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達人:一把小剪刀剪出「疫情防控三步曲」

2020-12-14 河北新聞網

剪紙達人:一把小剪刀剪出「疫情防控三步曲」

——記開灤唐山礦業公司共產黨員鄭翠芝

一張紅紙,一把剪刀,就能剪出造型各異、栩栩如生的藝術作品。這門技藝被稱為剪紙。

在開灤唐山礦業公司就有這樣一位剪紙藝人。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她用手中的一把剪刀,拿起紅紙,全心全力,用一整晚的時間創作出了《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風》防疫宣傳系列剪紙。

她,就是共產黨員鄭翠芝。

2020年春節前後,鄭翠芝時刻關注著疫情的最新消息,嚴峻的防控形勢,日益增長的病例數字,時刻牽動著她的心。

「書記,我家離班上近,有事你就招呼我。」

「書記,忙不過來了你就給我打電話,我的手機24小時開機。」

過年期間,身為共產黨員的鄭翠芝幾乎每天都會和書記請戰,主動請纓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當中。

1月28日,當她得知疫情期間各廣告公司暫停營業無法製作宣傳條幅時,鄭翠芝想到用剪紙的形式提示員工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個人衛生。為了儘快把作品創作出來,當天晚上,年近50歲的鄭翠芝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後,下班飯都顧不上吃,就一頭扎進屋裡研究創作。為了不影響家人休息,她將房門緊鎖。鉛筆構圖、蠟版作底、手術刀輕輕鐫刻……一次次的失敗,並沒有讓她就此停止,累了、困了站起來溜達溜達。就這樣,僅用了一晚上的時間,鄭翠芝就將三幅防疫宣傳作品剪了出來。

「書記,剪出來了,您看看行嗎?」1月29日上午8點,雙眼布滿血絲的鄭翠芝將連夜創作出來的宣傳剪紙交到了書記手中。

顧不上休息,鄭翠芝和班組其他員工一起,又將一張張帶有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風字樣的剪紙,張貼在疫情防控宣傳欄、會議室、洗手池旁等關鍵部位,提示員工在疫情防控期間注意個人衛生。

用剪紙的形式提醒員工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風,這樣的方式比較新穎,也更能引起他們的關注。

