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人文主義丨新神秘主義與人文主義為何能夠促使宗教改革進行?

2020-12-07 牧童文史

宗教改革最早出現在德意志因為它有著較深的社會基礎。黑死病後經濟結構的變化,社會局勢分裂充分體現在德意志的人文思想中。

人文思想首先出現在大學中,培育了大量人文主義思想者,他們大多出生於市民階層,能夠體會到社會最潛移默化的變化,馬丁·路德就是宗教改革的代表。

一、德意志經濟發展使社會結構發生變化,工商業發展讓貴族與市民階層聯繫增強,促使市民階層發生演變

人文主義思想誕生於文藝復興,13世紀歐洲發生宗教運動,提倡自己解讀聖經,爭辯經院哲學以及出現神秘主義,這些表現集中在一起就成為了14世紀興起的文藝復興。

14世紀中期,黑死病的到來給歐洲造成巨大災難,人口大幅度減少,傳統農業與手工業出現衰退的現象。而瘟疫過後,人口在再次增長,影響了農產品的價格,同樣改變了農業結構。

受農產品價格影響,租佃制替代莊園製成為新型土地經營方式,農民獲得自由。雖然農民的經濟負擔受到自然影響,但個體性得到了增強

黑死病給城市帶來更大災難,但同樣讓城市的經濟恢復比農村更快,勞動力缺口通過農民得到補充。這一時期也被稱為前工業時期。

前工業時期的工業與農業很難區分,因為土地仍然是社會主要資本,而且很多手工業者無法離開農村。這就導致紡織業最先成為農村手工業。

紡織業原料增加了土地價值,而且技術要求低可以讓很多農村勞動力參與,對農村社會結構產生影響,並且紡織品價值高,少量投資就可以獲得大量利益。

在西歐實現工業化之前,紡織業最受資本家和勞動力的青睞,但城市始終限制了手工業的發展,而新興的家庭制給手工業提供發展道路。

家庭制在農村紡織業發展相當重要,商人把棉花和絲運送到德意志,組織當地農民進行家庭生產,支付酬勞後將這些商品運到市場銷售。

這些商人為紡織業尋找到低價且充足的勞動力,並且農民可以獲得更多的收入;另一方面商人打破城市對紡織業的限制,使其成為新型手工業。

城市手工業的發展帶動了其它手工業,規模最大的手工業是採礦業和冶金業。德意志是西歐最重要的產鐵區,15世紀後這裡出現了許多礦山城市,擁有管理礦山的機構,採礦規模擴大讓開採技術提升。

1493年銀開採量為3萬5千公斤,1560年提升到5萬三千公斤,同時期歐洲其他國家仍處於1萬公斤的開採量。

採礦技術還促進了武器製造與機械製造等多種技術的革新與發展,對人文主義最重要的影響是平板印刷術的推廣以及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14世紀前西歐已經有了平板印刷技術但是成本非常高,1390年烏爾曼建立造紙工坊取代了羊皮紙,15世紀30年代約翰內斯發明活字印刷術,並改善印刷機器降低了印刷成本使其快速在歐洲國家推廣。

印刷行業的發展滿足了市民閱讀的需求,讀物的需求也方向加速了印刷業的發展,使工業與商業得到聯合。

14世紀後,北海與波羅的海貿易形成,以國際貿易為主的北海地區出現只經營遠程貿易的集團,德意志南部地區是以當地手工業產品為主要貿易,工商聯營的商行。

拉芬斯堡商行是德意志南部10座城市上百家富商形成的商行,共有資產20萬弗羅林,經營香料、葡萄酒和礦石產業。16世紀巴塞爾商行資產50萬弗羅林、法蘭克福商行資產70萬弗羅林。

從事商行的家族通過貿易與貴族建立聯繫,

「16世紀迅速發展的商業讓貴族慢慢走向沒落,貴族與市民聯繫大幅度增加。」

市民階層的內部變化正在進行。

二、德意志宗教人文主義學者的思想與新神秘主義得打市民階層的接受,兩者的相互作用讓德意志最先出現宗教改革

文藝復興最早出現在義大利,藝術家用自己的作品表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特別是在宗教類型的作品中體現了人的精神與情感,引起社會共鳴,成為神學經常探討的問題。

神學家們在人與上帝的關係中發起理性與信仰的辯論,人的個性與本質認識成為神學辯論中心,由此產生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這一概念是在19世紀德國哲學家弗裡德裡希的文章中首次提出,提倡重視科學教育取代形上學的教育。隨後歷史學家卡爾哈根用人文主義對14至16世紀的西歐文化運動進行標註。

