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藝復興興起的背景
公元14世紀中期,北義大利出現復興古典語言的新文化運動,歷史學家稱為「文藝復興」(Renaissance)。此運動後來傳播到歐洲各地,一直延續到16世紀。
什麼叫文藝復興呢?
文藝復興,要復興的就是希臘跟羅馬的文化。大約在14世紀中期義大利就出現了復興古典語言的新文化運動,所以歷史學家就把它稱為所謂的文藝復興。而這個運動從14世紀開始,一直陸陸續續傳播到歐洲各地,並延續到16世紀。此文藝運動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就是對古典文化的研究。古典文化的研究就是希臘跟羅馬文化的研究。第二個方面就是方言文學的興起。什麼是方言文學呢?在中世紀所使用的語言主要是拉丁文,所以相對拉丁文而言,不管是義大利語或者所謂的英語,它們都被稱為所謂的方言。第三個方面是人文主義的昂揚。那什麼又叫做人文主義呢?在中古世紀的時候,西歐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基督徒。那個時候,是以神的世界為主,那希臘羅馬時代的所謂的人文精神比較重視現實的生活,所以文藝復興就是重視現實的生活。他們把它稱為所謂的「人文主義」。第四個方面,對於文藝復興,我們最明顯可以看到的是在藝術表現的創新。不管是在畫術或者是雕像。
復興運動興起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四點
第一點,中世紀後期義大利半島各城邦因四分五裂,各國相互競爭,極為重視人才和提倡學術文化,透過藝術品的創作來強化人民對自己城邦的認同。那時候的義大利,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在這一個半島上,有很多不同的城邦。
在十字軍東徵以後,義大利這個區塊的城市跟商業慢慢的興起和復甦,所以他們掌握了歐亞東西貿易的重要的交通據點,北部的像威尼斯,佛羅倫斯這些城邦能夠去掌控東西貿易,他們商業繁榮,城市居民擁有財富後,常支持文藝活動,追求精緻的文化生活,而且那有足夠的財富可以來支持藝術家,不管他是畫家或者是音樂家。
第二點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經常侵擾拜佔庭,也就是伊斯蘭教徒去侵擾了東正教的教徒。所以很多原本居住在希臘半島巴爾幹半島上面的學者只好避難西遷,也就是往義大利的方向,所以帶來了很多古希臘和羅馬的典籍。所以對於恢復希臘跟羅馬的文化是很有幫助的。
第三點,阿拉伯人翻譯的古希臘羅馬典籍,也傳回了歐洲。
第四點,造紙術與活字版印刷術開始盛行,有助於識字率的提升和知識的傳播。阿拉伯人居於歐亞的一個文化傳播者的一個角色。阿拉伯人認為保存了很多希臘跟羅馬的典籍,並翻譯成阿拉伯文。在這時期,透過阿拉伯人把希臘跟羅馬的典籍,再一次地傳回西歐,有助於希臘和羅馬文化的恢復。漢朝的造紙術和宋朝的印刷術,原本是東方的一些技術,也在這個時期陸陸續續傳到了西歐。造成書籍的價格可以大幅地下降,當書籍的費用可以下降的時候,能夠獲得書籍的人就比較多,所以有助於識字率的提升和知識的傳播。此外,當時的大家族也透過延攬重用才學之士來擴充自己的勢力。比如佛羅倫斯的美第奇家族。他們大力贊助這些人文學者,並熱衷於收藏古物和藝術品,並且設立藏書豐富的圖書館,以此來提高本國或個人的政治和社會聲望。
二、文藝復興時期倡導的人文主義有何特色
文藝復興(Renaissance)的原意就是再生,為什麼是再生呢?因為希臘和羅馬文化再一次地恢復,再加上新的元素,有創造力的復興。換句話說,有兩個意義:復古跟創新。復古就是復希臘跟羅馬的古,創新的話就是方言文學,各地的作家都開始使用自己的方言而非拉丁語進行文學創作,帶動了大眾文學,替各種語言注入大量文學作品,包括小說、詩、散文、民謠和戲劇等。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最主要的精神。以研究古典語言為基礎,以人為的中心,那研究人文主義的人就叫做人文學者。早期的人文學者,最有名的兩個人,一個叫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h, 1304-1374),一個叫薄伽丘(Giovanni Boccachio, 1313-1375),他們就是以復興古典拉丁語為職責,另一方面他們是方言文學的創作者,他們配合自己的語言而發展出了新的義大利方言,所以既復古又創新。中古時期是以神的世界為主,而近代以人的世界為主。彼特拉克又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他們會寫詩——十四行詩,早期的內容多半都在描述:上帝,我愛你。文藝復興時期就不是讚揚上帝了,而是會寫情詩之類的。
人文精神重視的就是人的尊嚴跟價值,強調人跟人性,這是近代人本主義的一個開始。
三、文藝復興北傳的特色
16世紀以來,人文主義運動也逐漸往歐洲的北部展開,也就是今天的英國、法國。那隨著人文主義傳播到了歐洲的北部以後,也影響了聖經基督教的發展,從而影響了後面的宗教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