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少年》製片人齊康:棒球給了這些孩子人生的新解法

2020-12-17 中國青年報

紀錄電影《棒!少年》講述了一群出身草根、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直至赴美徵戰的真實故事。在今年第14屆FIRST青年影展上,該片斬獲「最佳紀錄片」「觀眾選擇榮譽」兩項大獎。

「《棒!少年》項目是我們在2018年第九屆CCDF提案會上發現的,當時聽完導演許慧晶的提案,就覺得這個項目在選題上很獨特,在關照現實的基礎上融入了體育和勵志元素。我想,這個題材或許可以做成《放牛班的春天》《烈火戰車》《死亡詩社》,以及《爆裂鼓手》那樣的作品。」《棒!少年》總製片人齊康說。

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時,齊康表示,「通過少年的成長來看成長的世界,創造高質量的藝術作品表達少年的懵懂、少年不服的朝氣,以及世界的不安、勇敢的青春。」

《棒!少年》中,少年馬虎和梁正雙命運互為映照。馬虎桀驁不馴,他以「刺頭」狀態闖進基地,而小雙是棒球隊的「元老球員」,他心思細膩,對未來滿是懷疑和不確定。馬虎和梁正雙,一個是自幼失去母親的山村野小子,這個孩子常在黃昏、黑夜一個人唱著有關母親的歌曲;一個是孤兒,在乎的人只有他的哥哥和伯伯。

有網友評價,比起撲面而來意氣風發的少年之氣,更打動自己的是馬虎和小雙那些「少年也知愁滋味」的婆娑淚眼。

齊康覺得,當下的影視創作者應該更相信童真,而不能始終只以成人視角、功利色彩看待世界,對待自己的作品。或許這部紀錄電影還存在不成熟之處,「但是它最大的創新就是回歸傳統,遵循了創作的本質」。

中青報·中青網:你對少年題材有怎樣的情感?棒球給這些孩子帶來了什麼?

齊康:我認為,如果說故事片是我們陪伴世界的方式,那麼紀錄片就是這個世界陪伴我們的一種方式。我對少年題材確實有偏好,可能因為自己對世界和自身依舊有困惑吧。做紀錄片的過程是在思維和情感上「輸入和輸出」的過程。我們通過做紀錄片去觀察世界、理解世界,通過他們的故事也促進了自己的成長。

《棒!少年》中,棒球對這幫小孩有什麼幫助呢?李冰冰說:「一群少年通過棒球找到了人生的解法。」棒球,把他們的技能和才華展現出來,他們因此獲得了生存的價值和技能,同時也把對於這個世界的感悟表達出來。

這些孩子生在貧困地區,父母沒有辦法照顧他們,或者沒有足夠的文化去教育、引導他們。孫嶺峰教練帶孩子們去棒球基地接受培養,他們的命運也發生了改變。這些孩子不一定都能成為頂級運動員,但至少他們的眼界拓寬了,對世界的理解變得更加豐富,這一點非常難得。

中青報·中青網:哪些時刻觸動到你?

齊康:最觸動我的是主角馬虎和小雙說的兩句話。馬虎說:「大家好,我是馬虎,我走在十字路口,被強棒愛心基地撿到了。」當時那裡設置了一個固定鏡頭,記錄傍晚孩子們在簡陋的訓練場嬉戲玩耍的畫面。突然,馬虎從遠景走到鏡頭前,摘掉帽子對著鏡頭鞠了躬,說了這句臺詞。這種臺詞是編不出來的。

另一個是小雙的一句:「一場比賽沒有了……你知道一場比賽多難得,咱們對得起關心咱們的人嗎?」當時是美國比賽失利,小雙哭得很痛,大家都在安慰他,小雙說了這句話。與馬虎不同,小雙身上會有一些敏感和脆弱的特徵,這份脆弱感我覺得更像成人一般,背負著很多「責任」和「枷鎖」,充滿理想,又無可奈何。能夠在一個極端「情境」下說出這樣的話,或許這就是孩子對於命運有著殘酷的預知。

中青報·中青網:兒童紀錄電影會成為一個新的趨勢嗎?