致力於文法、詩歌、歷史學、修辭學與倫理學的學者被稱為人文主義者。從14到16世紀的期間,出現了很多出色的學者。奧卡姆和威克裡夫是晚期經院哲學的代表,伊拉斯謨則將經院哲學引入人文主義。

古典時期的著作深受重視,學習並研究古典作品流行在各個大學,尤其是包括藝術和科學的人文學科,這也是人文主義的真正源頭。

海德格爾從人的本質定義人文主義,認為人文主義要全是人的本質,對精神、靈魂和身體進行解釋。由於社會發展不同,早期德意志人文主義者就有明顯的特徵。

中世紀德意志從貴族到市民都受到基督教思想的影響,因為宗教思想與君權神授的神學思想息息相關,從奧託時期開始君權神授就深深影響了德意志政治。

人們服從於君權神授,也服從於教會的法權,而且宗教思想對社會意識形態和社會價值也有著重要作用。

地處中歐的德意志是東西貿易集散地,直到15世紀德意志出現北方遠方貿易同盟和南方手工業貿易中心,形成了貿易商行,但並未讓德意志形成統一國內市場。

國際貿易也增強了宗教思想在人民中的作用,也讓德意志比英法等其他國家具有更強的宗教意識,阻礙了社會意識的生長,代表市民觀念的人文主義也比義大利晚了一個世紀。

而後來的人文主義思潮也是以宗教的形式表現出來。德意志人文主義者多出生於市民家庭,人文主義也被看做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教育,因為它誕生於大學的人文學科。

市民出身的人文主義者接受基督教教育,而且德意志大學也都受教會控制。彼得魯德爾是第一位在德意志大學教授拉丁語課程的講師,因此被稱為德意志人文主義開創者。

魯德爾在海德堡大學講課時批判經院哲學的空洞爭辯,認為學生應該通過學習人文學科掌握正確的表達方式。

德國人文主義者基本都在大學從事神學教學,所以德國人文主義者具有鮮明的宗教色彩,也被稱為宗教人文主義,伊拉斯謨被稱為最代表性的宗教人文主義者。

他從小接受宗教學校的教育,後來到巴黎大學學習神學,具有虔誠的信仰。他閱讀了大量宗教作品,遊歷各國接觸當地人文主義作品。

他的思想集中體現在作品《愚蠢頌》中,強調了信仰的虔誠,批判了宗教戒律的束縛和繁瑣的儀式,認為應該去除教會的弊端,體現了德意志政治經濟的矛盾,教會法為主的法權成為阻礙社會經濟發展的枷鎖。

宗教人文主義的主張與新神秘主義普遍被這一時期的人民接受,它們都強調了個人解讀聖經的必要性和學習知識的重要性。通過教育傳播宗教人文主義的內容是宗教改革首先發生在德意志的重要社會基礎。

三、新神秘主義思想與人文主義的有效結合促使以馬丁·路德為代表的大量宗教人文主義學者出現,將德意志首先帶入宗教改革,步入近代社會

新神秘主義出現在14世紀前期的德意志,由埃克哈特提出。他在討論經院哲學時把人的存在與上帝的存在統一。

他認為人的靈魂是一般性的,每個靈魂通過具體活動說明自己的存在。在新神秘主義思想中,人的理性和對上帝的信仰被融和討論。

羅馬教會認為這是異端思想將其禁止,但社會群眾卻非常接受,陶勒在布道時講解了埃克哈特的觀點,強調人的自我認識,認識上帝就是認識自我。

「人是理智與情感的結合,靈魂即上帝,尋找上帝就是尋找自己的靈魂。」《基督教神學思想史》

他同樣贊成基督教的守貧思想,將這種貧窮認為是精神貧窮,與物質貧窮有所差別。新神秘主義把精神與物質分開而談,解決了市民特別是富裕市民的信仰困惑。

新神秘主義認為對宗教的虔誠不需要放棄財產,這與人文主義思想有著共同之處,人文主義思想將物質享受推為新的社會倫理觀念。

埃爾福特大學是德意志人文主義的培育之地,也是新神秘主義思想最強烈的地區。埃爾福特大學是由市民創辦的大學,設有多種人文主義學科,而且與教會有著密切關係,大學中有許多教士。

