波在海外建立殖民地的狂潮,為原始資本積累奠定了基礎。

而促使地理大發現運動的出現和蓬勃開展的重要原因就是在此之前開展的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運動為當時封閉、黑暗、沒有靈魂的中世紀西歐帶來了人性的光輝。

為原來那種冷冰冰的、虛無縹緲的社會帶來了溫暖,而這種人性的溫暖恰恰是日後西歐社會出現劇烈變革的重要因素。

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以及宗教改革三大運動之間的關係,是相互促進、互為表裡的。

如若不是文藝復興使得西歐社會人文主義思潮的興起,那麼之後的地理大發現和宗教改革運動絕不會出現如此大規模開展的現象。

因此在中世紀飽受基督教思想影響的人們,想要在一時間發動反對基督教的活動那是不敢相信的。

公元16世紀至17世紀是西歐社會發生天翻地覆變化的時期,與此同時其他現金文明區,比如中國、奧斯曼帝國、莫臥兒帝國等在此時卻並沒有展現出向西歐社會那樣激烈的社會變革現象。這或許是後來西歐社會能夠後來居上的重要因素吧。

相關焦點

  • 歷史說:人文主義,文藝復興運動,導致宗教改革運動
    百家原創作者:音音說歷史14—16世紀歐洲許多國家發生的文藝復興運動對西方文明產生了巨大的思想和文化影響。那麼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講講文藝復興時期出現了哪些文學作品吧。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它主張以「人」為本,肯定現世生活,歌頌愛情和個性解放,反禁欲主義和來世思想;提倡理性和科學,認為人是理性動物,有追求知識和科學探索的權利,反對蒙昧和神秘主義,尤其反對教會對思想的束縛,反對作為神學和經院哲學基礎的一切權威和傳統教條。
  • 從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看近代歐洲文化的先進和落後
    、宗教改革和科學革命的文化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科學革命是14至17世紀發生在歐洲的一系列的連續性的變革。西歐掀起了一場航海探險的狂潮,即地理大發現。文藝復興運動下的地理大發現,讓歐洲人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地理大發現後,曾經相互隔絕的地區溝通起來,是世界各地區之間聯繫加強的第一步,也開闊了人類的視野。在地理大發現的過程中,文藝復興運動的人文主義思想無疑發揮了核心的作用,這種新的思想,使得人們重新認識了社會,邁開了世界全球化的第一步,順應世界歷史的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增強,為以後歐中民族國家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礎。
  •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丨同時期的思想運動有著怎樣的異同之處?
    對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人們總是對教會的迂腐充滿著指責,也沒有對天主教自身的改革進行肯定,兩者在反對天主教腐敗以及教會特權的目標雖然一致,但是各自又有著不同的內涵與區別。一、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運動不能一概而論,時間與性質的差異與傳播範圍有著本質的異同在探究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問題上,很多著作將它們劃為同等性質,把義大利興起的文化運動稱作 文藝復興,同時將德國宗教改革視為文藝復興運動。
  •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丨同時期的思想運動有著怎樣的異同之處?
    對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人們總是對教會的迂腐充滿著指責,也沒有對天主教自身的改革進行肯定,兩者在反對天主教腐敗以及教會特權的目標雖然一致,但是各自又有著不同的內涵與區別。在探究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問題上,很多著作將它們劃為同等性質,把義大利興起的文化運動稱作 文藝復興,同時將德國宗教改革視為文藝復興運動。
  •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答辯題目及解析
    為此,我們為學員提供參考《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答辯題目及解析。1.簡述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異同?(2)不同點:①從背景上看,宗教改革與西歐各國複雜的社會矛盾有關,並且各種社會力量都將鬥爭矛頭指向了封建教會,這是文藝復興所不具備的。②興起和開展的範圍不同。文藝復興首先從義大利開始,主要在文化思想領域裡開展和進行;宗教改革首先從德國開始,它是一場社會各階層都參加的社會運動。③產生的歷史作用不同。
  •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期的教育
    三 英國國教派的教育主張英國的宗教改革對教育的影響不大 ,國家對學校的管理 主要通過教師資格的認定 和教材兩方面進行宗教改革後 ,英國教育上一個重要變化就是英語教學的加強教育目標;培養能在社會生活中有所作為的紳士。
  • 高考歷史高頻考點: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都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榮  二、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不同點  1.內容  (對人的問題) 文藝復興宣揚人的可貴,肯定人,重視人的價值,反對神,要求建立資產階級的人文主義世界觀  宗教改革仍強調神的存在、偉大,要求建立適應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教(會)  2.鬥爭形式
  • 普勒:淺談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對公共關係的影響
    公共關係學之父愛德華·伯內斯曾提到,在此期間有兩次重要的運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前者是一場世俗化運動,它強調人之理性對於認識自然和社會正當性;後者是一場宗教運動,它強調個體意識的正當性。該時期特別強調了個體和輿論的重要性,若無這兩次運動,我們今天所理解的公共關係將無從談起。那麼,這兩次運動是如何影響著今天的公共關係?
