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時期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文學

2020-12-04 木凡的文藝苦旅

文藝復興:歐洲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期產生的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運動。思想鬥爭採用:宗教改革、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

術語解釋

文藝復興:

114—17世紀初歐洲一系列新興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的總稱。

2實質是反對封建觀念、擺脫中世紀宗教教義和封建思想的桎梏,建立適應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和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是西方近代文化的開端。

3它的指導思想是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

1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反教會鬥爭中形成的思想體系、世界觀或思想武器,也是這一時期資產階級進步文學的中心思想。

2主張一切以人為本、反對神的權威。主要內容:

(1)用人權反對神權。

(2)用個性解放反對禁欲主義。

(3)用理性反對蒙昧主義。

(4)擁護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

人文主義思想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其中人本思想和理性精神來自古希臘羅馬文化;平等、博愛的思想來自基督教精神。

人文主義是人本精神與基督教精神的結合。

絕限性:反對封建思想而不反封建王權;反教會腐敗、愚弄而不反對宗教本身。

人文主義還邁出了資產階級個性解放的第一步—肉體解放。

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狀況(人文主義文學、民間文學和封建文學)

人文主義文學佔主導地位。特點:

1思想內容方面:以人文主義為武器,對封建制度和道德及宗教禁欲主義進行抨擊。

2在現實主義方法的運用上更加自覺。

3文學形式豐富多彩。長篇小說成為人文主義作家運用的重要體裁,十四行詩成了歐洲詩歌的重要詩體。這些文學體裁的創新和發展,為近現代文學體裁的完善奠定了基礎。

4具有民族風格。採用本國地方語言、吸取民間語言等。

人文主義在歐洲各國的發展:

一 義大利文學(人文主義發祥地)

彼特拉克(人文主義之父):

代表作《歌集》:包括366首十四行詩和抒情短詩。抒發對妻子蘿拉真摯的愛情。蘿拉具有迷人的形體美、強烈的現實感。形式上創造性地運用了十四行詩的體裁。

薄伽丘:

代表作《十日談》(短篇小說集、歐洲第一部短篇小說集)主題:反對腐敗的羅馬教廷、反禁欲主義。運用框形結構(來自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

義大利人文主義三傑: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

二 法國文學

人文主義有兩種傾向:

民主:拉伯雷《巨人傳》(法國早期諷刺小說、歐洲第一部長篇小說)主人公國王卡岡都亞兒子龐大固埃

「請你們暢飲、暢飲知識、暢飲愛情、暢飲真理」的現世人生態度,寄託了作者的人文主義思想。創立了「德廉美修道院」(理想社會)。

貴族:「七星詩社

術語解釋

七星詩社:

1法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文學團體,由7人組成,其宗旨是研究和借鑑古希臘羅馬文學、對法國詩歌進行更新。

2《保衛與發揚法蘭西語言》是七星詩社的宣言。

3主要人物:龍沙是法國近代第一位抒情詩人。主要成就:愛情詩。

蒙田《隨感錄》法國第一部近代散文集。

三 西班牙文學(詩歌、戲劇、小說等方面取得了傑出的成就)

術語解釋

流浪漢小說:

116世紀中葉,在中世紀市民文學傳統的影響下,產生的一種新型小說---流浪漢小說。以城市下層人物的活動為中心,從城市下層人物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社會上的種種醜惡。

2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一般採用第一人稱、自傳體的形式,描寫流浪主人公的所見所聞,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

3西班牙最早的優秀流浪漢小說:無名氏《小癩子》。

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小說的頂峰:塞萬提斯《堂·吉訶德》是歐洲第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

戲劇方面:

維伽:民族戲劇之父

代表作《羊泉村》:直接描寫農民對領主的反抗。主人公:勞倫霞、騎士隊團長:費爾南

塞萬提斯稱維伽為「自然的奇蹟」。

四英國文學(英國人文主義文學是歐洲人文主義文學的高峰)

喬叟(英國詩歌之父):《坎特伯雷故事集》(框形結構)

