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記者白田柯、趙宇辰、攝影記者喬言黃帝陵報導)2015年4月5日,乙未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陝西省黃陵縣橋山黃帝陵祭祀廣場隆重舉行。
當日,萬餘名來自海內外的中華兒女代表滿懷虔誠的心意,齊聚軒轅殿祭祀廣場。上午9時50分,公祭典禮正式開始。全國政協副主席馬飈,中國國民黨榮譽副主席蔣孝嚴,新黨主席鬱慕明,中共陝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正永,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譚天星、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助理周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代表,全國青聯及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代表,全國勞模、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優秀科技工作者代表,港澳同胞代表,海外僑胞代表先後敬獻花籃。在鐘鼓和鳴的頌樂聲中,全場莊嚴肅穆,向先祖表達深深的崇敬之情與深切的追思。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紀念祖先的傳統節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掃墓。幾千年來,人們在這個「氣清景明」的節氣中,進行「祭之以禮」的追遠活動,為已逝的親人、祖先,莊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與敬意。
黃帝陵位於陝西省黃陵縣城北橋山,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軒轅氏的陵墓,相傳黃帝得道升天,故此陵墓為衣冠冢。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為「古墓葬第一號」,號稱「天下第一陵」。據記載,最早舉行祭祀黃帝始於公元前442年。自唐大曆五年(770年)建廟祀典以來,黃帝陵一直是歷代王朝舉行國家大祭的場所。
清明公祭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盛事,每年清明節都會有很多海內外的中華兒女來到華夏始祖軒轅黃帝陵前參加公祭典禮。
前來參加公祭典禮的臺灣新黨主席鬱慕明表示:「當你在大典觀禮時,看到飛龍在天時,覺得作為龍的傳人,我們應該更有高度,讓中華兒女世世代代不受欺辱。這不單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感,更是年輕人的使命感。」
公祭典禮結束後,近百名港澳臺同胞來到橋山之巔黃帝陵寢前,參加由中共陝西省委統戰部、陝西省海外聯誼會舉辦的種植「炎黃子孫林」活動。中共陝西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陳強出席植樹儀式並向來賓贈送黃陵土。
種植「炎黃子孫林」活動,由陝西省海外聯誼會於2001年發起。10多年來,在這片中國現存覆蓋面積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古柏林中,已有萬餘人參加了「炎黃子孫林」的種植活動,在這裡種下千餘株連根柏,寄託了炎黃子孫共同緬懷人文始祖的深切情懷。
在這一片鬱鬱蔥蔥的柏林中,中共陝西省委統戰部副部長張雷肅穆致辭:「這片承載著海內外同胞虔誠敬祖之心、濃濃愛國之情的『炎黃子孫林』,與橋山上千萬株松柏同根同脈,共生共榮,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同心同德、情系中華的美好象徵。」
參加植樹活動的臺灣同胞代表陳信誠滿懷激動之情,「海峽兩岸同文同宗,血脈相連,鄉親鄉情不可分割,我們今天種下的柏樹,必將茁壯成長,成為參天大樹,代替我們守候在祖先的身旁,默默地表達我們的拳拳之心,濃濃思鄉情 」。
港澳代表葉大一也表示:「今天,我們在始祖陵前親植松柏,真誠祝願我們偉大的民族繁榮昌盛,希望普天之下所有兄弟手足,消弭隔閡,在一個統一的中華家園,和諧奮進,共享身為炎黃子孫的驕傲。」
種植儀式結束後,陳強與港澳臺同胞一起為「炎黃子孫林」培土、澆水,共同祝願凝聚著海內外中華兒女拳拳愛國之心的棵棵柏樹根繁葉茂,成為共同致力於祖國統一、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