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馬利翁效應——給別人好的預期,可以事半功倍

2020-12-06 水木之聲

正式開始今天的主題前,讓我先給你講個小故事。上周五,老闆在下班前的十幾分鐘,突然交給了我一個非常棘手的任務,讓我儘快做出來,並且在臨走之前,還特別堅定地對我說,「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本來呢,我已經沒心思在工作上了,心裡就想著周末和朋友看電影的事情。但是,老闆的這句話和信任,不知道怎麼樣的,就讓我心裡有種強烈的預期,覺得自己一定能完成老闆交代的這個任務。

所以,在周末的時候,我調整了自己和朋友的出行計劃,自己又找了大量的資料,最後終於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任務。把報告交上去的時候,沒想到再一次受到了老闆的肯定,「我就說你肯定行吧,這次工作完成得非常好!」

這幾天仔細想想這事兒,突然發現,其實老闆這一招用就是心理學上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呀!不知道你在工作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呢?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解讀一下這個效應,看看它究竟是怎麼發揮作用的?

「皮格馬利翁效應」,也被稱為「期望效應」,皮格馬利翁這個名字,是來源於希臘神話故事中的一位雕刻家,他雕刻的東西都栩栩如生。有一次,他用象牙雕刻了一位美麗的少女,然後他就愛上了這個雕像。於是,他就每天都對著雕像說話,天天想著,如果這個雕像能夠變成真人,成為他的妻子該有多好。然後終於有一天,愛神阿芙洛狄蒂被他的付出和執著打動了,就賜予了這座雕像生命,這座雕像就真的變成了一位鮮活的少女。

所以,後來心理學家就借用這個故事,來描述「當人們被賦予了更高的期望以後,他們就會表現得更好」的這樣一種現象。簡單來說就是,你期望什麼,就更容易得到什麼。

關於這個效應,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他的助手雅各布森在1968年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這個實驗非常有趣,是這樣子的:他來到一所小學,給各年級的學生做語言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測驗。測試完之後,他沒有看測驗結果,而是隨機地選出了幾位學生,然後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些孩子很有潛力,將來可能比其他學生更有出息」。幾個月以後,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再次來到這所學校,然後他們發現,之前他們隨機指定的那幾位學生的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

顯然這次實驗,是羅森塔爾的謊言左右了教師對那幾位學生的評價,讓教師們堅信這部分學生是有發展潛力的,畢竟這可是測試得出來的結果。所以,之後教師們的一言一行,都難以隱藏對這部分學生的信任和期待。比如說,上課時候更多的關注、更多的眼神交流、課間時候更多的微笑、更多的溝通、鼓勵等等。

當學生們感受到來自老師強烈的期望之後,他們也會變得更加自信,在各個方面也都更加願意去進步、去努力。

其實這個實驗我們也能看出來,「皮格馬利翁效應」帶給自己更多的是一種心理暗示和預期。而暗示的作用是非常強大的,它往往會讓別人不自覺地接受一定的信息,以及根據這樣的信息去採取行動。

這不禁讓我想起,一個在網上流傳很廣的故事,也是關於「皮格馬利翁效應」的。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少年,叫做羅傑·羅爾斯,他出生在美國紐約的貧民窟,在這裡出生的孩子呢,長大後很少有人可以從事一些體面的職業。羅爾斯,和其他孩子一樣,非常頑皮,總是逃課、打架,讓家長、老師都很頭疼。

有一次,當羅爾斯從窗臺上跳下來走向講臺時,出乎意料地聽到校長對他說:「我一看就知道,你將來是紐約州的州長。」校長的這句話對他震動特別大。

從此,羅爾斯就記下了這句話。時刻以「紐約州州長」的身份,來要求自己。「紐約州州長」就像是一面旗幟,帶給他信念,指引他成長。然後,終於在他51歲的那年,成了紐約州州長,而且是紐約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

聽到這裡,你會覺得羅爾斯的故事非常勵志,校長一句鼓勵的話,就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這個故事曾在網上流傳很久,很多媒體、雜誌都報導過,但事實上,紐約州的歷史上並沒有這樣一個人,這完全是一個子虛烏有的事情。當然,從這個故事本身,你也可以看到,他人的積極期待,對一個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那麼在工作中,我們應該怎麼去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這個靈丹妙藥呢?

