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最早出現在德意志因為它有著較深的社會基礎。黑死病後經濟結構的變化,社會局勢分裂充分體現在德意志的人文思想中。
人文思想首先出現在大學中,培育了大量人文主義思想者,他們大多出生於市民階層,能夠體會到社會最潛移默化的變化,馬丁·路德就是宗教改革的代表。
一、德意志經濟發展使社會結構發生變化,工商業發展讓貴族與市民階層聯繫增強,促使市民階層發生演變
人文主義思想誕生於文藝復興,13世紀歐洲發生宗教運動,提倡自己解讀聖經,爭辯經院哲學以及出現神秘主義,這些表現集中在一起就成為了14世紀興起的文藝復興。
14世紀中期,黑死病的到來給歐洲造成巨大災難,人口大幅度減少,傳統農業與手工業出現衰退的現象。而瘟疫過後,人口在再次增長,影響了農產品的價格,同樣改變了農業結構。
受農產品價格影響,租佃制替代莊園製成為新型土地經營方式,農民獲得自由。雖然農民的經濟負擔受到自然影響,但個體性得到了增強。
黑死病給城市帶來更大災難,但同樣讓城市的經濟恢復比農村更快,勞動力缺口通過農民得到補充。這一時期也被稱為前工業時期。
前工業時期的工業與農業很難區分,因為土地仍然是社會主要資本,而且很多手工業者無法離開農村。這就導致紡織業最先成為農村手工業。
紡織業原料增加了土地價值,而且技術要求低可以讓很多農村勞動力參與,對農村社會結構產生影響,並且紡織品價值高,少量投資就可以獲得大量利益。
在西歐實現工業化之前,紡織業最受資本家和勞動力的青睞,但城市始終限制了手工業的發展,而新興的家庭制給手工業提供發展道路。
家庭制在農村紡織業發展相當重要,商人把棉花和絲運送到德意志,組織當地農民進行家庭生產,支付酬勞後將這些商品運到市場銷售。
這些商人為紡織業尋找到低價且充足的勞動力,並且農民可以獲得更多的收入;另一方面商人打破城市對紡織業的限制,使其成為新型手工業。
城市手工業的發展帶動了其它手工業,規模最大的手工業是採礦業和冶金業。德意志是西歐最重要的產鐵區,15世紀後這裡出現了許多礦山城市,擁有管理礦山的機構,採礦規模擴大讓開採技術提升。
1493年銀開採量為3萬5千公斤,1560年提升到5萬三千公斤,同時期歐洲其他國家仍處於1萬公斤的開採量。
採礦技術還促進了武器製造與機械製造等多種技術的革新與發展,對人文主義最重要的影響是平板印刷術的推廣以及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14世紀前西歐已經有了平板印刷技術但是成本非常高,1390年烏爾曼建立造紙工坊取代了羊皮紙,15世紀30年代約翰內斯發明活字印刷術,並改善印刷機器降低了印刷成本使其快速在歐洲國家推廣。
印刷行業的發展滿足了市民閱讀的需求,讀物的需求也方向加速了印刷業的發展,使工業與商業得到聯合。
14世紀後,北海與波羅的海貿易形成,以國際貿易為主的北海地區出現只經營遠程貿易的集團,德意志南部地區是以當地手工業產品為主要貿易,工商聯營的商行。
拉芬斯堡商行是德意志南部10座城市上百家富商形成的商行,共有資產20萬弗羅林,經營香料、葡萄酒和礦石產業。16世紀巴塞爾商行資產50萬弗羅林、法蘭克福商行資產70萬弗羅林。
從事商行的家族通過貿易與貴族建立聯繫,
「16世紀迅速發展的商業讓貴族慢慢走向沒落,貴族與市民聯繫大幅度增加。」
市民階層的內部變化正在進行。
二、德意志宗教人文主義學者的思想與新神秘主義得打市民階層的接受,兩者的相互作用讓德意志最先出現宗教改革
文藝復興最早出現在義大利,藝術家用自己的作品表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特別是在宗教類型的作品中體現了人的精神與情感,引起社會共鳴,成為神學經常探討的問題。
神學家們在人與上帝的關係中發起理性與信仰的辯論,人的個性與本質認識成為神學辯論中心,由此產生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這一概念是在19世紀德國哲學家弗裡德裡希的文章中首次提出,提倡重視科學教育取代形上學的教育。隨後歷史學家卡爾哈根用人文主義對14至16世紀的西歐文化運動進行標註。
