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少年》的背後故事:從頑劣小子,到棒球少年

2020-12-16 瀟湘晨報

從北京六環邊的花莊地鐵站出來,步行走過一片工地,再打車往東南方向。當計價器金額顯示接近七十時,才終於來到目的地。

這裡是北京,卻又不是大家印象中的北京。

強棒天使棒球基地,就坐落在這裡。

基地的孩子們進行日常訓練。李霈韻 攝

在這個基地裡,有68個棒球少年——最小的6歲,最大的15歲。幾乎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一段辛酸的過往。

因為棒球,這些曾經頑劣的少年,有了自己描繪人生軌跡的機會。

一個星期之後,以他們為主角的紀錄片《棒!少年》將登陸院線。幾場點映過後,目前《棒!少年》豆瓣評分高達8.8分。

這裡的孩子們和其他孩子一樣,愛玩愛鬧。

「心想我伯父可能是把我賣了」

小雙今年14歲。2015年基地剛成立不久,他就來到了這裡。

在小雙還沒出生的時候,爸爸就去世了。媽媽把他的雙胞胎哥哥送了人,之後就再也不見了蹤影。

小雙只能跟著大伯生活。五歲時,大伯去世了,他便跟著二伯生活。

整齊排放的臉盆。王昊 攝

「剛過來的時候,心想伯父可能把我賣了,不要我了。當時我不想跟孫教練走,可他們把我抱上車,我一邊踹門一邊哭。」

小雙所說的孫教練,是基地的創始人孫嶺峰。他曾是棒球國手,參加過北京奧運會。2015年,孫嶺峰創建了這個基地,開始接收原生家庭有殘缺的孩子。

儘管開始百般不願,但小雙最後還是留了下來。時間一長,又有其他孩子作伴,他慢慢習慣了在基地裡的生活。不過也許是因為經歷,小雙比其他孩子內向得多。

可內向的人,也有發火的時候。

「他罵了我爸,說我爸在牆上掛著。我心裡不高興,就打起來了。」小雙說。

小虎(左)和小雙。王昊 攝

和小雙打架的人,叫小虎。2017年,12歲的小虎來到基地,沒多久就和小雙動起了拳腳。

第一次看到小虎的時候,孫嶺峰直拍腦門兒。「他來的時候就是一『流氓』。家裡沒人管,天天在馬路上晃蕩。」

小虎剛出生3個月,媽媽就被爸爸打跑了。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爸爸常年在外務工,奶奶眼睛不好,沒有謀生手段,小虎便遊蕩街頭。

《棒!少年》的導演許慧晶,曾講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回家,小虎爸爸帶回了一個女人和一個小弟弟。之後第二天,爸爸騎著摩託車帶著倆人出去玩,而小虎一個人在家餓了一天。

基地裡有專人照顧孩子們的飲食起居。李霈韻 攝

剛來基地時,小虎基本不識字。孫嶺峰問他一加二等於幾?小虎回答,等於三。孫嶺峰又問,二加一呢?他搖搖頭,說不知道。

小虎來到基地後闖禍不斷,開始並不受歡迎。言語激怒小雙,只是其中之一。

「棒球這破玩意就是哄小孩的」

由於原生家庭的缺陷,這些孩子在來到基地前,性格大都比較頑劣。

有一次小虎欺負了別的同學,學生家長抽了他一頓,他就把人家的車胎放了氣。課堂上,小虎也是極鬧騰的一個:「老師講著課,我拿打火機點了炮仗往教室裡扔。」

基地會議室牆上掛著孩子們的照片。王昊 攝

說起以前的「輝煌事跡」,小男孩們「不服輸」的個性不合時宜地冒了出來。小雙說,「你這都不行,我上人家房頂上,拿一塊布,把人家煙囪堵了。」

「我以前老廢了,真的是沒出息。」

現在的小雙,除了見陌生人時會顯得拘謹,一旦打開了話匣子,愛開玩笑,皮得很。

大家都在成長,小虎也在努力收斂自己身上的「匪氣」。談到棒球,他會和青春期的大部分男孩兒一樣,心氣兒很高。

孩子們的球衣。李霈韻 攝

「一開始,我以為棒球這破玩意就是哄小孩的東西。後來看他們打比賽,特別激烈,玩了命一樣。還有一部電影,也讓我改變了對棒球的看法。」

小虎說的電影是《42號傳奇》,講述的是美職棒大聯盟歷史上首位黑人球員,頂著種族歧視的壓力證明自己的故事。

2018年,由基地裡孩子們所組成的球隊,作為亞太區唯一一支代表,受邀參加了PONY世界大賽U11 Bronco組決賽。小虎和小雙都隨隊去了美國,這是他們第一次出國。