首先,如果你承擔一個管理者的角色,你可以用積極的心理暗示來激發別人的潛力,尤其是當你要帶領組員,完成一項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任務的時候,你更加需要相信你的下屬,並且給他們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比如說,這個時候,你可以對他們說:「我相信你們是可以的」、「我們是最優秀的團隊,完成這個並不困難。」等等類似這樣的話。

當然,這並不是說,要你去刻意地說一些假話,或者是盲目地打雞血,而是你作為管理者,要更多地看到組員身上的閃光點,並且及時地去讚賞他們。要知道,對於員工來說,能夠得到上級真誠的認可和讚賞,是一件讓人非常愉悅的事情。那麼他們在這種愉悅的環境中,工作就會更加有動力,也就能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潛力了。

那麼,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的員工,老闆對你的期望當然會給你很大的信心,同樣的,你也要適當地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和自我肯定。當老闆交給了你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的時候,與其抱怨說,「老闆是不是不喜歡我啊,總給我一堆很困難的工作」,不如換個思路想想,也許老闆正是相信你的能力,才會給你布置這麼多高難度的任務,而且通過完成這些高難度的工作任務,自己的能力也才能得到一次次的進步和提升。當你開始這麼想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對待工作的態度就沒那麼牴觸和消極了,而且,老闆也會越來越注意到你的改變和進步,對你的信任也會與日俱增。

其實不止是在工作中,在生活中,也會有這樣的效應發生。比如說,我們時不時會看見,有朋友把「微信頭像」換成了,寫著「不瘦10斤不換頭像」這樣字樣的圖片,我對這樣的朋友一般還是保持關注、和滿懷期待的,真心期望他早日減肥成功。而我們對他的期望,也會給他一種心理暗示,「我一天不換頭像,大家就多一天知道我還沒有減肥成功」。這同樣也是利用別人對自己的期待、和自己對自己的期待,來促成目標達成的現實案例。

所以說,「皮格馬利翁效應」是生活中很常見的現象,有時候你甚至都意識不到,自己的期待對其他人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所以,無論你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記得經常給其他人和自己一些好的預期,經常對其他人說一說,「我相信你一定行」,這樣不僅能夠讓你的人際關係變得更好,也真的能激發自己或者是其他人的工作熱情、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是真的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關焦點

