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回家了,同樣是去月球挖土,我們挖的有何不同?

2020-12-19 澎湃新聞

嫦娥五號回家了,同樣是去月球挖土,我們挖的有何不同?

2020-12-18 0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2020年12月17日,在這寒冷的冬夜,內蒙古四子王旗的工作人員卻異常忙碌,他們奔走於雪地之上,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迎接嫦娥五號回家。

不負眾望,在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實現安全著陸,嫦娥五號終於回家了。嫦娥五號衣錦還鄉,並不是空手而歸,它還為等候在地球上的家人們帶回了珍貴的禮物,月球土壤。嫦娥五號帶回來的禮物真的可以說是我們期盼已久的,要知道,人類上一次帶回月球土壤還是在44年以前,44年了,我們終於又一次收到了月球的獻禮。也許你可能會心存疑問,既然44年以前人類就已經取得了月球土壤,為什麼這一次我們還要千裡迢迢去挖去呢?同樣是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所挖的到底有何不同呢?還真是大有不同。

人類的登月計劃始於1961年5月,也就是著名的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整個計劃歷時11年,直至1972年12月結束,共完成了6次成功登月。

而在這6次成功登月過程中,收集月球土壤是整個計劃的一項重要任務,而在這6次登月過程中,帶回月球土壤樣本的總重量為381.6千克。而我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能夠攜帶的月球土壤重量為2千克,這其實是一個很不錯的數據,因為前蘇聯三次月球採樣總共才收集了326.1克月球土壤樣品,而我們一次就可以收集2000克。嫦娥五號收集的月球土壤重量雖然遠超蘇聯,但是和美國阿波羅計劃收集的月球土壤總重量相比,似乎是差了很多,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嫦娥五號月阿波羅大不相同。

美國的阿波羅計劃是載人登月計劃,而我們的嫦娥五號是無人探測器。

對於載人登月任務而言,收集月球土壤要容易的多,因為整個採集、包裝、轉移、封裝的過程都是由太空人人工完成的,就拿採集過程來說吧,太空人只要拿著鏟鬥和鎬頭就可以完成,從阿波羅11號以及阿波羅15號所使用的鏟鬥外觀就可以看出,這和我們在地球上鏟土用的鐵鍬也差不了多少,而阿波羅11號所使用的錘擊式採樣裝置,本質上就是個長柄的錘子。

嫦娥五號就不同了,其所使用的採樣機械臂從外觀上看起來就頗具科技感,而且還需要在無人協助的情況下,在距離地球38萬公裡的月球表面完成整個從採集到封裝的過程,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此外,嫦娥五號所採集的月球土壤,本身也與阿波羅所收集的月球土壤大有不同。

首先,嫦娥五號採集月壤的地點對於人類而言還是一片處女地。

用望遠鏡觀測月球,很清晰地可以看到在月球正面的左上部有著一片深色的區域,這是月球表面最大的月海,當然,月海並不是真的海,而是月球表面低洼的平原,而此次嫦娥五號著陸地點就是這片月海的東北部,這裡從未有其它國家到達,所以其所收集的月壤也與阿波羅所收集的並不相同。

另外,嫦娥五號所取得的月壤並不僅限於月球表面,它是採用表鑽結合的方式採集月球土壤的,通俗一點來講就是一方面利用機械臂收集月球表面的土壤,另一方面利用鑽具採用螺旋鑽取的方式鑽取月球地表之下的土壤,因此可以說嫦娥五號所帶回的月球土壤是極具研究價值的。

採集完月球土壤的嫦娥五號就要回家了,嫦娥五號的回家之路可以說是星光熠熠,因為在回家的過程中,滿載月壤的嫦娥五號將會創造幾個第一。

首先就是載有月壤的嫦娥五號上升器在月球軌道與軌返組合體實現無人對接,然後將月壤轉移到返回艙之內,這是人類航天史上的第一次。而在進入月地轉移軌道之前,返回器會與軌道器分離,獨自回家。說到回家可是了不得,此次嫦娥五號會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返回,通俗一點來講,就是並非直接進入大氣層,而是分兩次進入大氣層,很像是打水漂,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降低速度,以保證返回艙和月壤樣本的安全。嫦娥五號沒有令我們失望,在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攜帶月壤樣品安全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的預定區域,嫦娥五號,一路辛苦啦。