日常訓練

「咱們來的時候是白天,怎麼到這還是白天?」對於小雙和其他孩子,不熟悉的一切都很新奇。

但很遺憾,小虎由於超齡沒能上場,而胳膊有傷的小雙出現了關鍵失誤,他們最終輸掉了比賽。

日常訓練。李霈韻 攝

小雙在比賽後哭得站不起來,一旁的小虎用各種方式安慰。

那時的他們,已經從缺乏管教的「野孩子」,成長為想獲得勝利的棒球手。

「身邊朋友反正讓我坑一溜遍」

去年春節,因為訓練比賽的壓力,以及惦記親人,小雙自己跑回了家,不想再去基地了。為了能把小雙帶回來,孫嶺峰去了他家裡8趟,「我知道早晚得給他弄回來,在社會上他就廢了。」

女隊訓練。

基地裡一共68個孩子,像小雙這樣讓孫嶺峰操心的又何止一兩個。孫嶺峰說,他想把這些孩子以前缺的東西,加倍補回來。

現在基地裡的孩子們,每天上午上文化課,下午練棒球,大多數活動都在基地。

女生宿舍。李霈韻 攝

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中間隔著圖書館。宿舍裡都是統一的上下鋪,衣櫃和桌子也都是一樣的。不過,女生的被褥有小碎花,男生的則是更素的灰色條紋。女生宿舍的儲物櫃裡還多了毛絨玩具,牆上貼了卡通牆貼。

中午的時候,孩子們一起在食堂吃飯,自己刷碗筷。見到客人,他們也都會有禮貌地點頭問好。

孩子們正在上課。李霈韻 攝

孫嶺峰自己計算,從把孩子接到基地,一直到他們進入社會,每個孩子平均要花費幾十萬。基地本身也不是一成不變,因為拆遷等原因,基地已經搬了四次家。

基地眼下能接到外界的捐贈,但沒有固定的資金贊助。「(資金來源)比如說我自己,身邊的朋友。我身邊朋友讓我『坑』一溜遍。」他笑著說。

前兩天,小雙終於又回到了基地。一回來,他發現自己的同齡人都比自己高了,技術也更好了。小虎已經開始幫助教練訓練小隊員,他表情嚴肅地下達指令,偶爾出聲督促偷懶的隊員,很像那麼回事。

小虎帶領年紀小的孩子們訓練。李霈韻 攝

不過小雙並不慌,他覺得自己很快就能跟上大家的步伐。」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家人的生活,畢竟他們是我的家人,最親的人。」

小雙停頓了一下,又說:「可能他們趕不上我成年之後的輝煌。但是如果趕上了,我一定會管的。」(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

(作者 王昊)