  • 14到17世紀,歐洲思想文化運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文化生活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重申宗教關注,儘管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思想和情感似乎都表現出來的世俗主義殘餘魅力仍然存在。羅馬天主教會的改革和復興在中世紀歐洲多次發生過。根據它們的性質,這些運動是向合法的教會權威挑戰,而教會一直堅持宣布這些改革運動為危險的異端。
  • 高中歷史教案:第6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教案
    在17世紀英國革命中廢除作為維護專制君主制和對抗清教運動的工具的國教會。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闢後再次恢復國教會,並企圖轉向羅馬舊教。1688年政變後國教會深受加爾文教影響,逐漸變成資產階級化的教會。英國國教(又稱安立甘宗或者聖公會)→英國(仍是封建教會)→愛爾蘭、蘇格蘭和英屬殖民地。   小結:16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造成基督教歷史上的第二次大分裂。
  •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對教育產生了影響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對教育產生了影響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歐洲在意識形態領域發生的思想解放運動,對教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從14世紀到17世紀的大約300年間,歐洲在意識形態領域發動了一場以「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為口號的反對封建主義和教會神權的思想解放運動,史稱「文藝復興」。文藝復興創造了歐洲繼古希臘、羅馬文化繁榮之後的第二個文化高峰,推動了教育領域內的深刻變革。
  • 高三一輪歷史複習: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高三一輪歷史複習: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2013-08-29 10:31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宗教,哲學,科學之間的聯繫以及對人類發展的影響
    因為在我以後的寫作中會經常提到或者使用宗教,哲學以及科學著作中的術語或者知識,所以有必要闡述一下自己的見解,以避免被人錯誤的理解而產生誤會。隨著時間不斷的演進,人類社會無論是從生活範圍,事物多樣性,乃至物質以及思想上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經驗的積累和總結使得人類對世界以及自我有了新的認識,而這種認識與宗教思想的矛盾促進了哲學的出現與發展,人們在社會活動以及對外在世界的觀察中發現並總結出了一些普遍的自然規律,並且在探究生命的過程當中,對生命的本質有了新的認識,因為其相對宗教來說更能準確而高效的解決生產勞動中遇到的問題
  • 16世紀,北部歐洲的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
    除宗教改革的挑戰與文藝復興種種新的文化表現形式之外,北部歐洲的中央集權國家法國、英格蘭、西班牙和神聖羅馬帝國的權力日益增長,歐洲的經濟擴張蔓延到世界各地。伴隨著北部歐洲經歷的向現代社會轉型所帶來的陣痛,各國的藝術家們紛紛將本地的藝術傳統加以調整,以便與這些新的社會變化相適應。宗教改革對羅馬天主教會所造成的挑戰將在根本上改變歐洲的社會面貌。
  • 宗教改革運動——一場披著宗教外衣的資產階級革命
    因此,教皇以及他的信眾們在俗世中越來越暢通無阻;然而現在,資本主義在歐洲各地蓬勃發展,教權阻礙了資本家們前進的道路,那麼,現在就到了教權給資本家們讓路的時候了。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歐洲16、17世紀發生的宗教改革運動。
  • 畸形的珍珠:天主教反宗教改革運動巴羅克文化的出現
    以樹立人的尊嚴、解放人的心智、確信人的價值和能力為基本內容的文藝復興運動結束了,兩股新的文化潮流代之而興,一股是巴羅克(Baroque),一股是古典主義。巴羅克是天主教反宗教改革運動的文化,發軔於義大利羅馬,主要服務於教皇和教廷貴族,後來傳播到天主教國家,如西班牙、奧地利和德意志南部。
  •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後,現代文明出現了什麼變化?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後,現代文明出現了什麼變化?從世界歷史來看,現代化的意義在於歐洲勢不可擋地成為全球主宰。中世紀晚期和近代早期,現代化進程包括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經濟擴張、資本主義出現、國家建構和海外冒險。這些變化觸發科學、工業和政治領域的偉大變革,塑造17世紀至今的人類史。文藝復興」一詞頗有爭議。
  • 「教學隨筆」文藝復興反對教皇統治嗎?宗教改革反對禁欲主義嗎?
    在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三《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教學中,遇到了這樣一道練習題: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歐洲兩次著名的思想解放運動。人教版必修三教材中關於文藝復興的核心人文主義是這樣闡述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們雖然信仰宗教,但他們反對教會宣揚的禁慾苦行,抨擊教會的腐敗,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質享受。」這裡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們信仰宗教,說明他們沒有反對宗教本身。在他們的藝術作品中大量使用宗教題材也證明了這一點。
  • 地理大發現、印刷術與宗教改革:音樂劇《巴黎聖母院》背後的世界史
    實際上,和《大教堂時代》相比,劇中第二幕的開場曲《佛羅倫斯》更直接地點出了劇中人物所處的時代已經發生和即將發生的巨變:15世紀末16世紀初,歐洲人揚帆起航發現新大陸;馬丁·路德即將掀起新教運動;舊世界的秩序已經出現縫隙,宗教信仰將於不遠的未來在啟蒙思想的光輝下相形見絀。
  • 義大利宗教改革史學概述
    該認識可概述如下:文藝復興與19世紀義大利民族復興運動之間的歷史乃是羅馬天主教會和外來壓迫勢力(如西班牙)造就的反動的、腐朽的歷史;較之英國工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的輝煌,義大利則從文藝復興的神壇跌入谷底,這是因為天主教會的反宗教改革運動嚴重阻礙了歷史的發展,使得義大利長期沒能實現民族國家的統一。為我國學界所熟知的義大利思想巨擘貝內代託·克羅齊便是這類觀點的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