齊康:任何類型的影視作品都應保持它相對合理的供需關係,很難說一種題材會成為潮流和趨勢,只能說內容的精品化,會是創作的潮流和趨勢。好的東西是創作者和市場共同推動的。像犯罪懸疑、青春、愛情、玄幻……這些成熟的影視類型長成了「大樹」,已經擁有廣泛的受眾人群。而即使在國外成熟的市場中,兒童片的佔比也是有限的,市場一年需要的兒童題材影視作品的量未必那麼大,它需要精品化,所以我們在做這部分的探索。像紀錄電影《棒!少年》,是展現這些農村孩子通過棒球的形式獲得成長,或許未來我們能找到各式各樣的角度,去關注年輕人的成長。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從零開始學打棒球的少年們如何追夢?愛奇藝自製紀錄電影《棒!少年...
    導演許慧晶、總製片人齊康以及片中主創馬虎、孫嶺峰教練、張錦新教練等人亮相映後見面會。《棒!少年》講述了一群出身草根、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直至赴美徵戰的真實故事,展示了一幅生命力蓬勃的少年群像。他們突破困境、叫板命運,勵志、熱血,搞笑且催淚。電影《棒!
  • 12月11日《棒!少年》全國公映,叫板命運!
    少年》的笑點和燃點也一點都不少,很多觀眾都被片中熊孩子馬虎各種搗蛋行為給逗樂:吃粉筆、舔膠水、翻跟頭、摩託搖……這些不同於一般少年的淘氣讓觀眾感受到影片的真實動人,以及孩子們身上近乎無限的純真活力,尤其前半段,幾乎每隔十分鐘現場觀眾就會發出笑聲,有觀眾表示「這些孩子平時看著真是『熊孩子』,上了棒球場,又有一種閃閃發光的感覺」。
  • 《棒!少年》不只有棒球和少年
    《棒!少年》,只看名字,很容易被誤解為一部熱血體育題材電影,實際上,它向觀眾展示的不只是運動。 導演許慧晶將鏡頭對準了北京郊區一座愛心棒球基地。來自全國各地的貧困少年相聚於此,跟著70歲傳奇教練「師爺」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棒!
  • 易烊千璽包場救得了《棒!少年》嗎?
    影片真實地記錄一群棒球少年的成長與困境,他們絕大多數是困境兒童或事實孤兒,棒球使他們有了生存下去的根基和人生的目標。2020年7月,《棒!少年》參加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並獲得最佳紀錄片獎。組委會在頒獎詞中這樣寫道:流暢的剪輯超越線性的時間敘事,與完備的電影技術的高水平融合,在動人又誠摯的成長故事中,彰顯了人性的溫存與希望。
  • 《棒!少年》:看一批棒球少年逆天改命
    想到紀錄片《棒!少年》。 《棒!少年》講兩個命題:一,貧困孤兒;二,改變命運。 巴菲特有一個「卵巢理論」: 我在母親子宮裡孕育的那一刻,就像中了彩票,如果不是出生在美國而是其他國家,我的生命將完全不同! 一個孩子出生在哪個國家、哪個家庭,提前註定了不同的命運。
  • 《棒!少年》的背後故事:從頑劣小子,到棒球少年
    強棒天使棒球基地,就坐落在這裡。基地的孩子們進行日常訓練。李霈韻 攝在這個基地裡,有68個棒球少年——最小的6歲,最大的15歲。幾乎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一段辛酸的過往。因為棒球,這些曾經頑劣的少年,有了自己描繪人生軌跡的機會。
  • 愛奇藝自製紀錄電影《棒!少年》全國公映:關注少年成長 創作歷時三年
    12月11日,由愛奇藝出品的自製紀錄電影《棒!少年》正式登陸全國影院上映。《棒!少年》講述了一群出身草根、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直至赴美徵戰的真實故事,展示了一卷生命力蓬勃的少年群像。
  • 愛奇藝《棒!少年》六集紀錄劇集定檔2021年播出 持續探索一個文本...
    少年》六集紀錄劇集定檔2021年播出 持續探索一個文本多種表達IP創作空間) 上周,愛奇藝自製紀錄電影《棒!少年》登陸院線獲得眾多觀眾好評。
  • 一群野草般生長的困境少年 用棒球叫板命運治癒人生
    原標題:一群野草般生長的困境少年,用棒球叫板命運治癒人生   在棒球
  • 貧困兒童組成的公益棒球隊——讓體育改變孩子的人生
    東方彤坤(北京)體育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曉娟與前國家棒球隊隊長孫嶺峰聯合發起了「青年湖強棒愛心棒球基地」,給目前國內唯一一支由貧困兒童組成的公益棒球隊,也是唯一一支由多民族兒童組成的民族棒球隊「棒球天使隊」提供訓練場地。