【編輯:張奧林】

【來源:中國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棒!少年》:看一批棒球少年逆天改命
    少年》。 《棒!少年》講兩個命題:一,貧困孤兒;二,改變命運。 巴菲特有一個「卵巢理論」: 我在母親子宮裡孕育的那一刻,就像中了彩票,如果不是出生在美國而是其他國家,我的生命將完全不同! 一個孩子出生在哪個國家、哪個家庭,提前註定了不同的命運。
  • 《棒!少年》不只有棒球和少年
    《棒!少年》,只看名字,很容易被誤解為一部熱血體育題材電影,實際上,它向觀眾展示的不只是運動。 導演許慧晶將鏡頭對準了北京郊區一座愛心棒球基地。來自全國各地的貧困少年相聚於此,跟著70歲傳奇教練「師爺」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棒!
  • 《棒!少年》製片人齊康:棒球給了這些孩子人生的新解法
    紀錄電影《棒!少年》講述了一群出身草根、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直至赴美徵戰的真實故事。在今年第14屆FIRST青年影展上,該片斬獲「最佳紀錄片」「觀眾選擇榮譽」兩項大獎。「《棒!
  • 《棒!少年》講述少年成長 雙主角一動一靜妙趣橫生
    少年》於12月11日與全國觀眾見面,片中講述一群父母早逝、離異、無人照顧的孤兒和問題兒童,機緣巧合下與棒球結緣,在棒球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赴美參加世界頂級少年棒球比賽,開啟了與命運抗爭的故事。《棒!少年》經歷一年半拍攝、一年半剪輯,歷時三年,曾於今年8月拿下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片,目前豆瓣評分8.8。
  • 從零開始學打棒球的少年們如何追夢?愛奇藝自製紀錄電影《棒!少年...
    《棒!少年》講述了一群出身草根、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直至赴美徵戰的真實故事,展示了一幅生命力蓬勃的少年群像。他們突破困境、叫板命運,勵志、熱血,搞笑且催淚。電影《棒!
  • 《棒!少年》|豆瓣8.7,感動,但我一點都不想誇他們棒
    文 | 黃盼盼 編輯 | 胡雯雯 一群少年高聲朗誦著《少年中國說》,被愛心棒球隊帶上了另一條人生賽道,這是紀錄片《棒!少年》所描述的故事。它贏得過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上最長的掌聲,剛上映兩天便獲得了8.7的豆瓣評分。 從《媽媽的村莊》(2012年)到歷時三年完成的《棒!
  • 熱血青春片《棒!少年》:當院線紀錄片成為可能
    最終,講述北京棒球學校少年故事的《棒!少年》獲得了最佳紀錄片大獎。該片的導演許慧晶,曾經拍攝過《河岸》《媽媽的故事》等獨立紀錄片作品,關注的都是比較尖銳的社會話題:前者記錄的是廣州城中村的改造,後者聚焦於山西農村的計劃生育往事。
  • 專訪|《棒!少年》導演許慧晶:拍事還是拍人,我理解了十年
    少年》由曾執導《河岸》《媽媽的村莊》的許慧晶執導,講述了中國第一支公益棒球隊——強棒天使隊的成長故事。在更多中國人的印象中,棒球運動可能是日本動漫裡的帥氣男孩,或是國際學校裡精英子女的課外活動,很難想像,棒球會和孤兒、服刑人員子女、殘疾人子女聯繫在一起。「如果沒有棒球,我就是一流氓。」
  • 《棒!少年》講述少年成長 雙主角一動一靜妙趣橫生_娛樂新聞_文體...
    少年們正在球場訓練。由許慧晶執導的紀錄片《棒!少年》於12月11日與全國觀眾見面,片中講述一群父母早逝、離異、無人照顧的孤兒和問題兒童,機緣巧合下與棒球結緣,在棒球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赴美參加世界頂級少年棒球比賽,開啟了與命運抗爭的故事。《棒!少年》經歷一年半拍攝、一年半剪輯,歷時三年,曾於今年8月拿下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片,目前豆瓣評分8.8。
  • 院線紀錄片《棒!少年》:抬頭挺胸地面對生活
    院線紀錄片《棒!少年》,講述「愛心棒球基地」少年成長,雙主角一動一靜妙趣橫生  少年,是棒球讓他們昂首挺胸少年》於12月11日與全國觀眾見面,片中講述一群父母早逝、離異、無人照顧的孤兒和問題兒童,機緣巧合下與棒球結緣,在棒球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赴美參加世界頂級少年棒球比賽,開啟了與命運抗爭的故事。《棒!少年》經歷一年半拍攝、一年半剪輯,歷時三年,曾於今年8月拿下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片,目前豆瓣評分8.8。
