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心理常識,關注身心健康。大家好,我是老孟。這裡是《有趣的心理學規律》系列文章,用來收錄這些規律方便查找。今天介紹第三篇——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位國王,性格孤傲卻醉心雕塑。有一天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個完美的女人,他給雕塑取名叫加了提亞,並把雕塑當作夥伴,傾注了所有的熱情和希望。終於有一天雕塑被感動,於是變成了活人,並嫁給了國王皮格馬利翁。

皮格馬利翁效應是又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雅各布森和羅森塔爾發現並命名的,後人也有將其稱為羅森塔爾效應,1968年兩位心理學家來到一所小學做了一個非常著名的「發展實驗」。他們把三個班的孩子集中起來做了智力測試,並把其中優秀的學生名單交給了老師。八個月後他們又來到這所學校,他們驚奇地發現當時名單上的那些孩子成績有了明顯的提升,和老師的關係也非常融洽。實際上他們提供的名單只是隨機抽取的而已。

皮格馬利翁效應揭示了積極的心理暗示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使人變得自信勇敢,並且獲得積極向上的動力。而這個規律也被廣泛的運用在教育和管理領域,有著非常不錯的效果,中國古代就有「畫餅充飢」「望梅止渴」這樣管理學上運用的先例。
1961年皮爾·保羅出任紐約州的一個小學的校長,這裡的孩子幾乎全部來自貧民窟,很多都染上了逃學打架等惡習。皮爾·保羅就想改變這些孩子的狀態,於是他想出了一個主意——給孩子們看相。當有一位黑人小孩出現在他面前的時候,他就說「一看你的面相,將來一定可以當州長。」這個小孩非常驚訝,從來沒有人看得起他,他甚至懷疑以後能不能找到一個正經的工作,居然有人說他能當州長。從此以後這個孩子再也沒有逃過學,每天穿著整齊用功讀書,終於在他51歲的時候當選了紐約州的州長,成為了紐約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這個人就是羅傑·羅爾斯。在記者招待會上,一位記者對他提問:「是什麼使您成為州長的?」面對幾百名記者,羅爾斯對自己的奮鬥史並未提及,只談到了他要感謝的小學時的校長——皮爾·保羅。

皮爾·保羅一句「預言」改變了一個「爛泥扶不上牆」的窮孩子的命運,這就是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的力量。同樣,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可以使用自我心理暗示,比如《灌籃高手》流川楓就自我催眠「我是日本第一高中生」,而櫻木花道總說「我是天才」,雖然有主角光環的屬性加成,但是也是一種積極向上心態的典範。
以上是我個人對皮格馬利翁效應的理解和解讀,了解了皮格馬利翁效應以後,大家還能想到什麼應用場景麼?歡迎留言討論,《有趣的心理學規律》系列將持續更新。喜歡的小夥伴點波關注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