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心理學規律——皮格馬利翁效應

2020-12-09 老孟聊心理

普及心理常識,關注身心健康。大家好,我是老孟。這裡是《有趣的心理學規律》系列文章,用來收錄這些規律方便查找。今天介紹第三篇——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位國王,性格孤傲卻醉心雕塑。有一天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個完美的女人,他給雕塑取名叫加了提亞,並把雕塑當作夥伴,傾注了所有的熱情和希望。終於有一天雕塑被感動,於是變成了活人,並嫁給了國王皮格馬利翁。

皮格馬利翁和加了提亞

皮格馬利翁效應是又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雅各布森和羅森塔爾發現並命名的,後人也有將其稱為羅森塔爾效應,1968年兩位心理學家來到一所小學做了一個非常著名的「發展實驗」。他們把三個班的孩子集中起來做了智力測試,並把其中優秀的學生名單交給了老師。八個月後他們又來到這所學校,他們驚奇地發現當時名單上的那些孩子成績有了明顯的提升,和老師的關係也非常融洽。實際上他們提供的名單只是隨機抽取的而已。

雅各布森和羅森塔爾的發展實驗

皮格馬利翁效應揭示了積極的心理暗示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使人變得自信勇敢,並且獲得積極向上的動力。而這個規律也被廣泛的運用在教育和管理領域,有著非常不錯的效果,中國古代就有「畫餅充飢」「望梅止渴」這樣管理學上運用的先例。

1961年皮爾·保羅出任紐約州的一個小學的校長,這裡的孩子幾乎全部來自貧民窟,很多都染上了逃學打架等惡習。皮爾·保羅就想改變這些孩子的狀態,於是他想出了一個主意——給孩子們看相。當有一位黑人小孩出現在他面前的時候,他就說「一看你的面相,將來一定可以當州長。」這個小孩非常驚訝,從來沒有人看得起他,他甚至懷疑以後能不能找到一個正經的工作,居然有人說他能當州長。從此以後這個孩子再也沒有逃過學,每天穿著整齊用功讀書,終於在他51歲的時候當選了紐約州的州長,成為了紐約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這個人就是羅傑·羅爾斯。在記者招待會上,一位記者對他提問:「是什麼使您成為州長的?」面對幾百名記者,羅爾斯對自己的奮鬥史並未提及,只談到了他要感謝的小學時的校長——皮爾·保羅。

羅傑羅爾斯在記者招待會上

皮爾·保羅一句「預言」改變了一個「爛泥扶不上牆」的窮孩子的命運,這就是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的力量。同樣,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可以使用自我心理暗示,比如《灌籃高手》流川楓就自我催眠「我是日本第一高中生」,而櫻木花道總說「我是天才」,雖然有主角光環的屬性加成,但是也是一種積極向上心態的典範。

