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教尊神信仰的演變

2021-01-20 至通 福生無量

    道教是多神教,崇奉的神靈很多,神仙、地衹、人鬼無所不包。後世道教尊奉的最高神是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這是在長期歷史發展變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並定格的。

    東漢時期道教出世,三張五鬥米道專奉天、地、水三官神。信道者有病須「叩頭思過」;神職人員可為病人溝通,向三官神禱告請罪。這個時候,信奉道教之人皆以三官大帝為尊。

    進入魏晉以後,道教各派都假託神的名義撰造經書,所奉的尊神顯得十分混亂。有的以老子為尊,有的以三官,有的以元始天王,甚至造神為尊各不相同。比如南方葛洪就不以老子為尊,他結合荊楚地區有關盤古開天闢地神話及崇拜習俗,推出一位將天地方物始祖與道教始祖合合二為一的尊神元始天王。還編出一段他的來歷:昔天地日月未具,狀如雞子,混沌玄黃。已有矗古真人,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遊其中。並將中國古史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也都納入這道教創世神話之中。

    而北方的寇謙之想要改革舊天師道,於是利用其大眾對老子的信仰,打著老君的旗號,創立新天師道,即使同一時期,南北兩地的尊神也不一樣。東漢邊韶《老子銘》說:「老子離合乎混沌之氣,與三光為終始」,「道成身化,蟬蛻渡世」。並說老子自從伏羲神農以來,各個朝代都要改變形貌,來到這個世界「為聖者作師」。

    五鬥米道雖然並未留下奉老子為教主的明確記載,但《老子想爾注》中說: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並奉《老子》為教內誦習的主要經典,可見其地位之高。寇謙之的時代,至少在北方大地,老子已被奉為道教教祖是毫無疑問的。《魏書·釋老志》就說,道教出於老子。關於老子的形象,魏晉《抱樸子》做了生動描寫:說他身有百二十童子,左有十二青龍,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這裡活畫出一位教祖神威飛揚的樣子。

    到了梁陶弘景,道教各派神仙開始被整合成一個有層階秩序的系統。《真靈位業圖》前四個階層居中位的尊神依次是「玉清虛皇道君,應號元始天尊」;「上清高聖太上玉展玄皇大道君」,後來叫作上清靈寶天尊;「太極金闕帝君,姓李」以及「太清太上老君」。到了後來,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的說法逐漸固定下來。三清的名號,最初出現於六朝,大概在陸修靜之後不久。

    到了宋代,朱熹認為道教三清皆是效仿佛教三世佛。道教三清專神崇拜的形成,其中有佛教的影響,也與天師道舊來的所謂「玄、元、始」三氣化為三清天的說法有關。唐代皇帝為了統治儒釋道,編造老子李耳是他的始祖,皇權借著神權提升地位,以此鞏固自己的皇權,道教因老子而興盛。三清神自此也就定格,成為道教至上神。

    不過宋代可不信奉唐代這一套,他們也有自己鍾意的神仙,比如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四御之一,全稱是「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大帝」,也叫「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據《玉皇本行集經》的說法,他是光嚴妙樂圓的王子,捨棄了王位,在普明香嚴山中學道修真,輔國救民,度化群生,經歷3200劫後,始證金仙,號為清靜自然覺王如來,又經過億次劫難才成為玉帝。這裡雜有佛教的說法,可見道教神仙世界的建構與佛教的影響確有關係。

    宋代皇帝說自已的始祖是趙玄朗,他是道教教主,玉皇大帝也受到高規格待遇。對玉皇大帝的尊崇和普遍祭祀,造成了廣泛而又久遠的社會影響。宋代統治者撰造的趙姓道教教主,隨著宋王朝的滅亡,沒有在道教中保住其地位。但玉皇大帝卻被當成了天上的皇帝。