託馬斯·莫爾:《烏託邦》(幻想小說)通過一位回到英國的水之口描繪了一個理想社會。

斯賓塞:《仙后》(長詩)標誌著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戲劇文學的高峰。

語解釋

大學才子派:

1是在莎士比亞之前。「大學才子」對當時活躍於英國戲劇界的一批青年知識分子的統稱,他們大多受過教育,具有人文主義思想。他們的戲劇創作和演出活動為莎士比亞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2馬洛:是莎士比亞前英國戲劇界最重要的人物,也是英國文藝復興戲劇的真正創始人。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劇史》。

塞萬提斯(西班牙)

塞萬提斯:出身於一個破落的貴族家庭,歐洲近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先驅。

代表作:

《堂·吉訶德》:標誌著歐洲長篇小說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奴曼西亞》(著名悲劇):取材於西班牙人民反抗羅馬侵略者的鬥爭史實,歌頌了頑強不屈,勇於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

《懲惡揚善故事集》:西班牙第一部短篇小說集。

理解後簡答題

為什麼說堂·吉訶德是一個既有悲劇因素,又有喜劇因素的複雜形象?

1喜劇因素:由於被騎士小說毒害,他終日脫離實際。把維護主正義,消除世間的不平作為自己的天職。見義勇為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善良的動機,由於方法不對(把風車當巨人、把羊群當軍隊等)而得到相反的結果。使他成了一個誇張的喜劇性的角色。

2悲劇因素:堂·吉訶德的形象,反映了作者的人道主義思想。堂·吉訶德不單是個喜劇性角色,他堅信騎士道,可以看出這一人物全身心浸透著對理想的忠誠,為理想而承受種種艱難困苦。主觀上他又是一個帶有悲劇因素的人物。

3不涉及騎士道時,他是一個具有淵博的學識,為理想而奮鬥的戰士。對社會的批評,對戰爭、法律、道德文學藝術的看法都具有遠見卓識,他身上閃耀著人文主義的理想之光。

腦子裡裝這人文主義的理想,手中卻提著中世紀的長矛。如此極端的矛盾集中在他身上,使得堂吉訶德這一人物形象即豐富又複雜。

堂吉訶德原名吉·哈諾他的侍從:桑丘·潘沙

四 莎士比亞(英)

威廉·莎士比亞:馬克思成他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

一生共創:37部劇本、兩首長詩、154首十四行詩。

第一時期:歷史劇、喜劇時期

兩首長詩:《維納斯與阿都尼》《魯克麗絲受辱記》

歷史劇(9部):

歷史劇表現了他的人文主義政治理想。擁護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主張民族統一,擁護賢明君主,譴責封建暴君。

前四部:《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三世》

後四部:《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部最具代表性)《亨利五世》

喜劇(10部):基本主題:歌頌愛情和友誼。包括:

《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無事生非》《皆大歡喜》《第十二夜》等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喜劇中最富於社會諷刺意義的一部。塑造了歐洲文學史上第一個「吝嗇鬼」形象(夏洛克)。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莎士比亞早期創作中的一部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識的愛情悲劇。

第二時期(全盛時期):悲劇時期。

基本主題表現野心、貪慾的邪惡性。

四大悲劇:

《哈姆萊特》主要人物:哈姆萊特、霍拉旭、雷歐提斯

《奧塞羅》主要人物:奧塞羅(具有人文主義者的理想品質)、苔絲德夢娜、伊阿古、凱西奧

《李爾王》:對權勢、財富貪慾的抨擊。

《麥克白》:(心理描寫)野心家形象。

《雅典的泰門》:是莎士比亞最後一部悲劇,對資本主義社會中金錢的作用作了深刻的揭露。

第三時期(晚期):傳奇劇時期

最重要的思想特徵:寬恕、和解

《暴風雨》(詩的遺囑)等傳奇劇四部

《亨利八世》歷史劇一部

這一時期詹姆士統治的反動矛盾的尖銳。作者從現實中找不到矛盾的出路,便轉向幻想世界,夢想通過超自然的力量,用仁愛、寬恕的精神來調和矛盾,實現理想。

術語解釋

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1在莎士比亞第一時期的《亨利四世》中作者塑造了個最成功的喜劇形象:福斯塔夫,他是個封建沒落騎士的典型。