  • 皮格馬利翁效應【百科詞條】
    只要充滿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會順利進行,事情一定會順利進行,相反的說,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斷地受到阻力,這些阻力就會產生,成功的人都會培養出充滿自信的態度,相信好的事情會一定會發生的。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 加油吧考生—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和讚美會創造奇蹟
    加油吧考生—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和讚美會創造奇蹟一、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古希臘神話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心理學上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便是從這個故事裡總結出來的,是指熱切的期望與讚美能夠產生奇蹟:期望者通過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為達到自己預期的要求。它又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和「期待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在一次經典的實驗後共同提出。
  • 心理學:想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先從皮格馬利翁效應開始
    但很多人會發現,莫名其妙地活成了別人想要的樣子,又或者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這時候也許我們的心中就會有一種聲音,告訴我們要有所期待,讓自己不要放棄。既然說到期待,那麼我們先從和期待有關的皮格馬利翁效應開始說起吧。
  • 皮格馬利翁效應你了解嗎?
    在很多教師招聘模擬題和歷年的真題中都出現過這樣一個理論名稱「皮格馬利翁效應」,很多同學都只是知道「皮格馬利翁效應」指的是教師期望對於學生產生的影響,但是並不知道該效應的出處和來源,所以經常和其他的效應混淆,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深入的學習下「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的賽普勒斯國王,善雕刻。他不喜歡賽普勒斯的凡間女子,決定永不結婚。
  • 讚美與期待:股市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通過一系列實驗和案例研究,把這種在持續讚美、期待下可以使被施對象產生積極向上,表現不斷進步向好的心理現象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古希臘神話中國王皮格馬利翁深愛著他親手雕塑出的美女。在他無時無刻地深情讚美、關注、期待下,雕塑美女竟然成活。讚美與期待所產生的巨大力量譜寫了一曲動人的愛情故事。
  • 皮格馬利翁效應:相信自己,相信別人,相信「相信」的力量
    這裡介紹一種心理學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相傳,在希臘神話中皮格馬利翁既是個國王還是個有名的雕塑家,有一次他想要雕塑一個美女雕塑,為此他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因為雕刻得太逼真太美了導致皮格馬利翁愛上了這個雕塑美女,還想娶這個美女做王后。他就去求宙斯讓他滿足自己的願望,宙斯滿足了他的願望。
  • 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這個效應有何寓意?
    他用神奇的技藝雕刻了一座美麗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繼日的工作中,皮格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熱情、全部的愛戀都賦予了這座雕像。他像對待自己的妻子那樣撫愛她,裝扮她,為她起名加拉泰亞,並向神乞求讓她成為自己的妻子。愛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動,賜予雕像生命,並讓他們結為夫妻。「皮格馬利翁效應」成為一個人只要對藝術對象有著執著的追求精神,便會發生藝術感應的代名詞。
  • 皮格馬利翁效應下,教師可以更美
    皮格馬利翁效應又叫「期待效應」,指的是人們基於某種情境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語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許多優秀的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會利用好學生的該效應,多用肯定性的語言和正向期待去激發學生不斷求得進步的心態,這也是許多學生為了不辜負教師的殷切期待,能孜孜不倦不斷更上一層樓的直接動力。
  • 有趣的心理學規律——皮格馬利翁效應
    大家好,我是老孟。這裡是《有趣的心理學規律》系列文章,用來收錄這些規律方便查找。今天介紹第三篇——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位國王,性格孤傲卻醉心雕塑。有一天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個完美的女人,他給雕塑取名叫加了提亞,並把雕塑當作夥伴,傾注了所有的熱情和希望。終於有一天雕塑被感動,於是變成了活人,並嫁給了國王皮格馬利翁。
  • 對成功有奇效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感到絕望,於是帶著祭品來到阿弗洛蒂代的神殿求助。他的真誠感動了阿弗洛蒂代,女神決定幫他。當皮格馬利翁回到家,雕塑發生了變化,它的臉頰慢慢出現血色,眼睛開始釋放光芒,嘴唇緩緩張開,露出了甜蜜的微笑。蓋拉蒂走向皮格馬利翁,充滿愛意和溫柔的氣息,不久,她開始說話了!奇蹟發生了!
  • 皮格馬利翁效應的重大啟示
    半年後,事實證明,在隨機抽取的這八名學生中(其中有幾位是老師心目中的差生),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雕塑作品在雕塑家的深情欣賞中成活,小學生在老師堅信的目光中進步巨大,我們把這種真實心理現象稱之為「皮格馬利翁效應」,又叫做「期待效應」。
  • 彭匈看世相: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又譯「畢馬龍效應」。心理學上的定義有些詰屈聱牙: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那為什麼不叫做羅森塔爾效應而叫皮格馬利翁效應呢?這得追溯到一則古希臘神話,國王皮格馬利翁同時是一個著名雕塑家,他雕塑了一尊可愛的少女像,命名蓋拉蒂並愛上了她,給她穿上美麗的長袍,每日擁抱她,親吻她,祝福她。他的真誠期待感動了一位女神,女神決定幫他。一天,皮格馬利翁回到家裡,奇蹟發生了。
  • 皮格馬利翁效應:說我行,我就行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通過反覆試驗得出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羅森塔爾效應」;兩位心理學家在1968年做個一個實驗,一個學校的三個班級中挑選幾個孩子,然後推薦給老師,說他們有無限發展的潛力,8個月後當他們再次回到學校的的時候發現這幾個孩子的學習成績有了明顯提高,人格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 你了解「皮格馬利翁效應」嗎?
    皮格馬利翁效應,是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皮格馬利翁效應,又叫「自我實現的預言」,說的是,當我們去期望某件事情會發生的時候,這件事情就會真的發生。為什麼叫皮格馬利翁效應呢?關於這個名字的由來,還得說一個古老的希臘神話故事。
  • 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
  • 從「皮格馬利翁」效應開始,心底有光,眼裡有夢,腳下有路
    ——魯迅01夢的力量:「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是古賽普勒斯的一位國王心理學把這種當人們對某件事情懷著非常強烈期望的時候,所期望的事物就會出現的效應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期待效應」。人們對於事情發展的期望,將對事情發展的走向產生相應的導向性影響。一個人若是想有好的發展,就要不斷地給自己心理暗示,就要敢於做夢,用夢來影響自己的行為,從而慢慢趨向於自己的期待的方向。
  • 心理學:皮格馬利翁的愛情,羅森塔爾的人際期望效應
    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人際期望效應。它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為什麼它又被稱作皮格馬利翁效應呢?答案源自這樣一個愛情故事。皮格馬利翁之戀賽普勒斯的國王皮格馬利翁是一位雕刻家。他的雕刻技藝遠近聞名,但是他卻有一個奇怪的毛病:就是他決不雕刻女人。
  • 從幻想與行為創造的角度,另類解讀人際關係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後來泛指如果你對一個人有好的期待,他會無意識地回應你的期待,變得更好。但是朱瑟琳 · 喬塞爾的這本《皮格馬利翁效應》卻從人際關係的構建出發,給了我們一種全新的解讀。作者認為,皮格馬利翁效應會給人際關係帶來負面影響,在這種效應作用下構建起來的人際關係是不穩定的。
  • 你真的懂「皮格馬利翁效應」嗎?走出教育誤區,培養優秀的孩子
    一、皮格馬利翁效應的誤用張麗一直是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兒子堯堯可以說是從小被「打」到大。今年剛上四年級的堯堯性格比較靦腆,也不愛說話,成績一直處於班級中遊,不高不低的。但是每次考完試堯堯都很害怕回家,因為媽媽永遠對他的分數不滿意,動輒就是一頓「皮帶炒肉」。
  • 「皮格馬利翁效應」很神奇用準了能讓人人變得越來越優秀
    生活中處處可見此類事例:參加高考的學子,常常得到老師的激勵和家長的期待和鼓勵,最後大多學子都取得好成績,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其中就大有存在一種他人的期望與鼓勵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就是說你行,你就行;說你真棒,你就變得很棒。有多少個優秀的孩子在家長、老師、同學的美好期待和熱情的祝福、鼓勵下,變得越來越優秀,越來越出色的啊。期間「皮格馬利翁效應」有意無意地在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