    《西遊記》描寫玉皇大帝統治上天神仙世界,連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都要聽他的,可見玉皇大帝已經成為天上最高尊神,但是在後世道教中,太上老君位置是在玉皇大帝之上的。這反映在道教宮觀建築配置上,三清殿必在四御之上。可見在後世道教裡,神仙排位還是按照三清、四御、五果老等排列。山西芮城永樂宮保留了許多元代壁畫,其中三清殿的《朝元圖》描繪的即是群仙朝拜元始天尊的情形。道教將古代對日月五星、二十八宿諸星以及北鬥星的信仰崇拜也吸收進來,把它們奉為神明。

    在道教信仰中,太陽是大明之神,月亮是夜明之神。它們分別為男神和女神,也叫太陽星君和太陰星君。五星,就是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古代又叫歲星鎮星、太白星、辰星、熒惑星。它們和日月合稱七曜。二十八宿諸星和北鬥星也是道教重要星神。其中特別是鬥星信仰,在中國十分普遍。道教稱,北鬥落死,南鬥主生;東鬥主算,西鬥記名,中鬥總括,監管下界生靈。人要是能夠禮拜它們,即可消災解厄,增福延年。不過現在這些活動已經成為道教的活動,在民間卻很少有個人參拜星宿的活動。


惟願眾生,得聞正法,萬罪冰消,善芽增長!

惟願眾生,得聞正法,永斷得迷,常修正道!

惟願眾生,得聞正法,不落邪見,法輪常轉!


祖師言:

「心存邪僻,任爾燒香無點益;

持身正大,見我不拜又何妨」

版權聲明: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本文轉自網絡,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弘揚道法,隨喜轉載,功德無量!

在人生的路上

我們總是匆匆忙忙的

追求物質上的欲望,

卻忘了生而為人的真正意義;

我們常常左顧右盼的評價別人,

卻忘了應先審視自己、認知自己。

道法的智慧,提供我們認識自己的方向,

並為探尋人生的真諦,

提供最切實的幫助。

關注此「福生無量天尊」公眾號,從這裡開始遇見你的信仰!


莫道天宮遠,誠心福自來!

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道門雖廣,難度無緣之人!

全真教龍門派第二十一代玄裔弟子:

至傑    微信:majunjiexulihua    電話:15633278444

至通    微信:yc605412033         電話:13373023183

歡迎有緣善人加至傑、至通微信,從此與道結緣!