2作品通過人物生活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會」的描寫,為主人公活動提供了一幅廣闊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莎士比亞化:

是馬克思所提出的莎士比亞戲劇創作中的現實主義美學原則。

1情節的生動豐富(三條線索復仇:哈姆萊特為主線,雷歐提斯為副線)線索的豐富,形成多樣化的戲劇衝突,增加讀者的可讀性。

2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哈姆萊特由快樂王子—憂鬱王子)人物真實可信。

3廣闊的社會背景(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宮廷—家庭、深閨—墓地、鄉下—城市)人物活動與社會背景密不可分,後者為前者服務。

4豐富多彩,具有個性化的語言(哈姆萊特:前語言明快、後憂鬱。雙關語:「生存還是毀滅」。)

以上也是《哈姆萊特》的現實主義藝術特色。

綜合論述題

分析哈姆萊特的形象。怎樣看待哈姆萊特的憂鬱和延宕?

階級特徵:哈姆萊特是文藝復興末期人文主義者的典型形象。

1對人類報有美化的看法,充分肯定人的價值。

哈姆萊特認為「人類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傑作」,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2主張人與人之間平等互愛,反動封建等級制度。

要求士兵對自己敬愛。和霍拉旭以朋友相稱。

3強調智慧和理性。

安排「戲中戲」來證實自己的想法。

性格特徵:(猶豫、延宕)

猶豫:猶豫並不是他的天性,而是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理想破滅時所引起的一種精神狀態。在猶豫的同時,哈姆萊特變得更加清醒、更加深沉。

延宕:有其更深刻的社會原因,那就是在復仇的過程中他意識到自己的行動已不單是為父報仇,而是要重整乾坤。在重整乾坤的偉大目標前,哈姆萊特想要行動,但又不知如何行動,這就造成了他行動的拖延。(主觀)

延宕的另一個原因是惡勢力過於強大,而時代與人文主義的局限性又決定他不可能去依靠群眾、反動群眾因此只能孤軍奮戰,最後終於被惡勢力吞沒。哈姆萊特的悲劇已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而是人文主義者和整個時代的悲劇。(客觀)

