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羅森塔爾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每個孩子都可能是個天才

2021-01-07 探索肢體語言小秘密

古希臘賽普勒斯有一年輕的王子,名字叫皮格馬利翁,他很喜歡雕像。有一次,他用一塊潔白無瑕的象牙雕刻了一個美麗的少女。王子的雕像非常成功,他的作品太美麗了:身材婀娜多姿,眼睛充滿希望之光。王子愛不釋手,每天都以憐愛的目光注視著象牙雕像,熱切地希望「她」有血有肉會說話,能夠跟他談心。這使王子每天都在深切地體驗著痛苦的煎熬——他是那樣愛「她",可是「她」卻只是塊象牙。這使王子每天茶不思飯不想,一直坐在她面麗呼喚看「她」,夢想著她能夠成為真正的少女。最後,王子的愛情感動了天神,天神使這位象牙少女擁有了真正的生命,成為了真正的少女。

這裡講的僅僅是個神話,但是卻說明了一個現象:我們的熱切期望,會使被我們期望的人達到我們的要求。這種現象,人們把它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在心理學中,皮格馬利翁效應又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心理學研究發現,在教育實踐中,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的成長有巨大的影響。

1968年的某一天,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來到一所小學,說是要進行一個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3個班,在這18個班的學生中進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未來發展趨勢測驗」。測驗結束之後,他們給每個班級的教師發了一份學生名單,並且告訴教師,根據測驗的結果,名單上列出的學生是班上最有發展空間的學生。出乎很多教師意料的是,名單中的孩子有些確實很優秀,但也有些平時表現平平,甚至水平較差。對此,羅森塔爾解釋說:「請注意,我講的是他們的發展空間,而非現在的情況。」鑑於羅森塔爾是這方面的專家,教師們從內心接受了這份名單。

爾後,羅森塔爾又反覆叮囑教師不要把名單外傳,只準他們自己知道,聲稱不這樣的話就會影響實驗結果的可靠性。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雅各布又來到這所學校,並對那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複試。奇蹟出現了:他們提供的名單上的學生的成績都有了顯著進步,而且情感性格更為開朗,求知慾望強烈,敢於發表意見,與教師關係也特別融洽,而且更樂於與別人打交道。

這就是羅森塔爾和雅各布進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實驗。其實他們提供的名單是隨意挑選的,羅森塔爾根本不了解哪些學生,而且也沒有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智力水平——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的謊言」。

但是這個謊言卻成真了,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羅森塔爾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在人們的心目中有很高的權威,人們對他的話深信不疑,所以教師們確信名單上的學生很有發展的潛能,並因此寄予了他們更大的期望。雖然教師們始終保守著這張名單的秘密,但在上課時,他們還是忍不住給予這些學生充分的關注,通過眼神、笑貌、音調等各種途徑向他們傳達「你很優秀」的信息。這些學生也感受到了這種期望,所以他們潛移默化地受著影響,變得更加自信、自愛、自尊、自強,變得更加幸福和快樂。奮發向上的激流在他們的血管中洶湧,結果他們真的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最終成了優秀的學生。由於積極期望在此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因而人們又將羅森塔爾效應稱為期望效應。期望是人類一種普遍的心理現象,在教育過程中,期望效應常常可以發揮強大而神奇的威力。

羅森塔爾的實驗告訴我們,教師對孩子的熱切期望對孩子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為什麼這種期待心理可以產生如此之大的作用呢?因為信任在人的精神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代表一種對人格的積極肯定與評價。而每個人都有被別人信任的需要,當這種需要得到滿足的時候,人們就會感到鼓舞和振奮,當然也會有最好的表現。

人們通常這樣來形象地說明羅森塔爾效應:「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因此,要想使一個人發展地更好,就應該給他傳遞積極的期望。積極的期望促使人們向好的方向發展,消極的期望則使人向壞的方向發展。

