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兒童教育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2020-12-09 騰訊網

蘇格拉底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心理特點,能幫我們更好地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幾個有趣的兒童心理學效應吧。

德西效應

圖片來源:Pixabay

有一位老人,他的門前有一大片草地。

這本來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但老人卻十分苦惱。

原因是在老人休息的時候,有一群孩子經常來這片草地上玩,並且大喊大叫。

老人後來忍無可忍,拿了一些零錢分給這些孩子。

第一天老人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並對孩子感謝到:「謝謝你們來這裡玩,讓我的房子看起來熱鬧了很多。」

孩子們特別高興,第二天又來了,這次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孩子們雖然有點失落,但依然玩得很盡興。

到第三天孩子們來的時候,老人抱歉地對孩子們說:「自己年紀大了,沒有工作並沒有什麼錢,今天只能給2美分了。」

孩子們一聽生氣極了,並大聲說道:「我們為你玩了一整天才2美分,你知道我們有多辛苦!」於是孩子們發誓再也不會為老人玩了,氣呼呼地走了。

當一個人在進行某項感興趣的活動時,提供外在的獎勵反而可能會減少這項活動對其的內在吸引力,這就是「德西效應」。

因此,獎勵也要適度,一味地以物質和金錢作為外部激勵並不能激發孩子對學習真正的熱愛。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多以興趣為出發點,增加孩子對學習本身的興趣,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機。

禁果效應

圖片來源:Pixabay

禁果效應 也叫「亞當與夏娃效應」。

俗話說:好奇害死貓。越是隱秘或者禁止的東西,越勾起人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由單方面禁止和掩飾所造成的逆反現象,即心理學上的「禁果效應」。

在對孩子也是,一昧禁止只會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越不讓我幹我偏要幹。

在教育上,我們可以適當利用「禁果效應」,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比起單純地勸說和禁止可能更有用。

印刻效應

圖片來源:Pixabay

鴨子、鵝等動物幼崽在剛出生時,會追逐著自己看到的第一個對象跑,並學習跟蹤對象的行為。

這種行為不僅存在於動物,也存在於人類。嬰幼兒在出生到長大的這個過程中從外界獲得信息影響巨大。

印刻印象告訴我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要及時抓住兒童各種敏感期,比如剛出生不久的視覺敏感期,愛咬人的口欲期、喜歡扔東西時的空間探索期、自主進食敏感期等等。

敏感期內的孩子對於學習某種特定的技能或行為會特別感興趣,因此及時抓住敏感期可以利用孩子高度的積極性,更快地學習和掌握技能。

一旦錯過關鍵期,則可能會造成學習上的困難和一些不可逆的影響。

超限效應

圖片來源:Pixabay

馬克·吐溫有一次聽牧師演講,剛開始覺牧師講得令人很感動,打算捐款。

但10分鐘後,牧師還沒有講完,他開始感到有些不耐煩,決定捐一點零錢就好了。

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馬克·吐溫決定不捐了。

在演講結束開始募捐時,生氣的馬克.吐溫不僅分文未捐,還偷了盤子裡2元錢。

因剌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引起逆反心理的現象,就是「超限效應」。

在教育批評孩子過程中,點到即可,不要一直揪著孩子的錯誤不放。

在教育孩子時,不要一直翻舊帳,同一件事說了一遍又一遍,最後就有可能會導致孩子不耐煩,產生逆反心理甚至破罐子破摔。

皮格馬利翁效應

圖片來源:Pixabay

又稱為「羅森塔爾效應」。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來到一所普通中學,一個班裡隨便觀察了一下,然後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將名單交給老師後說道,名單上的這幾個學生是智商型人才,將來一定很有出息。

同時,囑咐老師們對這份名單保密。

一段時間後,名單上的學生果然像羅森塔爾所說,在學校的表現越來越好,成績也有了顯著的提高,並且這些孩子長大後也在各自的領域裡取得了傲人的成績。

其實名單上的名字不過是羅森塔爾隨便圈出來的,孩子之所以取得進步是因為老師相信這些被選中的孩子真的比其他孩子聰明。

由於在老師與這些學生相處的過程中,不經意間經常流露出對於孩子的期望和鼓勵,這些積極的暗示都讓孩子更加自信、積極,進步也就越快。

常言道: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經常給孩子以鼓勵性的話語、讚賞的眼光,會讓孩子更自信自強,積極性更高哦!