談到這些作品,鄭翠芝說:「這都是我應該做的,能夠用我所學為疫情防控工作盡一份力,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龐英德 楊闊)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寧夏彭陽:小剪刀剪出大藝術
    剪紙源於民間藝術,是鄉村婦女的手技,她們用巧手剪出各種各樣的圖案,貼在窗子上、燈籠上,繡在枕頭上,裹在包裹上,做在鞋子上,掛在牆面上,是她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這種技藝繼承的人越來越少,可是就在寧夏彭陽有一部分人依然默默無聞地堅守著剪紙陣地,用一把小剪刀剪出了生活的藝術。
  • 會寧剪紙:一把剪刀剪出錦繡乾坤
    會寧剪紙:一把剪刀剪出錦繡乾坤 2020-11-30 16: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剪刀剪紙,剪出精彩人生」——青年藝術家劉立宏
    剪紙藝術是最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之一,作為一種鏤空藝術,它能給人以視覺上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剪紙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每逢過節或新婚喜慶,人們便將美麗鮮豔的剪紙貼在家中窗戶、牆壁、門和燈籠上,節日的氣氛也因此被烘託得更加熱烈。
  • 威海剪紙藝人田秀卿 小剪刀剪出藝術人生
    大眾網威海3月28日訊 (記者 劉彬) 剪紙作為中國一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悠久,被稱為刀尖兒上的藝術。在威海,剪紙藝人田秀卿,用一把剪刀,以剪紙的形式創作了許多精彩的剪紙作品。一雙巧手,一張紙,剪出精彩好作品。
  • 一把剪刀剪出一座藝術館 象山鄉賢剪紙館開館
    中新網浙江新聞12月13日電(記者 林波)從入門的簡單窗花到複雜多變的人像,在「方寸」之間,在70年的剪紙歲月裡,謝才華靠著一把剪刀剪出了一座藝術館。  1944年出生的謝才華是浙江省級非遺項目——象山剪紙的代表性傳承人,同時也是中國剪紙藝術大師。
  • 福州剪紙達人紅紙上「剪」出三坊七巷和烏塔白塔
    剪紙達人宋麗欽剪出三坊七巷   剪紙達人宋麗欽剪出福州三坊七巷及傳統民俗   這不,家住福州鼓樓區鼓西路臥湖新苑小區的宋麗欽女士,就被她的鄰居們推為小區裡的剪紙「達人」。在她的剪刀下,三坊七巷、烏塔、白塔等福州著名景點躍然紅紙上,還有林則徐事跡等本土歷史故事也被她剪得栩栩如生。
  • 校園新鮮事丨小剪紙剪出 昂揚的少年之氣
    &nbsp&nbsp&nbsp&nbsp一張紅紙,一把剪刀,一雙巧手,將疫情防控期間那些難忘的人、感動的事、震撼內心的思緒,投射在小小的獨特圖景中。這不,蘭州市城關區安樂村小學一群愛好剪紙的同學們,以疫情防控為主題創作的剪紙作品,在學校「e彩繽紛」雲端藝術節上展覽時,深受師生們的好評。
  • 剪紙藝人李敏傑:小剪刀剪出大情懷
    忻州網訊(特約撰稿人:鄭志東)剪紙,中國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稱為「刀尖上的藝術」。一張普通的紙,一把小剪刀,在忻州市剪紙藝人李敏傑的手中經過雕琢,變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精緻動人的剪紙作品。剪刀在李敏傑手中不斷變化著方向,此時,一幅平淡無奇的紙上,正在醞釀著一幅精彩的作品,飄落的紙屑,在飛舞中完成了自己的蛻變與奉獻。
  • 剪紙藝人李敏傑:小剪刀剪出大情懷
    忻州網訊(特約撰稿人:鄭志東)剪紙,中國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稱為「刀尖上的藝術」。一張普通的紙,一把小剪刀,在忻州市剪紙藝人李敏傑的手中經過雕琢,變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精緻動人的剪紙作品。剪刀在李敏傑手中不斷變化著方向,此時,一幅平淡無奇的紙上,正在醞釀著一幅精彩的作品,飄落的紙屑,在飛舞中完成了自己的蛻變與奉獻。《打粘糕》是以畲族生產生活為素材,作者通過自己對畲族文化的了解認識加上藝術誇張而生成的作品,作品展現的是一對畲族夫妻通過勞作來表達和諧美滿的生活。
  • 濟南市長清區剪紙非遺傳承人用剪紙作品助力疫情防控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3日訊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形勢嚴峻,牽動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全國各地高度重視疫情,人人自覺防護。助力疫情防控宣傳,濟南市長清區平安街道的兩位「民間高手」——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清剪紙第五代傳承人王鑫、第六代傳承人王憲志創作了一系列疫情防治剪紙作品,凝心聚力,鼓舞士氣,並為剪出了一份通俗易懂的貼心防護指南——《病毒防護五部曲》,用別出心裁的方式教會大朋友、小朋友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 高平市民間剪紙藝人米春平:疫情期間創作36幅剪紙作品 為一線醫護...