更多內容請關注公眾號:sunmonarch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月球的土有多珍貴?
    最近,大家最關心的事情,除了自己家的暖氣熱不熱, 可能就是嫦娥五號的登月「挖土」了。 用一個不一樣的視角和大家分享一下, 嫦娥五號的「登月挖土」。 簡單總結一下是個什麼事呢?
  •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  11月24日,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句頗為形象的話很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一步「回」,嫦娥五號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飛到月球挖取月壤,再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被認為是我國迄今最複雜的航天工程之一。
  • 「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大概過程是這樣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將「嫦娥五號」送入月球軌道,「嫦娥五號」制動後進行環月飛行。在合適的時機下,著陸器與上升器和「嫦娥五號」分離,著陸在月球表面指定位置,然後採樣、包裝,由上升器攜帶進入環月軌道,和返回器與軌道器交會對接,重新合體完成。之後便是軌道器點火,離開月球軌道,以第二宇宙速度進入大氣層,於內蒙古地區著陸。整個過程看起來順暢,但是其中卻苦難重重。登月並非易事,但努力值得。
  • 揭秘嫦娥五號任務全過程:到月球去挖土究竟有多難?
    從「月宮」瀟灑走一回再捎點「特產」隨著嫦娥五號的成功發射,人們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嫦娥家族:與嫦娥家族中前幾位姐姐相比,嫦娥「五姑娘」有什麼不同,她在大家族中又扮演著什麼角色,發揮著什麼作用?「首先是『外貌』即外觀造型不同。」
  • 嫦娥五號在月球上挖土採樣有多難?
    嫦娥五號在月球上挖土採樣有多難? 周超臣 發表於 2020-12-07 10:13:04 本月的某一天,我們就將收到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來的「快遞」。
  • 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挖土有什麼意義?
    原標題: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挖土有什麼意義?   如果「嫦娥五號」能成功完成任務,中國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運送樣本返回地球的國家。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通過圖像,我們可以大致看到返回器的表面受高溫影響有一些燒蝕痕跡。嫦娥五號攜月壤回歸地球,意義重大,既是中國探月工程的裡程碑,也是人類在44年後重返月球獲取月球土壤的標誌性節點。嫦娥五號的哪部分最終回歸地球?月壤的重要性到底體現在哪?讓我們一文看盡這驚心動魄的23天到底發生了什麼。
  • 3分鐘看懂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這是一盤很大的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3分鐘看懂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這是一盤很大的棋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奔向月球的她,將執行迄今為止我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 飛越近80萬公裡,為何嫦娥五號要去月球挖土?這捧高價土對中國航天有何意義?嫦娥五號還肩負著哪些重要使命?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虎嗅網
    通過圖像,我們可以大致看到返回器的表面受高溫影響有一些燒蝕痕跡。嫦娥五號攜月壤回歸地球,意義重大,既是中國探月工程的裡程碑,也是人類在44年後重返月球獲取月球土壤的標誌性節點。嫦娥五號的哪部分最終回歸地球?月壤的重要性到底體現在哪?讓我們一文看盡這驚心動魄的23天到底發生了什麼。
  • 嫦娥五號在月球挖的2KG土為啥這麼重要
    離別10多天,嫦娥五號踏上了回家之旅!如果一切順利,嫦娥五號將把約2000克的月壤樣品「打包」帶回地球。不要小看這個數字,約2000克的目標決定了中國探月的分量,折射出一個國家航天實力的高度。接下來,讓我們回顧嫦娥五號的探月之旅,聽聽專家給咱們分析嫦娥五號挖的土為啥這麼重要。