  • 《棒!少年》上映,我們和導演聊了聊
    《棒!少年》導演許慧晶表示,拍紀錄片挺耗人的。好在片中的兩位核心主人公馬虎和小雙,一動一靜,性格互補,有足夠多的素材供攝製組抓取。導演也一直在用故事片的方式做紀錄片,將本來國內很小眾的棒球題材,拍得妙趣橫生。
  • 《棒!少年》:孩子,我寧願你做孤獨狼,也不要成為流浪狗!
    表面上看,《棒!少年》是對一支少年棒球隊訓練比賽的日常記錄,屬於典型的體育類紀錄片。但若你全程看下來就會發現,它表面上是以少年棒球為主題,但實質上卻講述了一個關於抗爭命運的故事。一群來自中國貧困偏僻鄉村、來自破碎家庭的少年,如何揮舞手中的球棒,奮力與命運抗爭的故事。2在北京昌平郊區,有一個「愛心棒球基地」,基地裡有一支名叫「強棒天使隊」的棒球隊。
  • 棒球少年,從這裡走向世界
    這裡就是電影《棒!少年》所記錄的那個烏託邦。在這裡,69個從困境中走出來的孩子,在棒球的起落間撫平傷痛,尋找著新的出路和希望。 2020年,電影《棒!少年》上映,這部獲得第14屆FIRST影展最佳紀錄片的影片成了2020年最後的一匹黑馬,讓前所未有的關注向基地湧來。
  • 《棒!少年》|豆瓣8.7,感動,但我一點都不想誇他們棒
    文 | 黃盼盼 編輯 | 胡雯雯 一群少年高聲朗誦著《少年中國說》,被愛心棒球隊帶上了另一條人生賽道,這是紀錄片《棒!少年》所描述的故事。它贏得過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上最長的掌聲,剛上映兩天便獲得了8.7的豆瓣評分。 從《媽媽的村莊》(2012年)到歷時三年完成的《棒!
  • 他們能抬頭挺胸地面對生活,就是最大的價值丨揭秘《棒!少年》
    少年》於12月11日與全國觀眾見面,片中講述一群父母早逝、離異、無人照顧的孤兒和問題兒童,機緣巧合下與棒球結緣,在棒球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赴美參加世界頂級少年棒球比賽,開啟了與命運抗爭的故事。《棒!少年》經歷一年半拍攝、一年半剪輯,歷時三年,攝製組先後跑了北京、上海、杭州、中山、河北、寧夏和美國等地,曾於今年8月拿下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片。
  • 《棒!少年》上映:一群「沒有爹媽可拼」的少年,如何叫板命運
    但在北京西郊,一個叫做「強棒天使棒球基地」的地方,卻聚集著一群來自全國各地各地的底層少年,在前中國棒球國家隊長孫嶺峰的帶領下,試圖通過棒球獲得與命運叫板的力量,以此改變窮苦的人生。他們的故事,既精彩又震撼。文丨周瀅瀅 編丨Travis最近,正在熱映的紀錄片《棒!少年》,引來了很多關注。
  • 棒!這群叫板命運的少年,有一個來自西吉……
    最近,有一個關於棒球的故事在朋友圈刷屏。故事講述了一群來自山區的困境少年,通過打棒球「叫板命運」。這部紀錄片電影《棒!少年》被網友評價為「2020最值得帶孩子去看的電影」。12月16日,《棒!
  • 《棒!少年》定檔:拍攝歷時兩年,剪輯耗時近三年
    電影展示了一卷生命力蓬勃的少年群像: 一群背負沉重生活包袱的困境少年,被選進一個特殊的愛心棒球基地,接受前奧運國手孫嶺峰、70歲傳奇教練「師爺」張錦新的魔鬼訓練。棒球帶給他們久違的熱血和夢想,少年們也希望棒球能改變他們的命運。等待他們的,是重重困難。直到有一天,少年們終於迎來了機會,他們將飛往美國,代表中國登上世界少棒的頂級賽場…… 其中的兩位主角性格迥異。
  • 這群對抗命運的棒球孤兒,體現了不服輸的少年精神
    在評論區,很多人說: 「這是很有教育意義的一部電影,有孩子的一定要帶他們一起去看,那些窮苦少年都在為他們的坎坷人生不斷努力著,我們的孩子真的沒有理由抱怨生活的不易,學習的辛苦。」
  • 《棒!少年》願少年無畏,永不退卻
    不管是張師爺、孫教練、郭老師,以及那一群孩子都有著一顆少年之心,赤忱而熱烈。棒球是聯繫他們在一起的紐帶,也是載著他們免於溺水、隨波逐流成為街頭混混的浮木。棒球隊在一片片荒地、拆遷園區中,構建中屬於這些孩子的童話。這不是一部棒球體育電影,而是一部兒童電影。無論是馬虎還是小雙,他們身有所歸,心卻無所依。馬虎對世界的溝通是拳頭和霸道,是我的地盤聽我的,不服來幹、不服上刀子的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