以上是我個人對皮格馬利翁效應的理解和解讀,了解了皮格馬利翁效應以後,大家還能想到什麼應用場景麼?歡迎留言討論,《有趣的心理學規律》系列將持續更新。喜歡的小夥伴點波關注支持一下吧。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史上著名實驗 | 「皮格馬利翁效應」:人是如何被環境改造的?
    #心理學史上著名實驗# 是前幾天散步時想到的一個新專欄,會主要分享在學習心理學過程中,那些特別觸動內心的心理學實驗案例。這種案例的價值在於,他們既觸動人心又極具啟發性,非常發人深省。今天想分享的,是一個關於人生如何被環境、被期待改變和塑造的心理學實驗。皮格馬利翁效應熟悉希臘神話的,大概都聽過皮格馬利翁的故事:皮格馬利翁是賽普勒斯國王,善雕刻。
  • 有趣的心理學規律——馬太效應
    這裡是《有趣的心理學規律》系列文章,用來收錄這些規律方便查找。今天介紹第二篇——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馬太效應是廣泛運用與社會心理學和經濟學方面的著名理論,是由美國科學家莫頓發現並命名的。馬太效應的名字是來源於《新約·馬太福音》裡的一句話「多的,可以得到的更多,少的,連原有的也會失去。」經濟學對馬太效應的理解可以概括為「富的人會越來越富,會得到更多的資源傾斜和更多的機會,窮的人這些條件會越來越少,就會越窮。」而在心理學領域對它的解釋為「越是強的人,就會得到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榮譽和讚美。弱者則越來越不被注意,直至被人完全遺忘。」
  • 心理學:皮格馬利翁的愛情,羅森塔爾的人際期望效應
    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人際期望效應。它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為什麼它又被稱作皮格馬利翁效應呢?答案源自這樣一個愛情故事。皮格馬利翁之戀賽普勒斯的國王皮格馬利翁是一位雕刻家。他的雕刻技藝遠近聞名,但是他卻有一個奇怪的毛病:就是他決不雕刻女人。
  • 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這個效應有何寓意?
    他用神奇的技藝雕刻了一座美麗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繼日的工作中,皮格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熱情、全部的愛戀都賦予了這座雕像。他像對待自己的妻子那樣撫愛她,裝扮她,為她起名加拉泰亞,並向神乞求讓她成為自己的妻子。愛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動,賜予雕像生命,並讓他們結為夫妻。「皮格馬利翁效應」成為一個人只要對藝術對象有著執著的追求精神,便會發生藝術感應的代名詞。
  • 拿起來就用的心理學,皮格馬利翁效應:自我激勵有哪些好的方法?
    心理學是一門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是一門讓人變得更聰明的學問,也是一門非常實用的學問。不過,要想利用好心理學,必須有一個前提:你得了解心理學。正如我們常說的,要「行」,必須先要「知」。「行」和「知」往往是聯繫在一起的,但是只有先「知」,才能後「行」。從這一點上來說,要想把心理學當成一種工具,拿起來就用。
  • 你了解「皮格馬利翁效應」嗎?
    皮格馬利翁效應,是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皮格馬利翁效應,又叫「自我實現的預言」,說的是,當我們去期望某件事情會發生的時候,這件事情就會真的發生。為什麼叫皮格馬利翁效應呢?關於這個名字的由來,還得說一個古老的希臘神話故事。
  • 一些心理學效應在學習中的啟示
    心理學是探索人類行為及心理規律的科學,我們可以從一個個心理學理論中了解人的心理規律,理解人類自身,指導自己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了解一些經典的心理學效應,不僅可以帶給我們有益的啟迪,而且還可以幫助我們展開思維,更好地指導我們的學習生活。
  • 皮格馬利翁效應【百科詞條】
    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啟示:「皮格馬利翁效應」留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讚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信任、讚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並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以避免對方失望,從而維持這種社會支持的連續性。
  • 皮格馬利翁效應——作為上司或老闆,怎麼激勵員工?
    愛神阿芙洛狄忒被皮格馬利翁打動,賜予了雕像生命,讓他們可以結為夫妻,永遠相伴……在心理學中,我們用皮格馬利翁命名了期望成真的心理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不知道是時代變了,還是身為80後的我長大了,總覺得現在的小朋友比我們剛畢業那會兒看起來更「佛系」。
  • 皮格馬利翁效應你了解嗎?