15世紀初大學法學系講授教會法和民法課程,出現了大量宗教人文主義學者,他們形成團體傳播福音書,對聖經進行研究,認為所有人都應該自己理解聖經。

他們批判懺悔祈禱,認為個人罪惡來自社會,把社會罪惡與個人罪惡同樣看待。否定經院哲學爭論,抨擊教士的貪婪與宗教的種種弊端。

這一時期不僅只有馬丁路德在埃爾福特大學形成了自己的宗教思想,還在大學中培育許多宗教人文主義者,為宗教改革的發生起到推動作用,將德意志帶入近代社會。

參考文獻

《文明社會的起源》

《基督教神學思想史》

《世界文明史》

相關焦點

  • 歷史說:人文主義,文藝復興運動,導致宗教改革運動
    「復興」首先指該時期人們對古代希臘和羅馬文化的強烈興趣,及著力發掘和崇尚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新現象。但文藝復興又不是簡單地復古,它是從古希臘羅馬文化中重新發現人的價值,激發人的潛能和樂觀進取、追求現世幸福的人文主義思潮。在新文化感召下,有識之士抨擊當時衰落的封建制度和宗教文化,為建立新文化和新社會制度營造輿論。
  • 滲透英國大學的人文主義,既促成了宗教改革,也奠定了大學的根基
    :第一個就是大學的所有人員都要遵國王為英國教會的最高領導,第二個就是進行相應的學術改革。其中關於學術改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在亨利八世被宣布為英國教會的最高領導以後,曾經的羅馬教會法肯定就不能保留了,以前的教會法和教會法學將會被廢除,因為新首腦的權威不容挑釁。2、對傳統的神學進行改進。放棄經院學派的著作和學說,只能把聖經作為唯一的教材。
  • 掙脫神權束縛,掀起人文主義之風,歐洲宗教改革下解放思想的覺醒
    其倡導個人自由以及平等的人文主義價值觀念也深深影響著歐洲社會,並且促進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宗教改革是歐洲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運動,遍及歐洲眾多國家,它對於歐洲的價值不僅僅是促進社會的發展,更是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在黑暗蒙昧之中撕開了一道光,使人們從神的信仰禁錮中逐漸脫離,開始關注人本身,掀起人文主義之風。
  • 淺析14到16世紀人文主義(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異同
    其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宣揚個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批判教會的腐朽,是一種努力為創造現世幸福而奮鬥的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宗教改革始於16世紀的馬丁·路德,反對教會的一些教義(特別是教會兜售贖罪券),之後還有
  •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期的教育
    2 共同特徵;人本主義古典主義世俗性宗教性貴族性三 英國國教派的教育主張英國的宗教改革對教育的影響不大 ,國家對學校的管理 主要通過教師資格的認定 和教材兩方面進行宗教改革後 ,英國教育上一個重要變化就是英語教學的加強教育目標;培養能在社會生活中有所作為的紳士。
  • 新「宗教」-引領世界的人文主義 二
    在倫理上,人文主義的座右銘是「感覺對了,就做吧」。在政治上,人文主義告訴我們「選民能做出最好的選擇」。在美學上,人文主義說「看的人覺得美,就是美」。因此,藝術的定義變得開放了。>人文主義為經濟帶來的影響這種人文主義觀念也深深影響著經濟在現代自由市場中,一個新的最高權威:顧客的自由意志。
  • 人文主義對18-19世紀歐洲古典音樂的影響
    04人文主義促使中世紀音樂進入古典音樂階段人文主義出現的時間比古典音樂要早得很多,曾經的中世紀音樂,也可以叫宗教音樂,在歐洲很多國家,基督教在教育、政治、精神等領域佔據統治地位。中世紀的音樂,是用來對神或者耶穌歌功頌德的,只在教堂中對上帝演唱,不用樂器。
  • 歐洲人文主義興起的「省思」
    這些努力,都意在為人文主義的理論基礎奠基,掌控經典文本的闡釋權。有意味的是,納爾特把教育改革和宗教改革的實踐,統一在一個聯動框架內。宗教改革就像是教育改革的回聲呼應。甚至,他考察了宗教改革中蘊含的人文主義因素:如何調和異教和基督教經典的對立,怎樣把人文主義的「方法論」移借用於基督教改革,實現教會清明和宗教復興。伊拉斯謨,就是一個影響深遠的融合者。
  • 世界史:論人文主義思想的誕生與發展