相關焦點

  • 文藝復興與人文主義
    第二個方面就是方言文學的興起。什麼是方言文學呢?在中世紀所使用的語言主要是拉丁文,所以相對拉丁文而言,不管是義大利語或者所謂的英語,它們都被稱為所謂的方言。第三個方面是人文主義的昂揚。那什麼又叫做人文主義呢?在中古世紀的時候,西歐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基督徒。
  • 文藝復興時期的公民人文主義傳統
    一、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第一,此時的「人文主義」主要是形式化的「人文」,以寫作文體、表達方式和所屬學科來進行的劃分。教授、學習拉丁文、修辭學、詩學、史學和道德學,在寫作風格上區別於經院哲學,以模仿西塞羅、塞涅卡為能事。
  • 文藝復興時期文學
    文藝復興從藝術界開始,在文學界稱人文主義文學 藝術三傑: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 文學三傑: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文學領域的發展頂峰:莎士比亞文學
    文藝復興運動的早期階段,也就是以義大利地區為主要運動中心時期,已經湧現出了一大批文學藝術作品和人文主義作家。比如早期的但丁、薄伽丘等人,他們雖然出生於中世紀的西歐天主教會世界,但是在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之下,他們最先發現了自我,認識了自我。
  • 第一章 歐洲文藝復興從「神」到「人」的「人文主義」
    這種把人的欲望視為萬惡根源的道德說教,束縛了人的能動性創造性的發揮。在中世紀,文學、藝術、哲學等都成了為神學服務的工具或奴婢,基督教的經典教義——《聖經》成為真理的標準和最高的價值,誰違背教義哪怕是懷疑教義,都要受到宗教法庭的審判,嚴重的要處以死刑。在愛上帝、愛鄰人、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基督教倫理觀念和禁欲主義專制文化的影響和統治下,人性普遍處於一種被扭曲和被壓抑的狀態。
  • 藝術欣賞:淺談文藝復興時期美術作品中的人文主義,你了解過嗎?
    不同時期的社會因地理歷史、科學技術、生產力、政治、經濟、民族、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多方面因素,會影響到人類精神文明的發展。14世紀到16世紀歐洲社會經歷了一場偉大的思想文化運動――文藝復興運動,這一偉大的運動是以「文藝復興」為代號、「人文主義」為旗幟、「文學藝術」為先導而展開的。
  • 人文主義的源頭——文藝復興
    隨著義大利資產階級的興起,14—15世紀,一些資產家開始高舉人文主義旗幟,開始強調人的作用。下面就讓空空為各位讀者介紹幾位具有表性的人物。首先是文藝復興前三傑之一的薄伽丘,他出身於富商家庭。他將做生意的錢大量用於買書,以致父親說他:「買的書比賣的貨還要多」。薄伽丘的代表作《十日談》貫穿了人文主義思想,矛頭直指天主教會。該書揭露了教會的貪婪與腐化,抨擊教士的偽善與醜行,肯定人的價值與尊嚴,提倡生而平等。
  • 中世紀的文藝復興始於人們對人文主義的信仰嗎?
    在它的許多原則中,人文主義提倡人是自己宇宙的中心,人們應該接受人類在教育、古典藝術、文學和科學方面的成就。1450年,古騰堡印刷機的發明促進了整個歐洲的交流,使思想得以更快地傳播。由於這種交流的進步,早期人文主義作家,如彼特拉克和薄伽丘所寫的促進希臘和羅馬傳統文化和價值觀更新的鮮為人知的文本被印刷並分發給大眾。
  • 歷史說:人文主義,文藝復興運動,導致宗教改革運動
    百家原創作者:音音說歷史14—16世紀歐洲許多國家發生的文藝復興運動對西方文明產生了巨大的思想和文化影響。那麼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講講文藝復興時期出現了哪些文學作品吧。「復興」首先指該時期人們對古代希臘和羅馬文化的強烈興趣,及著力發掘和崇尚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新現象。但文藝復興又不是簡單地復古,它是從古希臘羅馬文化中重新發現人的價值,激發人的潛能和樂觀進取、追求現世幸福的人文主義思潮。在新文化感召下,有識之士抨擊當時衰落的封建制度和宗教文化,為建立新文化和新社會制度營造輿論。
  • Renaissance:文藝與人文再生之光——淺談文藝復興及人文主義背景
    La Renaissance, 1855年法國歷史學家朱爾·米什萊出版了《法國史》第七卷,該卷的名稱即為La Renaissance,用以表示一定歷史時期內發生的所有事件,從而使這個詞成了再生的時代的名字。文藝復興的定義在西方學界一直存在兩種認知分歧,即文藝復興是一個歷史時代,或文藝復興就是一場文學和科學運動。
  • 義大利文藝復興:以人為中心,倡導精神內涵「人性的解放」
    所以說文藝復興時期,是經濟繁榮的時期,加上以文藝三傑為代表的復興人物。 這一階段的經濟發展大環境很好,財富積累的多,貴族們則在財富積累之下萌生了出國留學的想法,實際上就跟我們現在的國際旅遊差不多。
  • 義大利文藝復興:以人為中心,倡導精神內涵"人性的解放"
