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英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其中一寶卻是中國的《女史箴圖》
《女史箴圖》是當今存世最早的中國絹畫,是尚能見到的中國最早專業畫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裡程碑的意義,一直是歷代宮廷收藏的珍品。世界上只剩兩幅摹本,其一為宋人臨摹,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筆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英國國家博物館中的這件摹本。
-
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
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是當今存世最早的中國絹畫1903年被大英博物館收藏,成為該館「鎮館之寶」。另宋代紙臨本(一說為徽宗御筆)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流失文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表明,中國流失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一個博物館,其收藏中國文物的歷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館時期,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
-
女史箴圖:英倫博物館鎮館之寶,被追捧千年,為何售二十五英鎊?
能被外國博物館視為鎮館之寶,足見它的價值和地位,說起《女史箴圖》,得先說說它和三個人的故事。《女史箴圖》的原本已經失傳,現在我們能看到的一是唐朝時期的摹本,這一摹本藏於大英博物館的一卷,由於保存的緣故,如今也只有自「馮媛擋熊」至「女史司篇敢告庶姬」的九段。
-
女史箴圖:英倫博物館鎮館之寶,被追捧千年,為何售二十五英鎊?
女史箴圖和三個人的故事 能被外國博物館視為鎮館之寶,足見它的價值和地位,這一摹本藏於大英博物館的一卷,由於保存的緣故,如今也只有自「馮媛擋熊」至「女史司篇敢告庶姬」的九段。
-
稀世珍寶《女史箴圖》,100多年前被掠走,今成英國「鎮館之寶」
坐落在英國倫敦市區的大英博物館是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這裡匯集了世界文明古國的文物寶庫,其中不少是僅存的珍本。館內收藏著中國珍貴文物有兩萬餘件,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顧愷之的絹畫《女史箴圖》,200年前,它是乾隆皇帝的案頭愛物,如今成為了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
稀世珍寶《女史箴圖》,100多年前被掠走,今成英國「鎮館之寶」
其中最著名的是顧愷之的絹畫《女史箴圖》,200年前,它是乾隆皇帝的案頭愛物,如今成為了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顧愷之是有記載以來中國最早最著名的畫家,在中國古代畫史上,顧愷之聲名顯赫。他博學多才,尤其精通繪畫,世人稱他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痴絕。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
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是一件中國文物,曾主動歸還,為何被中國拒絕
英國許多博物館、圖書館甚至私人收藏家都藏有清宮文物。其中以大英博物館最突出。鎮館之寶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之一,收藏了世界五大洲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和藝術品多達百萬件。而該館收藏中國文物的歷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館時期,被認為是世界上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歐美博物館之一。
-
中國最值錢文物,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英國:潛艇還是文物二選一
雖說在一幅畫和一艘潛艇裡面選擇潛艇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這幅畫也不是普通的文物,不然也不會拿來跟潛艇作比較,它是中國最值錢的文物,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女史箴圖》,錯過了英國這次歸還它的機會,現在要想看見它的真容還得到大英博物館去,而且去了也不一定看得到。
-
含《女史箴圖》和中國書畫,大英博物館新增30萬張藝術品數據
兩大鎮館之寶上線令人驚喜的是,此次上線的30萬張藝術品圖像中包括大英博物館兩大鎮館之寶:《女史箴圖》與》《羅塞塔石碑》。《女史箴圖》局部圖《女史箴圖》在中國藝術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作為中國現存已知的最早繪畫長卷之一,它在清代時藏於宮廷,八國聯軍入侵時被盜,後來以25英鎊(大致相當於現在的2000英鎊)的價格出售給大英博物館。由於文物的脆弱性,這件名作始終保存在庫房內,很少露面。此次上線,無疑給了觀眾一個大福利。遺憾的是,博物館方並未上線該作的高清大圖。《女史箴圖》局部《女史箴圖》是中國東晉顧愷之創作的絹本繪畫作品。
-
顧愷之《女史箴圖》原作已佚,最經典的唐代摹本現存於大英博物館
東晉顧愷之(公元345-406年)有中國「畫祖」之美稱,他最早、最好的繪畫作品當屬《女史箴圖》。這是一幅插圖性畫卷,闡述了西晉大文學家張華(約公元232-300年)的政治諷刺作品《女史箴》,原文12節,所畫亦有12段。遺憾的是,原作已佚。
-
在大英博物館,我們這樣保存與修復《女史箴圖》
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現藏於大英博物館,兩位來自大英博物館的修復員介紹了他們「如何照管此畫」。喬安娜·科謝克介紹了《女史箴圖》在博物館中保存與修復的歷史,邱錦仙則介紹了她如何將中國的修復經驗帶到英國。
-
流落英國的國寶《女史箴圖》,被攔腰截為三段,英國曾主動歸還
坐落在英國倫敦市區的大英博物館是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這裡匯集了世界文明古國的文物寶庫,其中不少是僅存的珍本。館內收藏著中國珍貴文物有兩萬餘件,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顧愷之的絹畫《女史箴圖》,200年前,它是乾隆皇帝的案頭愛物,如今成為了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
大英博物館為何將我們的國寶《女史箴圖》裁成多段展出?