    《中國加油》《萬眾一心共抗病魔》《最美的行者》《離別時刻》《為疫斷髮》……2月22日,高平市民間剪紙藝人米春平通過微信朋友圈向外界展示了自己最新創作的一組剪紙作品。這一組10幅剪紙作品是她為奔赴武漢防疫一線的「五朵金花」——陽城縣五位女醫務工作者而創作的。加之之前創作的另一組26幅與防疫相關的作品,她創作的剪紙作品已有36幅。
  • 烏蘇:巧手剪紙畫 抗擊疫情傳精神
    天山網訊(通訊員任達志報導)一組剪紙畫,她用一雙巧手為戰「疫」加油。在烏蘇市有這樣一位剪紙藝人,用一雙巧手為新冠肺炎這場戰「疫」加油鼓勁,她創作出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剪紙作品,向奮戰在抗「疫」一線人員致敬,她就是「剪紙匠人」李瑞萍。
  • 【新時代文明實踐】以剪為道裁新意 以紙傳情訴衷情 ——洞涇社區學校開展「一張剪紙訴說一段歷史」剪紙活動
    上海市百姓明星、洞涇鎮民間達人、非遺文化傳播人張戍星用一把剪刀、一張紙和精湛的手藝訴說中國故事,傳遞濃濃的家國情懷。,用特有的藝術形式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加油鼓勁、積極宣傳。三、巧手剪紙,傳承非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張戍星老師也積極行動,創作了眾多抗擊疫情的藝術作品,用特有的藝術形式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加油鼓勁、積極宣傳。
  • 雲夢剪紙傳承人:小小剪刀,剪出繽紛大世界
    當晚,學員們親眼見證這些剪紙作品誕生於一雙靈巧的雙手之下。剪紙作品來自當天的公益課老師——湖北省雲夢縣文化館副館長胡莉之手。70後胡莉,是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雲夢剪紙》縣級傳承人,孝感市美術協會理事,中國名人書畫院副研究員。  胡老師給學員們講解雲夢剪紙的歷史和相關知識,她說,「剪紙是一種鏤空式的繪畫,講究折法、畫法、刻法,剪與刻要先易後難,先中間後兩邊,先細線後粗邊。」
  • 塞外滿風情,剪刀生繁花!來豐寧,看巧手剪出紙上乾坤……
    您一定會問這麼漂亮的剪紙作品如何製作呢?一剪、二刻,使用剪子或是刻刀製作而成。剪紙是在鏤空中的取捨藝術,豐寧滿族剪紙的工藝特點是以陽刻為主、陰刻為輔,劈毛纖長,做工精巧。所謂單色剪紙,就是使用單一顏色的宣紙剪制而成的作品;點染剪紙就是先用白色宣紙剪出作品,然後用顏料進行上色後製成的剪紙;填色剪紙一般都用深色宣紙,剪制時先將圖案剪出來,然後再把需要著色的部位填上顏色,最後再將剪紙作品套扣在上面才算完成;複合剪紙的工藝更為複雜,它是按照作品中不同部分的用色需要,用不同顏色的宣紙分別剪成後,再拼接組合在一起的剪紙,這種複合剪紙是豐寧滿族剪紙獨有的,也是一種新的創作形式。
  • 三分鐘「撿」福!用剪刀剪出的書法,這種非遺技藝了不得→
    網上就有網友說了,在長沙,有位洪源老先生就可以做到用剪刀剪書法。這個說法立刻引起了我們的興趣,那麼,書法真的能用剪刀剪出來嗎?真相小分隊又要出發去尋找答案啦!根據網上提到的線索,我們來到了位於湖南省長沙市的雨花區非遺館。一進門,我們就看到館內陳列著各種各樣的非遺手工藝品,十分精緻。
  • 一把剪刀一張紅紙 剪紙男孩的戰「疫」作品鼓舞人心
    一把剪刀、一張紅紙,在我們看來再尋常不過的東西,在浙江旅遊職業學院學生、建德市剪紙非遺傳承人王介明的手中,似乎被賦予了生命,變成了一幅幅生動的圖案。他用雙手剪出了精美的剪紙作品,用行動為「抗疫」鼓勁加油。
  • 鄉村教師的剪紙「魔法」 剪出成都風土人情
    活靈活現的剪紙藝術,將3隻憨態可掬的熊貓吃、住、行等生活場景再現,向市民傳遞文明的力量。在這些剪紙作品的下方,留著創作者的名字:高慧蘭。她是一位普通的鄉村學校美術老師,憑著對剪紙藝術的熱愛,用二十餘年的時光,剪出成都的風土人情,剪出一個斑斕的世界,並走出國門。她的作品,在美國、法國等國外展覽。
  • 一把剪刀剪出「四雞共鳴」
    一把剪刀剪出「四雞共鳴」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7.10.13 星期五 宋文鐸(後排右三)和社區學員一起展示自己的作品。
  • 廬陽剪紙 剪出火紅新年
    一把尖頭的生鐵剪刀,一張宣紙在指間靈巧轉動,兩三下的剪裁,一幅栩栩如生的作品躍然紙上……過年最有年味的畫面,莫過於在結滿霜花的玻璃上,貼上一張紅紅的窗花,映著窗外的白雪,期盼著來年的幸福吉祥。處於江淮之間的合肥,雖然不是剪紙的代表區域,但是江淮之間的山光水色賦予剪紙以靈秀,淝水之畔的人傑地靈為剪紙提供了精巧構思。藉助一把小小的剪刀,在色紙上鏤刻出千變萬化的圖案。貼上窗花,才算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