    文藝復興時期,商品經濟發展,貿易不斷擴大,城市逐漸建立,中世紀封建思想禁錮打破,思想開化之後,按耐不住的貴族們開始行動。所以說文藝復興時期,是經濟繁榮的時期,加上以文藝三傑為代表的復興人物。這一階段的經濟發展大環境很好,財富積累的多,貴族們則在財富積累之下萌生了出國留學的想法,實際上就跟我們現在的國際旅遊差不多。經濟條件變好了,生活的品質就要提升,那時的奔波遊學,就像我們趕國際航班一樣。
  • 文藝復興人文主義與基督教文化的連續性
    文藝復興人文主義與基督教文化之間是揚棄、承續與超越的關係,而不是對立。其連續性具體體現在對人的理解、現世觀念、知識與理性法則、回歸原初基督教信仰、對人性的追問和對理性的懷疑等方面。關鍵詞:人文主義;基督教文化;連續性作者:肖四新,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
  • 文藝復興時期葡萄牙文學代表:卡蒙斯
    路易斯·德·卡蒙斯(Luis de Camies, 1524——1580),十六世紀葡萄牙大詩人,文藝復興時期葡萄牙文學最突出的代表者。他的十四行詩中有的以抨擊宮廷的腐敗奢侈生活為主題,但也滲透著他對生活的某種失望情緒。一五四四至一五四七年間,卡蒙斯創作了三個劇本,但在他生前都未能出版。喜劇《菲洛德莫》(1587)和《關於阿姆菲特裡奧尼的喜劇》(1587),通過錯綜複雜的愛情故事的發展,歌頌了文藝復興時期崇高的愛情理想。獨幕劇《塞琉古王》(1645)描寫的是希臘史的個片斷,它對國君的暴虐給予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諷刺。
  •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美術
    ①文藝復興時期是指14世紀到16世紀西歐與中歐國家在文化思想發展中的一個時期。「文藝復興」的原意是「在古代規範的影響下,藝術和文學的復興」。其思想基礎是關懷人,尊重人,以人為本位的世界觀。「文藝復興」這個概念,是由義大利著名藝術家、藝術史家和藝術理論家瓦薩裡提出來的。瓦薩裡是米開朗基羅的弟子,他在《著名畫家、雕塑家、建築家》的著作中,把歐洲藝術發展的整個過程區分為三個時期。
  • 087:《文藝復興時期的百科全書》
    它從義大利興起,在16世紀時已擴大至歐洲各國,其影響遍及文學、哲學、藝術、政治、科學、宗教等知識探索的各個方面。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在學術研究中使用人文主義的方法,並在藝術創作中追尋現實主義和人類的情感。
  •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景園林
    從但丁的《神曲》、彼特拉克的《歌集》到薄伽丘的《十日談》,文藝復興文化除了表達人的重要價值之外,還熱情地讚美了山的崇高、海的洶湧、河的浩蕩和泉水的淙淙,甚至歌頌花草的自然之美以及休閒恬靜的鄉村生活;從達·文西的《巖間聖母》《蒙娜麗莎》到《琳達與天鵝》,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作品多注重人物與空間關係的立體表現,其內容雖然仍屬於傳統的宗教題材,但人物與自然環境的結合卻真實地表現了世俗生活的場景,體現了現實主義與人文主義相結合的特點
  • 莎士比亞:文藝復興時期的戲劇大師與文壇泰鬥
    作為文學宗師與戲劇屆的開山鼻祖,他筆下創造的無數經典之作蜚聲中外,無數學者願窮盡畢生精力去探索,去接近;無數文人墨客亦以他為導師,對莎翁其人其作有著太多的憧憬與嚮往。文藝復興時期偉大劇作家莎士比亞本文將從莎士比亞所處的時代背景——文藝復興時期出發,闡明文藝復興與人文主義思潮對其創作產生的具體影響
  • 為什麼佛羅倫斯是早期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中心
    佛羅倫斯,是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文化中心,在15世紀的義大利推出了許多著名藝術家的職業生涯。那麼,佛羅倫斯如何成功佔領中心舞臺?這一切都與這些地區的環境有關。在14世紀,原始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安德烈亞皮薩諾為洗禮堂的東側執行了一對巨大的青銅門,這些都是當時的現代奇蹟,並且變得非常有名。如此成功的是皮薩諾的原始青銅門,佛羅倫斯人認為完全添加另一對洗禮堂將是一件好事。為此,他們為雕塑家和畫家開展了一場競賽。任何才華橫溢的靈魂都歡迎在指定的主題上嘗試,許多人都這樣做了。
  • 聖方濟各和西塞羅,對文藝復興時期的世界觀,產生的影響都一樣
    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就產生了文藝復興和它在文學領域中的對應物:人文主義。那麼大家對於人文主義,大家的了解是怎麼樣的呢?人文主義和文藝復興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關係,以及他們之間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去探究一下,當時的發展情況是怎麼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