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只知道海子,為什麼會陷入詩歌狂歡|新詩百年

2020-12-09 騰訊網

[摘要]大眾對詩歌還是有興趣與一定鑑賞力的,而大眾對通過新媒體炒作走紅的草根詩人總是摻雜有一種好奇心與同情心,而最後總又與娛樂之心混合在一起,這就是大眾娛樂化時代的一個必然邏輯。

胡適

2017年2月,中國新詩已走過百年。

它起始於1917年2月——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雜誌,發表了胡適的8首白話詩,其中包括他寫於1916年8月23日的中國第一首白話詩《兩隻蝴蝶》(發表題為《朋友》),這是胡適對「文學改良」的身體力行。

在後來研究者描述中,《兩隻蝴蝶》的公開發表便為中國新詩產生的標記。

這一兩年,如果不是各大出版社大量推出中國新詩的選集,多數閱讀者並不清楚這樣一個百年節點。

2017年3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將推出《新詩百年詩抄》。它遴選百年之中100位詩人的100首詩,並收集了68位詩人的手稿。目前,還在京東網採用了眾籌的推廣模式。

徐志摩

新詩百年,但在大街上,隨便攔住一位年輕人,問他能說出的中國新詩詩人是誰,答案幾乎雷同:海子、舒婷、顧城。

與此同時,每一次「詩歌事件」,卻將活躍在網絡上的大眾盡數捲入。

那麼,中國的詩歌與時代、讀者、以及教育之間究竟存在怎樣的關係?《新詩百年詩抄》的主編、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當代新詩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詩歌評論家譚五昌有他的觀點。

課本裡的詩人

王小妮

問:其實舒婷同時代有很多優秀的詩人,王小妮、李亞偉……但是大家不知道。您覺得問題出在哪裡?

譚五昌:你說的情況我也經常遇到,比如大家都知道海子、舒婷,而不怎麼知道王小妮、李亞偉,主要問題是海子、舒婷詩歌的經典化程度非常高,作品傳播面非常廣。比如說,海子、舒婷的代表性詩歌作品被選入各種大學教材與中學課本,這樣他們就能影響一代乃至幾代年輕人了,所以詩歌教材、詩歌讀本以及重要選本的編選工作對詩人而言具有決定性作用。

問:您是詩歌的研究者,也是教育者,如何看待中國的詩歌教育?

譚五昌:如你所說,中國的詩歌教育的確存在很大問題。在語文考試中,作文的題材常常被註明是「詩歌除外」,表面來看,這是教師對學生的一種審美歧視,而實際上,卻反映了教師對詩歌(主要是新詩)的把握能力與認知水平整體上是不合格的,其背後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的應試教育思維壓倒其素質教育思維。按照我的設想,那就是教師們及學生們(特別是老師)都要高度重視人文素質的自我訓練,平時多讀優秀新詩作品,大力提升自己的詩歌審美鑑賞水平,影響所及,整個社會的審美教育才可能取得較理想的效果。

逃不開的「詩歌事件」

戴望舒

問:《新詩百年詩抄》的目錄上,後半部分相對年輕的詩人對於普通的讀者而言,都是比較陌生的名字。這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詩歌處境?是詩歌沒有那麼備受關注了?還是寫出經典之作的詩人沒那麼多了?

譚五昌:你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首先是,對於普通讀者而言,名字比較陌生的詩人其詩歌寫作的水平未必不高,詩人們未受到普遍關注與重視,一是表明當下詩人邊緣化的處境,二是表明能夠寫出經典作品的詩人數量在大大減少,而我個人認為,當今這個大眾娛樂化的時代對於純粹的詩歌藝術是一種損害,它在大面積的阻止經典詩歌作品的生成。

問:您如何看待「梨花體」寫作等造成大範圍傳播的「詩歌事件」?

譚五昌:「梨花體」等詩歌事件我已經談過多次,我簡單說一下,在性質上這其實也是一個網絡詩歌的娛樂事件,它表明一些詩人自願成為娛樂化的主角。在詩歌發展的進程中,它充其量只是一個詩歌事件,一個詩歌現象而已。

問:普通人的生活,其實離詩歌有點遠,但是,從梨花體,到餘秀華的走紅,詩歌話題卻比較容易引起大眾的共鳴,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產生?

