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丨同時期的思想運動有著怎樣的異同之處?

2020-08-21 悅兒姑娘

對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人們總是對教會的迂腐充滿著指責,也沒有對天主教自身的改革進行肯定,兩者在反對天主教腐敗以及教會特權的目標雖然一致,但是各自又有著不同的內涵與區別。

一、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運動不能一概而論,時間與性質的差異與傳播範圍有著本質的異同

在探究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問題上,很多著作將它們劃為同等性質,把義大利興起的文化運動稱作 文藝復興,同時將德國宗教改革視為文藝復興運動。

把天主教會看做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共同敵人,但事實上多位教皇都不程度的對文藝復興進行支持並在教會內進行整頓與改革。

對文藝復興的內容過於狹隘理解,文藝復興並不只是文學、藝術、哲學與政治,還涵蓋了經濟、法學、教育和社會生活等知識領域。

兩者的發展有著明顯差異,文藝復興以1321年為開端,到1637年《方法論》的發表為結束標誌。

而宗教改革運動以1517年馬丁路德思想提出,各個國家的不同程度的發展情況則結束時間也各不同。

「文藝復興四百年」

文藝復興開始於14世紀,15世紀得到發展,16世紀處於高潮時期,17世紀結束,前兩個時期以義大利為核心,而後兩個時期則以英法等國家為主。

宗教改革是以宗教、教會和封建勢力為核心展開的運動,每個國家進行的程度不同。批判西門與尼古拉主義的同時,也要肯定天主教自身進行的改革。

二、史學著作對文藝復興運動的記載無法做到盡善盡美,各個國家的文化運動發展程度不同增加了闡述的難度

雅各布的《文藝復興的文化》將文藝復興視為文明整體進行描述,道出這一時期的文化與中世紀文化的差異。它是文藝復興研究的滌訕之作,有著相當重要的的研究價值。

它綜合各國對文藝復興的研究成果,主張文化史的創新精神,在著作結構上進行創新,打破傳統史學只對政治、軍事和外交限制的枷鎖;也沒有隻介紹文化,而是將當時社會環境結合闡述。

對新興文化進行肯定,改變上層階級主導的時代觀;深層次描述古典文化復興,對人文主義進行肯定,樹立新世界觀。

但他的作品由於歷史觀的限制仍然有著不足之處,書中把中世紀看做暗無生機的時期,沒有對經濟與社會物質生活進行闡述,把文藝復興的發展看做統治者的提倡,無視人民群眾的藝術創作。

西蒙斯的《文藝復興史》與《文藝復興的文化》共同被稱為文藝復興史權威著作,但比雅各布有著明顯的進步。

在書中西蒙斯以專門的章節分別記載了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與方言文學、描述佛羅倫斯時期的文藝活動、論述羅馬教皇和天主教會、對文藝復興運動較為繁榮的城市進行闡述並且列舉了名人小傳。

這本書同樣有著不足之處,過多的描述了政治事件,不談當時的經濟特點,內容僅局限於文學、藝術與歷史。

「中世紀並非完全的黑暗與靜止,文藝復興的發生也不是非常突然的。」

維因斯坦主張使用新的方式觀察並對社會進行分析,同意雅各布認為文藝復興是新文化的體現,同時對雅各布的思想進行部分擴展。

不應該把文藝復興與中世紀文化分開而談,而是從中世紀的社會發展研究文藝復興與人文主義產生的背景;不能把文藝復興的成就完全歸於統治者的支持,要把各個城市力量共同闡述。

雖然文藝復興應該和中世紀文化聯繫起來,但是他們有著本質的差異,不能夠侃侃而談,文藝復興更是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

在疆土廣闊的歐洲,每個國家的文藝復興運動有著不同的發展情況。

14世紀的義大利各個城市之間的繁榮程度不同,佛羅倫斯在政治和經濟上是最繁榮的;威尼斯則以貿易為主,政治發展不完善;米蘭等城市則處於小君主的統治;薩伏衣公國則處於經濟文化都落後的階段。