愛迪生小時候僅僅上了3個月小學就被開除了,因為學校認為他「智力低下」。但愛迪生的母親對自己的孩子很有信心,她對愛迪生說:「你肯定比別人聰明,這一點我是堅信不疑的,所以你要堅持自己讀書。」

愛迪生得到了母親的鼓勵,並在母親的親自教導下學到了比一般孩子在學校裡多得多的知識。經過不懈努力,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發明家。我們今天所享受的電燈、電影、錄音機等都受惠於愛迪生的發明,歸功於愛迪生母親所創造的羅森塔爾效應。

有人曾對少年犯罪兒童做了專門的研究,研究發現,許多孩子成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在於不良期望的影響。許多孩子因為在小時候偶爾犯過錯誤而被貼上了「不良少年」的標籤。這種消極的期望引導著孩子們,使他們越來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從而最終走向了犯罪的深淵。由此可見,教師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中,積極的心理期待對孩子的自我肯定和未來的成長是極其重要的。

有些家長因孩子的學習狀況不盡如人意,費了一番工夫也不見效果,就對孩子的學習產生了失望情緒,隨之而來的是訓斥、埋怨甚至諷刺打罵。由於不能滿足自己的期望而對孩子施以心靈或身體的虐待是很不理智的,這不但改變不了孩子的現狀,弄不好還會產生更消極的影響。正確的做法是,不論孩子學習出現什麼樣的挫折、反覆,家長都永遠要對孩子說:「只要你認為自己確實盡力了,我們就接受任何結果。同時,家長說「我相信,你能行,你還有潛力,還能取得更好的成績。」讓孩子經常從父母的教育態度中感受到積極的心理預期,取得更好的成績!」

得到尊重,孩子就會保持一種向上的力量。反之,如果過低的預計了孩子的能力放棄了對孩子的期望,斷定自己的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好,將來不會有出息,那可真要耽誤孩子的終生了。

其實,這對任何人都是一樣的。積極的期望會使人向好的方向發展,而消極的期望則會使人向壞的方向發展。早在半個世紀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曾提醒教師:「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裡有牛頓,在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所以,不妨讓我們換一種眼光.換一個角度來看待學生,更加積極地期望學生。相信在積極的期望之下,你的學生或孩子一定會朝著你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其實,每一位教師或者家長都能創造出「奇蹟」,真實的謊言每天都可以上演!

事實上,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非凡的天才,但這種可能的實現取決於父母和老師能不能像對待天才那樣去愛護、期望、珍惜這些孩子。孩子的成長方向取決於父母和老師的期望,簡單地說,你期望孩子成為個什麼樣的人,孩子就可能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後續內容更精彩,點讚點推送你更迷人哦!

你的關注,是我不斷努力的動力!!!