譚五昌:你談到「梨花體」及餘秀華的走紅,都是通過網絡、微信等新媒體途徑進行傳播的,它們傳播面非常廣,所以容易走紅,而詩歌話題為什麼比較容易引起大眾的共鳴呢?那是因為,大眾對詩歌還是有興趣與一定鑑賞力的,而大眾對通過新媒體炒作走紅的草根詩人總是摻雜有一種好奇心與同情心,而最後總又與娛樂之心混合在一起,這就是大眾娛樂化時代的一個必然邏輯。而對於一個走紅詩人的文學史意義上的評判,最終不是由大眾說了算,而是由詩歌專家來做權威的認定的。

詩人的危機

北島

海子

問:百年之中,如果節選其中的幾個節點來標註中國新詩裡程碑式的發展,應該是哪些(事件或者人)?為什麼?

譚五昌:今年恰逢新詩百年,2月21日,由我本人總策劃的2017年華語詩歌春晚在北京大學隆重舉行並獲得圓滿成功。如果要用幾個節點來標註中國新詩裡程碑式的發展,我認為可以選20世紀30年代出現的現代派、40年代出現的九葉派,以及80年代出現的「朦朧詩」運動。因為現代派代表著中國現代詩人詩學理念的覺醒,而九葉派代表著中國現代詩人詩學理念的進一步成熟與令人矚目的創作實績,「朦朧詩」則是對中斷30年的中國現代詩傳統的接續與恢復,這三個詩歌流派與群體的詩學理念與創作實踐,共同推進了中國新詩現代化進程。

問:近百年中,外部力量與對傳統的追尋,造就著中國詩歌的變化。那麼,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詩歌將走向哪裡?會因何而改變?

譚五昌:如今,我們處於高科技時代,處於資訊高度發達的時代,詩歌與微信、微博、博客等緊密結合,形成網絡詩歌、微信詩歌熱現象。對於詩歌而言,這是一個空前開放、藝術自由的時代。中國新詩的發展與變化,離不開外部力量的影響與推動,對當下的詩人們來說,最大的危機來自於大眾娛樂化思潮,在一個娛樂化時代,詩歌要麼走向媚俗的娛樂,要麼堅守自己的審美理想,而大眾娛樂化思潮對詩歌本身的衝擊與傷害是不能低估的。當下的詩歌不可能往一條道路走,它維繫著一種多元化的格局。最終,詩潮的變化是要由社會文化思潮的變化而引起的。(文/孫雯)