相關焦點

  • 道教信仰的最高尊神:三清
    早期道教以老子為教主,以元始天尊為老子師,居最高位,何為元始?《太玄真—本際經》說:「無宗無上,而獨能為萬物之始,故名『元始』。運道一切為極尊,而常處二清,出諸天上,故稱『天尊』」。 唐宋以來,道教又以三清並列,玉清元始天尊,或稱元始天王上清太上道君為靈寶天尊;太清太上老君,稱道德天尊。
  • 武當山道教神尊赴臺巡境
    武當山玄天上帝神尊赴臺巡境,27日駐駕臺北松山慈惠堂。兩岸宗教界人士表示,巡境活動有助弘揚中華文化,增進兩岸民眾的情感認同和心靈契合。   玄天上帝神尊10月20日從武當山紫霄宮起駕,10月21日下午飛抵寶島,進行為期9天的巡境祈福活動。
  • 道教的神仙眾多,在民間的信仰是如何演變的?
    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它自從東漢後期誕生後,在我國民間及士大夫之間流傳並逐漸繁衍壯大。在道教發展的過程中,道教根據我國的遠古神話創造了諸多的神靈,並在漫長的歷史發展變化過程中逐漸形成道教尊奉的最高神,即我們熟知的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 道教神靈的由來及演變發展
    道教根植於我國文化土壤中,其崇奉之神靈數量眾多,但無一例外地都能從這塊土壤中找到它的源頭。歸納起來: 第一,對中國古代天神、地祇、人鬼信仰的繼承和改造。第二,對神話傳說人物的繼承和改造。第三,取材於戰國秦漢間流傳的神仙人物。
  • 論道教的黃帝信仰
    在中國傳統的儒釋道三教中,道教以信仰黃老之道而著稱。道教推崇黃帝是得道的神仙,在齋醮科儀文書中黃帝有靈寶黃帝先生、中嶽嵩山黃帝真君、黃帝中主君、黃帝解厄神君、黃帝土真神王、玄清洞元黃帝玉司道君等名號。黃帝是道教所尊崇祖先神的典型,道教黃帝信仰的建構與形成,從一側面反映出道教塑模祖先神的特點,道教黃帝信仰的建構有助於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是道教研究中值得專門考察的問題。
  • 「奇葩」的道教,別人信仰神,我們信仰科學
    天下的宗教無不是強調對神信仰,而科學則是對真理的探索,二者之間不能共存更不相通。但讓人驚訝的是中國的道教卻做到了信仰與科學的完美結合,並且在科學上取得了非凡的成績。道教世界形成與神無關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宗教都認為世界是神創造的,唯有道教認為世界的形成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沒有神參與的過程。《常清靜經》中說:「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 道教理念與仙神信仰
    道教與其他宗教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神仙信仰,它是道教的核心,離開了神仙信仰,道教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和基礎,道教的其他理論和內容幾乎都圍繞著神仙的信仰而展開。道教的最高信仰雖然是「道」,但由於宗教的神性論,決定了道性也必須神話,再加上道教的最高追求是「長生久視,羽化登仙」,所以道教必須建立在「道」的意義上的神仙信仰。
  •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唐代得到統治者的信仰,並被尊為國教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唐代得到統治者的信仰,並被尊為國教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秦漢時奉行者多是些講神仙方藥的方術之士。到了東漢末,《太平經》出現,這是道教最早的經籍。到了魏晉南北朝時,由於佛教的傳入,佛經得以大量翻譯,佛教教旨逐步獲得統治階級的認同,道教徒們也就竊取佛教深奧的教義以填補本教的不足,這樣就有一些道教徒梳理道教的理論體系,並陸續撰寫出有關道教的神仙靈怪事跡成書而流行於社會,同時,也夾雜著些傳統的方術、煉丹、鍊氣等。如東晉時茅山道士葛洪撰《抱樸子》,便是宣揚神仙方術儒家名教理論。
  • 道教神仙—最高尊神「元始天尊」
    2021年新年伊始,今天貧道給大家帶來新年第一篇神仙介紹,也是道教中的最至尊至高的無上存在: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又稱玉清元始天尊,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中的第一位神。元始天尊在道經中的出現比太上老君遲,但地位最高。
  • 閔智亭:道教對神和仙的信仰
    提要 道教信仰神、仙。道教神仙信仰,既有對「神靈」的信仰,也有對自己的信仰。內丹學,就是對自己的信仰,董清奇就說過「生在中華得人身,六根俱全風流體,一身周全無弊病,這就是個好根基」。這個「根基」,人人有之,依照內丹方術去修煉,加以明師指點完全能夠使生理機能逆轉。頂不濟,也能收到大修得大益,小修得小益的效應。至於無藥卻病,老而不衰,健康長壽,更是已證實了的。內丹學是「仙道」科學。