  • 《棒!少年》:如果你在年少時,也凜冽、卻不自知地痛過
    在看之前,本以為這部片子是講【棒球少年】的,像小時候看過的動畫片《足球小將》一樣,熱血、澎湃,有激昂的體育精神和專業的棒球知識,並且充滿了孩子們為了自己人生或夢想的奮力拼搏。看完之後,突然就明白了,為什麼本片的名字叫《棒!
  • 封面會客廳丨《棒!少年》導演許慧晶:不僅只有熱血 「燃」的背後是...
    少年》將在愛奇藝上線,封面新聞採訪了本片導演許慧晶,他表示希望更多的人將會有機會來關注這樣的一群少年。沒有調研期直接開拍《棒!少年》在少年熱血的背後講述的其實一個如何從困境中如何叫板自己命運的故事。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被選進北京市郊一個愛心棒球基地,組成了一支特殊的棒球隊,跟著70歲傳奇教練「師爺」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
  • 棒球少年,從這裡走向世界
    這裡就是電影《棒!少年》所記錄的那個烏託邦。在這裡,69個從困境中走出來的孩子,在棒球的起落間撫平傷痛,尋找著新的出路和希望。 2020年,電影《棒!少年》上映,這部獲得第14屆FIRST影展最佳紀錄片的影片成了2020年最後的一匹黑馬,讓前所未有的關注向基地湧來。
  • 《棒!少年》定檔:拍攝歷時兩年,剪輯耗時近三年
    電影展示了一卷生命力蓬勃的少年群像: 一群背負沉重生活包袱的困境少年,被選進一個特殊的愛心棒球基地,接受前奧運國手孫嶺峰、70歲傳奇教練「師爺」張錦新的魔鬼訓練。棒球帶給他們久違的熱血和夢想,少年們也希望棒球能改變他們的命運。等待他們的,是重重困難。直到有一天,少年們終於迎來了機會,他們將飛往美國,代表中國登上世界少棒的頂級賽場…… 其中的兩位主角性格迥異。
  • 這是中國棒球少年的追夢故事
    在這部片子裡,我們看到了四個追逐大聯盟夢想的棒球少年,也看到了中國棒球的未來。文 / 黃夢婷編輯 / 郭陽你的18歲是如何度過的?你還記得那些年少時的夢嗎?對於這三位棒球少年來說,在他們18歲成人禮的這一年,完成了一個關於棒球、關於體育的小小夢想——與MLB小聯盟籤約,前往美國接受職業棒球訓練。
  • 《棒!少年》上映,我們和導演聊了聊
    《棒!少年》導演許慧晶表示,拍紀錄片挺耗人的。好在片中的兩位核心主人公馬虎和小雙,一動一靜,性格互補,有足夠多的素材供攝製組抓取。導演也一直在用故事片的方式做紀錄片,將本來國內很小眾的棒球題材,拍得妙趣橫生。
  • 世界棒球聯盟選拔賽開幕 300名棒球少年逐鹿島城(圖)
    青島新聞網4月14日訊 (記者 劉文超)來自全省五個城市的300多名棒球少年今天齊聚青島籃球橄欖球運動管理中心,參加為期兩天的青島市青少年棒壘球邀請賽。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比賽也是首屆世界少年棒球聯盟山東區選拔賽,將為世界少棒聯盟賽事選拔優秀隊伍和球員。本屆賽事共有星棒國際聯盟的20支參賽隊、300餘專業棒球少年參與。將從全省五個城市(濟南、威海、淄博、濰坊、青島)集結,完成山東省與世界少棒聯盟的首次選拔對接,盛況空前。本次比賽屬歷史首屆,填補了山東省青少年運動與國際職業棒球平臺對接和輸送人才的空白。
  • 《棒!少年》8.7分!今年最高分國產片如何誕生?
    他們被選進北京市郊的愛心棒球基地,跟著70歲傳奇教練「師爺」學習打棒球,組成了一支特殊的棒球隊——「強棒天使隊」。 體育題材電影往往充滿勵志和熱血色彩,但這部紀錄片不止於展現體育競技本身,它更關注棒球少年背後遭遇的家庭變故與貧困處境,關注他們改變命運的可能性。
  • 捧不紅的棒球,是少年們唯一的出路
    棒球在中國是一個相對小眾的運動項目,雖然小眾,背後其實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故事。紀錄片導演許慧晶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在北京近郊的一個愛心棒球基地,記錄下一群特殊的棒球少年,他們在運動場上揮灑汗水,最終遠徵美國。這些棒球少年大多來自中國不同地區的貧困鄉村,他們有著各自的困境:他們中有些人的父母已經不在人世了,有些是留守兒童,有些家庭沒有辦法負擔他們的吃穿用度。
  • 《棒!少年》刷屏!這部年度最高分國產電影背後的故事,你想不到有多燃
    少年》刷屏之前,記者就曾跟隨故事原型之一、棒球教練孫嶺峰踏進過讓那群孩子「重獲新生」的地方——位於京津冀交界的強棒天使棒球基地。和許多第一次步入基地的人一樣,記者被孩子們的熱情包圍著。紀錄片中的主角——那個曾經充滿「匪氣」的馬虎,如今也長成了懂事的少年。 棒球如何改變人生?除了68個貧困兒童,這也是個關於孫嶺峰成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