相關焦點

  • 我們今天為什麼仍讀海子的詩?
    海子詩歌紀念館中,可以看到了海子過去的一些詩歌作品、照片,很多的海子詩歌讀者來到這裡,紀念海子、朗讀海子的詩,並和喜歡海子詩歌的人一起交流。海子已去世三十年了,人們還在談論他。詩人西渡說「海子無疑是個大詩人:他的生命和詩歌之間沒有距離,他的詩可以說是最恰當地反映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品質」。這是海子的詩至今能夠流行的根本原因。文化媒體的評述,讓我們懷想那個誕生了海子的詩歌作品的時代,那是一個詩歌的時代,那個時代充滿理想主義精神和文化精神,讓我們深情地懷想,由此,我們的心靈有了一種被溫暖再次觸動的感覺。
  • 海子為什麼會臥軌?答案只有三個
    他在這裡足足徘徊了一整天,沒人知道他要幹什麼,直到一列火車呼嘯而過……他叫査海生,也是我們熟知的海子。就在他臥軌自殺的前兩天,才過完25歲生日,再往前兩個月,他寫了那首著名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樣的字句,似乎處處充滿了樂觀和希望,寫出這樣詩句的海子,怎麼會以這樣決絕的方式離開人世?然而當海子去世後再來品味這首詩,你會發現,這樣的"樂觀"背後,其實是對現世的絕望,和對來世的期許。
  • 詩.為什麼海子死了
    從頭到腳踩著浪漫卻總被浪漫遺棄直到有人踏著夕陽打撈擱淺的屈原還有那些像葉子一樣落歸於秋野的楚辭才會被人翻閱詩者亡後的日記 詩或是封存或是凌逸或是被淚水流濺之後成為不再提起的話題人們常常地把眼睛塞進刊物的夾縫裡找尋當年海子的消息 詩飄韻幽香流芳的不是藝術而是構建在藝術之上美麗景致當我親手撥開歷史的廢墟尋找唐詩宋詞的蹤跡才發現每一個印跡裡踩著的不是路的裡程而是裡程中讓人思考的秘密
  • 海子逝世29周年 | 以夢為馬的詩人為什麼臥軌自殺
    ,身邊帶著四本書:《新舊約全書》、梭羅的《瓦爾登湖》,海雅達爾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說選》。有人說,海子之後,再無詩歌。那麼或許了解海子和他的死亡,就要從了解他的詩歌開始。,談到對自己和詩歌的希望,他說:「我的詩歌理想是在中國成就一種偉大的集體的詩。
  • 【人文素養】海子詩歌《春天,十個海子》賞析
    在寫給葉賽寧的詩中,海子說「春回大地,大地是我死後愛上的女人」,葉賽寧投繯自盡,海子不會喜歡這種死法,他希望死亡乾淨、清晰、充滿尊嚴,「我用頭顱雕刻太陽,逼近死亡 死亡是一簇迎著你生長的血紅高粱,還在生長 除了主動迎接並且慘慘烈烈 沒有更好的死亡方式」。當他寫下「春天,十個海子全部復活」時,距離死亡還有十二天,詩裡有不那麼為人所熟知的句子:「這是一個黑色的孩子,沉浸於冬天,傾心死亡。」
  • 為什麼海子說「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卻還要選擇臥軌自殺?
    據說,那時,每當海子有了新作品,便會有人把它抄在筆記本上,在喜愛詩歌的學生們中間流傳。對那時同一個年代的青年詩人來說,那時的海子已經是頭頂光環的人物了。誰也想不通,這個曾寫出過流傳至今的句子「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此再不提起過去,痛苦或幸福,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甚至一首詩的名字「以夢為馬」的海子為什麼會以自殺這種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 為什麼寫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樣的詩的海子都會自殺?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出生於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他寫的這首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他是寫於1989年1月13日,他在一次給一對新人拍婚紗照時,有感而發 ,寫出的詩。他的死,在中國詩壇引起了轟動,也點燃了一些詩評家的興奮點,引起了他們的一種莫名狂熱。
  • 海子詩歌《夜色》欣賞
    冰心的詩有「愛」意。你想恨兒子了讀讀冰心的詩,愛兒又心切了。徐志摩的是有「情」意。對女人不性趣,讀了徐詩你就自動追女生去了。席慕蓉的詩歌,一個多情的女人柔情瀰漫了男人。北島的詩歌,一個硬漢在那裡冷眼朗誦著。
  • 海子為什麼叫「海子」?
    海子為什麼叫海子?他為什麼給自己取這樣一個筆名?這背後到底有什麼「秘密」?接下來,將由小彭帶你走近海子,在異時空的這個時刻,和他打個照面。葦岸先生曾在《懷念海子》一文中提到,因為海子原名查海生,自己原以為「海子」這一名意為:大海的兒子。相信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可能也是如此。由姓名衍生出的筆名,倒也說的過去。他也隨即向海子本人求證了這一筆名的由來,可是海子對此卻予以否認。
  • 海子紀念丨姐姐今夜我只想你