致力於文法、詩歌、歷史學、修辭學與倫理學的學者被稱為人文主義者。從14到16世紀的期間,出現了很多出色的學者。奧卡姆和威克裡夫是晚期經院哲學的代表,伊拉斯謨則將經院哲學引入人文主義。
古典時期的著作深受重視,學習並研究古典作品流行在各個大學,尤其是包括藝術和科學的人文學科,這也是人文主義的真正源頭。
海德格爾從人的本質定義人文主義,認為人文主義要全是人的本質,對精神、靈魂和身體進行解釋。由於社會發展不同,早期德意志人文主義者就有明顯的特徵。
中世紀德意志從貴族到市民都受到基督教思想的影響,因為宗教思想與君權神授的神學思想息息相關,從奧託時期開始君權神授就深深影響了德意志政治。
人們服從於君權神授,也服從於教會的法權,而且宗教思想對社會意識形態和社會價值也有著重要作用。
地處中歐的德意志是東西貿易集散地,直到15世紀德意志出現北方遠方貿易同盟和南方手工業貿易中心,形成了貿易商行,但並未讓德意志形成統一國內市場。
國際貿易也增強了宗教思想在人民中的作用,也讓德意志比英法等其他國家具有更強的宗教意識,阻礙了社會意識的生長,代表市民觀念的人文主義也比義大利晚了一個世紀。
而後來的人文主義思潮也是以宗教的形式表現出來。德意志人文主義者多出生於市民家庭,人文主義也被看做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教育,因為它誕生於大學的人文學科。
市民出身的人文主義者接受基督教教育,而且德意志大學也都受教會控制。彼得魯德爾是第一位在德意志大學教授拉丁語課程的講師,因此被稱為德意志人文主義開創者。
魯德爾在海德堡大學講課時批判經院哲學的空洞爭辯,認為學生應該通過學習人文學科掌握正確的表達方式。
德國人文主義者基本都在大學從事神學教學,所以德國人文主義者具有鮮明的宗教色彩,也被稱為宗教人文主義,伊拉斯謨被稱為最代表性的宗教人文主義者。
他從小接受宗教學校的教育,後來到巴黎大學學習神學,具有虔誠的信仰。他閱讀了大量宗教作品,遊歷各國接觸當地人文主義作品。
他的思想集中體現在作品《愚蠢頌》中,強調了信仰的虔誠,批判了宗教戒律的束縛和繁瑣的儀式,認為應該去除教會的弊端,體現了德意志政治經濟的矛盾,教會法為主的法權成為阻礙社會經濟發展的枷鎖。
宗教人文主義的主張與新神秘主義普遍被這一時期的人民接受,它們都強調了個人解讀聖經的必要性和學習知識的重要性。通過教育傳播宗教人文主義的內容是宗教改革首先發生在德意志的重要社會基礎。
三、新神秘主義思想與人文主義的有效結合促使以馬丁·路德為代表的大量宗教人文主義學者出現,將德意志首先帶入宗教改革,步入近代社會
新神秘主義出現在14世紀前期的德意志,由埃克哈特提出。他在討論經院哲學時把人的存在與上帝的存在統一。
他認為人的靈魂是一般性的,每個靈魂通過具體活動說明自己的存在。在新神秘主義思想中,人的理性和對上帝的信仰被融和討論。
羅馬教會認為這是異端思想將其禁止,但社會群眾卻非常接受,陶勒在布道時講解了埃克哈特的觀點,強調人的自我認識,認識上帝就是認識自我。
「人是理智與情感的結合,靈魂即上帝,尋找上帝就是尋找自己的靈魂。」《基督教神學思想史》
他同樣贊成基督教的守貧思想,將這種貧窮認為是精神貧窮,與物質貧窮有所差別。新神秘主義把精神與物質分開而談,解決了市民特別是富裕市民的信仰困惑。
新神秘主義認為對宗教的虔誠不需要放棄財產,這與人文主義思想有著共同之處,人文主義思想將物質享受推為新的社會倫理觀念。
埃爾福特大學是德意志人文主義的培育之地,也是新神秘主義思想最強烈的地區。埃爾福特大學是由市民創辦的大學,設有多種人文主義學科,而且與教會有著密切關係,大學中有許多教士。
15世紀初大學法學系講授教會法和民法課程,出現了大量宗教人文主義學者,他們形成團體傳播福音書,對聖經進行研究,認為所有人都應該自己理解聖經。
他們批判懺悔祈禱,認為個人罪惡來自社會,把社會罪惡與個人罪惡同樣看待。否定經院哲學爭論,抨擊教士的貪婪與宗教的種種弊端。
這一時期不僅只有馬丁路德在埃爾福特大學形成了自己的宗教思想,還在大學中培育許多宗教人文主義者,為宗教改革的發生起到推動作用,將德意志帶入近代社會。
參考文獻
《文明社會的起源》
《基督教神學思想史》
《世界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