相關焦點

  • 有趣的心理學規律——皮格馬利翁效應
    這裡是《有趣的心理學規律》系列文章,用來收錄這些規律方便查找。今天介紹第三篇——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位國王,性格孤傲卻醉心雕塑。有一天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個完美的女人,他給雕塑取名叫加了提亞,並把雕塑當作夥伴,傾注了所有的熱情和希望。終於有一天雕塑被感動,於是變成了活人,並嫁給了國王皮格馬利翁。
  • 皮格馬利翁效應你了解嗎?
    在很多教師招聘模擬題和歷年的真題中都出現過這樣一個理論名稱「皮格馬利翁效應」,很多同學都只是知道「皮格馬利翁效應」指的是教師期望對於學生產生的影響,但是並不知道該效應的出處和來源,所以經常和其他的效應混淆,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深入的學習下「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的賽普勒斯國王,善雕刻。他不喜歡賽普勒斯的凡間女子,決定永不結婚。
  • 心理學:皮格馬利翁的愛情,羅森塔爾的人際期望效應
    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人際期望效應。它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為什麼它又被稱作皮格馬利翁效應呢?答案源自這樣一個愛情故事。皮格馬利翁之戀賽普勒斯的國王皮格馬利翁是一位雕刻家。他的雕刻技藝遠近聞名,但是他卻有一個奇怪的毛病:就是他決不雕刻女人。
  • 對成功有奇效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感到絕望,於是帶著祭品來到阿弗洛蒂代的神殿求助。他的真誠感動了阿弗洛蒂代,女神決定幫他。當皮格馬利翁回到家,雕塑發生了變化,它的臉頰慢慢出現血色,眼睛開始釋放光芒,嘴唇緩緩張開,露出了甜蜜的微笑。蓋拉蒂走向皮格馬利翁,充滿愛意和溫柔的氣息,不久,她開始說話了!奇蹟發生了!
  • 羅森塔爾效應——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而因為自戀的心理機制,我們不斷地去追求「我是對的」,我的認知是正確的,那這些話很有可能就預言了我們未來的人生。的確是這樣,所謂命運,就是這樣的東西。我們那些不太積極的自我預言,常常最先來自於別人對我們的預言。這就要講講心理學裡的一個名詞: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叫羅森塔爾效應。
  • 皮格馬利翁效應:期待的力量
    編者按:我們今天分享一個心理學名詞,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叫:羅森塔爾效應,或者,期待效應。這個效應名字有點多,都是什麼意思呢?讓我們一起來看!先來解釋它的第一個名字,—— 皮格馬利翁效應。羅森塔爾是美國的一位著名心裡學家,1933年生於德國,後來在加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並在哈佛大學與加州大學任教,他主要研究「臨床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1968年,羅森塔爾做了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他和他的團隊來到一所鄉村小學,在一到六年級各選了三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一個「未來發展趨勢測驗」。
  • 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這個效應有何寓意?
    他用神奇的技藝雕刻了一座美麗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繼日的工作中,皮格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熱情、全部的愛戀都賦予了這座雕像。他像對待自己的妻子那樣撫愛她,裝扮她,為她起名加拉泰亞,並向神乞求讓她成為自己的妻子。愛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動,賜予雕像生命,並讓他們結為夫妻。「皮格馬利翁效應」成為一個人只要對藝術對象有著執著的追求精神,便會發生藝術感應的代名詞。
  • 心理學經典與證券投資——羅森塔爾效應
    人這種具有獨立思維的生物是最難研究透徹的,所以我嘗試先從經典心理學現象進行了解,也許會為我們投資開啟不一樣的思路。小馬主要從心理學十個比較著名的理論入手,向大家進行介紹。當然這種方式並非我首創,很早就有人研究投資心理學。但是,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大家很難有時間去一本本閱讀理解相關著作。
  • 聊聊產品中的心理學之「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指的是當你以積極的期望去對待一件事物時,這件事物本身也會朝著越來越積極的方向發展。本文就結合案例來看看,在哪些產品中應用了羅森塔爾效應。很多產品人對心理學都很感興趣,認為生活中、產品中處處皆有心理學。
  • 心理學史上著名實驗 | 「皮格馬利翁效應」:人是如何被環境改造的?
    #心理學史上著名實驗# 是前幾天散步時想到的一個新專欄,會主要分享在學習心理學過程中,那些特別觸動內心的心理學實驗案例。這種案例的價值在於,他們既觸動人心又極具啟發性,非常發人深省。今天想分享的,是一個關於人生如何被環境、被期待改變和塑造的心理學實驗。皮格馬利翁效應熟悉希臘神話的,大概都聽過皮格馬利翁的故事:皮格馬利翁是賽普勒斯國王,善雕刻。