義大利文藝復興整體特點是佛羅倫斯最早出現,培育大量先進知識分子並活躍在歷史舞臺,成為各個國家學者學習的重要城市,同時義大利的人文主義者思想更為理性。

德意志緊靠義大利,受人文主義思想影響較早,文藝復興集中在大學產生,對傳統宗教、哲學等問題以著作進行闡述,批判天主教會的弊端,為宗教改革運動興起做思想鋪墊。

大量作品中要求脫離教皇統治,反映了德意志當時的社會矛盾;新興資產階級勢力微弱,人文主義者的改革思想不夠堅決。

法國文藝復興主要在宮廷中發生,因為當時的王權強盛,資本主義需要與國王聯盟,他們初入宮廷,國王和貴族的喜愛;文學成就繁榮,出現許多文化沙龍與詩社。

先進的思想文化增強了全國人民的凝聚力,並且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一起進行,共同促進發展。

英國的文藝復興運動出現相對較晚,16世紀後期才發展到熱潮,國家主張人文主義思想的普及,興辦教育;當時尖銳的社會矛盾充分體現在文學作品中。

西班牙由於資本主義發展極為緩慢,16世紀中期才出現文藝復興運動。西班牙積極對外進行殖民活動,許多人文主義者對這一行為進行批判;騎士文學和宗教文學仍廣為流行,出現了《唐吉坷德》等重要作品。

三、文藝復興誕生的人文主義思想成為宗教改革的主要推動力,歐洲積極推行宗教改革使各國發展成為資本主義強國

積極參與宗教改革的人士多為文藝復興中的人文主義者,他們反對愚昧與無知,主張學習知識和思考;敢於質疑傳統神學,試圖打破舊思想;強調人的個性,發現人的價值。

宗教改革與文藝復興有著共同之處,他們都會從歷史尋找對改革有幫助的內容,文藝復興以古典文學為養分進行文化運動,宗教改革以基督教早期「博愛」思想作為改革內容。

16世紀宗教改革主要有以馬丁·路德為代表的多種宗教改革運動。

德國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相對全面,所以有著明顯的成效。他否定教會權威,主張廢除教皇對德國的壓迫,要求政教分離,提倡文化教育。馬丁路德思想受到新興資產階級的支持,建立起新教

加爾文宗教改革在歐洲有著深遠的影響,他在著作《基督教要義》中貫徹馬丁路德思想,並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成為加爾文主義。

但他與路德的主張也有著明顯差異,路德強調以人為中心,加爾文主張上帝為主體,人為上帝而生存;路德認為人必被救贖,獲得成功,加爾文提出上帝拋棄人,人將受到苦難與責罰。

加爾文宗教改革主要做到加強立法、禁止奢靡之風;重視資本主義發展,鼓勵創造財富;限制人的思想,懲罰異端思想;教會不屬於教皇與國王,由市民進行管理。

英國聖公會不同於前兩種改革,是由國王在全國推行的思想。英國宗教改革是為了維護人民利益與鞏固統治。

亨利八世雖然倡導宗教改革,但是仍是天主教會的虔誠信徒,伊莉莎白一世時期通過《三十九條信綱》成為新教教綱,同時保護了天主教與新教的利益。

歐洲宗教改革是人類思想前進的重要標誌,使歐洲進入近代社會,加快近代國家與資本主義的形成,信仰新教的國家都成為強大資本主義國家,改變了天主教壟斷格局,新教權力得到保障,實現了政教分離。