    他被稱為北歐人文主義之父。他在那裡不僅向人們傳播義大利的人文主義注釋法,而且鼓勵人們學習古典的拉丁語、新的批判哲學以及進行有關古希臘的學問研究。在當時阿爾卑斯山脈以北,他是為數極少的同時懂得希臘文、拉丁文以及希伯來文的學者,他也是教育家和音樂家,提倡教堂的管風琴演奏以及聖樂。同時,他也反對長期在中世紀佔統治地位的經院哲學。在他去世以後,人們出版了一些關於他的生平傳記,由此獲得了更大的名望。
  • 皮科的基督教人文主義思想
    以布克哈特為代表的學者們認為皮科是典型的人文主義者,其代表性著作《論人的尊嚴》是人文主義精神的標誌;也有學者持反對意見,認為皮科所做的哲學研究是試圖在人類的各種文化傳統中尋找證明基督教神學的證據。在筆者看來,文藝復興時代是中世紀向近代過渡的時期,皮科的基督教人文主義思想正是這種過渡時代的產物。作為時代知識精英的人文主義者的思想常常具有兩面性。
  • 文藝復興人文主義與基督教文化的連續性
    在費奇諾看來, 「真正的宗教即基督教,真正的哲學即柏拉圖主義,在根本上是彼此能調和一致的。」[7] 而皮科則認為柏拉圖主義符合基督教,而且必定要導向基督教。但這並不意味著否定人文主義與基督教的差異。必須承認,人文主義作為一種新的世界觀與思想體系,是一種「與古典學問的復活有關的新態度和新信念」[8] ,與基督教是有本質區別的。
  • 人文與科學之間湧動著基因和算法:人文主義是種宗教嗎?
    確實,越來越多的自然科學研究讓大家以為,人既不平等也不自由,人是被決定了的,人文主義只能是一種宗教般的信仰,而不是科學。如果人是基因絕對決定的,那麼基因將成為天然人際歧視最堅實的物質基礎,生而平等將不再是人類社會的人文內涵基礎,「生而有罪、各有其罪」將成為社會對每個新生兒進行「生前預審判」的主題。
  • 當人文主義遇到算法
    這種人文主義主要有三種類型:正統的人文主義或自由的人文主義、社會人文主義與進化的人文主義。未來將會出現「科技人文主義」,它與數據主義一道共同構成新的科技宗教。這種宗教仍然認為「人類是造物的巔峰之作,也堅守許多傳統的人文主義的價值觀」。在赫拉利看來,7萬年前,認知革命改變了智人的心智,讓原本毫不重要的智人成為世界的統治者。
  • 《人文主義與民主批評》
    這些消極例證的軌跡上遍布著廢墟、荒蕪和人類無窮無盡的苦難,其中有三點值得予以強調:民族主義、宗教激情,以及從阿多諾在其著作中提到的同一性思想(identitarian thought)中抽取出來的排外主義。這三者都對立於美國的憲法及其立國思想積極推進的文化多元論的相互依存。
  • 文藝復興與人文主義
    在十字軍東徵以後,義大利這個區塊的城市跟商業慢慢的興起和復甦,所以他們掌握了歐亞東西貿易的重要的交通據點,北部的像威尼斯,佛羅倫斯這些城邦能夠去掌控東西貿易,他們商業繁榮,城市居民擁有財富後,常支持文藝活動,追求精緻的文化生活,而且那有足夠的財富可以來支持藝術家,不管他是畫家或者是音樂家。
  • 吳根友:當人文主義遇到算法
    這種人文主義主要有三種類型:正統的人文主義或自由的人文主義、社會人文主義與進化的人文主義。未來將會出現「科技人文主義」,它與數據主義一道共同構成新的科技宗教。這種宗教仍然認為「人類是造物的巔峰之作,也堅守許多傳統的人文主義的價值觀」。在赫拉利看來,7萬年前,認知革命改變了智人的心智,讓原本毫不重要的智人成為世界的統治者。
  • 巴黎論道:儒學與新人文主義
    論壇舉行了隆重、熱烈的開幕式,並以「儒家思想與全球化世界中的新人文主義」為主題,進行了三場富有成果的專題討論:和而不同與全球化世界的迫切需求,和而不同與文化對話,和而不同與新人文主義。為了便於讀者了解此次會議的相關內容,本刊今日摘要刊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等人在開幕式上的發言。同時,我們摘編樂黛雲先生的一篇文章,作為背景知識連結一同刊出,以饗讀者。
  • 文藝復興時期的公民人文主義傳統
    ,核心是人本主義。 一、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第一,此時的「人文主義」主要是形式化的「人文」,以寫作文體、表達方式和所屬學科來進行的劃分。教授、學習拉丁文、修辭學、詩學、史學和道德學,在寫作風格上區別於經院哲學,以模仿西塞羅、塞涅卡為能事。
  • 超越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對立
    [4]科學主義的長期統治地位並沒有在實際上徹底消滅它的敵對者,人文主義即便是在科學最為受寵的時期也仍然堅持了自身的存在,而科學主義的日暮途窮迎來的正是人文主義的旭日東升。人文主義作為人類人文精神的極端形式相對於科學主義來說具有更長的歷史,它最初是作為神學主義的埋葬者出現的。
  • 中國傳統人文主義與西方人文主義的區別是什麼?
    在前三講中,錢新祖分析了中國傳統人文主義和西方人文主義的不同及其原因,並以黑格爾、馬克思·韋伯等人對中國傳統人文主義的曲解作為例子,展現了自我中心式解讀的不合理性。由此他提出,應該儘量跳出自我,彼此進行對話,形成一種「多元中心的相互主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