喜歡今天的內容記得關注並分享讓更多人知道哦!

相關焦點

  • 五大兒童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教育能夠影響人的一生,從選擇接受教育那一刻起,便有了不同的人生軌跡。許多老師或者家長為了教育學生教育孩子付出了大部分的精力,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成人容易站在成人的高度看孩子,對於孩子的心理並不了解。把握這些常見的兒童心理學效應,對於教育孩子至關重要。
  • 這些冷門但十分實用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1.遲延滿足效應發展心理學研究中有一個經典的實驗,稱為「遲延滿足」實驗。實驗者發給4歲被試兒童每人一顆好吃的軟糖,同時告訴孩子們:如果馬上吃,只能吃一顆;如果等20分鐘後再吃,就給吃兩顆。2.淬火效應金屬工件加熱到一定溫度後,浸入冷卻劑(油、水等)中,經過冷卻處理,工件的性能更好、更穩定。長期受表揚頭腦有些發熱的學生,不妨設置一點小小的障礙,施以「挫折教育」,幾經鍛鍊,其心理會更趨成熟,心理承受能力會更強;對於麻煩事或者已經激化的矛盾,不妨採用「冷處理」,放一段時間,思考的會更周全,辦法會更穩妥。
  • 15個有趣的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據說全部記住可不簡單……
    幾乎每個備考教師招聘的小夥伴都躲不開心理學,知識點多且雜是大家對心理學的一致評價,但是心理學又是一個有意思的學科,有很多有趣的知識點,比如心理學常考的15個有趣的心理學效應,記住就能得分,但是全部記住可不簡單,你知道幾個?
  • 6個著名的心理學效應,你親身體驗過幾個?
    我們總會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地遇到一些神奇的現象,可以用心理學的某些定律去解釋那些不思考不會發現的現象。心理學定律與生活息息相關,不遠不近,或許有自己身處在其中而不得知。就好像你現在玩手機,玩手機之前,你想的是查資料,打開手機,看了下熱點話題,然後停不住下來,時間就過來半個鐘頭,等你發覺的時候,你會發現忘記了最初使用手機的目的?你不知道要查什麼資料。我們會忘記剛剛發生的事情,是因為門道效應。因為人的記憶特點,我們會在做出行動的第一步的時候,忘記之前的東西。
  • 6個著名的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如果你因為一個歌手寫詞寫得好而喜歡上他,久而久之,就很可能會喜歡上他的其他特點。比如,你漸漸會覺得他是世界上聲音最動聽的人、是你見過最帥的人,甚至還會假設他的道德水平也比較高。暈輪效應本質上是一種認知偏差,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方式。
  • 著名的心理學定律,你知道幾個?
    其中最有趣的學科莫過是社會學和心理學。心理學家經過長期的摸索,逐步總結出了幾個著名的定律,這些定律經過很多年的驗證了其正確和有效性,正在以一種神奇的方式左右著人類的發展。那麼這些神奇定律,你知道幾個呢?皮格馬利翁效應該效應是說人心中怎麼想、怎麼相信就會如此成就。
  • 10個有趣味的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拆屋效應魯迅曾在1927 年發表了一篇名為《無聲的中國》的演講中,文中寫道:「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這種先提出很大的要求來,接著提出較小、較少的要求,在心理學上被稱為「 拆屋效應」,也被稱為「門檻效應」5.
  • 心理學研究發現:能讓你在社交中獲得「好人緣」的5個心理學效應
    所以,為了回答上述問題,我們查閱了相關的心理學文獻,總結出了「討人愛」的原因,希望通過理解並學習5個心理學效應,能幫助我們在社交中獲得好人緣。1.多看效應(mere-exposure effect):投入時間與你希望成為朋友的人在一起「多看效應」是一種心理學現象,一個人在自己的眼前出現的次數越多,自己就越容易對其產生偏好和喜愛[2]。
  • 聰明的父母需要了解的2個心理學效應
    在之前的節目裡有聽眾反饋能不能出一期家庭心理學,孩子叛逆期該怎麼辦?要知道,人的一個行為的背後都隱藏著神奇的心理奧秘。學習心理知識,能把這些知識應用在生活中。所以,在這期節目裡,將和大家分享日常生活中常見又有用的2個心理效應,同時告訴你如何把這2個心理學效應運用在教育孩子上。-1- 超限效應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準備捐款。
  • 【心理健康】父母必知的十大教育兒童心理學原理
    於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裡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蹟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 心理學:三個心理學效應幫你在人際關係中事半功倍
    在人際交往中有三個心理學效應對我們的生活有重要影響,今天科普僧就從心理學角度給大家"提個醒",希望可以幫到大家。首因效應首因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應、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影響,也即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雖然這些第一印象並非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最牢固的,並且決定著以後雙方交往的進程。