參考文獻

《歐洲文藝復興史》

《十二世紀文藝復興》

《宗教改革史》

相關焦點

  •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丨同時期的思想運動有著怎樣的異同之處?
    一、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運動不能一概而論,時間與性質的差異與傳播範圍有著本質的異同在探究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問題上,很多著作將它們劃為同等性質,把義大利興起的文化運動稱作 文藝復興,同時將德國宗教改革視為文藝復興運動。
  •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對教育產生了影響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對教育產生了影響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歐洲在意識形態領域發生的思想解放運動,對教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從14世紀到17世紀的大約300年間,歐洲在意識形態領域發動了一場以「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為口號的反對封建主義和教會神權的思想解放運動,史稱「文藝復興」。文藝復興創造了歐洲繼古希臘、羅馬文化繁榮之後的第二個文化高峰,推動了教育領域內的深刻變革。
  • 歷史說:人文主義,文藝復興運動,導致宗教改革運動
    百家原創作者:音音說歷史14—16世紀歐洲許多國家發生的文藝復興運動對西方文明產生了巨大的思想和文化影響。那麼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講講文藝復興時期出現了哪些文學作品吧。古希臘和羅馬提倡的以人為本的思想契合了當時資本主義萌芽階段社會階層的精神追求,越多的學者要求恢復古希臘和羅馬的文學藝術,文藝復興運動之風便逐漸由義大利吹向整個西歐。到16世紀,這場歐洲文明史上的重大運動達到了頂峰。
  •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答辯題目及解析
    為此,我們為學員提供參考《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答辯題目及解析。1.簡述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異同?(2)不同點:①從背景上看,宗教改革與西歐各國複雜的社會矛盾有關,並且各種社會力量都將鬥爭矛頭指向了封建教會,這是文藝復興所不具備的。②興起和開展的範圍不同。文藝復興首先從義大利開始,主要在文化思想領域裡開展和進行;宗教改革首先從德國開始,它是一場社會各階層都參加的社會運動。③產生的歷史作用不同。
  • 高三一輪歷史複習: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高三一輪歷史複習: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2013-08-29 10:31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歷史專題——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
    都是在西歐封建制度衰亡、資本主義萌芽和發展的歷史年代都屬於資產階級性質的反封建鬥爭,把矛頭對準天主教會都向古代尋求和汲取養料,人文主義者藉助古典文化,路德藉助《聖經》中原始教義(對人的問題) 文藝復興宣揚人的可貴
  • 14到17世紀,歐洲思想文化運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文化生活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重申宗教關注,儘管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思想和情感似乎都表現出來的世俗主義殘餘魅力仍然存在。羅馬天主教會的改革和復興在中世紀歐洲多次發生過。根據它們的性質,這些運動是向合法的教會權威挑戰,而教會一直堅持宣布這些改革運動為危險的異端。
  • 高中歷史教案:第6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教案
    路德教派→德意志北部和東北部→北歐(瑞典、丹麥、挪威)、美國   ②加爾文教派:加爾文在日內瓦的宗教改革是繼馬丁•路德宗教改革之後的又一次重大的宗教改革運動。加爾文教義傳入英國,成為英國清教徒的宗教信條。加爾文派→瑞士→法國、英國和美國等地   ③英國國教:16世紀英國專制王權與羅馬教廷爭奪英國教會最高統治權和經濟利益的鬥爭加劇。
  • 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以及宗教改革運動,三者之間有哪些聯繫?
    文藝復興所帶來的社會影響在前文已經講過,正是在這種人文主義思潮的興起、人性的覺醒使得人們開始自覺或者不自覺地運用自己的思想去考慮問題。他們不再盲目聽從於中世紀時期基督教會和神父給他們灌輸的傀儡般的宗教思想,他們開始學會拒絕這種虛偽的、空虛的宗教思想。
  • 高考歷史高頻考點: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都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榮  二、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不同點  1.內容  (對人的問題) 文藝復興宣揚人的可貴,肯定人,重視人的價值,反對神,要求建立資產階級的人文主義世界觀  宗教改革仍強調神的存在、偉大,要求建立適應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教(會)  2.鬥爭形式
  •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期的教育
    三 英國國教派的教育主張英國的宗教改革對教育的影響不大 ,國家對學校的管理 主要通過教師資格的認定 和教材兩方面進行宗教改革後 ,英國教育上一個重要變化就是英語教學的加強教育目標;培養能在社會生活中有所作為的紳士。