  • 皮格馬利翁效應【百科詞條】
    「畢馬龍效應」、「比馬龍效應」或「期待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該理論提出者心理學家羅森塔爾) 你期望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滿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會順利進行,事情一定會順利進行,相反的說,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斷地受到阻力,這些阻力就會產生,成功的人都會培養出充滿自信的態度,相信好的事情會一定會發生的。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 孩子太膽小?了解「皮格馬利翁效應」,輕鬆幫孩子解決困難
    這幾天,小玲換了個吹風機,聲音可能有點大,兒子在吹頭髮的時候就會特別害怕。偶爾家裡進來了小蟲子,小玲還沒大呼小叫,兒子倒先蹦起來了。她和老公看到兒子這樣,都覺得很頭疼,明明應該是個男子漢,為什麼就成了這樣的膽小鬼呢?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害怕的東西。感到害怕並不是一件壞事,更不是一件錯事。
  • 羅森塔爾效應: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我們經常會看到,那些成績優秀、性格開朗、整體都很出色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善於鼓勵的家長;而那些自信不足、臉上缺少笑容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打擊式教育的家長。02鼓勵真的很重要嗎?長時間的打擊下,孩子就會越來越缺乏自信,甚至產生一種破罐破摔的想法。更嚴重的,就是叛逆、逃學、打架……03心理學上有一個「羅森塔爾效應」(也叫「皮格馬利翁校園」),是一種期望效應。
  • 黃磊揭秘一流父母育兒經:羅森塔爾效應說明,好孩子是暗示出來的
    在這種正反饋機制下,孩子最終自然會成長為一個優秀的孩子。心理學上將這種父母給予孩子期望和鼓勵,孩子產生動力,最終變得優秀的過程稱為:「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效應:孩子將來怎麼樣,關鍵是看父母有沒有正面暗示羅森塔爾效應又叫「皮格馬利翁效應」,是心理學上的一個著名效應,他是指人們對於某種特殊情景產生期望,最終實現這種期望的一個過程。最關鍵的是,這個效應強調了正面暗示的作用,一定的正面暗示甚至能讓一件事發生質的變化。
  • 心理學:想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先從皮格馬利翁效應開始
    每個人都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但很多人會發現,莫名其妙地活成了別人想要的樣子,又或者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這時候也許我們的心中就會有一種聲音,告訴我們要有所期待,讓自己不要放棄。既然說到期待,那麼我們先從和期待有關的皮格馬利翁效應開始說起吧。
  • 皮格馬利翁效應——作為上司或老闆,怎麼激勵員工?
    愛神阿芙洛狄忒被皮格馬利翁打動,賜予了雕像生命,讓他們可以結為夫妻,永遠相伴……在心理學中,我們用皮格馬利翁命名了期望成真的心理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不知道是時代變了,還是身為80後的我長大了,總覺得現在的小朋友比我們剛畢業那會兒看起來更「佛系」。
  • 「羅森塔爾效應」你把孩子看成什麼樣子,那麼他就會變成什麼樣子
    01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效應,又叫「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教授做了一個實驗,他到一所學校,在一個班級隨便走一遍,然後指著幾個孩子的名字,告訴老師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也很聰明,過段時間,羅森塔爾再來這所學校的時候,被他點名的幾個孩子,學習成績真的成了班上的佼佼者。學校對羅森塔爾表示感謝,羅森塔爾卻說,我根本不了解,也不認識這幾個孩子,老師表示特別驚訝!
  • 拿起來就用的心理學,皮格馬利翁效應:自我激勵有哪些好的方法?
    ——社群營銷諮詢【 白磚家】拿起來就用的心理學,皮格馬利翁效應:自我激勵有哪些好的方法?你說行,你就行;你說不行,你就不行。——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雅格布森【理論解析】「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羅森塔爾效應」或「期待效應」。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賽普勒斯國王。這個國王性情孤僻,常年一人獨居。
  • 「皮格馬利翁效應」很神奇用準了能讓人人變得越來越優秀
    每個家庭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變優秀,人往高處走是人人皆有的共同嚮往。人往好的方向發展的時候,先是心嚮往之,心懷期待,給自己一個信心,後為之奮鬥,最終達到既定目標。給自己一個信心是十分重要,尤為對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前進的動力。
  • 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