圖為《女史箴圖》展覽現場 大英博物館正在進行的「中國繪畫集萃:長江行旅」大展以及《女史箴圖》特展的策展人都是史明理博士(Clarissa von Spee),「每兩年我會策劃一次中國書畫展,將館藏中最好的作品拿出來展示。『中國繪畫集萃:長江行旅』展出的所有作品都來自於大英博物館。」
-
國博出版大英博物館中國文物精選書籍 《女史箴圖》包含其中
包括《女史箴圖》在內的260件中國古代文物被大英博物館收藏,幾乎沒有機會在國內露臉兒。11日,它們被收錄在《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英國大英博物館卷》裡正式發行,以這種方式公開「展出」。 《女史箴圖》片段截圖11日下午,這本書在國博首發。
-
中國國寶《女史箴圖》:蔣介石一個抉擇終成永遠遺憾
但從那以後,這個200年前屬於乾隆皇帝的案頭愛物《女史箴圖》就被成為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深藏庫房,鮮于示人了。 《女史箴圖》唐摹本 《女史箴圖》作者是東晉畫家顧愷之,由於年代久遠,現僅存兩幅臨摹本。中國故宮博物館收藏的是宋代摹本。
-
顧愷之《女史箴圖》,你了解多少
顧愷之《女史箴圖》(唐摹本)局部材質:設色絹本手捲尺寸:24.8cm × 348.2cm館藏: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流傳至今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列女仁智圖》等均為唐宋摹本。先來看看這卷《女史箴圖》,我們現在能看到的,被大家都接受的顧愷之作品有三種:除了這卷《女史箴圖》之外,還有《洛神賦圖》和《列女圖》,其實都是後代的摹本,只是因為通過種種研究認為這三種臨摹得很忠實原作,特別是前兩幅,所以現在對顧愷之的認識主要是來自於《女史箴圖》與《洛神賦圖》。
-
顧愷之《女史箴圖》,你了解多少
女史箴圖顧愷之《女史箴圖》(唐摹本)局部材質:設色絹本手捲尺寸:24.8cm × 348.2cm館藏: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作者簡介流傳至今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列女仁智圖》等均為唐宋摹本。藝術特色:《女史箴圖》在繪畫技巧上,顧愷之使用遊絲描手法,線條宛轉優美,如「春蠶吐絲」,細密流暢。畫中女子體態婀娜,大多衣裙修長,兼以飄帶相襯,增添了畫面的律動之美,呈現出「春雲浮空,流水行地」的飄逸氣息。
-
藝術現場|在大英博物館《女史箴圖》特展中觀賞「晉人之美」
《女史箴圖》意義卻極大,一方面是大英博物館為此特別整修了91號展廳「墨香堂」,用於長期陳列中國古代書畫等。100多年前從中國圓明園流失的《女史箴圖》從此將一直安放在展廳中央的陳列櫃中,且每年只公開展出一個月,其餘時間則原地避光保存。 頗有意味的是,就在100年前,大英博物館歷史上第一次將其收藏的中國古代繪畫公開展覽時,正是《女史箴圖》第一次公開亮相。對於百年後的這次展出,大英博物館研究員、策展人史明理稱「這可謂是大英博物館歷史性時刻的重演」。
-
大英博物館割裂裝裱《女史箴圖》是無知,海內外心疼文物受傷
圖為在大英博物館被割裂後展示的《女史箴圖》局部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7月23日中午刊登了《在大英博物館〈女史箴圖〉特展中觀賞「晉人之美」》一文,其中提到:「大英博物館將好好一手卷《女史箴圖》割裂開來,裱褙成平板式多段進行展示。」
-
觀《女史箴圖》,看顧愷之筆下的女性之美
說到古代繪畫中的高雅女性,最不能不提的是傳為東晉顧愷之的系列人物畫作,其中,《女史箴圖》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故宮收藏的《女史箴圖》有唐摹本與宋摹本之分,唐摹本在八國聯軍侵華時被搶,現存於大英博物館,宋摹本則仍然收藏於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