  • 淺析14到16世紀人文主義(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異同
    其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宣揚個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批判教會的腐朽,是一種努力為創造現世幸福而奮鬥的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宗教改革始於16世紀的馬丁·路德,反對教會的一些教義(特別是教會兜售贖罪券),之後還有
  • 普勒:淺談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對公共關係的影響
    公共關係學之父愛德華·伯內斯曾提到,在此期間有兩次重要的運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前者是一場世俗化運動,它強調人之理性對於認識自然和社會正當性;後者是一場宗教運動,它強調個體意識的正當性。該時期特別強調了個體和輿論的重要性,若無這兩次運動,我們今天所理解的公共關係將無從談起。那麼,這兩次運動是如何影響著今天的公共關係?
  • 宗教人文主義丨新神秘主義與人文主義為何能夠促使宗教改革進行?
    宗教改革最早出現在德意志因為它有著較深的社會基礎。黑死病後經濟結構的變化,社會局勢分裂充分體現在德意志的人文思想中。人文思想首先出現在大學中,培育了大量人文主義思想者,他們大多出生於市民階層,能夠體會到社會最潛移默化的變化,馬丁·路德就是宗教改革的代表。
  • 施瑋|宗教改革與文學-2.文藝復興與基督教文學藝術
    關鍵詞:基督教文學藝術;中世紀;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清教文化 …正°°文▼文藝復興與基督教文學藝術 十四世紀到十六世紀的文藝復興文藝復興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通常將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並稱為西歐近代三大思想解放運動,那麼在這三大思想運動中,基督教文學藝術的得失與走向又是如何呢?從歷史中我們可以得到哪些反思和警醒?上文已經談到十一世紀後,城市的興起,市民階層的形成。
  • 宗教改革運動——一場披著宗教外衣的資產階級革命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歐洲16、17世紀發生的宗教改革運動。宗教改革運動明著說是一場宗教改革運動,是基督教的教義與新教的教義發生衝突的一次改革運動;但實際上,這是一場由新興資產階級為了掃除發展路上的障礙,而展開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運動。
  • 從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看近代歐洲文化的先進和落後
    、宗教改革和科學革命的文化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科學革命是14至17世紀發生在歐洲的一系列的連續性的變革。文藝復興運動下的地理大發現,讓歐洲人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地理大發現後,曾經相互隔絕的地區溝通起來,是世界各地區之間聯繫加強的第一步,也開闊了人類的視野。在地理大發現的過程中,文藝復興運動的人文主義思想無疑發揮了核心的作用,這種新的思想,使得人們重新認識了社會,邁開了世界全球化的第一步,順應世界歷史的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增強,為以後歐中民族國家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礎。
  • 「教學隨筆」文藝復興反對教皇統治嗎?宗教改革反對禁欲主義嗎?
    在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三《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教學中,遇到了這樣一道練習題: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歐洲兩次著名的思想解放運動。人教版必修三中明確寫道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們「反對教會宣揚的禁慾苦行,抨擊教會的腐敗」。但這裡提到的「禁慾」是有限定詞的,是「教會宣揚」的。後文會進一步闡述。其次,宗教改革是對文藝復興的一種繼承和發展。文藝復興是14 世紀中葉到 16 世紀在歐洲發生的思想文化運動,是新興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裡進行的反封建鬥爭。
  • 【六度歷史】宗教改革高考知識點六度解析
    他倡導的改革運動得到農民、手工工匠、下層僧侶的支持,推動了宗教民族主義的發展。王公貴族為擴大自身政治權力,也紛紛建立其轄區官方教會。這主要說明宗教改革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有學者認為,文藝復興通過文學、藝術及其他形式對天主教會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揭露;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則是用神學的理論與話語表達自由、平等的人文主義思想。
  •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後,現代文明出現了什麼變化?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後,現代文明出現了什麼變化?從世界歷史來看,現代化的意義在於歐洲勢不可擋地成為全球主宰。中世紀晚期和近代早期,現代化進程包括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經濟擴張、資本主義出現、國家建構和海外冒險。這些變化觸發科學、工業和政治領域的偉大變革,塑造17世紀至今的人類史。文藝復興」一詞頗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