    海子一定看到和聽到了許多我不曾看到和聽到的東西;而正是這些我不曾看到和聽到的東西是他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先驅之一。在一首有關蘭波的詩中海子稱這位法蘭西通靈者為"詩歌烈士",現在,孤獨、痛苦、革命和流血的他也加入了這詩歌烈士的行列。出自他生命的預言成了他對自我的召喚,我們將受益於他生命和藝術的明朗和堅決,面對新世紀的曙光。
  • 3.26海子忌日,我們以讀懂《亞洲銅》為香儀紀念海子!丨讀詩解詩
    2001年海子與食指一併榮獲中國文學最高獎項之一——第三屆「人民文學獎詩歌獎」。今天,3.26海子忌日,我們以讀懂《亞洲銅》紀念他!那兩隻白鴿子,它是屈原遺落在沙灘上的白鞋子讓我們——我們和河流一起 穿上它吧/亞洲銅 ,亞洲銅擊鼓之後, 我們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臟叫做月亮這月亮主要由你構成上耶一一老天爺啊,咋懂?何解?
  • 今天是海子的生日,後天是海子的紀念日,我們只能擁有明天
    我想,讀海子不僅是為了懷念,更是為了寫我們的青春,夢想,愛情和生命,更是為了證明我們在浮華的物質生活中沒有變老,而且證明我們面前不僅有苟且,還有詩和遙遠的地方。一起來閱讀海子難忘的詩和歌一種《黑夜的獻詩》為什麼天空一無所有安慰我《以夢為馬》面對大河我感到非常羞愧,我浪費了我的時間,我累了,就像所有把夢想當成馬的詩人一樣,時間是短暫的,沒有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開始,做一個快樂的人餵馬,砍柴,環遊世界
  • 詩歌評論家:海子當年如沒死 一定沒現在這麼耀眼
    這個燃燒的,充滿幻想的時代,他甚至說了非常狂妄的一句話,「我的事業就是要成為太陽的一生」,今天看來這是瘋子的話,是不可思議的,不靠譜的,但你會發現那個高度,那代人在往那個高度走,可能他沒走到那個地方,但沒關係。海子的存在讓我們意識到,舊時代結束,新時代開始了,而新時代未必就是個好時代。
  • 海子為什麼要尋死,從新解讀自殺的孤僻詩人海子!
    海子,一位傳奇般的天才詩人,洛一禾說:「海子是我們祖國給世界文學奉獻的一位有世界眼光的詩人。」謝冕稱:「他已成為一個詩歌時代的象徵。」一、天才的凋零他的生命如天才般早早地綻放,但卻在風華正茂之時凋零,留給世界一個傳奇的海子和一篇篇不朽的偉大詩篇。海子的經典之作多出自後期,那時的他經歷了大學,工作,初戀,失戀,貧窮,落魄,失意……幸福與痛苦的強烈對比成就了偉大的詩篇,傳奇的海子。
  • 李見心摘得2020「海子杯」全國詩歌大賽二等獎
    》 (組詩)  英 倫 (山東) 《海子,你用詩和疼痛的雙重閃電擊中我》(組詩)  謝亭亭 (湖南) 《不朽之詩參加21屆青春詩會,多次獲得全國詩賽大獎,全國十佳詩人獎等。出版過詩集《初吻獻給誰》《比火焰更高》《李見心詩歌》《五瓣丁香》《重新羞澀》,長篇小說《心靈捕手》《有字天書》等。現為錦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 「大數據」分析下的海子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人們對於某些數字的格外喜愛,其實應該有其深層次原因,那我們是否可以從海子詩歌中無意識使用比較多的數字入手,來發現一些海子詩歌中隱藏的秘密呢。對於曾一度執迷於練氣功的海子來說,他對我們民族古代的思想形態的好奇並不難理解,這點其實從這幾首詩的標題也能看出:《蓮界慈航》《沉思的中國門》《七百年前》,詩人對歷史的感悟不一定理性,但一定是發乎性情的。
  • 海子詩歌的愛國情懷
    西川曾表示:「在這樣一個缺乏精神和價值尺度的時代,有一個詩人自殺了,他逼使大家重新審視、認識詩歌與生命。但是,理論界似乎對此準備不足,因此反應得有些措手不及,這一點從有人將海子與屈原、王國維、朱湘,甚至希爾維亞·普拉斯扯在一起就能看出。這種草率的歸類表明,人們似乎找不到現成的、恰當的語言來談論海子,人們似乎不知道該怎樣給海子定位。
  • 詩人西川談海子詩歌30年不衰:海子的詩帶給人溫暖
    胡健 攝中新網汾陽5月11日電 (記者 胡健)「海子的詩帶給人一種溫暖感,這可能是現在依然有很多人在讀他的詩的原因。」中國知名詩人西川11日在呂梁文學季如是說。中國知名詩人西川11日下午在山西汾陽舉辦的首屆呂梁文學季上進行「前現代詩歌寫作與現代詩歌寫作」的專題演講,演講開始前,西川接受了媒體採訪。
  • 龍吟:我們的一個夢勝過十萬種人生——百年新詩中曹誰的意義
    我們的一個夢勝過十萬種人生——百年新詩中曹誰的意義 作者:龍吟 百年中國新詩,可以顯明分為兩段:"五四"至二十世紀70年代為第一階段,80年代至今為第二階段,各佔據前後五十年時光。而北島恰居於其中間點,亦即第二階段之起點。
  • 人文|在離開海子的第30個春天,追憶詩歌
    在走訪海子家鄉的時候,學者程廣雲發現,崇敬海子的人每年春天會從四面八方聚集在海子墓前,將紀念海子變成不可阻擋的趨勢。「海子代表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他的詩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煥發出內在的生命力,這一點他自己沒想到,詩歌界也沒有想到。」山東政法學院教授、詩人趙林雲是海子詩歌的喜愛者,他還曾到德令哈參加海子青年詩歌節活動,跟海子的家人至今仍有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