  • 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原標題:出發,去月球「挖土」!剛剛,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摘要 【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成功發射!
  • 嫦娥五號落月挖土,淺析漫畫家們曾對月球有過哪些遐想
    這樣宏偉的工程註定是在人類世代努力下才實現的,而對月球的探索就是「太空萬裡長徵」的第一步。嫦娥五號落月挖土,載人登月的前哨正因為明白太空探索對人類整個族群的重要意義,中國向來對這塊領域不吝資源,此前已經多次發射月球探測器。和前面歷次探索相比,這次嫦娥五號探月備受關注,因為它是帶了特殊使命的 - 月球挖土。
  • 嫦娥五號在月球上「挖土」有多難?鑽鏟挖夾十八般武藝齊上陣
    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嫦娥五號如何採集月壤、又有哪些特殊本領將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順利「通關」保駕護航呢?關注1自動採樣秘笈:鑽取+表取兩種方式在月球上取樣,說的通俗點,就是在月球上「挖土」。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一起探訪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回家之旅
    嫦娥五號,歡迎回家! 自從11月24日搭乘「胖五」開始探月旅程以來,嫦娥五號跨越38萬公裡,闖過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 嫦娥五號回家了,它幹了些啥?返回著陸經歷了什麼?讓我們一起探訪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回家之旅。
  • 月球「挖土」簡史:嫦娥五號將帶2公斤「土特產」返回地球
    月球「挖土」簡史■耿國虎 王鈺凱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後不久之後,嫦娥五號將帶著約2公斤的月球「土特產」返回地球。那麼,這些從月球挖來的土,到底有什麼用?據悉,月球土壤是月球巖石經過數十億年的空間風化後形成的,包含不同種類的碎屑、火山玻璃、角礫巖,以及太陽風注入的不同粒子等。科學家可以通過研究月球土壤的組成部分,來獲得原始月球的物質組成、外來物質、形成時間等重要信息。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還要闖多少難關?
    根據實時遙測數據監視判斷,嫦娥五號探測器首次近月制動正常,順利進入環月軌道。   據報導,嫦娥五號探測器預定於12月1日左右在月球正面月海風暴洋北緣的呂姆克山軟著陸,完成中國首次地外天體無人自動採樣,並帶回約2公斤樣品。那麼,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返航還需通過哪些難關呢?   ●為何選擇這裡著陸?
  • 嫦娥五號順利奔赴月球「挖土」,為何半路還要「剎車?
    當到達靠近月球軌道的近地點時,要點火,形成環月軌道,這就是近月制動。如果不踩剎車,它就會從月球邊上飛過去了。」 專家介紹,近月制動的這一腳「剎車」,在嫦娥一號的任務中就已掌握。不同的是,這一次的近月制動對於精度要求更高。
  • 揭秘最強「挖挖機」:嫦娥五號如何開啟月面「挖土」之旅?
    這是中國探測器第三次在月球表面成功軟著陸,也是人類探測器首次踏足月球上的這一區域。成功著陸後,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並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採集月球樣品。這將是我國甚至全球首次月面自動採樣。嫦娥五號將怎樣開啟這場前所未有的「挖土」之旅呢?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去月球「挖土」意義重大
    多視角看嫦娥五號發射。:我們派嫦娥五號去月球出了個差,並請它帶回一些「土特產」——月球的土壤(月壤)回來,以便科學研究。作為此次任務的核心關鍵之一,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為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設計師們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精心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鑽取和表取。
  • 嫦娥五號回來了!不僅去月球挖了「土」,還帶回了「玉兔」
    從11月24日成功發射到12月17日返回地球,嫦娥五號這趟「月球之旅」共經歷了23天,至此,它圓滿完成了首次從月球「挖土」的任務,可謂功不可沒!當搜尋隊找到返回器時,第一時間給它全身貼滿暖寶寶(密集恐懼症者慎看),生怕它凍著(內蒙古四子王旗當地溫度低至-26℃)!