  •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責任分散效應,你推脫的是機會和幸福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持續更新,讓心理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今天繼續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5篇——責任分散效應。不論在生活中,還是媒體報導上,我們經常能看到受害者被一大群路人圍成一圈「看熱鬧」。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如何利用扇貝效應培養好習慣
    教師招聘考試:本文整理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如何利用扇貝效應培養好習慣。更多北京教師招聘考試信息請關注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 扇貝效應經常出現在考題當中,那麼究竟什麼是扇貝效應?如何利用它去培養好習慣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探索一下神奇的扇貝效應。一、什麼是扇貝效應?
  • 教育心理學的效應
    教育心理學的效應 http://www.hteacher.net 2018-09-10 14:23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想更好的認識自己,你需要知道這10個心理學效應
    生活、學習、工作點滴的背後,都有一個個心理學效應解釋你的言行舉止,當我們了解這些心理學效應之後,你就會更了解你自己,進而可以更好的調整自己的狀態和節奏。今天社長就向大家介紹10個我們身邊常見的心理效應。1.
  • 期望能產生奇蹟——不能不知的教育心理學羅森塔爾效應
    本文是《心理學的故事——教育心理學》的內容,我帶你用三年時間讀完心理學本科到研究生的全部課程。這就是神奇的「期待效應」,心理學上叫作「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是20世紀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8個月後,他們再次來到這所小學,對那18個班的學生進行複試。結果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都有了較大的進步,而且活潑開朗,自信心強, 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其實,當初那份名單只是羅森塔爾隨機挑選出來的,不過這個謊言對老師產生 了心理暗示。
  • 心理學|羅森塔爾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每個孩子都可能是個天才
    這裡講的僅僅是個神話,但是卻說明了一個現象:我們的熱切期望,會使被我們期望的人達到我們的要求。這種現象,人們把它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在心理學中,皮格馬利翁效應又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心理學研究發現,在教育實踐中,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的成長有巨大的影響。1968年的某一天,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來到一所小學,說是要進行一個實驗。
  • 28個心理學效應,產品人的提升法則
    筆者從數百個心理學效應中仔細篩選了產品設計中常用到的28個心理學效應,並且根據自己的經驗介紹了這些效應在產品中的一小部分應用場景。文章有點長,大家慢慢閱讀,結合自己的產品,挖掘更深層次的應用場景。希望這些心理學理論能夠對大家走向「理解人性」的偉大產品經理有所幫助。產品經理必懂的28個心理學效應1. 暈輪效應定義:在生活中,我們一旦對某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在看待他的其他品質時,也會傾向於帶上相似的態度。即「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
  • 8個愛情中的心理學效應
    今天跟大家分享8個與愛情相關的有趣的心理學知識,相信這些你都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聽說過。只是你不知道他在心理學上有這樣的名字罷了。今天就給大家列出來,看看是否感同身受。1、 戀愛中的馬太效應:馬太效應在戀愛中的表現為: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當你願意為自己多付出,不斷完善自己,你的個人魅力得到提升,從而提高個人吸引力;而當你一味討好對方,則會讓對方恃寵而驕,你在投入過程中不斷「貶值」,對方卻在投入過程中不斷「增值」。
  • 五個不為人知的教育心理效應
    心理學是描述規律的科學,教育自然要遵循科學。每個教師和家長都應該了解一些心理學知識,這樣才能更大程度地提升學習的效率。下面本人為大家分享十個最有效的心理學知識。原理:人在睡眠中有3-5個睡眠周期,在進入睡眠周期後,睡前1小時的記憶內容會不斷被大腦皮層機械性的重複。所以前背東西的效率相當於白天背3-5次。睡前背1小時,就等於白天背3-5小時。醒來馬上複習,相當於對大腦潛意思記憶的加強和喚醒。你們想像一下,如果你做了一個夢,醒來馬上跟別人說,是不是這個夢很久都不會忘記了?也就是這個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