  • 道教:產生、發展和演變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道教:產生、發展和演變,道教信仰的核心是神仙信仰。從歷史上看,早在遠古時代,漢民族中就已廣泛地流傳著神仙之說。它起源於原始部落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在戰國時期,已出現了許多記述神仙傳說的著作,最早的當推莊子、列子之書。
  • 冬至日:道教最高尊神元始天尊聖誕
    冬至日也是道教最為隆重的節日之一,因為它是道教最高尊神元始天尊的聖誕之日。道教是一個多神信仰的宗教,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包含了大量的神仙,既有代表著大道化身的先天尊神,也有宇宙萬物神格化的自然神,還有後天得道的仙真。
  • 日本的神道教和中國的道教有什麼關係?很多人都被名字誤導了
    只要是一個獨立的文明,必然都會衍生出一套自己獨特的神話信仰體系,世界各國各文明的神話信仰豐富多彩,這也是文化底蘊的一種體現,中國自不必多說,今天說一說日本的本土信仰。眾所周知,日本自古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中國元素,覆蓋日本的方方面面,神話、宗教方面受中國影響,也是必然的,因此很多人一看到神道教這個名字,下意識就會覺得和中國道教關係匪淺。
  • 哪吒如何由佛教神演變為道教神?蘊藏作者隱晦思想?否定程朱理學
    導語:哪吒如何由佛教護法神演變為道教神?其形象改變,蘊藏作者多少隱晦思想,否定程朱理學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降世》,掀起了一陣哪吒熱,那麼你知道哪吒的最初身份嗎?其形象是如何演變的呢?唐朝是一個崇尚英雄的時代,在唐肅宗時就尊封姜太公為武成王,並建立武廟十哲,武廟主神是太公望,其中還包括唐朝的開國元勳衛國公李靖。巧合的是李靖的戰功皆發生在西北地區,而佛教中四大天王信仰中,最著名的毗沙門天王其鎮守區域,護法護教區域也在西北地區。這種軍事上功業和地域上的相近,時間久了,慢慢兩人形象就融合在一起了。
  • 千面女神:西王母信仰的演變
    千面女神:西王母信仰的演變 發表時間:2011-08-2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明清兩代民間信仰中西王母成為至上神  明清兩代,寶卷與念捲成為民間宗教藉以表達其宗教思想
  • 道教五嶽大帝是指哪幾位尊神?
    昨天推文中,小道士與各位聊了下湖南崀山龍頭香,提到了山神以及五嶽大帝。五嶽我們都知道,在金庸武俠裡還塑造過一個江湖幫派:五嶽劍派,裡面各個是人才,說話聲音又好聽,特別是嶽不群和林平之,那小聲音,真叫一個燕語鶯聲,嬌翠欲滴,餘音繞梁,珠圓玉潤…(嶽不群表示贊同)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著濃厚的山川崇拜信仰基礎,道教承載傳統,認為萬物有靈、山川有神。
  • 道教教主太上老君是道教第一尊神嗎?
    就像佛教寺院多有大雄寶殿一樣,道教宮觀中也大多有三清大殿,因為三清是道教天界中最高的神,所以道觀中多有三清殿。三清又是指哪三清呢?答曰:玉清、上清、太清。道教傳說天有三十六重,其中玉清境為天的最高位,即三十六重天;上清境為三十五重天,居第二位;太清境為三十四重天,居第三位。三清境中都住著什麼神呢?
  • 日本神道教中神與人的轉化
    日本神道教中神與人的轉化 2016年03月22日 14:0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任婷婷 字號 內容摘要:日本神道教中神與人的轉化?
  • 玉皇大帝手下有四位尊神 他們都是道教文化中的一派祖師
    玉皇大帝手下有四位尊神 他們都是道教文化中的一派祖師 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中,大家都知道唐詩、宋詞、元曲特別著名,源遠流長至今,但其實到了明清這神話小說,在民間百姓中流傳最廣,今天書生給大家說說,明清小說吳承恩先生《西遊記》中天庭之主玉皇大帝手下的四位尊神,或許大家只記得孫悟空,但是這四位尊神可都是道教文化中的一派祖師
  • 農曆十一月十一日,道教尊神太乙救苦天尊聖誕!
    今天是道歷4716年,農曆十一月十一日,為道教尊神太乙救苦天尊的聖誕之日。「天尊」是道教神仙體系裡對地位最高的神明的一種尊稱,極道之尊,至尊至極,故名天尊。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最重要的尊神之一,在早期的神仙體系裡位列六御之列,「六御」為:統御萬天的玉皇大帝、統御萬神的勾陳大帝、統御萬星的紫微大帝、統御萬靈的青華大帝、統御萬雷的長生大帝和統御萬地的后土皇地祇。地位僅次於三清天尊和玉皇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