    在很多教師招聘模擬題和歷年的真題中都出現過這樣一個理論名稱「皮格馬利翁效應」,很多同學都只是知道「皮格馬利翁效應」指的是教師期望對於學生產生的影響,但是並不知道該效應的出處和來源,所以經常和其他的效應混淆,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深入的學習下「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的賽普勒斯國王,善雕刻。他不喜歡賽普勒斯的凡間女子,決定永不結婚。
  • 對成功有奇效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賽普勒斯的國王,也是一名雕塑家。他精心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麗少女,取名為蓋拉蒂。他甚至愛上了這位少女,給她穿上長袍,擁抱它,親吻它,真誠地希望自己的愛能被「少女」接受。皮格馬利翁感到絕望,於是帶著祭品來到阿弗洛蒂代的神殿求助。他的真誠感動了阿弗洛蒂代,女神決定幫他。當皮格馬利翁回到家,雕塑發生了變化,它的臉頰慢慢出現血色,眼睛開始釋放光芒,嘴唇緩緩張開,露出了甜蜜的微笑。蓋拉蒂走向皮格馬利翁,充滿愛意和溫柔的氣息,不久,她開始說話了!奇蹟發生了!
  • 心理學|羅森塔爾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每個孩子都可能是個天才
    古希臘賽普勒斯有一年輕的王子,名字叫皮格馬利翁,他很喜歡雕像。有一次,他用一塊潔白無瑕的象牙雕刻了一個美麗的少女。王子的雕像非常成功,他的作品太美麗了:身材婀娜多姿,眼睛充滿希望之光。王子愛不釋手,每天都以憐愛的目光注視著象牙雕像,熱切地希望「她」有血有肉會說話,能夠跟他談心。這使王子每天都在深切地體驗著痛苦的煎熬——他是那樣愛「她",可是「她」卻只是塊象牙。
  • 皮格馬利翁效應的重大啟示
    半年後,事實證明,在隨機抽取的這八名學生中(其中有幾位是老師心目中的差生),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雕塑作品在雕塑家的深情欣賞中成活,小學生在老師堅信的目光中進步巨大,我們把這種真實心理現象稱之為「皮格馬利翁效應」,又叫做「期待效應」。
  • 「皮格馬利翁效應」很神奇用準了能讓人人變得越來越優秀
    其中就大有存在一種他人的期望與鼓勵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就是說你行,你就行;說你真棒,你就變得很棒。有多少個優秀的孩子在家長、老師、同學的美好期待和熱情的祝福、鼓勵下,變得越來越優秀,越來越出色的啊。期間「皮格馬利翁效應」有意無意地在起效。
  • 彭匈看世相: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又譯「畢馬龍效應」。心理學上的定義有些詰屈聱牙: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那為什麼不叫做羅森塔爾效應而叫皮格馬利翁效應呢?這得追溯到一則古希臘神話,國王皮格馬利翁同時是一個著名雕塑家,他雕塑了一尊可愛的少女像,命名蓋拉蒂並愛上了她,給她穿上美麗的長袍,每日擁抱她,親吻她,祝福她。他的真誠期待感動了一位女神,女神決定幫他。一天,皮格馬利翁回到家裡,奇蹟發生了。
  • 婆媳相處,拒絕「黑暗皮格馬利翁效應」
    作者臥龍心術,燃夢文化執行董事兼經理,創始人:此專欄以心理學為主體,輔佐以方式和技巧,給朋友們做心理輔導,幫助朋友們認知自我,認知人性,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不再被痛苦的人生折磨,不再被迷茫纏繞,能夠開啟自己的潛力和能力,尋覓到屬於自己的精彩、幸福人生。
  • 十個有趣的心理學效應,讓你更懂自己
    可以說 沒有人不喜歡心理學著作 因為了解自身的渴望 來自人的本能 「我是誰」 是所有人都不能忽略的問題
  • 皮格馬利翁效應:相信自己,相信別人,相信「相信」的力量
    這裡介紹一種心理學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相傳,在希臘神話中皮格馬利翁既是個國王還是個有名的雕塑家,有一次他想要雕塑一個美女雕塑,為此他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因為雕刻得太逼真太美了導致皮格馬利翁愛上了這個雕塑美女,還想娶這個美女做王后。他就去求宙斯讓他滿足自己的願望,宙斯滿足了他的願望。
  • 皮格馬利翁效應——給別人好的預期,可以事半功倍
    這幾天仔細想想這事兒,突然發現,其實老闆這一招用就是心理學上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呀!不知道你在工作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呢?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解讀一下這個效應,看看它究竟是怎麼發揮作用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也被稱為「期望效應」,皮格馬利翁這個名字,是來源於希臘神話故事中的一位雕刻家,他雕刻的東西都栩栩如生。
  • 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